书城历史换个角度读资治通鉴
19518000000019

第19章 政治权力之谋(5)

为了进一步巩固太子之位,杨广让杨素编造罪名,陷害弟弟杨秀,使他也被杨坚废为庶人。公元604年,杨坚病倒在仁寿宫,杨广贪恋皇位,等得有些不耐烦了,就找杨素要主意。杨素的回信被送错了地方,落到了杨坚的手里。杨坚非常生气。后来杨坚又听说自己宠幸的宣华夫人陈氏被杨广调戏,更是火冒三丈,要人把杨勇召来,意思是要废掉杨广的太子身份,传位给杨勇。杨广安排在杨坚身边的亲信立即把这个坏消息报告给了杨广。杨广先是撤掉了杨坚身边侍奉的人,都换上自己的亲信。后来,干脆心狠手辣地将自己病中的父亲和哥哥杨勇杀死,自己踏着血腥之路坐上了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听说哥哥篡权夺位,最小的弟弟杨谅起兵讨伐,但不久便被镇压了。

杨广是个典型的两面派,虽然出身名门大族,但他的纨绔子弟的色彩更具有隐蔽性。他的性格中糅合了很多正反两方面的特性:既有很强的虚荣心,又喜欢私下寻欢作乐;有纨绔子弟的低下素质,又具有过人的文武才能。在他得到想得到的东西之前,很善于伪装。等到继承了皇位,他的本性中坏的一面就没有了约束,纵情享乐,结果很快就陷入穷途末路的绝境。

玄武门之变

秦王李世民屡遭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的陷害,多次几乎性命都难以保全。李世民忍无可忍,遵从房玄龄和长孙无忌之计,借唐高祖召群臣到宫中商议之机,在玄武门埋下伏兵。李建成和李元吉来到玄武门时,李世民先下手为强,玄武门之变发生了。随后,李世民当上了皇太子,高祖将唐王朝之大权悉授于他。“玄武门之变”不但阻止了大唐帝国统治阶级内部的分裂,而且促进了日后稳定政治局面与统一大帝国的形成。

公元626年,天下已定,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妒忌秦王李世民的军功,与后宫的嫔妃一起,日夜在高祖李渊面前说李世民的坏话。同时想尽种种办法,或是治罪流放,或是任职外派,或是诬陷驱逐,把李世民身边的人遣散,削弱他的力量。公元626年,突厥入侵,李建成推荐李元吉,让他代替李世民督率各军北伐。李元吉请求派李世民手下大将尉迟敬德、程咬金等一起前往,还挑选秦王军中的精锐士兵,充实自己的军队。李建成见李元吉得到李世民的军队,便让他趁李世民为他饯行的时候,埋伏武士刺杀李世民。李世民得知后,便与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商议,决定发动事变,诛杀李建成和李元吉。

6月初三,李世民呈上密奏,称李建成和李元吉与后宫嫔妃淫乱,而且说:“我没有丝毫对不起哥哥与弟弟的地方,但现在他们却想杀我,像是要为王世充和窦建德报仇。我如今含冤而死,永远离开亲人,魂魄回到地下,实在耻于见那些被我诛杀的贼人!”李渊看了奏章,惊愕不已,让李世民次日调查这件事。初四,李世民率领长孙无忌等人入朝,在玄武门埋伏士兵。张婕妤暗中得知了李世民上表的内容,急忙告诉李建成。李建成把李元吉叫来商量,李元吉说:“我们应当控制住东宫与齐王府的军队,借口生病,不去上朝,以观察形势。”李建成说:“军队的防备已经很周密,我与你应当入朝参见,亲自询问消息。”于是一起入宫,走向玄武门。李建成与李元吉走到临湖殿的时候,察觉到情形不对,立刻调转马头,准备返回东宫和齐王府。李世民从后面叫他们,李元吉拉开弓射李世民,拉了好几次都没有把弓拉满。李世民一箭将李建成射杀。尉迟敬德带领骑兵七十人随即赶到,他身边的士兵把李元吉射下马来。李元吉想逃到武德殿,尉迟敬德追上他,把他杀了。

翊卫车骑将军冯立听说李建成死了,就与副护军薛万彻等人率领东宫和齐王府的精兵两千人,迅速赶往玄武门。守卫玄武门的士兵与薛万彻等人奋力交战,薛万彻大喊,准备进攻。这时,尉迟敬德提着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首级给他们看,东宫和齐王府的士兵立刻溃散,薛万彻与骑兵几十人逃跑。高祖李渊正在海池划船,李世民让尉迟敬德入宫宿卫。尉迟敬德身穿铠甲,手握长矛,直接来到高祖所在的地方。李渊大惊,问他说:“今天谁作乱?你到这里来干什么?”尉迟敬德回答说:“秦王因为太子和齐王作乱,举兵诛杀了他们。惟恐惊动了陛下,所以派臣来宿卫。”李渊对裴寂等人说:“想不到今天竟然会发生这样的事,该怎么办呢?”大臣们说:“建成与元吉本来就没有什么功劳,还嫉妒秦王功高望重,一起策划阴谋。现在秦王已经声讨诛杀了他们,秦王功盖寰宇,天下归心。如果陛下能够立他为太子,委以国家大事,就不会再有什么事情了。”李渊说:“好!这也正是我一直的心愿啊!”8月初七,李渊立李世民为皇太子。初八,李渊下诏将皇位传给李世民,次日,李世民登基即位,即为唐太宗。

“玄武门之变”是唐王朝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不断激化而导致的宫廷政变。这场“蹀血宫门”的事变,以唐太宗李世民的胜利而告终,它是李世民政治生涯的转折点。从此,李世民取得了皇位的继承权,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虽然李世民杀兄弟,夺父位,道德受到严重质疑,但是他确实立功于天下,造福于后代。由其开创的贞观之治更是成为后世楷模,为历代颂扬。

武则天专权登帝位

武则天,名瞾,唐高宗皇后。武则天素多智谋,兼涉文史,自显庆末年起,乘高宗体弱多病之机,遂专国柄,威势日重。公元674年,高宗称“天皇”,武后称“天后”,宫中称为“二圣”。公元683年,高宗去世,中宗李显即位,武则天临朝称制。公元684年2月,武则天废中宗为庐陵王,立睿宗李旦,继续临朝称制。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国号周,废睿宗为皇嗣,改东都洛阳为神都。

公元660年10月,高宗因为得了风邪,头晕目眩,眼睛不能看东西,各部门的上奏有时候就让皇后武则天决定。武则天聪明敏锐,阅读过很多文史书籍,处理事情都很符合高宗的心意。高宗从此开始把国家政事委托给她,权力与皇帝相同。谁知,武则天得志后,独断专横,作威作福,高宗也时常受她牵制,这使得高宗非常愤怒,于是秘密召见上官仪一起商量。上官仪说:“皇后专权恣肆,天下人都不赞成,请废黜她。”唐高宗也这么认为,于是立刻命令上官仪起草诏书。左右侍从跑去告诉武则天,武则天急忙到高宗那里申诉。当时诏书的草稿还在高宗手里,高宗羞愧畏缩,不忍心废黜她,又像原来一样对待她,还担心她生气,于是骗她说:“我本来没有这个意思,都是上官仪的主意。”武则天得知后,便指使许敬宗诬陷上官仪、王伏胜与李忠谋反。12月13日,上官仪被逮捕,关进监狱,与他的儿子一起被处死,抄家没收全部财产。从此,每逢唐高宗临朝,武则天都在后边垂帘听政,政事无论大小,她都要参与。天下大权,全都归于武则天,升官罢黜,处死放生,全都由她决定。皇帝只是无所事事的清闲人而已,朝廷内外称他们为“二圣”。

太子李弘仁爱孝敬、谦虚谨慎,对待士大夫礼仪周到,朝廷内外都归附他。高宗也很喜欢他。武则天正要施展抱负,李弘的奏请却经常违背她的心意,因此失去了武则天的宠爱。公元675年4月25日,李弘死于合璧宫,时人都认为是被武则天用毒酒害死的。6月,雍王李贤被立为皇太子。公元679年4月,靠符咒幻术而受高宗和武则天器重的偃师人明崇俨被强盗杀死,朝廷下令搜捕强盗,始终没有抓到。武则天怀疑这件事是太子李贤所为。李贤喜欢音乐,好女色,与家奴赵道生等人狎昵,赏赐给他们很多金帛,司议郎韦承庆上书劝谏,李贤不听。公元680年8月,武则天指使人告发这些事。高宗命令审问李贤,在东宫马坊搜出黑色铠甲几百件,认为是谋反的器具,赵道生又供认李贤指使他杀了明崇俨。高宗一向喜爱李贤,迟疑不决,想赦免他。武则天说:“为人子却阴谋反叛,天地不容。应该大义灭亲,怎么能赦免?”便废黜太子李贤,贬为庶民。

公元683年12月,唐高宗李治在贞观殿驾崩,遗诏中让太子在灵枢前即位,军国大事有难以决断的,参照天后武则天的意见。太子李显即位,是为中宗,尊武则天为皇太后,政事都由她来决定。公元684年正月,中宗想任命皇后韦氏的父亲韦玄贞为侍中,又想授给乳母的儿子五品官,中书令裴炎坚持劝谏。中宗大怒,说:“我就是把天下送给韦玄贞,又有什么不可以?竟然要吝惜侍中的职位?”裴炎报告给武则天,武则天于是开始秘密策划废黜皇帝。2月初六,武则天在乾元殿召见群臣,裴炎等率领卫兵入宫,宣布武则天的诏令,废黜中宗为庐陵王。中宗说:“我有什么罪过?”武则天说:“你想把天下送给韦玄贞,怎么没有罪?”初七,武则天立豫王李旦为皇帝,是为睿宗。朝政大事由武则天决断,皇帝居住在另外的大殿,不得有所干预。12日,武则天驾临武成殿,皇帝率领王公以下的官员奉上尊号。15日,武则天到大殿前,派礼部尚书武承嗣册封继位的皇帝。从此,武则天经常驾临紫宸殿,垂挂浅紫色的帷帐,临朝听政。

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请求武则天追封她的先祖为王,立武氏七代祖先的祖庙,武则天答应了。裴炎进谏说:“太后母仪天下,应当向百姓作出表率,显示公平,不应该偏袒自己的亲戚。您这样做,难道没有看见汉朝吕氏的败亡吗?”武则天说:“吕后将权力委任给活人,所以败亡。现在我追尊死者,又有什么损害呢?”裴炎回答说:“应当防微杜渐,不能让它发展。”武则天没有听从,追封武氏祖先。公元686年正月,武则天下诏,把政权交还皇帝。睿宗知道武则天不是出于真心,上表坚决辞让。武则天于是重新临朝,行使皇帝的职权。

公元689年11月初一,武则天在万象神宫举行祭祀,大赦天下,开始使用周朝的历法,改永昌元年11月为载初元年正月。公元690年9月,侍御史傅游艺上奏,请求改国号为周,赐皇帝姓武氏。武则天没同意,但提升傅游艺为给事中。结果百官以及宗室亲族、远近百姓、四夷酋长、和尚道士共六万多人,都上表提出与傅游艺一样的请求,皇帝也上表请求赐姓武氏。武则天同意了皇帝与群臣的请求。初九,武则天大赦天下,改唐为周年号,被尊为圣神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