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换个角度读资治通鉴
19518000000020

第20章 政治权力之谋(6)

遭怨恨长孙无忌获罪

长孙无忌是唐朝初期非常重要的一位政治人物:主要由他直接策划了历史上最著名的“玄武门之变”,在李世民开国元勋中被评为“功第一”;他先后推荐了李承乾和李治为太子,以确保其政治地位;他是后来反对立“武则天”为皇后的主要政治人物。长孙无忌反武失败后,被贬至黔州,死后葬于黔地。

武后因太尉赵公长孙无忌受到优厚的赏赐而不顺从自己,十分怨恨他。中书令许敬宗一再陈述利害,想说服长孙无忌,皆被长孙无忌当面斥责,因此也很怨恨他。武则天被立为皇后,长孙无忌非常不安,武后让许敬宗找机会陷害他。公元659年4月,洛阳人李奉节告发太子洗马韦季方、监察御史李巢纠结宗派的事情,高宗让许敬宗与辛茂将审讯他们。武后命许敬宗紧逼迫问,韦季方自杀未遂。许敬宗借此诬奏韦季方想与长孙无忌诬陷忠臣和皇帝近亲,使权力归于长孙无忌,以便寻找机会谋反,现在事情暴露,所以自杀。高宗吃惊地说:“哪里有这种事呢?舅舅被小人离间,产生小的猜疑隔阂是有的,何至于谋反?”许敬宗说:“我从始至终仔细审查,他们谋反的情况已很明显,陛下还以为可疑,这恐怕不是国家之福。”高宗流着泪说:“我家不幸,亲戚之间一再出现有反叛意图的人。往年高阳公主与房遗爱谋反,现在舅父又这样,使朕愧见天下人。这事如果属实,怎么办?”许敬宗回答说:“长孙无忌与先帝谋划夺取天下,天下人佩服他的智谋;任宰相三十年,天下人畏惧他的权威。如果他有一天暗地发动,陛下派遣谁能抵挡他?现在仰赖宗庙神灵,皇天憎恨邪恶,臣因审问小事,而发现大恶人,实在是天下之福。我私下担心长孙无忌知道韦季方自杀,自觉处境困迫而发动变乱,振臂一呼,同党聚集,必定成为国家的忧患。希望陛下赶快拿主意!”高宗命令许敬宗进一步查审这件事。

第二天,许敬宗又上奏说:“昨天晚上韦季方已承认与长孙无忌一同谋反,我又问韦季方:‘长孙无忌与皇帝是至亲,历朝受宠信重用,因为什么仇恨而要谋反?’韦季方回答说,侍中韩缓曾对长孙无忌说:‘柳奭、褚遂良劝您立梁王为太子,现在梁王已被废黜,皇帝也怀疑您,所以将您的亲戚高履行调任外地。从此,长孙无忌忧虑恐惧,逐渐准备能得以自保的计策。后来看到长孙祥又调任外地,韩缓得罪,便日夜与韦季方等策划谋反。’我检验供词和事实,都相符合,请依法逮捕他。”高宗又流泪说:“舅父果真如此,朕决不忍杀他,否则天下人将说朕什么,后代将说朕什么!”许敬宗回答说:“薄昭是汉文帝的舅父,迎接汉文帝从代地回来即帝位,薄昭也有功劳,所犯的罪只是杀了人,而汉文帝让百官穿上丧服哭泣,逼他自杀。现在长孙无忌忘掉两朝的隆重恩宠,他罪恶之大与薄昭简直不能同日而语。幸而邪恶的情状暴露,叛逆的人认罪,陛下有什么疑虑,还不早作决断!古人说:‘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国家安定刻不容缓,中间没有能容下一根头发的间隔。长孙无忌是当今富于权诈、才能足以欺世的野心家,属于王莽、司马懿一流人物。陛下稍经拖延,我恐怕事变就发生在身边,到时后悔都来不及了。”高宗认为他说得有理,居然没有召见长孙无忌加以审问,便下令削除长孙无忌的太尉职务和封地,任命他为扬州都督,在黔州安置,按一品官的标准供应。长孙无忌的儿子及宗族全被株连,或流或杀。三个月后,高宗又令许敬宗等人复核此案,许敬宗派大理正袁公瑜前往黔州,逼迫长孙无忌自杀。

唐高宗生性仁弱,这是长孙无忌执意要立他为太子的主要原因,有讽刺意味的也正是这昏庸懦弱,最终致长孙无忌身死异地。

甘露之变

公元835年11月,礼部侍郎、同平章事李训等人,在唐文宗李昂的暗中支持下,诈称左金吾厅石榴树上夜降甘露,诱使左神策军护军中尉仇士良等宦官前去观看,企图趁机消灭宦官集团,因所伏甲兵暴露,事败,史称“甘露之变”。

唐朝后期,隐患丛生,矛盾激化,特别是宦官掌握了禁军,把持着朝政,不仅朝廷大臣的升降须宦官首肯,就连皇帝的废立亦由宦官操纵。唐宪宗平定淮西以后,变得骄傲自得起来。他开始信奉神道,下诏求能炼长生金丹的方士。公元820年,他服了金丹以后,脾气变得暴躁不定,宦官因而常常被认为有罪而处死。不多久,宪宗就暴死于宫中。宪宗死后,宦官王守澄、陈弘志擅自立李恒为帝,这就是唐穆宗。穆宗病死后,他的儿子敬宗只做了一年皇帝,就被宦官杀了,王守澄等人又迎立李昂为帝,这就是唐文宗。

文宗即位后,王守澄因拥戴有功,由枢密使升为骠骑大将军。表面上,文宗对宦官加以恩宠,但内心非常憎恨他们。特别是看到杀害宪宗的凶手还没有被惩治,宦官们的权力大到可以任意弑杀、拥立皇帝,文宗心里更加不能忍受。公元831年,文宗曾与宰相宋申锡密谋,如何铲除宦官。可是秘密却被京兆尹泄露,宋申锡因此被贬,计划也失败了。但文宗不甘心,仍在悄悄地物色能帮他除去宦官的人。

两年后,文宗患病,嘴里说不出话来。王守澄推荐了他手下的官员郑注给文宗看病。郑注早年以行医为业,文宗服了郑注的药,很有效,于是郑注得到了文宗的宠信。文宗憎恨宦官,但经过之前的失败,他又不敢向朝中大臣明说这件事。郑注深知文宗的心思,常常秘密为文宗献计;又向文宗推荐了进士李训。文宗见李训仪表堂堂,善辩论,多有手腕,十分高兴,对他越来越信任。李训、郑注对当时的朝政都很有自己的见解,能准确地指出政治中的弊病和症结,加上他们又是王守澄推荐的,不会引起宦官的怀疑,文宗便与他们密谋除掉宦官。他们认为,可以利用宦官之间的矛盾,采取分化瓦解、以毒攻毒的方法除掉宦官。当年拥戴文宗的宦官,除了王守澄,还有一个仇士良。但仇士良一直受王守澄的压制,没做上大官,于是他们任命仇士良为左神策军中尉,分掉了王守澄的一部分权力,王守澄很不高兴。后来,李训等人还除掉了另外几股宦官势力。李训当了宰相后,又任命王守澄为左、右神策观军容使,官阶比过去高,但军权却被解除了。这年10月,文宗赐王守澄毒酒,这个气焰嚣张的宦官头子就这样被除掉了。李训他们知道,要除掉宦官,就一定要掌握军事力量,因为有权势的宦官大多掌有军权。为此,文宗让郑注出任凤翔节度使,以便组织军队,作为外援。李训精心挑选了一些有才干的名臣子弟,作为郑注的助手,还让文宗任命罗立言为京兆尹、韩约为禁卫军将军,作为接应。

李训原来和郑注约定,公元835年11月27日,王守澄下葬时,由文宗下令,宦官中尉以下的全去送葬,到时候由郑注率兵将这些宦官全部杀掉。可是李训求胜心切,又想独占剪除宦官的功劳,因此提前采取了行动。这年11月21日,文宗在紫辰殿早朝。文武百官依班次站定后,禁卫军将军韩约上殿启奏,说禁卫军大厅后面的院子里,有一棵石榴树昨天夜里降了甘露。在古代,天降甘露被认为是祥和的好兆头。李训带领百官向文宗祝贺,并请文宗亲自到禁卫军的后院去观看。于是文宗乘软轿出紫辰门,来到含元殿。文宗要李训带一些官员先去观看,李训看后回来说,恐怕不是真的甘露。文宗又要仇士良带宦官们去看。仇士良等人来到禁卫军大厅,却见韩约神色紧张,态度反常,心中很是疑惑。这时天公又不作美,正巧刮来一阵风,吹动了厅内的帷幕,仇士良他们发现,幕布后站着不少手拿兵器的士兵。他们大吃一惊,慌忙逃出去,门卫想关门都来不及了。

仇士良等人去看甘露时,李训正在含元殿调兵遣将。这时,仇士良等人跑回来,挟持着文宗,把他塞进轿内,抬起来就跑。李训大叫:“保护皇上的乘舆,每人赏钱百千!”于是,禁卫军们都冲了上来。仇士良见形势危急,就抄近路向内廷跑去。李训拉住软轿不肯松手,仇士良便扑上来厮打。李训从靴筒中抽出刀来刺仇士良,仇士良却被宦官救起。李训一直抓住文宗的软轿不放,被拖到了宣政门。这时宦官郗志荣跑来,把李训打倒在地,仇士良等人乘机拥着文宗的软轿进了内宫。李训见预谋难以成功,只好换上便衣出逃,但后来仍被抓住。在押送京师的路上,李训害怕受到宦官的酷刑和侮辱,便说服押送的人,把自己的头砍下来送到神策军。事发时,郑注正带着兵马进京,听到消息后他退回凤翔,但后来又被仇士良密令杀死。

宦官胁迫文宗进宫后,当即派遣神策军五百人持刀出宫,逢人便杀,死者约六七百人。接着关闭城门大行搜捕,又杀一千多人。参与其事的官吏如李训、王涯、舒元舆、王璠、郭行余、罗立言、李孝本、韩约等人,均先后遭到捕杀。这些官吏还遭灭族之祸,株连甚众。甘露之变以后,由于官吏大批遭杀,朝臣空员极多,无人理事。宦官更加专横,皇帝更加受辱,文宗不久即含恨而死。

刘义隆欲废太子反被杀

公元453年,南朝宋文帝刘义隆欲废黜太子刘劭,另立刘宏为太子。刘义隆秘密与尚书仆射徐湛之商议,总是非常小心,惟恐被人偷听。后来他把这件事告诉了潘淑妃,结果被潘淑妃泄露出去。刘劭得知后,立刻与他的心腹陈叔儿、张超之等人密谋造反。

当初,文帝认为皇室力量强大,惟恐内部发生变难,因此,他特别加强了东宫的兵力,让东宫的兵力和羽林军的兵力差不多,实际兵力达到了一万人。太子刘劭性情狡猾而又刚强勇猛,文帝很倚重他。刘劭将要反叛时,每天夜里都要设宴犒劳东宫卫队的将士们,有时甚至亲自前来敬酒。王僧绰听说后,秘密报知文帝。

刘劭命令张超之等集合起平时特别豢养的士卒二千多人,让他们全副武装。接着,刘劭又召集内外巡逻队的正副队长,事先加以安排布置,声称有紧急征讨。夜里,刘劭传唤前中庶子右军长史萧斌、左卫率袁淑、中舍人殷仲素和左积弩将军王正见,一同进入东宫。刘劭涕泪横流地对他们说:“主上听信别人的谗言,要把我治罪废黜。我自己反省并没有什么过失,不能被别人冤枉了。明天一早,我要做一件大事,希望你们和我一起完成。”说完,刘劭就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向在座各位下拜。大家听后都极为惊愕,没有谁敢于回答。袁淑和萧斌都说:“自古以来都没有过这样的事情,希望再好好考虑考虑。”刘劭听后不禁勃然大怒。萧斌一看,非常害怕,就和其他人一起说:“我们自当竭尽全力执行您的命令。”袁淑听后,叱责他们说:“你们以为殿下是真要这样吗?殿下小时候曾经得过疯病,大概是疯病发作了。”刘劭听后更是怒不可遏,斜着眼睛看着袁淑说:“我的事能不能办成?”袁淑回答说:“你现在处在绝对不会被人怀疑的地位,怎么能做不到呢!我只是担心你在做成之后,不会被天地所容,大祸也会随之而来。假使真有这种打算,现在还可以收回。”左右之人把袁淑拉出去说:“这么重要的事,怎么可以说半途而废呢?”袁淑从太子刘劭那里回来后,反复琢磨。绕着床铺来回走动,直到四更才上床睡觉。

21日,皇宫宫门还未打开,刘劭身穿朝服,内穿戎装,乘坐画轮车,与萧斌一同乘坐,侍卫随从们和平时入朝朝见的样子一样。刘劭派人去叫袁淑,袁淑此时正在沉沉入睡,不肯起床,刘劭将车停住,不断派人前去催促。袁淑慢腾腾地起了床,来到刘劭乘坐的车的后边,刘劭让他登上车,袁淑又推辞不肯上去,刘劭忍无可忍,命令左右斩了袁淑。宫门打开,刘劭从万春门进去。按照以往的宫廷制度,太子宫卫队是不能进入宫城的。刘劭为此就把自己伪造的皇帝诏令拿给守卫看,说:“我奉皇帝旨令,要进宫讨伐叛逆。”又催促后面的队伍赶快前来。张超之等几十人从云龙门跑进了斋阁,拔出佩刀直接来到合殿。文帝那天夜里和徐湛之屏退旁人秘密商谈直到第二天早上,蜡烛还没有熄灭,门前、台阶、窗外值班的卫士还在睡觉没有起床。文帝看见张超之进来了,立刻举起身旁的小几来抵挡,五个手指全部被砍掉了,随后,张超之就把文帝杀了。徐湛之大吃一惊,起身向北窗奔去,还没有打开北窗,就被士卒们杀了。文帝死后,刘劭即位,将罪名嫁祸给徐湛之等人,说他们谋反弑君,而自己带兵入殿是想保护皇帝,可惜没有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