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指的是企业在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它包括: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方法手段与管理制度四个方面。管理思想,即管理观念和管理思路的具体化和系统化。企业的管理观念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更新,以此来确立企业的管理思路、组织、方法、手段以及制度。企业的管理思路一旦形成,就会对人们的行为产生驱动和导向作用。因此非公有制经济要想实现预期的目标,必须首先优化管理思路。目前,大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不能用战略的眼光来分析企业的发展。企业经营没有长远规划,目标经常变动,缺乏明确的切合实际的目标,这会使得员工作时养成“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工人心中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同时,大部分非公有制经济盲目追逐市场热点,企业投资过度多元化,使得企业投入资金分散,致使收益较低,由于缺乏对业内同类型优秀企业的比较分析和成功因素分析,无法制定明确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所在的战略规划,使企业处于盲目发展的状态,这将导致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管理组织体现了企业的生产关系,它是企业内各要素有效整合和配置的运行载体,即企业的治理结构。它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一些非公有制经济,尤其是一些注册为有限责任公司的非公有制经济,股东大多数是挂名的,拉上老婆孩子、亲戚朋友凑数,实际产权依然属于企业主个人。单一产权结构必然导致企业长不大,因为财富的增长和个人素质的增长不一定成正比,一旦血缘关系出了问题,企业就出了问题。管理方法手段是指管理主体作用于管理客体的行为方法或手段。换言之,是企业实现资源整合和配置的“工具”。其选择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非公有制经济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从而影响非公有制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形成。管理制度,是指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为保证企业正常经营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它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存在企业经济活动和经营管理,就需要有相应的内部控制。总之,制定完善、可行的管理制度可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性。
甘肃省许多非公有制企业还是家族式治理结构,总经理类似于企业中的家长。由于企业所有权、经营权、决策权的高度集中,削弱了抵御风险的能力,加大了管理的随意化和主观化,员工的利益难以保证,优秀人才难以进入,更难以发挥作用,造成制度上的缺陷。另外非公有制企业家对市场调研、分析、决策能力不够,上项目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有的看别人干什么挣钱,就跟着干,也有的什么都想干,多大的都敢干,其结果极易造成决策失误,企业被压死或拖垮。许多中小非公有制企业没有长久规划,更缺乏品牌战略,产品盲目“跟风”,永远跟在市场后面转,很容易被市场淘汰。
创新理论创始人、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创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创新促使资源从旧的、过时的产业转向新的和更富有生产性的产业。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也证明,技术创新对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技术创新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技术创新促进了经济结构的变革,技术创新驱动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技术创新的重要作用也同样如此。当今时代,企业竞争日趋激烈,虽然价格竞争仍然普遍存在,但已开始让位于创新能力的竞争。创新已成为企业有无竞争力和竞争力大小的一个重要标志和因素。所谓企业竞争力,不外就是企业产品或服务的特异性,成本优势以及由此形成的企业开拓和占领市场、维护和扩展市场获得更多长期利润的能力。任何一家企业,不管其规模大小,从事什么行业,只要离开了创新,就不可能有持续的竞争力。企业技术创新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通过自身研发形成的创新和竞争力,这种创新需要较大规模的前期投入,同时也需要大量科技人才;另一类是模仿别人的生产技术,又可叫作创新模仿。
在甘肃,大多数非公企业起步晚,规模小,管理上仍处在家族管理、经验管理阶段,重经验、轻制度,重亲戚、轻人才,缺少规范化管理,随意性较大。技术创新只局限在对别人已广泛引用的技术吸收上,自主研发能力弱。部分企业虽形成了较强的生产能力,但尚不拥有产品的深度开发能力,技术开发停留在“引、仿、跟”上,缺少自主开发能力,无法拥有核心知识产权,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缺少自主创新能力,非公企业整体素质较低。甘肃非公企业大多数只能靠获取廉价资源、廉价劳动力生存,他们无法抵挡其他竞争者的加入,无法生产出差别化的产品,难以保持产品的持续竞争能力。现在,随着市场、资源的进一步开放,甘肃非公企业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创新能力的缺失使其经济发展正迅速走向薄利、微利时代。甘肃非公企业的创新能力处于较低水平。创新能力不足的几个原因有:科研开发占总销售额的比重偏低,大专文化以上职工比率低,科研开发专职人员更少,技术进步为企业的贡献度少,创新产品的市场销售不理想等。
人力资源是企业各种资源中最具能动性的一种,现代企业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如果非公有制经济中人才匮乏,没有科学的人力资源引进、培育和利用机制,就会造成企业效益滑坡。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力资源环境的好坏,可以从人才素质、人才政策环境两个方面指标来衡量。企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有高素质的管理人员进行调控,同时还需要有高技能的技术人才进行技术创新。
要把这些人力资源转换成现实的具有增值性的人力资本,企业内部就必须有一个好的人才政策环境,设立完善的培训机制、激励机制以及流动机制,不断培养人才,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与能动性,否则将不利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非公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企业要获得人才、留住人才和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必须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用感情留人,用待遇吸引人,以事业激励人。
非公企业中,最主要的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爱护人,发挥人才的潜能和创新能力。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一体化的趋势日益加快的时期,企业的竞争会更加激烈。谁掌握了高素质的人才,谁就拥有了竞争的主动权,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职工是企业的主体和主人,企业的所有工作都必须靠广大员工的辛勤劳动才得以实现,必须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观念,把人的发展放在第一位,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全面实施人才兴企、人才强企战略。
在甘肃,非公企业人力资源开发能力普遍较弱,这一方面受外部市场环境的影响,如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不健全,使企业难以通过市场渠道获得所需要的各类人力资源。另一方面主要还是受企业自身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不健全、人才管理不到位的影响。如一些非公企业人才意识和观念不强,不愿对员工进行继续教育和培训,企业潜在人力资源长期得不到有效开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只注重经济效益,任人唯亲,缺乏公平、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致使企业难以留住高层次人才等。正由于此,甘肃非公企业普遍存在人才匮乏的现象。二是旧观念束缚了非公有制经济对人才的吸引。
企业信用对于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企业的生存、发展离不开融资。如果没有信用,企业的生产活动只能在自有资金狭小的范围内进行和维持,就不可能吸纳社会资金使企业规模迅速扩大,就形不成社会化大生产的规模和能力;如果没有信用,生产和流通的速度达不到市场更新的速度,只能在自给自足的范围内维持,不可能使生产和流通的发展速度超过任何时代而飞跃前进。因此,企业信用就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命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在企业产品质量的优劣,消费者满意的程度,生产和管理成本的高低,效益的大小,市场占有率的多少等。而这一切,无不体现在企业信用上。企业有信,就能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顺利获得发展生产需要的贷款,在证券市场上募集更多的资金,实施与相关企业的公平交易,产品为广大消费者所青睐。就能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大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创造力,调动和鼓舞职工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反之,一个无信的企业,很难被社会和消费者所认可,必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企业信用是一种重要的资产。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信用资本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三大主要资本。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聚合要靠信用资本。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相比,信用资本的地位和作用尚未引起全社会的足够重视,信用同资金、品牌、技术、管理、信息等一样,也是企业重要的生产要素,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信用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有利于企业融资、维系客户、扩大销售、建立品牌,还可使企业摆脱诉讼,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提高企业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是否守信的竞争比人力、物力、财力等有形资产的竞争更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企业文化的概念源自于欧美国家,是在治理企业过程中,超越管理体系和制度时运用的一种管理手段,是企业在长期经营活动中形成并为全体员工普遍接受和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经营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企业文化也是一种企业氛围,好的企业,其内部氛围能让企业的每个员工都热爱企业,愿意为企业奉献。特别是在当今经营环境和市场特征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的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创新更是日益受到企业的重视,被看作是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约翰·科特指出:“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新世纪企业文化很可能成为主宰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文化政策促进发展行动计划》中指出:“发展可以最终以文化概念来定义,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财富》杂志评出的全球500强企业均有优秀的文化,并总结出企业成功的关键是文化。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企业文化建设的构架体现在精神、制度、行为、硬件等四个要素上。企业文化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作为企业及其员工共同具有的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理念等,是决定企业生命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动力。非公企业经营者根据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及企业内在条件,而制定的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它体现了企业的经营理念、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过程中可起到导向、约束、凝聚、激励和辐射的作用。因此,价值观念等企业文化环境对企业长期经营绩效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决定非公有制经济中长期竞争成败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环境因素。非公企业要在第二次创业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发展和创新,必须做到理念开路,文化先行。
二、影响甘肃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因素
影响甘肃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因素主要包括观念环境,政治环境,基础设施环境,政策法规环境、投融资环境、产业市场环境,区域文化环境等。
观念是指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和接受程度。对非公企业,人们也有一个从不支持到默许、接受、鼓励发展的过程。我认为观念环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政府的支持力度。政府往往起着风向标的作用,可以利用其舆论宣传优势大张旗鼓的宣传非公企业的社会贡献、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二是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非公企业的成长离不开群众的支持,群众对非公企业的认知和接受程度是非公企业健康成长的保证。可以说,观念环境对非公企业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企业成长发展的最基本条件是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而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依赖于政治环境的稳定。因此,要保证非公企业能够健康成长,稳定的政治环境就成为必要前提。与其他国有企业家一样,非公企业家队伍也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发展经济的重要推动力量,但他们所处的社会地位偏低,与他们所起的作用不对称。目前,还存在对非公有制企业家的歧视和偏见,一些政策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对非公企业的限制过多等,这些都不利于非公企业的成长。
2001年7月1日,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六种人组成的新的社会阶层,他们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中共十六大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包括非公有制经济在内的非公有制经济的经济地位的认定,那么,“建设者”的提法则是对包括非公企业主在内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社会地位的认定,这是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政治上的一次大解放。2004年12月24日,100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北京被授予“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光荣称号。所以,在政治上我们应该充分给予非公企业家应得的荣誉和政治待遇,把他们真正看成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政治上尊重他们相信他们,把那些优秀的非公企业家吸收到党组织里来,以提升非公企业家的政治地位,显示非公企业家的政治地位。进而营造出非公企业发展的良好政治环境,极大地发挥非公企业家主人翁的热情和作用,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的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