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文墨生香泪成诗:卓文君传
19390100000005

第5章 才子落魄(1)

1.剑胆琴心初练成

秋雨如一位待嫁的新娘,总是这么迫不及待,就像赶赴一场前世未了的约定,淅淅沥沥,下了一整天,让人始料不及。直到黑暗吞噬大地的时候还没有要停止的意思,好像是在痴痴等待这一个人,可是过了好久好久,那个遥远的人仿佛还没有出现,一日风雨,满地残红,湿了花香,几许悲凉。

雾霭迷离中,谜一般古老的房屋,被岁月浸渍成锈迹斑斑的白墙黛瓦,好像一幅刻意描绘的山水画。无论大街小巷,还是城门内外,都笼罩在一片灰色的云层之下。满目的景色渐渐地模糊了。雨渐渐地将过往的行人无情的淹没,时间似乎停止了运转,只是这一波一波的雨水和行人从来都不曾停歇。

鹅卵石铺就的小路上,远处两个黑影正慢慢向城门口飘来。一个衣衫褴褛的消瘦的年轻男子,披着一个肮脏的斗笠,骑着一匹白马,那瘦弱不堪的白马经过一天的雨水的冲刷,又被潮湿的长风一吹,原本雪白的长鬃,被污泥紧紧裹成了一团。这匹白色小马后面跟着一匹更为瘦弱的驴子,炉子上坐着一个十四五岁的无精打采的小书童,身背一个大包裹,压得身下的驴子摇摇晃晃。

雨还在滴滴答答的下着,就像是天灾哭泣一般,将人心滴得粉碎,悠悠的愁苦落得满地,散不去,抹不掉。雨中的两人影就像是断了线的风筝,无边无际的随风飘零,没有方向,没有目标,任风吹雨打,找不到彼岸。

这主仆二人走到一处酒肆停了下来,许是饿了一天了,刚才无精打采的两个人都渐渐面露喜色。酒肆主人本以为是哪家的落魄公子,想必也不会消费多少银子,再加上外面下着大雨,便没有叫伙计没有出来迎客。

等到他们走了进去,映着昏暗的烛光,酒肆主人这才看清这个男子,破旧的衣衫掩盖不住他这英俊的面容和风度,只见他相貌英挺,隆鼻朱唇,眉宇间有一种说不出的憔悴和落寞,但星辰的双眸仿佛可以驱走丛林的雾霭,偶尔遗落的笑容仿佛可以令眼前春暖花开。这人毕竟是个大富大贵之人,许是路上遇上什么难处了,他这样猜想着。

书童卸下了斗笠,小伙计一直守在这个男子的身边,这个有一点点口吃的男子点了一壶蜀酒之后便没有下文,只是呆呆地自斟自饮。这小伙计还从未见过饿成这样还不吃饭只喝酒的人,看着这男子两壶酒下去微微有些醉意了,只是呆呆地望着门外的一处古建筑发愣。小伙计站了半天,这个男子依然没有一点儿点些饭菜的意思,倒是小书童要了一碗面独自吃了。伙计掩不住好奇的心情,待到小书童吃饱后,便与他细细聊了起来。

原来这俊朗男子不是别人,正是后来西汉最著名的辞赋大家,本名司马相如,表字长卿,成都人士。此时正是他落魄不得志的时候。

说起司马相如的出生,多少有些传奇的色彩,他的出生为整个家族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年过半百的司马老先生有几房夫人,可是偏偏命运弄人,竟没有一位夫人怀过一男半女,大夫也看不出什么毛病,转眼就到了中年,生命也走完了一半。本以为命中无子,整日用幽怨的目光望着那尘封多年的书籍发呆,想到始皇帝焚书坑儒,祖上冒着生命的危险保留了这些书简着实不容易,可怜这司马家几代单传,到这里就要断了香火,他竟然没有一个儿子来传承下去,谁又能分担这孤单和无助呢,只有独自郁郁寡欢,正在这时候,大夫人的房里传来了喜讯,小公子的出生可以说硬是把这个老先生从绝望的边缘拉了回来。

司马先生为了小儿好养活,便特意选一个低贱的词“犬子”给小公子命名。其实,这个乳名并并不是小名之意。在司马家上下的精心照料下,年幼时的小公子比寻常人聪慧许多,很小的时候就对读书写字十分的感兴趣。司马先生看儿子这么小,本打算等再大一些才给他启蒙。可是这小公子可不依了。

有一次,外面突然下起了大雨,正在外面带着小公子玩耍的仆人们,急忙把小公子带到了最近的一处房子里,这里刚好是老爷的书房,司马老先生正在这里读着书。小公子看着父亲读书时候的样子,很好奇,他也在一旁学着父亲,稚嫩的小手抓着一本大书,摇头晃脑起来,嘴里也跟着父亲嘟嘟囔囔,乍一听,好像还真的和父亲念叨的一模一样,又细细一听,竟然一字不错,仆人们都惊呆了。老先生一把抱住了儿子,激动地举了起来,围着书案转了好几圈,开心得不得了。

这次事情之后,老先生不得不把教儿子读书的计划提前实施了。小公子竟也对教给他的这些字学得特别快,记得特别牢,不仅能很快的记下父亲教的这些篆字,而且还能握着大毛笔,在纸上一一描画出来。

自从几十年前,秦朝丞相李斯把文字改成小篆以后,秦始皇推行车同轨,书同文的制度,天下文人也多乐其简易,篆书很快就代替了籀书,成为当时的主流文字。这司马老先生,小的时候随祖先学习过籀书,对这种文字情有独钟,闲暇之时,经常写上几笔,当成一种业余爱好。

有一天,司马先生见儿子篆书认得差不多了,便突发奇想,来了兴致,教起儿子籀书来。小公子果然不负父亲的期望,有了篆书的基础,这籀书学起来更是得心应手了。见儿子如此机灵,老先生断言,此子日后必成大器。司马先生又教儿子熟识音律,摆弄琴弦,他要把儿子培养成一个既有远大志向,又有高雅情操的文士。日子在不经意间一天天溜走,小公子渐渐长大了,已经能背诵整篇的文章了,只是有些口吃,好在老先生一直鼓励,小公子总算摆脱了害羞的心态,读书声越来越清亮了。

这略带稚嫩读书声飞去墙外,惹得行人纷纷驻足聆听。这司马家公子早慧的事很快就传遍了大街小巷,成为人们闲聊的话题,也成为别人家教育孩子时的榜样。

又是一年春满人间,清风扶柳,一天早上,小公子在树下漫不经心地挑弄琴弦,司马老先生突然来了兴致,在柳树下舞起剑来。清风徐徐,树影冉冉,花影婆娑,剑如孤雁长鸣,撕破长天,划碎苍穹,又如黄龙飞天,快似闪电,柳叶分崩。一时间天地也为之久久低昂。小公子早已看得如痴如醉,随着剑法的变换,琴音也和着如山洪崩塌般飞快,剑影刀光中掩藏不住的,是成年男子所拥有的勇敢和征服。

一曲舞毕,小公子急忙拍手叫好,老先生捋了捋胡须,若有所思:“几年了,我一直在考虑,要不要教你,如今你已长大,读书和琴艺都已经成熟了,也是时候教你剑法了,你要切记,不可为击剑而贻误了学业,得不偿失。”小公子高兴地一下子蹦起了老高,调皮地抢过了父亲手里的剑,转眼间摆出了一副威风凛凛的姿态,也学着父亲的样子舞了起来,老先生看着儿子这么有天赋,满意得直点头。

从此以后,小公子每日闻鸡起舞,饱读诗书,苦练琴艺。待到大一些,已经满腹经纶,出口成章了,再加上较为英俊的样貌,超群的剑法。老先生觉着这个儿子一定会大有作为,一定会光耀门庭。就是这个名字把老先生给愁坏了,这么大的孩子还一直叫着犬子,连个像样的名字都没有。

小公子又一个自幼交好的好友叫王吉,也一样儿时便崭露头角,两家住得也近,两个孩子性格合得来,经常在一起玩耍。王吉多一些心计,什么事情都能被他轻易地找到突破口,又一次和仆人们走散了,两个孩子迷了路,夜里的大街上一个人都没有,两个孩子牵着手不知所措,最后还是王吉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在每一个街口作了一个王家和司马家特殊的记号,出来寻他们的仆人们看见了,沿着记号把两个孩子带回来了。

小公子自此以后对王吉刮目相看,自己只是比他多几分才气,并无他这般灵活,反而有几分痴傻,以后有经历了几次危机,都能被这王吉轻松的化解。小公子渐渐对王吉崇拜起来,两个孩子也成了最要好的伙伴。

有一次小公子和好朋友王吉一起出去玩,和几个街边小孩子因为一点小事起了争执,由于小公子小名叫犬子,王吉的名字里带个“吉”字,和“鸡”谐音。那些小孩子们便一起起哄,出言讽刺小公子和王吉是小鸡和小狗,气得两个孩子直跺脚,一时间无言以对。直到仆人来了才驱散了这些调皮的小孩子。经过这一场闹骂,小公子再也不爱出去玩了,天天关在书房里读书。

读着读着,竟被蔺相如的故事吸引住了。蔺相如是赵国人。赵惠文王的时候,得了一块无价之宝--和氏璧。秦昭王知道了这件事情后,给赵王送了一封信,信上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赵王犯了难,不知道该不该答应,秦国兵强马壮,如果答应了,恐怕不但和氏璧没了,连城池也会得不到,只会白白地受骗;若是不答应,只怕秦国会以此为借口,对赵国发兵。这时,蔺相如不畏艰难,主动请缨,发誓如果得不到十五座城池,也一定会完璧归赵。赵王实在没有更好的办法,就答应了蔺相如的请求,派他出使赵国。蔺相如来到秦国后,凭着自己的智慧,看出秦王无意割让城池,于是用计夺回和氏璧,抱璧倚住,胁迫秦王暂时答应了他的要求。随后他又设法稳住秦王,神不知鬼不觉的派人悄悄地把和氏璧带回了赵国,直到事情过去几天,秦王才知道和氏璧已经不在了,出于多种考虑,只得把蔺相如送了回去。就这样,秦国没有给赵国。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完璧归赵的故事。

小公子读完了这个故事,对这个智勇双全临危赴难的蔺相如佩服的不得了,这是何等的勇气和胆量,何等的不畏强权,小公子深深被这种精神所感动,立志一定要以蔺相如为榜样,又觉得蔺相如这个名字不错,想着自己也要取一个这样的名字。突然,眼前一亮:“为何我不叫司马相如呢?对了,我就叫司马相如。”父亲知道后,也支持他这个想法。

从此,中国历史上又多了以相如为名的良才。改名之后,司马相如更加勤奋苦读,琴艺和剑法也越来越高,再加上俊美的外表,人人都说司马家出了一个文武全才的年轻后生。

如果不是司马相如从小练就了高招琴艺和诗赋才气,也就不会发生他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天公作美,还需事在人为,司马相如正是利用了自己的琴艺和文采使得他与卓文君一见钟情,然后两个人相知、相聚,产生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可见,两个人能够拥有一样的喜好是多么的重要。共同语言是相爱,相知的感情基础,也是两个人能够投缘,相爱的原因,他们这种心灵深处的共同语言最终让他们能够,做到心心相印,两情相悦,互相信任,彼此真诚。如果两个相爱的人没有交流的共同语言,爱情便会黯然失色,甚至产生裂痕,走向崩塌。

按多数人的理解,共同语言是建立在相近的文化层次、相符的身份地位、相投的兴趣爱好基础上的,共同感兴趣的语言。不可否认,卓文君,一个美丽聪明,精诗文,善弹琴的女子,与司马相如,一个文武双全,再加上精通琴艺,这对才子佳人如果相遇的话,必然会演绎一段美妙的爱情故事。

诗风雅韵,剑胆琴心。司马相如心中掩藏和向往的,是仗剑远游的潇洒,是可以忍受一切艰辛和苦难的毅力,以及由此而来的自由。当这些柔如春水的词句扑面而来的时候,他丢弃了盔甲,不知不觉柔软、松懈下来,伴着琴音,文墨,又徜徉、陶醉起来。司马相如如今的志气豪情不输于古往今来的任何一个圣贤,在整个成都已经传为奇谈。

那一天,已过三更,躺在床上的司马相如,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干脆翻下身来,望着满天的星斗,把目光停在了北斗七星上,久久凝望,他知道,大约在那个遥远的地方,有一座叫长安的城池,他要在哪里建功立业。

好男儿志在四方,此刻的相如雄心满满。只待时机合适,便可乘帆而起,辅明主,济苍生,成就一番功业。司马老先生望着这个越来越出色的儿子,知道是留不住的,儿子到了外出求取功名的年纪了,虽然舍不得,可还是应该早点出去闯荡,正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好男儿应该志在四方。

此时,适逢景帝登基,市井繁华,国家安定,人民富足,到处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景帝为了选拔人才,对为官者的身份要求也适当的降低了,这对出身卑微,本就不是很富裕的司马家来说,无益于天赐良机,使得二十岁的司马相如就具备了入仕做官的条件。

那一年,依然是春和景明的时节,古典的楼台水榭装点着姹紫嫣红的风景,几只喜鹊在窗外的枝头叽叽喳喳地鸣叫起来,司马相如俊朗的清颜没有经过任何的雕琢,美得出于自然,秀洁的眉目像春光一样伸展开来,流动的衣衫在风中流动飘逸,他擦了一把流到了脸颊上的泪水,辞别了老父和亲朋,辞别了生养他二十年的故土,踏出厚重的门槛,踏上了远行之路。

儿行千里母担忧,山高水长,不知何时能再归乡,老母亲已经是泪流满面,老父亲也强忍着泪水,花白的头发不停地颤抖着……清风扶着露珠凝望,花儿静静地绽放,在这个青春懵懂的季节里,远离了父母殷勤的目光,远离了父母喋喋不休的嘱托,远离了父母温暖的怀抱,远离了世界上最可贵的爱,带走了一份无休无止的思念。

思绪穿透了时光,相如的嘴角强露出一抹真切的笑容,挥一挥手离开了,渐渐地远去了……

2.艺冠群伦盼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