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唐诗三百首大师导读
19387300000042

第42章 刘长卿(2)

这首诗虽有眷恋却无神伤,意境淡泊闲适,极富禅意。刘长卿和灵澈上人相交时,正逢诗人遭遇贬谪,仕途失意;灵澈虽是一名世外僧人,但对诗名未显的状态也偶有怀才不遇之感。两个失意的人相遇相知,不仅没有互倾苦水,反而都淡泊旷达,皆无失意伤感的情愫。这种境界,并非人人都能企及。

【大师导读】

刘长卿诗,能以苍秀接盛唐之绪,亦不免以新隽开中冕之风。其命意造句,似欲揽少陵、摩诘二家之长而兼有之,而各有不相及不相似处,其所以相似不相及,乃所以独成其文房也。

——贺贻孙《诗筏》

·馀干旅舍

摇落①暮天迥②,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释】

①摇落:零落。

②迥(jiǒng):远。

【赏析】

唐肃宗至德三年(公元758年),刘长卿暂摄海盐(今浙江海盐)令,遭人陷害而身陷囹圄,被贬为南巴(今广东茂名南)县尉,直到三年后才得以北归。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刘长卿从贬所北上,夜宿江西余干县的一家旅舍时,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交代了时间:“青枫霜叶”说明季节是深秋,“暮天”说明时间是傍晚。夕阳隐入西山,暮色苍茫,天空辽阔,在寒霜冷风的侵袭下,枫树上的叶子都变得格外稀疏了。此时此刻,途经余干的诗人伫立在旅舍的门外,看着萧条的景象,心中不免起了惆怅的乡情。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写太阳落山,坐落在苍茫大地上的孤城终于也关闭了城门,护城河里的流水呜呜咽咽着,不知是为何而哀伤。一只孤独的鸟儿正朝着与诗人相背的方向,越飞越远。诗人也像是那无可寄托的孤城独鸟,承受着难捱的孤单。

第三联从城内转向了城外。“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一轮圆月已经爬上了渡头的天空,但邻近的渔家的捕鱼人一早出门,到现在还未归来。在看不到的地方,那只顶着圆圆明月的弯弯渔船,是否迫不及待地想驶回渡口呢?

尾联写到,正当诗人思乡心切,悲伤欲绝时,一阵阵捣洗衣服的砧杵声从远处的人家传来,声声入耳,声声震心。一定是谁家的妇人正在为远方征人捣洗寒衣。前三联有静物,有动景,却都是沉寂无声的,尾联中捣衣声恰如一部电影的画外音,增添了全诗的凄清之感,同时将诗人的悲苦渲染得更加浓重。

仔细品读这首词,似乎能清晰地看到时间流逝、空间移动的痕迹:从暮色降临到明月初上,再到夜深人静;从旅社门口到城畔渡头,再到回归城中。诗人的情感也沿着这条脉络,一步步加深,直到被羁旅之情和思乡之情彻底淹没。这种步步推移的时空感,以及层层递进的情感线,浑然天成。

【大师导读】

雅畅轻夷,中唐独步。

——顾璘《批点唐音》

尾联点出主题。这一联结句写得非常凝练。我们必须补充许多话,才能解释清楚。而这些补充的话,都是从“正欲”二字中体会得来的。这首诗似乎很平淡,可是音调和修辞都很工稳,为当对传诵之作。

——施蛰存

·饯别王十一南游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赏析】

这是一首赠别诗。刘长卿与友人王十一离别时的不舍之情,以及离别后的相思之意,在这首赠别诗里表达出来,离愁别绪诚挚感人。

诗人一开始就从送别写起,开门见山地写出两人在江边话别的氛围:我们站在江边话别,泪水把手中的巾帕都打湿了。望着辽阔无边的江面,想到你马上就要乘船离开,不由地更加伤心。从后文可知,首联中两人正在告别,诗人故意颠倒语序,一方面做押韵之用,另一方面可突出离情。

第二联“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中的“飞鸟”指代友人,是说朋友像鸟儿一样展翅高飞,不知将要去向何处,只剩下自己孤零零地站在原地,面对着沉寂的青山。“没”和“空”,道出诗人因友人离开而无所寄托的心情,孤独、寂寥的意味十分浓郁。

颈联“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承接颔联,继续写两人分手后的情景:你乘坐的一叶孤舟,已经随着滚滚的江水渐行渐远,等你抵达太湖,一定能看到夕阳西照下无限美丽的春色。这一句与第三句对应,是对“没何处”的补充,交代了友人南游的目的地正是五湖,即太湖一带。

尾联中,诗人又从写对方转为写自己。你是否能看到我独自一人站在开满白蘋的汀洲上,因思念你而陷入深深的愁闷之中?惜别之意极为浓厚。

诗人从首联离别场景出发,继而把友人离去后一路看到的风景和自己伫立江边思念友人的场景紧密结合,把一片离情融到了景色之中,情景交融,细致地刻画出了人物的惜别心理。

【大师导读】

妙在全诗不见离别的字面,只写出饯送时的风景,将一片离情,完全融入于景中,所谓即景生情和情景兼融。但看“没”“空”、“远”等几个空泛字面,已充分将别意和盘托出了。

——喻守真

诗人送别,每用“泪”字。但知己之泪,未肯轻为人弹。此诗情谊深挚,挥手沾巾,当非泛语。

——俞陛云

·长沙过贾谊宅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赏析】

七律《长沙过贾谊宅》写于唐代宗大历八年(公元773年),刘长卿第二次遭遇贬谪,再次赴任南巴县尉,途经过长沙贾谊故居,遂作此诗。

贾谊生活在西汉文帝时期,才华横溢。但他受到佞臣排挤,得不到皇帝重用,最终郁郁而亡,年仅33岁。后世文人每每要托古人之口,表达今人的不遇之失意时,总是想到贾谊,借着对古人的凭吊抒发内心的苦闷。

刘长卿在首联就营造了沉重压抑的氛围。“三年”谪居身死,这是贾谊的不幸;“万古”青史留名,这似乎是历史对他的弥补。这一句中在缅怀贾谊的同时,也暗含诗人自喻。悲伤的“楚客”既指谪居长沙的贾谊,也指流落湘地的诗人自己。他们都是仕宦路上的失意人、落魄客,像栖息的鸟儿一样敛起翅膀,不得高飞。因此,“悲”字,既悲贾谊,更悲自己,奠定全诗基调。

颔联侧重描写贾谊旧宅中的萧条景象。在本联中,作者化用了贾谊名篇《鵩鸟赋》中:“野鸟入室兮,主人将去”及“庚子日斜兮,鵩集余舍”两句,渲染“人去后”“日斜时”的悲凉氛围。诗人这次遭到贬谪正逢秋天,当他来到长沙时,寂寥的秋意只怕比他离京时更浓了几分。在一个斜阳夕照的傍晚,刘长卿独自来到贾谊故居,只见满院荒草寒木,触目所及都是荒凉的景象。诗人本来就心情郁郁,这种冷色调的情景无疑加重了他内心的郁闷。

颈联是全诗高潮。“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意为:连素来为人称道的汉文帝都不能成为贾谊的伯乐,帝王的恩情果然如此寡薄吗?谪居长沙时,贾谊曾站在湘水之畔,哀悼与自己身世相近的屈原,可这无情的湘江是否又能传达贾谊的凭吊呢?诗人先赞扬汉文帝“有道”,但不留喘息时间,马上又斥责他“恩薄”,这种鲜明而激烈的情感对比扣人心弦。

本句看似写贾谊说,实是诗人自况:连“有道”的汉文帝都没有重用贾谊,当今昏聩的帝王又岂会重用自己?站在贾谊宅里吊念古人,又有谁会同情自己的遭遇呢?诗人用反问的语气,写出了自己明知却不愿意承认的事实,心情之矛盾,情感之黯然,都在这啼血带泪的控诉中,真切而感人。

全诗语义委婉,对仗精工,以古人事写今人情,表达方式含蓄,情感激烈,既有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的控诉,又有对国家时局的忧虑。

【大师导读】

深悲极怨,乃复妍秀温和,妙绝千古。

——邢昉《唐风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