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李冶(?~784),字季兰,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具体家境不可确考,后遁入道门,是中唐时期著名的女冠诗人之一。公元784年,因曾经上诗叛将朱沚,李冶被德宗下令乱棒扑杀。
李冶曾有六首诗被选入只有130余首作品的《中兴间气集》,可见其当时在诗坛的地位。宋人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曾著录《李季兰集》一卷,不过她的作品大多已经失传,《全唐诗》中仅存16首,其中大部分为寄赠送别之作。
·八至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赏析】
《唐才子传》记载,李冶六岁时,曾作“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诗。其父见后,认为“此女聪黠非常,恐为失行妇人。”于是便她送到了玉真观出家,希望她能够在清静之地收心敛性。
但李冶虽然身处道观,却是个风流的道姑,一生与名士朱放、茶圣陆羽、诗僧皎然有颇多瓜葛。但这位多情的方外人,却对“情”字看得极为透彻,以清醒甚至有些冷漠的目光一语道破夫妻关系的尴尬,写下了发人深省的《八至》。
四句诗字字平淡,明白如话,没有一个晦涩的字眼,也缺乏文学作品惯用的起承转合,深入浅出地把深刻的道理寄托在最常见的事物里,令人初读平淡,再读惊艳。
“至近至远东西”,东、西的方位是相对而言的,相隔万里的两地有东西之别,紧紧挨着的两物也有东西之分,所以说东方、西方其实“至近至远”;“至深至浅清溪”,与江河湖海相比,溪流固然是浅的,但正因为清澈见底,再浅的溪水也能映出树木、高山、乃至深邃的天空,从这个角度来看,浅浅的溪流竟然又像是无底的;“至高至明日月”,日月的高不可及和明亮璀璨是最寻常的自然现象。
至此,诗人用了四分之三的笔墨来叙说自然中的寻常事。事实上,这六至都是为了引出最后一句:“至亲至疏夫妻。”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也是理趣所在。
夫妻是世界上最亲密的人际关系之一,除了肉体上的“至亲”,倘若两个人心灵相契,那么连灵魂都会紧密相连。假如夫妻二人同床异梦,那么即使形体上“至亲”,心灵上却疏远。这便是“至亲至疏”。
尾句从人情出发,道出了婚姻关系的冷漠和残酷,虽然在男尊女卑、夫为妻纲的封建社会,这些感慨有几分惊世骇俗的味道,但其中蕴含的针砭世情的哲理,却能引发读者的感慨和共鸣,即使到了现在,这简朴平白的诗句依然发人深省。
李冶虽身为道姑,但并未在诗中流露出家人看破红尘的方外之感,反而像一个置身红尘的人在饱经世事之后,得出的人生领悟和总结。她得出的结论虽冷酷,但不伤情,且充满了智慧与超脱。
【大师导读】
由封建婚姻制度结合的夫妻,他们之间,即使双方都有爱情,这种爱情也是由封建制度维持着的。李季兰看穿了这种夫妻关系,用一句六言诗就揭发了这种夫妻关系的本质:表面上是最亲密,实质上是最疏淡。前面三句,都是比喻,用来证明“至亲至疏”的辩证观点。
——施蛰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