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者每天读点《韩非子》(韩非子管理日志)
19376900000060

第60章 十二月 富强之本(4)

有一只非洲豹盯上了一只小羚羊,于是开始追上去,但是在追捕的过程中,又看到了一只又肥又大的羚羊,于是便放弃先前那只羚羊而去追那只肥大的羚羊,后来,非洲豹掠过一只一直站在旁边惊恐观望的羚羊,马上又放弃之前的羚羊,去追这只羚羊……结果这只非洲豹累的筋疲力尽,还是一只羚羊也没抓住。

而另外一只非洲豹死死盯住一只未成年的羚羊,穷追不舍。在追捕的过程中,对其他的挨得很近的羚羊像没看见一样,一次又一次地放过它们。终于那只未成年的羚羊被凶悍的非洲豹扑倒了,挣扎着倒在了血泊之中。

羚羊特别善于奔跑,如果豹子在追赶的途中改变目标,一会儿追这只,一会儿追那只,到头来哪只也追不上,反会把自己累得疲惫不堪。因此只有一直紧紧盯住先前那只被追累了的羚羊,才能最终使之成为自己口中的猎物。

可见,如果想达到目标,就必须一直追下去。中途很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诱惑,它们会分散你的视线和注意力,这时,我们千万不要轻易改变目标。如果你总是改变目标,最终将一无所获。

管理智慧

树立目标,可以增强努力做好工作的欲望和力量。在受到挫折乃至失败的时候,这个目标会给你力量,让你继续支撑下去,让你继续奋斗。但是如果一个管理者不知道为什么要实现这个目标,怎样去追求这个目标,那么即使他有一百个目标,也是不可能成功的。

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很多人会因为一些事情分散注意力,从而把精力放在其他事情上,而这些事情却使他们忘记了自己本应做什么。

确定目标后,成功的管理者往往能执行到底。

行动指导

要想实现目标,你必须全神贯注于自己最初的目标,以便集中精力,发挥优势,比别人更早到达终点。

第四周 利益是发展的根本

星期一 利所加也——赢利的智慧

韩非子箴言

医善吮人之伤,含人之血,非骨肉之亲也,利所加也。故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也。非舆人仁而匠人贼也,人不贵则舆不售,人不死则棺不卖。情非憎人也,利在人之死也。

——《韩非子·备内》

折射道理:医生善于吮吸别人的伤口,口含别人的脓血,并不是和病人有骨肉之亲,是因为有利益加在这些事上。所以造车的人造成车子,那就是想要别人富贵;木匠造成棺材,那就是想要人死亡。并不是造车人仁爱而木匠坏,而是因为别人不富贵,那么车子就卖不出去;人不死亡,那么就没有人来买棺材。木匠的人之常情并不是憎恨别人,而是因为他的利益是在别人的死亡上。

案例引导

有一年,红茶丰收,一家茶叶进出口公司积压了大量红茶,一时难以销售出去。这时,由外商前来洽谈购买茶叶的事宜。这家公司在报出各种茶叶价格时,故意将红茶的价格报得很高。

外商看了报价,提出了对红茶价格的疑问。

公司业务员对他们说:“因为今年红茶收购得数量不多,而客户又增加了不少,所以价格自然会提高一些。”外商听了半信半疑。

后来,又有其他客户来询问价格时,公司都以同样的价格和理由回复他们。

外商担心如果情况真是那样,那么就得赶快签订合同。于是他们专门派人去向其他客户打听情况,结果自然和自己听到的一样。

这下外商终于相信了,立即和这家公司以原定报价签订了合同,唯恐迟了没有供货。

这家公司在红茶销售中处于不利地位,因为库存量大,很容易造成积压。如果外商故意压低价格,那么公司也只好忍痛以低价出手。但是这家公司采用了传播假信息的策略,让外商摸不清真假,只能信以为真。最后不但将积压的红茶销售一空,而且还是按照原定高价出售,大赚了一笔。

管理智慧

企业是以赢利为目的社会团体,追求的是经营利润最大化,开展各项活动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对利益的追求是人的本性,也是市场活动的根本目的。市场行为是以利益为导向的,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管理者要不断地研究、认识、利用商品经济的规律,尤其是价值规律、竞争规律和供求规律,采取一些措施,让以提高经济效益。

但是,赢利并不代表要为了挣钱不择手段,采取一些弄虚作假、损人利己、以私害公等不正当的方式去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只有用正当的手段和方法获得的利益才能真正给企业带来更长远的效益。

行动指导

市场交易常常是迷雾笼罩。经营管理者要懂得拨开云雾,探清虚实,然后以利益为根本目的,采取相应措施,把自己从不利的境地中解救出来,化解危机,赢取最大的利益。

星期二 以利之为心,则越人易和——做事要“利己”

韩非子箴言

夫卖庸而播耕者,主人费家而美食,调布而求易钱者,非爱庸客也,曰:如是,耕者且深,耨者且熟耘也。庸客致力而疾耘耕者,尽巧而正畦陌畦畤者,非爱主人也,曰:如是,羹且美,钱布且易云也。此其养功力,有父子之泽矣,而心调于用者,皆挟自为心也。故人行事施予,以利之为心,则越人易和;以害之为心,则父子离且怨。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折射道理:出钱酬谢那些播种耕作的人,主人花费家产给他们丰盛的饭菜,拿了布币去求取换成钱币的人,并非是爱酬谢客人,而是说,像这样,耕作的人才能耕得深,锄草的人才会精耕细作地耘田。被酬谢客人致力于使尽力气快速地耘田耕地,使尽技巧来端正畦亩田埂,并非是热爱主人,而是说,像这样,饭菜才会丰富,得到的钱币才成色足啊。主人这样来供养劳动力,就有父子之间的恩泽了,而心思都放在工作上,都是怀着为自己着想的思想。所以人们办事和给人好处,如果把利人利己作为中心思想,那么关系疏远的越国人也会和好;如果把害人害己作为中心思想,那么就是父子也会远离而且互相埋怨。

案例引导

美国电报业最兴盛时,西联电报公司处于垄断地位。古尔德开发了一条新的线路,成立了一家电报公司。

西联得知后,怕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失,便派人和古尔德谈判,高价收购了他的公司。于是,古尔德公司的全部人员和设备物资都转到了西联,其中有一名能干的工程师,被西联任命为总工程师。其实,这个人却是古尔德的内线。

过了不久,四重发报机问世了。西联派人与发明者谈判,想买下这项专利。然而,那位总工程师却将进展情况及时通报了古尔德。于是,古尔德抢先以高价买下了四重发报机的专利。

然后,古尔德便向西联要挟说,将要撤回那名工程师,到自己新成立的电报公司。

西联失去了四重发报机,它能将效率提高一倍,而现在如果再失去那名得力干将,后果将不堪设想,也许很快就会倒闭。

无奈之下,西联只好同意与古尔德的电报公司合并,古尔德终于得到了垂涎已久的西联。

管理智慧

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要时刻提高警惕,用敏锐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环境和形势的变化,做任何事情、定任何目标、立任何决策都要考虑到现实的利益,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把自己当“慈善家”,只要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事情,就要不遗余力地去做,不要有一分钟的犹豫,因为在风云变幻的市场经济中,一分钟的拖延就可以造成很大的损失。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和经营者,应该明白效益的重要性,不能让公司的利益受到损失,否则就不能保证员工的基本权益,就会导致人心涣散,使公司陷入危险的境地。

当然,“利己”必须是在“不损人”的前提下进行,以损害他人为目的的“利己”迟早会让自身处于危险的境地,因为当今社会不仅有竞争,还有合作,保持良好的口碑很重要。

行动指导

利润是企业追求的目标,企业的管理者要追求利润,但需要注意的是,追求利润并不能不择手段,而是应该把利润和道德统一起来,让利益来地更干净。

星期三 楚人鬻珠、秦伯嫁女——不要因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