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者每天读点《韩非子》(韩非子管理日志)
19376900000026

第26章 五月 顺势而治(5)

但康熙“坚执不允所请”,而鳌拜强奏累日,最后将苏克萨哈改为绞刑,其他仍按原议执行。

康熙决计除去鳌拜,只是鳌拜势力强大,不能掉以轻心,必须以计擒之。

暗地里,康熙悄悄部署捉拿鳌拜的各项准备工作。他特地以演练“搏击之戏”为名,选择一些忠实可行的侍卫及拜唐阿(执事人)年少有力者,另组一支更为亲信的卫队善扑营,并请在上三旗侍卫中很有威望的已故首席辅政大臣索尼次子、一等侍卫索额图为首领。当时索额图改任吏部侍郎不足一年,遂“自请解任,效力左右”

康熙八年五月中旬,一切安排就绪。康熙于十六日亲自向善扑营做动员部署,并当众宣布鳌拜的罪过。随即以议事为名将鳌拜宣召进宫擒拿。

议处鳌拜、废除辅政大臣体制后,重要的批红大权收归皇帝之手,康熙从此便坚持自己批阅奏折,“断不假手于人”,即使年老之后也是如此,从而防止了大臣擅权。

管理智慧

管人者的有力武器是手中的权力,但当个别下属侵蚀了你手中的权力时,你必须认识到,这不仅是对你作为领导者个人的不敬,而是对整个组织管理秩序的破坏,管理者一定要认识到下属越权的几种情况,并防范其越权行为。

下属越权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或者由于职责不明,造成无意地、不自觉地越权;或者由于擅作主张、横加干涉或越俎代庖等,使领导的权力被架空,从而引发混乱。

管理者压迫防范下属的越权,在放权时就要摆正摆平,增加透明度,避免因分配不公引发下属的不平衡心理。放权重在职、权、责的三位一体,并要制定出相应的实施细则,对号入座、不偏不倚、各司其职、各拥其权、各负其责。

如果下属心存疑惑,领导也需公开解疑,做到光明磊落,避免引起其他下属的猜忌、议论和指指点点。也避免某些下属因为心存不满而故意做出“越位”、“越权”等行为。

行动指导

明确职权是每一个企业职员分内之事。对于自作主张、我行我素的员工,管理者切不要放纵自流,姑息将就,一定要机立断,严惩不贷。最好方法就是,管理者对其运用一定的手段,强迫其出局。

星期四 羿执鞅持扞,操弓关机,越人争为持的——要让人信服

韩非子箴言

惠子曰:“羿执鞅持扞,操弓关机,越人争为持的。弱子扞弓慈母入室闭户。”故曰:“可必,则越人不疑羿;不可必,则慈母逃弱子。”

——《韩非子·说林下》

折射道理:惠子说:“羿拿着钩拉弓弦的皮套和戴着袖套,拿着弓引弓而扣住扳机时,就是越国人也会争着来为他拿箭靶。小孩子拉弓射箭时,就是慈爱的母亲也会躲进屋关上窗户。”所以说:“可以肯定射中,那么就是越国人也不会怀疑羿会射到自己;不可以肯定射中,那么慈母也会逃避拿弓箭的孩子。”

案例引导

有一个叫李耀的人看准了能源日趋紧张这一市场形势,于是辞了铁饭碗,带着10多个技术人员,下海开了一家节能产品公司。创业初期,举步维艰,只有投入没有产出,大伙研发人员跟着李耀一起加班,为了企业能够在市场大潮中生存下来,大家一起吃苦奋斗。历经四年,随着好几款新型节能产品的研发成功,企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可是正当李耀斗志昂扬准备筹划下一步发展的时候,跟随他一起创业的几位技术骨干突然同时提出辞职。这让一向自认为和员工关系不错的李耀无法理解:为什么当企业得到发展的时候他们却突然选择离开呢?

原来,这几位骨干要走,是因为他们对公司有所不满。公司刚成立的时候,大家都是公司能赚多少就拿多少报酬;随着公司发展,基本仍是李耀给多少,大家就拿多少。

由于无章可循,没有一个考核标准,很多人觉得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特别是公司关键项目的核心设计人员,他们夜以继日地工作为公司的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但是得到的报酬却跟普通员工差不多。

正是因为如此,李耀的管理能力和激励措施受到了这些员工的质疑,那些和他一起“打江山”的人也越来越不信任他,对他的各种措施越来越不服气,于是最终选择了离开。失去了员工的信服,李耀这个光杆司令就算本事再大,也难以支撑其整个公司的运作和发展。

管理智慧

按所信任的人的话去做,充满信心,且事情易成功;对发话的人不信任,就会充满疑惑地去做,那么事情就很难成功了。

“有威则可畏,有信则乐从,凡欲服人者,必兼具威信”, 威信是无言的召唤,无声的命令。作为领导者,要想充分发挥自己的领导功能,必须要让你的员工信服你,只有这样,才能使下属心甘情愿地努力工作,威信力高低决定领导能力的高低。所以,领导者要树立自己的威信,威信是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品格、才能、学识、情感等对被领导群体所产生的一种非权力影响力,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威信既不是别人封的,也不是靠下级奉承得来的,必须由自己的人格魅力去赢得。

担任领导与管理职责的人,最重要的就是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每位管理者都必须要有扎实的本领和足够的韧劲,才能聚沙成塔,才能做好自己的事。

行动指导

只要你是一位管理者,你的一言一行便不是你个人的事,要让企业文化向良性发展,就要有意识让自己形成高规范的价值观,就要留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身作则,取得下属的信服,感染下属,不但能否当下属的模范,更能善尽管理之职。

星期五 平公失君道,师旷失臣礼——君臣各司其职

韩非子箴言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或曰:平公失君道,师旷失臣礼。

——《韩非子·难一》

折射道理:韩非子通过师旷拿琴撞晋平公的故事指出,君主不应该失去自己的原则,臣下不应该忘记自己的礼节。同样的,在处理政事上,君主也不能忘记自己的职责,去做下属该做的事情;下属也应该各司其职,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

案例引导

《汉书》卷七十四魏相丙吉传记载,丙吉是西汉宣帝时一位贤相,他从一个小狱吏逐步提拔到丞相高位。他深通治国之道,辅佐汉宣帝励精图治,使得宣帝统治期间,“吏称其职,民安其业”,号称“中兴”

有一次丙吉丞相外出,在路上正好遇为皇帝外出清除道路,驱赶行人而发生的群斗,死伤横道。丙吉从那儿经过时却不闻不问。同行官员掾史觉得很奇怪,又不敢问他,只得陪同往前走。走到另一个地方看见有人赶着一头牛,这头牛走得气喘吁吁,热得直吐舌头。这时,丙吉却让车子停下来,派侍卫人员问赶牛的人:“你赶这头牛走了几里路了?”

掾史觉得丞相莫明其妙,刚才在前面路上死伤了人都不闻不问,这会儿却对一头牛为什么喘气问个不休。于是就讥笑着对丙吉说:“丞相您是不是搞错了,您该问的不问,不该问的却问个没完。”

丙吉意味深长地对掾史说:“百姓相斗而死伤了人,管这种事是长安令、京兆尹等官员的职责,应由他们派人去抓捕、审理。到年终丞相只负责考核他们的政绩是优还是劣。根据考核的结果奏明皇上对他们进行奖赏或惩罚就是了。作为一个当朝丞相,不应该亲自管一些不该自己去管的具体琐事,所以刚才路过群斗的现场,我就不加过问。奇怪的是,现在正是春令时节,天气不应该太热,我怕那头牛没走多少路就喘得那么厉害,是因为太热了。若是春令天就那么热,那是时令失调,不符合节气的征兆。气候反常对农作物和人都可能带来灾害。我身为丞相,是朝廷百官之首,我的职责就是要使国家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只要是有关这方面的情况,我都要负责争取预先搞清楚,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所以,我对牛喘气吐舌的现象就不能不亲自过问了。”掾史乃服,因为丙吉知大体啊。

管理智慧

如今企业中一般都倡导发扬民主精神。发扬民主精神确实对企业的发展会产生有利的影响,但是,必须有一个前提,领导具有最终决策权,最终拍板要领导说了算。

因为企业中总有一些个别员工打着“民主”的幌子,自大到漠视团队的制度法规,试图搞特权,凌驾于权威之上,游离于纪律约束之外,令团队的工作无法顺利进行,甚至直接阻碍着团队的成长与发展。

这样的个别员工已经侵蚀了管理者手中的权力,管理者要意识到这不仅是对你作为领导者个人的不敬,而是对整个组织管理秩序的破坏。因此,必须让他归其本位,正常的手段不行就只能强迫其出局,总之必须把“管人”的权力,收回到自己手中。

如果一味追求民主,领导的决定权闲置或者旁落,一旦出现意见相左的情况,就必然会引起无必要的争端,这时,下属也是将手足不知所措。有时候,民主造成的争执与混乱甚至是犹豫不决,甚至比一个错误的决定危害更大。、

行动指导

优秀管理者之所以优秀,就在于能够明确职权。“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人人都需铭记于心,并切实遵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