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者每天读点《道德经》(道德经管理日志)
19376800000045

第45章 九月 管理者的交流之道(4)

办公室张菡说新来的部门李经理长得挺酷,看上去有点像某个名人,而且大家都知道她喜欢这个名人。一次,由于张菡因工作上出了问题,被李经理叫去修改材料。一个小时以后,整个部门都在传张菡菡暗恋李经理。第二天,张菡被叫进了办公室。

“请坐!”部门李经理虽看上去不苟言笑但却很有礼貌。接着他这里意味深长地看了张菡一眼,张菡被他弄得有点糊涂。“我想我有必要自我介绍得再清楚一些。我叫陈东,不是你喜欢的那个名人;第二,我已经有女朋友了……”

张菡这时才反应出来,本想解释,却被他没头没脑地打断:“你是女孩子,我不想让你尴尬,这件事大家就当不知道吧!”怎么能当不知道?张菡是冤枉的!半小时后,张菡解释完毕,刚出李经理办公室的门,便看到同事小惠一副狗仔冲锋队的架势守在门口。“怎么样,你们说什么?怎么这么久?”她脸上的笑容十分诡秘。

想起刚才的尴尬,张菡便没好气地说:“没什么,他只是问了我……”话没说完,小亚便飞一样地跑开了。回到办公桌前,想到蒙受了不白之冤,索性趴在桌子上睡觉了。

后来,她的一句“他只是问了我”被同事宣传成了“他只是吻了我”,一字之差,差别可大了。几天后,陈李经理被流言压的喘不过气,就主动辞职了。之后,全公司似乎都知道李经理玩弄了张菡的感情后一走了之,张菡也只得离开了工作三年的公司。

树立威信的第一要素就是“严”。严就是严格要求,但是严格要求他人的前提是严格要求自己。管理者对自己要求要严,凡事要从我做起。管理者发出的指令能否得到最有效的施行,直接关系到管理者权力的影响度、威信的分量。因此,管理者发号施令要做到说一不二、言出必行。

1.谨言慎行

圣人举步,众目睽睽。地位和知名度很高的人,他们的一举一动,必有相当多的人注目而视。此谓船摇一尺,桅摆一丈。因此,具有高度社会地位的人,应该对自己的言行抱着戒惧、审慎的态度,才能名副金口玉言之实。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圣人接触别人,小心言行,不为防人,只为防口。人之口舌软而无规,人与人之间,舌之作用可当得半个人。身处高位的人,一咳嗽一眨眼都会引起众人注意,当年美国总统布什访日,于席间昏倒,立刻影响到华尔街股市价格。鉴于此,管理者修正自己的言行非常必要,那些轻视这个道理与原则的人,必定会不时引起群体舆论的攻击,因而遭受困扰。因为,地位愈高的人,他们在外的名声愈是属于整个社会。

循着尊重别人,戒言慎行的原则,一片赞誉定然是伴随着你的。反之,则说不定。越是声望高时,越应该谦虚地审度自己的言行。否则,声望也有可能走向反面,正所谓不积小善,无以成名;不积大恶,不会有灾;小恶多积,恶掩善言。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王者发令,重于泰山。说到做到,是树立权威的妙法,所谓信义,不过如此。

行动指导

夸夸其谈的人往往最后显出本色是思想最浅薄的人。对于希望成为管理者的人来说,一条有益的规则是,只要能由他自己选择,就要少动口,多动脑。

和光同尘——锋芒毕露者必受挫折

道德经箴言

原文:淵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

——《道德经》第四章

译文:它消磨了锋角,排解了纠纷,柔和了光芒,浑同于尘俗。它无形无迹呵,像是很不确定的存在。

没有人不想出人头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野心,但是切忌太过外露。

一位刚毕业的大学生被一家大企业录用了,他信心十足,鼓足干劲,在自己的销售岗位上干得相当出色。他头脑灵活,喜欢思考,很快就发现了公司管理存在的一些弊端,于是经常向主管反映,但每次得到的答复总是:“你的意见很好,我会在下次会议上提出来让大家讨论。”

他很不满,对主管很不服气,几次萌生了取而代之的念头。在一次公司大会上,他当众坦陈了自己的想法,并建议公司实行竞争上岗,能者上,庸者下。会场顿时寂静无声,主管早就气得脸色发白。总经理称赞了他的想法,认为很有新意,却没有深入讨论的意思。

会议结束后,他忽然发现一切都变了。同事对他敬而远之,主管更是冷语相向;更严重的是,有人向总经理投诉他收受回扣、违规操作、泄露公司机密……任何一项罪名都能将一个小小的销售员压垮。领导们当然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但为了照顾大多数人的情绪,还是辞退了他。

你的志向和企图即使是正当的,一旦在你身上得到表现,总会有人感到受了威胁。他们可能会利用手中的权力或影响力对你进行打击,使你过去的一切努力都化为泡影。上面所说的销售员的遭遇,不正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吗?

在一个群体或团体中,人人都希望自己成为脱颖而出的佼佼者,但社会竞争又暗藏着一个悖理的法则,这就是“出头的椽子先烂”。身为管理者万不可锋芒毕露,给人过于骄横的印象。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会保持低调,谦逊地面对上下级。

我们知道战国时期发生在赵国的毛遂自荐的故事,在秦军围赵的危急关头,毛遂面对旁人的不信任与嘲讽,勇敢地推荐了自己。结果他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在其他人束手无策的情况下,成功地说服了楚王,完成了任务。毛遂是罕见的人才,之前他的平庸与内敛只是隐藏锋芒的一种手段,他耐心等待着,直到最能表现自己的时机来临,然后主动出击,赢得大家的尊敬与钦佩。他不愧是深谙藏锋与出头之道的大师。

善于做生意的商人,总是隐藏其最珍贵的货品,不会让人轻易见到;而品德高尚的君子,从外表看上去显得愚笨。这里面蕴涵着一种处世智慧。锋芒毕露毫无益处,“满招损,谦受益”,自我炫耀者只会招致他人的反感乃至小人的陷害。隐藏锋芒,低调做人,才能让自己不会过早地被风雨侵蚀,成就大事。

行动指导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聪明人都很谨慎,不会轻易暴露自己的锋芒,甚至还故作点头哈腰;而很多新上任的管理者往往因修行不够,在不知不觉中铸成大错,自毁前程,令人叹惜。

第四周 处理正确的人际关系

以道佐人主”——团队精神不等于绝对服从

道德经箴言

原文: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

——《道德经》第三十章

译文:用道的原则辅助国君的,不促使国家以武力逞强于天下。以武力逞强于天下很容易得到报应。

我们都知道团队协作在现代企业中重要性,但是不要把团队精神等同于绝对服从,更不要把治军思想机械照搬到企业管理中来。之所以要有企业文化,就是要用软的规则代替硬的纪律,以期达到更好的激励效果。

柯达公司内有一项著名的“建议箱”制度,这项制度从1898年开始实施,一直沿用到现在。公司里任何人,不管是白领还是蓝领,都可以把自己对公司某一环节或全面的战略性的改进意见写下来,投入建议箱。公司指定专职的经理负责处理这些建议。

第一个给公司提建议的是一个普通工人,他的建议是软片室应经常有人负责擦洗玻璃。他的这一建议得奖20美元。设立建议箱100多年来,公司共采纳员工所提的70多万个建议,付出奖金达2 000万美元。这些建议,减少了大量耗财费力的文牍工作,更新了庞大的设备,并且堵塞了无数工作漏洞。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柯达公司的员工向公司建议更为积极。1983、1984两年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员工提过建议,公司由于采纳员工建议而节省了1 850万美元的资金,为提建议的员工付出370万美元的奖金。柯达公司设立“建议箱”所取得的成果,吸引了美国不少企业。目前,相当多的企业已仿效柯达设立建议箱来吸收员工意见,改善经营管理。

很多管理者都非常羡慕日本人那种绝对服从的团队精神,羡慕他们一个口令一个动作,没有太多个人的意见和纷争,绝对服从组织安排,领导者只管发号施令,不费力去协调各种不同的声音。愚忠、绝对忠诚的员工哪个领导会不喜欢呢?但是这种模式必然有其致命的弱点。太过于强烈的服从意识,淹没了太多的个人意见,如果决策一旦出现失误,则后果不堪设想,也难以收拾。

决策需要了解不同的信息,需要对企业经营中的不同情况进行有效判断,但是任何决策者都不可能掌握全部的信息和资源,所以决策者必须重视别人的意见。

决策者应全面听取各方意见,尤其是听取下属的反对意见,可以团结有不同意见的下属,也能赢得下属的尊重和信任,提高组织的凝聚力。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鼓励下属拿出不同的想法。同时,他也会坚持要求下属在提出想法的同时,认真考虑如何用实践来鉴别这些想法。

行动指导

古人云:“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决策者要主动听取下属的意见,有助于全面客观地了解事物,作出正确的决策。

则我者贵——注重沟通 促进彼此理解

道德经箴言

原文:知我者希,则我者贵

——《道德经》第七十章

译文:能理解我的人很少,能效法我而在行事中加以贯彻的就更难能可贵。

倾听是管理者与员工有效沟通的基础。如今,上下级之间不再是单纯的说教与服从的关系。单方面的“说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沟通”。

美国国际农机商用公司的老板西洛斯·梅考克是一个坚持原则的人。有一次,一位跟梅考克干了10年的老员工违反了公司的工作制度,上班时间酗酒闹事,并且经常迟到早退,。所以当材料报上来后,梅考克迟疑了一下,但仍提笔写了“立即开除”四个字。

梅考克下班后了解一下情况得知:原来这位老员工的妻子最近去世了,留下两个孩子,一个孩子刚巧不幸跌断了一条腿,住进了医院;还有一个孩子因吃不到妈妈的奶水而饿得直哭。老员工是在极度的痛苦中借酒消愁,结果耽误了上班。

了解到事情的真相,梅考克为之震惊,接着安慰老员工说,“现在你什么都不用想,快点回家去,料理你夫人的后事和照顾好孩子。”接着,梅考克从包里掏出一沓钞票塞到老员工手里。

老员工被老板的慷慨解囊感动得流下了热泪,他哽咽着说:“我想不到你会对我这样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