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者每天读点《道德经》(道德经管理日志)
19376800000034

第34章 七月 管理者的竞争之道(3)

湖南常德一位已77岁高龄、身患多种严重疾病的“过世者”。其子声称他父亲在1996年6月服用三株口服液后引起高蛋白反应而于两个月后死亡,因此向三株索赔300万元。情况发生后,三株认为对方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却坚持要求三株承担死亡责任,这是他们难以接受的。他们放弃了“花钱消灾”,而轻率地选择法庭解决。

即使事件演变为法律纠纷,三株的领导者对案情的复杂程度依然认识不足。他们坚信自己的产品,因而从来就没想到过败诉的可能。宣判当天,当三株发现法庭里挤得密密麻麻的全是媒体记者时,三株领导者才意识到形势的严峻。很快,一纸判决就将自信的三株人彻底打入了深渊,常德法院居然判三株败诉!

这次事件使三株直接经济损失达40亿元,损失7亿元银行存款。尤其致命的是企业社会形象的崩溃和整个营销体系的瓦解。这两方面直接导致了产品滞销和大量退货带来的产品积压,社会上关于三株的流言更使身心俱疲的三株董事长吴炳新有口难辩。

尽管在初审判决一年后,经过三株人的不懈努力,法律终于还给了三株应有的清白,但一切都晚了……

最终三株尽管赢了官司,却输了形象,输了市场。整个事件的任何一个阶段,如果三株的领导者能够对事件本身的严重性有足够的判断,那么这一事件就将是另一种结局。然而,历史不能重来,这一事件的教育意义非常重大,三株看起来是被偶然的一些因素打倒,实质是被必然因素推向深渊。

从一定程度来说,应该归根于领导者对危机误判造成的。如果在事件一开始,三株就能主动进行经济赔偿,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那么后来的危机就不可能发生;即使调节失败,如果能及时介入司法调查,获取证据,那么情况也不会太糟糕;即使司法调查失败,如果能有效地和媒体沟通并取得政府部门和公众的谅解,那么事情也不至于不可收拾。

同样的危机事件,恒源祥也曾遇到过。由于一家报纸记者的误报,导致全国媒体大量转载“恒源祥内衣有毒”。事发一周内,恒源祥内衣可谓四面楚歌,市场滞销,顾客情绪激愤。与三株企业不同,恒源祥集团马上启动危机公关程序,和中国消费者协会进行沟通,将中国消费者协会的有关内衣比较实验数据公布于众,并向各地工商部门发布告知信函,安抚经销商。终于在一个月内平复,恒源祥的企业形象不仅没有受到丝毫损害,反而因为实验数据的公示,获得了消费者的更大信任。

行动指导

企业在面对危机时,应立刻采取措施将危机扼杀在摇篮之内。因为危机吞噬的是企业、品牌的信誉。因此,速度是处理危机的第一原则。

第三周 危机来临,从容应对

“福兮”之道——在企业壮大时看到潜藏的危机

道德经箴言

原文:福兮,祸之所伏。

——《道德经》第五十八章

译文:福祥呵,灾祸的藏身之地。幸福里未必不隐藏着灾祸。

发展壮大并不意味着没有危机,但是很多企业在发展壮大的时候就无法看到隐藏的危机,不会适时作出调整,被现实打败。

几年前,手机设计行业基本上由中国台湾地区和韩国的设计公司主导,蓬勃的国内手机市场使他们平均行业毛利率超过300%。2003年,国内手机设计企业开始发力,中电赛龙、德信无线以及深圳经纬科技开始与韩国设计企业争抢订单,80%左右的订单回流中国市场。

接下来,中电赛龙先后在中国、美国、法国和加拿大设立了大型移动通信手机研发中心,并于2001年并购了法国飞利浦研发中心。中电赛龙还与英特尔、飞利浦半导体、微软、摩托罗拉、西门子等多个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Haier、侨兴、康佳等多个国内企业是其重要客户。

此外,中电赛龙还承担并完成了国家重点项目——2.5GGSM(GPRS)核心技术的开发项目。。在市场景气时,手机设计企业达到千余家,财源广进。

但这种好景并没有维持多久,特别是随着手机企业开始自己研发设计的时候,这些手机设计企业一个个便显露出疲态。随着手机厂商走上自主研发的道路,中电赛龙等设计公司开始走下坡路。

2006年10月,飞利浦手机易手深圳桑菲后,中电赛龙失去了最大的雇主。尽管采取了大幅裁员、压缩成本等紧急手段,但仍然难以挽回败局。2007年年初开始,深圳赛龙和上海赛龙相继倒闭和易手,随后中电赛龙也因自身资金链的问题,遭遇众多债主逼债,而且还接不到大的手机设计订单,终于在2007年7月宣布倒闭。

中电赛龙突然倒闭其实一点也不意外。随着芯片厂家提供的方案越来越完整,手机设计公司基本上被取代了。华禹通讯公司一位高层透露,包括得州仪器、飞利浦、英飞凌等所有的手机芯片厂家,已经把手机设计公司曾经承担的一大部分任务都做了。并且,绝大部分小型的设计公司都缺乏自主创新,他们依靠从大的手机公司或者其他大型手机设计公司翻抄的手机方案销售给客户,一旦上游向下游挤压,这些设计公司就很难有生存的空间。

面对岌岌可危的行业态势,国内手机设计公司已成夕阳产业,国内龙头手机设计公司——中电赛龙突然倒闭就是一个很好的警钟。有人说,没有夕阳的产业,只有夕阳的思维,这很可笑。无论是人还是产业,到了七老八十的衰老年龄,再怎么说自己心态年轻也是徒劳无功的。人还是应该客观一些,客观地看待自然规律,客观地进行应对。当整个行业已经到了夕阳红不起来的时候,还抱残守缺的话,只会被现实打成残废。

如果一个企业一直沉溺于过去的辉煌,没有忧患意识和危机精神,顺境面前盲目乐观,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时间一长,就会被习惯性思维所控制,丧失锐气,从而失去竞争力,最终被市场淘汰。有远见的企业家,总是能够看见坏事的苗头而将它化解为无形,甚至在危机中找到新的发展机遇

行动指导

聪明人善于反面求证,他们不会等到坏事降临再来捶胸顿足、自怨自艾。有远见的企业家会在危机尚未降临之前先行防范。因为他们明白:哪怕企业再强,如果不懂得防微杜渐,灾祸迟早会到来。

“祸之所伏”——在发展中防范危机,不断转型

道德经箴言

原文:福兮,祸之所伏。

——《道德经》第五十八章

译文:福祥呵,灾祸的藏身之地。

虽然不受欢迎,可“危机”仍然会很不知趣地降临,企业要在发展中防范危机,以免处于尴尬境地。

今天的联想已成为中关村的传奇,它已成为国内PC市场的龙头,占据了超过30%的国内市场,年销售额200多亿元人民币,在全球技术型企业排名中位列第八。而20年前,它还只是一家依靠做电脑代理和维修服务起家的小公司。

联想的历史是一个不断转型的历史,在竞争激烈的电脑市场,联想做别人不想做与不能做的事,通过不断创新,改变游戏规则,如开发汉卡,确立贸工技路线,建立ODM(平台,在国内率先导入了集打印、复印、扫描、传真于一身的多功能机等,联想把一个个竞争对手甩到了后面。

柳传志的管理三要素与房屋理论,同样重新定义了中国企业的管理,使联想改变了中国民营企业“做不长,长不大”的宿命。进入21世纪,联想面临再一次的跨越,要成为全球领先的计算机公司,它又在重新定义自己。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竞争性行业竞争激烈程度的日益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不得不面对一个艰难的抉择:要么甘冒风险实施战略转型,要么坐以待毙终被市场淘汰。

在这种市场瞬息万变,技术变革不断加速,客户需求捉摸不定的非连续性竞争条件下,企业必须保持其触觉的高度敏感,善于捕获新的机会,适时进行战略调整、业务转型与组织重构等。换言之,适应市场和环境骤变的需要,启动可持续性的企业转型对于国内的企业而言,是一条没有终点的路途。

危机预防机制的建立和企业危机意识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企业建立危机预防和管理系统,成立危机处理工作小组,多方面、立体化地开展工作。企业必须事先做好准备,制定危机管理的应急预案,其中注明各种可能发生的风险及危机发生时的行动指南,并提出完整解决方法与步骤,一旦危机出现,都能参照风险应急预案书中的指示维持企业灵活应变的弹性。即使出现其他紧急事件,也能借鉴标准步骤,顺利因应。危机的预防需要企业伴随企业的经营而长期坚持不懈地进行。

行动指导

聪明的企业家总是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在行业夕阳来临之前,开始新的领域;而那些对市场变化反应迟钝,满足于一时成功的企业,则要为此付出代价。

损之而益——事情总再发展变化中

道德经箴言

原文: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译文:对各种具体存在来说,有时会因减损而增益,有时会因增益而减损。

即使是看起来很糟糕的处境,也可能为你带来想不到的好处。事情总是在发展变化之中。

古时有一老翁,住在两国的边境,不小心丢了一匹马,邻居们都认为是件坏事,替他惋惜。老翁却说:“你们怎么知道这不是件好事呢?”众人听了之后大笑,认为老翁丢马后急疯了。

几天以后,老翁丢的马自己跑了回来,而且还带回来一群马。邻居们看了,都十分羡慕,纷纷前来祝贺这件从天而降的大好事。老翁却板着脸说:“你们怎么知道这不是件坏事呢?”大伙听了,哈哈大笑,都认为老翁是被好事乐疯了,连好事坏事都分不出来。

果然不出所料,过了几天,老翁的儿子骑马玩,一不小心把腿摔断了。众人都劝老翁不要太难过,老翁却笑着说:“你们怎么知道这不是件好事呢?”邻居们都糊涂了,不知老翁是什么意思。

事过不久,发生战争,所有身体好的年轻人都被拉去当了兵,派到最危险的第一线去打仗。而老翁的儿子因为腿摔断了未被征用,他在家乡大后方安全幸福地生活。

在重围与困境面前,管理者应该具备“天将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心态,重重困难就是在我们成功路上设置的一道道关卡。诉说伤痕无法说服困境为你让开前进的道路,困境要听的也不是你低低的抽泣,是你从它身上走过时那一阵沉稳而自信的脚步声。

失去是另一种获得。花草的种子失去了在泥土中的安逸生活,却获得了在阳光下发芽微笑的机会;小鸟失去了几根美丽的羽毛,经过跌打,却获得了在蓝天下凌空展翅的机会。人生总在失去与获得之间徘徊。没有失去,也就无所谓获得。

生活中,一扇门如果关上了,必定有另一扇门打开。你失去了一种东西,必然会在其他地方收获另一种东西。关键是,你要有乐观的心态,相信有失必有得。要舍得放弃,正确对待你的失去,失去有时就是另一种获得。

行动指导

富有或贫穷,胜利或失败,光荣与耻辱,所有的改变都可能会在一瞬间发生。身为管理者在困境挫折面前不退缩,在成功胜利之际不骄不躁。

出生入死——别让自己陷入死地

道德经箴言

原文:出生入死。

——《道德经》第五十章

译文:出离维生之道就入于速死之途。

危机常常把企业陷入死地,但是普林斯顿大学的诺曼·R·奥古斯丁教授认为,每一次危机本身既包含导致失败的根源,也孕育着成功的种子。

2004年2月底,武汉市工商、质检等部门及媒体收到了“有人向蒙牛牛奶投了毒”的匿名信;3月4日,武汉市中百、华联等超市出现7盒被注射了甲醛的牛奶;3月23日,广东佛山各部门也收到了同样的匿名信:“有人在蒙牛牛奶里投毒”。有关部门立即下发通知,停止销售蒙牛所有产品。市政府在学校等公共场所贴出了禁止食用蒙牛产品的公告。地方电视台也以字幕形式反复播发禁购蒙牛产品的通知。该“禁令”下波及到广东全省。

蒙牛到了生死存亡的境地。危急关头,蒙牛总裁牛根生提笔向温家宝总理求助。温家宝总理的批复:“此事需要妥善处理,以维护企业和消费者正当利益,维护社会安全和稳定。”

闻听此讯,蒙牛上下无不百感交集。4月12日,蒙牛召开了新闻发布会,邀请了近百家媒体参加。特地邀请了张军、李娜、张怡宁、罗玉通等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出席,并当场“示饮”蒙牛牛奶。牛根生在发布会上作的演讲《平时加杯奶,赛时更精彩》引起了热烈的反响。

之后,上百家媒体先后刊登了冠军们“示饮”蒙牛牛奶的照片,并发表了《中国奥运军团的秘密武器》、《中国奥运军团的能量之源》、《天上航天员、地上运动员》等一系列报告。

通过这次危机处理之后,市面上的所有谣言不攻自破,恐吓分子最后被判了死刑,而蒙牛在消费者心中的质量形象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如果没有这一系列的危机处理措施,也许蒙牛早已关门大吉,成了我们分析企业败局的经典案例。但蒙牛并没有倒下,面对来势汹汹的危机,蒙牛总裁牛根生在暴风雨中充分发挥了舵手的功能,最终带领着蒙牛起死回生。

对一个企业而言,可以称之为企业危机的事项是指当企业面临与社会大众或顾客有密切关系且后果严重的重大事故,而为了应付危机的出现在企业内预先建立防范和处理这些重大事故的体制和措施,则称为企业的危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