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者每天读点《道德经》(道德经管理日志)
19376800000019

第19章 四月 管理者的做事之道(3)

管理者只有以满足顾客的需要为导向,以占领市场为导向,以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发现顾客为导向,才能更好的生存。

史玉柱是中国最为传奇的企业家之一。因为创办巨人公司,他曾成为中国大陆富豪榜第八名;又因为贸然修建巨人大厦,个人负债2.5亿元,成为中国最著名的失败者。2004年,崛起之后的史玉柱开始成立征途公司,运作《征途游戏》。到了2006年,月利润直逼亿元大关。

史玉柱的成功来自于他对顾客的精准把握。专注地研究顾客,是他与其他企业家之间最大的差异。史玉柱关注的更多的是顾客的每一个细微感受。为了摸清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他先后和600名玩家进行过深入交流,根据玩家的需求设计和增加相应的功能,甚至不惜把行业内陈旧的条条框框一脚踢翻。例如,原来所有的游戏中,玩家要升级就必须打怪,既枯燥又累人,让玩家叫苦不迭。为此,他设计了只要按个键电脑就能自动打怪的装置,即使把电脑关了,它还能自己打。这个变化受到了广大玩家的欢迎。

根据对各类消费者的需求分析,史玉柱使出为玩家发工资的绝招,“让没钱的人免费玩,让有钱人开心玩,赚有钱人的钱”,甚至可以“养100个人陪1个人玩”。这种免费模式的发展直接刺激了我国网络游戏产业的发展,市场规模增长率以超过70%的速度飞速发展,史玉柱也因此获得了至少400亿元的收入。

顾客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失去了顾客,企业就失去了生存的条件。这是因为最有用的战略信息往往来自于同顾客的交流中。

什么是企业,这是由顾客决定的。因为只有当顾客愿意购买商品与服务时,企业才能把经济资源转变成财富。要想使企业获得生存空间,就必须有顾客购买产品。这就需要企业管理者凡事都要站在顾客的角度思考问题。

管理者必须懂得,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是由顾客决定的,而不是由企业生产商本身所界定。顾客永远都是没有错的,不要在产品卖不出去的时候找借口或者埋怨顾客,也不要在不能满足顾客需求时试图改造顾客接受你的产品。如果管理者意识不到顾客更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和劳务,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很危险了。而那些有远见的管理者总是能在最大程度上满足顾客的需求。

市场不是由上帝、大自然或各种经济力量所创造,而是由顾客创造的。顾客是一个企业的基础并使它能继续存在。正是为了满足顾客的要求和需要,社会才把物质生产资源托付给企业。顾客决定了企业的性质和企业生产什么样的产品,企业的战略制定也应该来自顾客的需求。

行动指导

从与顾客密切接触的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获取新知识,企业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燕处超然——轻浮躁动是成事的大忌

道德经箴言

原文: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道德经》第二十六章

译文:虽有荣华显贵的地位权能,却能坦荡从容,超然处之。

未来的事务都是不可预料的。对于管理者而言,他们更重要的工作不是预测未来的变化,而是要把握住已经发生了的变化。

苹果公司开发出了麦金塔软件。苹果公司靠着这一系列的创新,诞生不久就一鸣惊人,市场占有率曾经一度超过IT老大IBM。

但是,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网络经济迅速发展,苹果公司未能抓住网络化这一契机,市场占有率急剧萎缩,财务状况日趋恶化,连续两年亏损,高达数亿美元。苹果公司想出了各种办法,但种种努力都没有产生太大的效果。就在苹果公司上上下下愁眉苦脸之际,微软总裁比尔·盖茨宣布,他将向陷入困境的苹果电脑公司投入1.5亿美元的资金!

比尔·盖茨知道,苹果作为曾经辉煌一时的电脑霸主,尽管元气大伤,但它的实力仍然非常强大。另外,美国《反垄断法》中有规定,如果某个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超过规定标准,市场又无对应的制衡商品,那么这个企业就必须接受垄断调查。如果苹果公司垮了,微软公司推出的操作系统软件市场占有率就会达到92%,必然会面临垄断调查,仅仅是诉讼费就将超过从苹果公司让出的市场中赚取的利润。

而这时和苹果合作,则可以把苹果拉到自己这一边,基本上占领了整个计算机市场,微软和苹果的软件标准就成了事实上的行业标准,其他竞争对手也就只好跟着走了。

如果比尔·盖茨只看到了苹果公司衰落对于微软的近期利益,而没有看到苹果的倒闭在未来对于微软的一系列可怕的不利影响,那软软公司必然遭受“城门失火,殃及鱼池”的麻烦。对于未来危机熟视无睹是一个企业衰败的前兆,很多颇富远见的管理者在这方面都是非常重视的。

握住“已经发生的未来”,并采用一套系统的策略来观察并分析这些变化。这才能在制定战略决策的时候看得更高更远,避免鼠目寸光的僵局。

如果,管理者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一味的沉溺于眼前的短期成功或利益,在成功面前心浮气躁,盲目行动或坐享其成,那么,明天也许就是他们吞食苦果的日子。因为,商战无情,竞争双方的强弱变化很快,谁也不能保证自己是常胜将军。

行动指导

管理者所面临的问题不是企业明天应该做什么,而是“今天必须为未来做哪些准备工作”。千万不能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要时刻保持清醒冷静的大脑。

海纳百川——包罗万象才能更顺畅地前进

道德经箴言

原文: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译文:江海之所以能为百川河流所汇注而成王,就是因为它善于处下,所以能成为百川之王。

美国作家奥尼尔说:“任何事物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一种变化往往要求先退一步,才能再进两步。”

李渊任太原留守时,突厥兵时常来犯,突厥兵能征善战,李渊与之交战,败多胜少,于是视突厥为不共戴天之敌。一次,突厥兵又来犯,家属都以为李渊这次会与突厥决一死战,可李渊却是另有打算,他早就想起兵反隋,可太原虽是军事重镇,却不足为号令天下之地,而又不能离了这个根据地。如果离太原西进,则将一个孤城留给了突厥。

经过这番思考,李渊竟派刘文静为使臣,向突厥称臣,书中写道:“欲大举义兵,远迎圣上,复与贵国和亲,如文帝时故例。大汗肯发兵相应,助我南行,幸而侵暴百姓,若但俗和亲,坐受金帛,亦惟大汗是命。”

唯利是图的始毕可汗不仅接受了李渊的妥协,还为李渊送去了不少马匹及士兵,增强了李渊的战斗力。而李渊只留下第三子李元吉固守太原,由于没有受到突厥的侵袭,李渊得以不断从太原得到给养,终于战胜了隋炀帝杨广,建立了大唐王朝。而唐朝兴建之后,突厥不得不向唐朝乞和称臣。

李渊以进为退,为自己的雄心赢取了宝贵的时间,并最终赢得了胜利。在管理活动中,如果是为了顾全大局,求大同存小异,在某些方面作一些必要的退让,应该说是一种比较高尚且聪明的交往方式。

从处理事物的步骤来看,退却是进攻的第一步。现实中常会见到这样的事,双方争斗,各不相让,最后小事变为大事,大事转为祸事,这些往往导致问题不能解决,反而落得个两败俱伤的结果。其实,如果采取较为温和的处理方法,先退一步,使自己在处于比较有理有利的地位。待时机成熟,便可以退为进,成功达到自己的目的了。

因此,管理者在与人合作中,当对方坚持不下,双方牌僵局,不妨先从退一步,避免不必要的争执。退让的目的是为了更顺畅的前进,让他一步又妨。

行动指导

有时表面的退让只是一种应世的博弈策略,后退几步,加大冲力,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则我者贵——缺乏执行力,再好的战略也是空谈

道德经箴言:

原文:知我者希,则我者贵。

——《道德经》第七十章

译文:能理解我的人很少,能效法我而在行事中加以贯彻的就更难能可贵。

没有失败的战略目标,只有失败的战略执行。虽然这个说法可能有些绝对,但却深刻、突出地表现了执行的重要意义。

索尼创造性地研发“随身听”时,从竞争对手到客户,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不可能的,这个产品不会有需求;而这些否定、讽刺却更加激发了索尼工程师们的激情,最终,他们还是成功实现了自己梦想。

事先,人们普遍认为这个想法是行不通的,如果年轻的索尼工程师没能完成这个革命性的产品,那么这项决策会一直被认为是错误的。可见,决策的正确与否,事先很难有定论,更多的是源自不同立场、经历、角度的个人评价,而最终能否成功,则取决于执行团队的执行力!

即使制定了一个“好”的战略决策,如果企业没有应有的执行力,那也是枉然;而即使制定了一个“一般”的战略,如果企业具备超强的执行力,能把一切做到最好,那它也将取得成功!在对一个创新型业务进行评估时,如果过分地考虑市场调研数据,按照传统思维评判,这些创新就不可能、也不应该进行。

实际上,除了南辕北辙型的错误外,战略目标本身“事前”确实很难有成败对错之分,只有“可行、可能、适合”的趋势预测。战略作为对未来的预期与展望,本身就是不可预测、不可掌控的,有时甚至像占卜一般,而且理想与现实之间有着很大差距。

战略可能是设计、分析出来的,可能是拍脑袋拍出来的,也可能是逻辑渐进渗透的,但不管怎样,对于战略本身的对错成败都无法做事前的定论(事前只能是分析哪种方案成功的可能性更大而已),更多的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事后评价。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企业的战略目标、商业模式多为显性化并被快速传播。为了让企业的员工、客户、供应商、投资者充分熟悉企业战略,从而对企业发展满怀信心,企业战略前所未有地被“广而告之”。这无疑也方便了竞争对手轻松了解企业的战略目标与行动计划,而员工在行业内的频繁流动更加剧了这种信息传播。因此,战略非常容易被其他企业所模仿,但是,同样的战略对于具有不同执行力的企业来讲,成功的机会并不相同。

因此,对于企业而言,没有失败的战略目标,只有失败的战略执行。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无论制定了什么样的战略,一般都有实现的可能,而更为重要的工作就是怎样把握这种可能,怎样将这种可能变成现实。所以,对企业高层而言,制定战略只是长征的开始,其更大的精力应该放在怎样保障战略的执行上,执行才是更为严峻的考验。

行动指导

做人任何时候都到有自己的主见,不能人云亦云,没有原则。一时不为别人包括自己的朋友、亲戚理解是正常的,因此人与人的认识是有差异的。不要强求别人在认识上与我们一致。

“动善时”——善于把握机会,才能决胜千里

道德经箴言

原文:动善时。

——《道德经》第八章

译文:行动善于把握时机。

管理者不仅要做好战略规划,更要把握好行动的时机。

二战时期,美国有家规模不大的缝纫机工厂,由于战争的影响,生意非常萧条。工厂厂主汤姆把目光转向未来市场,他告诉儿子保罗:“我们的缝纫机厂需要转产改行,改成生产残疾人使用的小轮椅。”尽管保罗当时很不理解,不过他还是遵照父亲的意思办了。一番设备改造后,工厂生产的一批批轮椅问世了。

于是,很多在战争中受伤致残的人纷纷前来购买轮椅。工厂生产的产品不但在美国本土热销,连许多外国人也来购买。保罗看到工厂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实力也越来越强,非常高兴。他又问父亲:“战争马上就要结束了,未来的几十年里,市场又会有什么需求呢?”汤姆胸有成竹地笑了笑,说:“战争结束了,将来人们会把健康的体魄作为主要追求目标,因此,我们要准备生产健身器。”

生产轮椅的流水线被改造成了生产健身器的流水线。刚开始几年,工厂的销售情况并不好,但保罗坚信父亲的超前思维,依旧继续生产健身器材。十几年的时间,健身器材开始大量走俏,不久就成为畅销货。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保罗跻身亿万富翁的行列。

在每个人的一生中,机会不可能一次也不降临,人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机会,只要你留心它,就会发现机会,抓住机会。机会往往是偶然的,稍纵即逝。然而当机会发现你并不准备接待它的时候,它就会再次选择别人,因为机会从来不去等一个人。

超前意识关乎事业兴衰成败。超前意识就是谋划久远。企业要想有更好的发展,就必然要看清潮流,超前思考,确保自己创新决策的前瞻性。假如企业管理者对发展思路、目标都不明确,对发展趋势不敏感,不善于长远思考、规划未来,那么这样的企业就会从走弯路到走下坡路,又谈何成功?

能否善于抓住机会,是一个人是否有所成就的重要条件。当别人认为机会已经不可能再降临的时候,或许机会已经来临,只是你没有发现。我们必须善于抓住机会,或许在就在一秒钟,你就会从一个乞丐变成一个富翁。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首先要看到商机。如何看到商机?这需要对所有可能与未来有关的信息变化进行分析,依靠敏锐的商业感觉嗅到机会。

要抓住机会,就必须善于分析现实信息,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未来市场的需求。我们要随时准备拿出拼搏和应战的勇气来,抓住每一次机会,获得成效。

行动指导

水能顺应天时地利,遵循道性而动,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冬为雪,夏作雨,从不违背天时,管理者也应做到动善时,审时度势,伺机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