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者每天读点《论语》(论语管理日志)
19376700000046

第46章 九月 执礼守节,行之不辍(5)

成功者总是那些能够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人。孔子的这段话正是为了教育学生们不要成为半途而废的人。

行动指导

任何企业和个人,要成功都必须遵循一项法则:做正确的事,然后坚持不懈,直到成功。

首先,要知道自身是不是在做正确的事,也就是是不是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如果在做一件错误的事,那将永远都不会获得成功。

其次,要坚持到底,任何成功都不可能在一夜之间获得。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差别只有一个:是否锲而不舍。

星期三 三年学,不至于榖,不易得也——坚持沃森哲学,持续成功不是梦

论语箴言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榖,不易得也。”

——《论语·泰伯》

孔子说:“学习了三年,还没有去做官的念头,这是很难得的。”

案例引导

许多管理学家认为,真正决定IBM持续成功的因子是IBM早在创立时就确定的沃森哲学。在1914年创办IBM公司时,老托马斯·沃森为公司制定了“行为准则”,这些准则一直牢记在公司每位人员的心中,任何一个行动及政策都直接受到这三条准则的影响,其主要内容是:

第一,必须尊重个人。

第二,必须尽可能给予顾客最好的服务。

第三,必须追求优异的工作表现。

沃森哲学在其儿子时代更加发扬光大,小托马斯·沃森在1956年任IBM公司的总裁,老沃森所规定的“行为准则”,由总裁至收发室,没有一个人不知晓。

管理智慧

在IBM的企业运营中,处于主管职位的任何人都必须彻底明白这些极其重要的“公司原则”。他们必须向下属说明,而且要一再重复,使员工知道“原则”是多么重要。IBM公司在会议中、内部刊物中、备忘录中、集会中所规定的事项,或在私人谈话中,都可以发现“公司哲学”在其中的贯彻。可以说,注重坚持沃森哲学,是他们持续成功的密码。

有位成功金领人士说过:“努力或许不一定让一个人成功,但持续不断的努力,一定会使人成功。”

持之以恒是人人应有的美德,也是完成工作的要素。一些人在和别人合作完成一件事的过程中,起先是共同努力,可是到了中途便感到困难,于是多数人就停止合作了,只有那少数人,还在勉强维持。可是这少数人如果没有坚强的毅力,工作中再遇到阻力与障碍,势必也随着那放弃的大多数,一起失败。

俗话说:“十年磨一剑”。“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不经过一番磨炼和学习是无法成就功名的。可惜今天急于求成之人到处都是,很多年轻人毕业刚刚一两年便在企业内钩心斗角,以图迅速得以升职。这样的人即便是一时获得了机会,不久也会因为缺乏应有的工作能力而遭遇挫折。我的经验告诉我:“这个世界没有捷径。人生的每一步我们都必须走过,而且必须是认真走过。”

无论是经营企业,还是经营人生,有一点近乎真理:“世上无捷径。”当我们急于求成而期望绕过某个艰难的过程,我们便是在为未来埋下更大的隐患。

行动指导

而今企业家们最容易犯下的错误便是:急于让自己的孩子接替自己的位置。很多民营企业眼下面临二代管理者的更替,子承父业说起来天经地义,可事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很多年轻人根本不具备运作一个几亿乃至几十亿规模企业的能力,而企业家们又急于他们能够迅速上手,让他们进商学院学了一些皮毛便回到企业内执掌大权,这就引发了很多企业出现人心涣散,甚至很多创业元老自行创业的现象。这便是“学习三年便急于做官”的后果。

一个人或是一个企业的成长必须要经历一些必不可少的磨炼。

星期四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奋斗没有终点

论语箴言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论语·子罕》

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尊重的,怎么会知道他们将来比不上今天的人呢?不过,一个人到了四五十岁还没有获得一定的声望,那也就不足以敬畏了。”

案例引导

七月,一所名牌大学毕业考试的最后一天,毕业生们都雄心勃勃地展望未来,他们的脸上充满了自信,这是他们参加毕业典礼和工作之前的最后一次测验了。

他们都认为,这只是一场很简单的测验,很快就会结束,因为教授说过,他们可以带他们想带的任何书或笔记,要求只有一个,就是他们不能在测验的时候交头接耳。

他们信心十足地冲进教室。教授把试卷分发下去。当学生们注意到只有五道评论类型的问题时,脸上现出了自信的笑容。

3个小时过去了,教授开始收试卷。教室里一片寂静,教授手里拿着试卷,面对着所有参加考试的毕业生。他俯视着眼前那一张张焦急的面孔,然后问道:“完成1道题目的有多少人?”没有一只手举起来。

教授放下试卷,他说:“这正是我期望得到的结果。”

“我只想要给你们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即使你们已经完成了4年的工程学习,关于这项科目仍然有很多的东西你们还不知道。这些你们不能回答的问题是与每天的普通生活实践相联系的。你们都会通过这个课程,但是记住——即使你们现在已是大学毕业生了,你们的教育仍然还只是刚刚开始。”

管理智慧

只要活着,就没有终点,人生的每一阶段的结束,就意味着下一阶段的开始。在人的一生中,总有无数的东西要我们去学习。有很多的大学生以为自己是天之骄子,以为进了大学接受了高等教育,拥有了专业知识,理所应当就会拥有一个锦绣前程,就可以一劳永逸,以为出了校门就可以不用学习了,过于骄傲自大成了他们成长和进步的一个重大阻碍。

国内一位著名的集团老总曾经说过这样意味深长的话:“往往一个企业的失败,是因为他曾经的成功,过去成功的理由是今天失败的原因。任何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都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周期性变化。中国有一句古话,叫风水轮流转,经济学讲资产重组。生活就是不断地重新再来。不归零就不能进入新的资产重组,就不会持续发展。”

行动指导

这席话对于我们个人成长也很有借鉴意义。在此之前,你可能有过很高的地位,可能拥有很多的财富,具有渊博的知识,但是当你想要达到更大成功的时候,你一定要有一个空杯的心态。只有心态归零你才能快速成长,才能学到更多的成功方法。

很多管理者对年轻人都有些轻视,甚至不屑一顾,这种态度是错误的。要知道无论是一家企业,还是一个国家,未来的重任都落在年轻人身上,因此,我们要做的是不仅要尊重年轻人,而且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遇,对他们进行尽心尽力的培养和辅导,使他们早日成为有价值的人

星期五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持续创新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论语箴言

子曰:“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一个国家的军队,可以丧失元帅,(但是)一个男子汉,却不能强迫放弃自己的志向。

案例引导

2004年5月底,当病毒和信息安全问题一再困扰电脑用户时,微软宣布开始出售一种可由电脑制造商预装在服务器内的网络安全软件,从而正式拉开了自己进入网络安全软件市场的帷幕。出于对科技进步的关注,微软从来都不缺乏市场敏感。

微软从2002年初开始不断提升操作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并在2003年收购了一家罗马尼亚软件公司的反病毒技术,从此走上了开发杀毒软件的道路。

开发杀毒软件并不是微软的强项。但盖茨更清楚地知道,技术是主导市场的主要因素之一。作为企业,技术创新永远是生存必不可少的手段。追逐潮流的结果就是促动企业不断设计、生产出市场需求的各种新产品。一个企业能否持续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开发出适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成为决定该企业能否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问题。

管理智慧

微软的危机感使得它找到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那就是持续创新。

事实上,盖茨一直也没有停下创新的脚步,无论在任何场合,只要是软件能发挥其效益的地方,他都会让微软顾及。因此微软为手表开发软件,为电话开发软件,电视机、汽车上也有微软的产品。不过这些东西有的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被大众接受。例如微软为有线电视网络开发的软件直到最近几年开始才赢得了大量的客户,而相应的开发工作历时已超过了十年。在盖茨的眼中,每一项新技术的发展对于微软来说都是福音。因为利用这些新技术、新产品,微软可以通过研发新软件的方式快速进入这些新的领域。盖茨说:微软的成功秘诀之一就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提速,走到别人的前面去。

在电脑世界,每一种产品的出现,都会经过一段激烈的竞争,然后由胜利者来颁布行业标准。在过去,IBM个人计算机确立了个人计算机标准,而微软公司的MS-DOS确立了操作系统的标准。如果一家公司确立了行业标准,就意味着获得了行业控制权和滚滚而来的巨大财富。盖茨也正是基于落伍者将被淘汰的想法追求创新,追求创立行业标准。“对于多媒体的竞争,我们和对方各具优势,现在问题的关键是看谁能抢在前面。”

行动指导

当今时代瞬息万变,任何一个企业稍稍疏忽就将面临着破产的可能,正如硅谷一家经营者说的那样:“你永远不能休息,否则,你永远休息。”因此,作为一个企业,应该在企业发展顺利,前景一片大好的时候树立危机意识,这样才能保证常青发展;同样,作为一名员工,也应当“先公司之忧而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