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者每天读点《论语》(论语管理日志)
19376700000045

第45章 九月 执礼守节,行之不辍(4)

无可辩驳的历史事实证明,不论是政党、社团乃至个人,不管他们头上有如何耀眼的光环,一旦失去了约束就会像深海里的鱼——出水就膨胀。美国大公司尽管出了不少丑闻,并因此而让老百姓失去信心。事实上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美国的企业制度已经从经理人员执掌全权的“经理人资本主义”转变成了投资人对经理人实行有效制约的“投资人资本主义”。由于机构投资人在股市的控股比例不断上升,他们已经成为左右资金市场的关键力量。正是因为机构投资人采取积极的干预,直接对经营不善的公司不断地提供质疑、甚至对董事会施加压力直至更换总裁,方才保证了整个经济市场的健康运行。相对而言,中国还处在“半市场化”阶段,对大多数企业并不构成直接的制约,所以国内企业总裁的“坏事率”似乎要更高一些。

管理智慧

要懂得自我约束,也就是自律,自我约束的依据是礼制。

我们都知道人生往往会陷入迷途,即上面箴言中所谓的“畔”,这里的“畔”即“叛”,是“背离”之意。很多人因为误入歧途,最终遭遇人生的失败。孔子对这一现象深有体会,所以说出了这段话。

这段话在今天依然有其特别的意义。如果我们将它放在企业管理之中,便会发现对于所有的员工都很适用。首先学习是人人所必要的,其次以公司的规章制度约束自身也是必需的。一名员工如果能够做到勤于学习各类相关的知识,并严格遵循公司规章制度,他一定可以成为企业内的优秀员工。

行动指导

管理者要约束自己不滥用权力,不能对企业资产经营采取不负责任的态度;其次,经营者要做到决策基本正确,经营活动没有大的失误;再次,对公司内部机构和公司章程的监督约束;最后,法律监督约束,即用法律的形式规定经营者拥有的权力和应承担的责任。

星期五 勇而无礼乱——严守商业规则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论语箴言

子曰:“勇而无礼乱。”

——《论语·泰伯》

孔子说:“只知道勇敢而不懂得礼法的人就会鲁莽惹祸。”

案例引导

不遵守商业规则声誉是每一个中国商人都不希望背负的。

美国纽约交易所有个规定,必须穿西服入内。穿西服进纽交所已经成了商界共同遵守的规则。可是,就是有一个中国公司的老总不信服这个规则,他就是要穿运动服进来,为此,纽交所为此还进行了“特批”。

2007年11月1日,某公司董事长在大家异样目光注视下,穿运动服出现在纽约交易所。不遵守规则是要付出代价的,华尔街对于蔑视美国规则的中国商人似乎非常反感。该公司发行价为15.5美元,当天开盘价为18.25美元,很快就跌破发行价,最低的时候达到了9.5美元。不遵守规则的结果很快使那位商人的纸上富贵也被挤掉大半。

不穿西服进纽交所,表面上看是一个人的私事,可实际上却直接关系到西方媒体和投资机构对中国商人形象的整体看法。人家会认为,纽交所这么小的一个规定中国商人都不愿意遵守,他们会遵守严格的《萨班斯法案》吗?

管理智慧

在现代商业运营中,有人说“无商不奸”,其实,“奸商”的行径是遭人唾弃的,只有坚守商业伦理的成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随着组织发展壮大,其社会影响力必然越来越强,跨国公司富可敌国,不是一句玩笑。当一个企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命运时,必然要求它的领导人把公众利益纳入自己的决策范围。这时候,企业的经济活动就不仅是挣钱赢利了,必须肩负“济世担当,兼善天下”的社会责任,也就是孟子所说的“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企业文化本质是向善向上的,它塑造的是一个积极向上、诚实守信、开拓创新、恪尽职守、思路开阔、协作分工的团体。

儒家思想中的伦理道德,它是企业成员价值观、世界观、道德观的综合体。单纯的谋取利益,将无立足之地。企业必须提高自身伦理水平,行天道人道,以信为重,以人为本,为股东、员工、顾客和社会创造效益,注意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协调,肩负社会责任,最大限度的回报社会,致力于保护环境及生态平衡,实现更丰富的文化生活,促进社会公共福利,与社会共存共荣,就如《墨子·兼爱中》语:“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儒家文化的力量非常巨大。许多事实证明,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企业文化至少有几点优势:

1.规范力——约束人,从心理上行为上促使员工遵章守纪;

2.导向力——号召人,引导人们把个人理想凝集成企业同一目标;

3.凝聚力——团结人,人际关系和谐有序,内聚力强,员工精诚合作;

4.激励力——鼓舞人,提升员工成就感与责任感,激励他们努力工作。

当企业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优秀文化力并严格恪守商业文化规则时,我们会更加切身地感受到它的影响力。就像上面的几种“力”,那不是简单地规章制度就能产生的,只有文化力才能做到。当文化在企业内部逐渐形成并执行时,它就会显示出一种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生产力,能够转化为实现经济目标的潜在力量。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这种力量具有恒久的生命力,不会衰竭,历久弥新。

行动指导

坚持商业伦理,恪守商业规则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每个管理人都应该认真奉行,以便更好地带领企业的员工,一同创造企业光明的未来。

第四周 长江后浪推前浪江山代有人才出

星期一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持续性和连贯性在公司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论语箴言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论语·学而》

孔子的意思是说:“三年不改变父亲的准则,就可以称之为孝子了。”

案例引导

索尼一家就是注重持续性和连贯性的公司。索尼是世界公认技术创新能力极强公司。根据美国《财富》杂志的统计,索尼公司每年要推出一千种新产品和零件。其中八百件是以前推出产品的改进型,约两百件则是针对新市场应用的崭新产品。索尼公司在20世纪九十年代平均每年推出182件新产品,等于每个营业日就有一种产品推出。

很多人对索尼如此高的创新效率感到不可思议:是什么样的组织系统和企业文化,使得索尼公司能够孕育出如此光彩夺目的创新成果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索尼一以贯之的创新追求。

索尼公司对创新有着许多刚性的规定,比如在索尼公司中,职位最高的十八巨头每周都会参加中央研究所的“研究企划与协调委员会”的会议活动,并且每周向社长报告公司的技术策略方向;中央研究所定期举办每年两次,每次两天的成果展示大会;每年举行一次的技术流通论坛为索尼的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搭建了一座桥梁;每季度还举办以技术性为主的技术研讨会,将已取得的科技成果整合进公司产品的创新流程内。

管理智慧

在孔子眼里,孝道要讲究持续性和连贯性。同样,持续性和连贯性在公司的发展中也极其重要。而这些规定的根源却来自于创始人井深大早年亲自为公司制定出一份发展指南,日本管理学界对这份管理指南所给出的评价是:在几十年里一直是索尼的发展准则,即便是在高速发展的时期,这个准则也不曾被放弃或重大修改过。

正是注重创新管理的连贯性和持续性,保持着“每周”、“每季度”、“每年”这样彰显特色的企业管理方法,让索尼凭借创新力分得市场上较大的蛋糕。

注重企业管理的连贯性和持续性,能够使企业部门与部门之间没有摩擦,企业的每项决策能够顺利实施下去。连贯性和持续培养出的是企业的一种习惯,能够使管理上的好方法、好手段,长期不懈地坚持下去。企业在连贯性与持续性是企业管理见出成效的必要条件,没有连贯性与持续性,企业管理也就无从谈起。

行动指导

企业管理中的连贯性和持续性,其实质是坚持管理思想的传承。毫无疑问,福特、松下、卡耐基、摩根、郭士纳、韦尔奇、比尔盖茨,等等,他们这些优秀企业家的脑海里都有着属于他们自己的独特的管理思想体系,真正使公司获得持续成功的基因正是他们的管理思想。使伟大的管理思想传承下去,这能使公司始终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并保持高速前进。

星期二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成功源于对公司核心价值锲而不舍的坚持

论语箴言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论语·子罕》

孔子说:“譬如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就可以成功),如果停下来,那是我自己停下来的。”

案例引导

惠普公司创始人休利特和帕卡德在1957年惠普公司上市之际,确立了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其主要内容是“客户第一,重视个人,争取利润”。公司围绕这种宗旨和价值观,制定出许多具体规划和实施办法,最终形成了被业界誉为“惠普之道”的惠普文化。

在惠普公司的发展历程中,惠普的制度曾经过多次调整和完善,但其核心价值观从未改变过。核心价值观使惠普这个从车库里走出来的公司,发展成一个享誉全球的大公司,不仅在全球120多个国家建立有分支机构,拥有近10万名员工。

管理智慧

惠普公司的成功也源于对惠普核心价值观的锲而不舍的坚持。惠普前总裁卡莉·菲奥里纳说:“惠普取得持续成功的关键,就是惠普的创造力、惠普的核心价值以及行为准则的精神。”她认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不是技术而是对核心价值观的坚持以及在思想指导下保持管理制度的传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