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让节约成为习惯:有效节约的38个细节
19373800000040

第40章 一次性做好自己的工作,半途而废是浪费

给企业造成严重浪费的行为,就是员工不能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在我们的工作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5%的人并不是在工作,而是在制造问题,无事生非,他们是在破坏性地做。

——10%的人正在等待着什么,他们永远在等待、拖延,什么都不想做。

——20%的人正在为增加库存而工作,他们是在没有目标地工作。

——10%的人没有对公司作出贡献,他们是“盲做”、“蛮做”,虽然也在工作,却是在进行负效劳动。

——40%的人正在按照低效的标准或方法工作,他们虽然努力,却没有掌握正确有效的工作方法。

——只有15%的人属于正常范围,但绩效仍然不高,仍需要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做到位,做不到位是最令人难受的,同时也是一种浪费。在我们工作的过程中,“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是一个应该引起足够重视的理念。如果一件事情是有意义的,现在又具备了把它做对的条件,为什么不现在就把它做对呢?

一位著名企业家说过:“给企业造成严重浪费的行为,就是员工不能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的确,第一次不能把事情做对浪费了企业太多的资源。

一天,会计小昕结完账后,才发现应收账款的总账和明细账相差20元,到底哪里出错了?小昕从月初的第一张记账凭证开始查找,可是每张凭证都没错,难道是记账时记错了?于是他又把明细账与凭证对了一遍,也没错!还有什么地方会出错呢?唉!会不会是凭证汇总时出了问题呢?于是小昕又一笔一笔地核对,最后终于找到了原因,原来汇总时她把科目汇总错了。为了这20元,小昕花了整整一个下午,而且错误找出来了,账要改,报表也要改。

如果当初小昕认真一点、仔细一点,就不用再浪费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如果当初仅仅是为了赶时间、讲效率而忙中出错的话,那么最终的结局早已事与愿违。此后,小昕抱定一个念头,不做则不做,做就把事情做对。

第一次没把事情做对,忙着改错,改错中又很容易忙出新的错误,恶性循环的死结越缠越紧。这些错误往往不仅让自己忙,还会放大到让很多人跟着你忙,造成巨大的人力和物资损失。

第一次没有把事情做对,不仅会给自己的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还会给上司和同事带来工作上的不便,严重时还会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或形象损失。对于上司安排你去做的事情,你不去做,上司就要去做;你做不到位,上司就要返工。从管理角度来说,公司花了高薪聘请你的上司,成本是你的十倍以上;从经济意义上来说,他花一小时完成的事,你花一天的时间完成也值。同样的道理,一件小事,你花了一个小时做完交给了他,当他发现了不完善的地方,再去补充、修改,花半个小时,如果这样,还是你费半天时间把事情第一次就做好要合算。你把小时做到为了,他的工作效率就提高了。

所以,只要在工作完成之前想一想出错后可能给自己和公司带来的麻烦、造成的损失,就应该能够理解“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这句话的重要性。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是著名管理学家克劳斯“零缺陷”理论的精髓之一。第一次就做对时最便宜的经营之道!所以,要想把事情做对,就要让别人知道什么是对的,如果去做才是对的。在给出做某事的标准之前,我们没有理由让别人按照自己想当然的“对”的标准去做。

一次工程施工中,师傅们正在紧张地工作着。一位师傅需要一把扳手,他叫身边的小徒弟:“去,给我拿一把扳手。”小徒弟飞奔而去。师傅等了许久,小徒弟才气喘吁吁地跑回来,拿回一把巨大的扳手说:“扳手拿来了,真是不好找!”

可师傅发现这并不是他需要的扳手,便生气地说:“谁让你拿这么大的扳手呀!”小徒弟没有说话,但是显得很委屈。这时师傅才发现,自己叫徒弟拿扳手的时候,并没有告诉徒弟自己需要多大的扳手,也没有告诉徒弟到哪里去找这样的扳手。自己以为徒弟应该知道这些,可实际上徒弟并不知道。于是师傅明白了,发生问题的关键在于自己,因为他并没有明确告诉徒弟做这件事的具体要求和途径。

第二次,师傅明确地告诉徒弟,到某间库房的某个位置,拿一个多大尺码的扳手。这回,没过多久,小徒弟就拿着他想要的扳手回来了。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是对员工的期待,它时时刻刻惊醒员工们,要尽最大的可能,在接受每一件事情时,抱着“第一次就做对”的态度。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是对“质量”品质的要求,只有“第一次就做对”,才能尽可能减少废品,保证质量。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需要员工有扎实的职业技能基础,需要员工对“第一次”从事的工作有充分的准备。

在数据或文件归档时,如果在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就会省下不少时间,省去我们无数次翻箱倒柜,只为了寻找以前所看过的资料或收集的文章;不停地将名片盒反复查看,只为了寻找一位联系人的名片。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要求我们在一开始就花费更多的时间和投入更多的精力,但是,以后却会省去大量的时间和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对企业来说,节省一些冗繁的作业流程或以后不断反复修正的工作。为企业节省下大量的人力物力。对于员工个人,一开始我们就应该把读每份文件当成是最后一次审阅,在看完之后,就把它们分类放置,归档在合适的数据中。这样,既节省下了时间,养成良好习惯,又能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