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蒙牛:经营人心之道
19368000000017

第17章 甘为社会“孺子”牛(1)

——蒙牛建构品牌价值的核心武器

从蒙牛成立之日就提出的“愿每一个中国人身心健康”的口号,到千万助申奥、捐资抗非典,从强乳兴农、捐奶助学,到神五事件,蒙牛的身影无处不在,只要事关国家民族的大事,蒙牛就一定要站在前列。这种“大事有我”的企业原则为蒙牛建立起一个承担社会责任、投身公益事业的公众形象,成为建构蒙牛品牌价值的核心武器。

商务部发布的2006年《中国品牌发展报告》中,蒙牛以其发展速度、市场占有率、自主创新、品牌国际化等方面的突出表现,位居中国最有价值品牌之首。用金钱来衡量,蒙牛的品牌值60亿,用精神来衡量,蒙牛品牌获得了公众的认可和赞誉,这是一笔无形的财富。

甘为社会“孺子”牛的蒙牛,为自己攒起了人气,聚来了口碑,赚得了这笔可观的财富。

愿每一个中国人身心健康

“愿每一个中国人身心健康”,这句简单质朴的话,使蒙牛品牌自创立之日起就充满了对国人的人文关怀,也描绘出蒙牛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公益形象。这句话也作为蒙牛企业文化的内涵,伴随着蒙牛出产的每一袋牛奶,每一支冰淇淋,走进千家万户,走进中国百姓的心中。

一个优秀的企业,首先是一个优秀的社会细胞,不仅能够从社会上获得生存的条件、机遇、利益,也能够给社会以回报、奉献,这样才能与社会水乳交融。企业要获得长远的发展,就必须做好一名“企业公民”的角色。“愿每一个中国人身心健康”的愿景,正是蒙牛结合自身的行业特性,表达出的一种传承千年的中华民族精神——报国为民。

为员工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为社会创造就业机会和为社会发展作贡献,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的产品,同经营合作伙伴建立良好的关系,关注环境和社会公益事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关注国计民生,大事有我,处处有我,蒙牛作为一个优秀的社会公民形象,日益丰满。

2003年,“蒙牛牛奶,强壮中国人”和“蒙牛牛奶,航天员专用牛奶”的口号,伴随着“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落地,唱响中华大地。神舟五号升天,在我国航天发展史上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举世瞩目。蒙牛通过对于神五事件的关注,为自己做了一次精彩的品牌营销。10月16日早7点,“神舟五号”一落地,门户网站第一时间出现了蒙牛的广告,9点左右蒙牛在中央电视台的广告成功启动。中午12点所有电视广告、路牌广告也都相继在北京、广州、上海等城市出现,全国30多个城市的候车厅被蒙牛的广告占据。印有“中国航天员专用牛奶”标志的蒙牛牛奶相继出现在全国的各大卖场。

蒙牛“内幕”:

蒙牛的经典公益营销

1998,牛根生出走伊利,创办蒙牛,提出“为民族工业争气,向伊利学习”的口号,傍上行业老大,为企业发展明确了方向,走出了蒙牛快速成长的第一步。

1999年,蒙牛打出“发展乳品行业,振兴内蒙古经济”的口号,用公益的行为博得大众和社会的认可,一开始就不同凡响。

2001年,中国申奥年,蒙牛抓住时机,打出“为申奥助威”的奥运牌,造成很大反响。

2003年,中国面临着非典的肆虐,蒙牛适时提出“与国家共同抗击非典”的口号,进一步塑造了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紧接着“神五”升天,蒙牛成为“航天员专用牛奶”,进行了“举起你的右手,为中国喝彩”的活动,再次成为社会焦点。

2004、2005,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影响空前,酸酸乳销量直线上升。

2006,“一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吹响了中国牛奶运动的号角。

蒙牛被确定为“中国航天员专用牛奶”。“蒙牛牛奶,强壮中国人”,即体现蒙牛作为民族品牌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尽心尽力的表率,由此树立起一个具有民族内涵的品牌形象,从而提升蒙牛的品牌魅力,增大了品牌的知名度,升华了品牌的美誉度。

公益活动将公众的关注点、事件的核心点、品牌的诉求点结合在一起,三点一线贯穿一致。不但给蒙牛注入了新的品牌内涵,更增加了蒙牛的爱国心、公益感和责任感,同时向消费者传达了蒙牛产品品质值得信赖的品牌信息,等同于用航空食品的严格标准来证明蒙牛产品的健康和营养,有力地推动终端销售。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指出:“利润和企业社会责任不是博弈关系。一般情况下,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企业的生存之本,也是企业应享有的基本权利。但同时,企业承担着必要的社会义务。这种权利和义务的对等关系构成了企业理念的基础。”海尔从砸不合格冰箱开始,就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创立品牌,建立市场网络,参与国际合作。不仅保持竞争优势,提升了社会形象,而且赢得广泛尊重,海尔的品牌也由此从国内做到了国际。

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消费者对其产品也就更加信赖,从而提高企业的销售额和顾客的回头率,赢得市场。由此看来,成功的企业必须做好两件事:一个是做好自己的商业品牌;另一个就是树立好企业的社会公民品牌。看一个企业是不是成功,不仅要看它的股东满不满意,它的客户满不满意,还要看社会公众满不满意。也就是说,成功的企业并不是只做好自己的商业品牌就完事大吉了,它还要做好企业的社会公民这个品牌。不做好这个品牌,这个企业就不算成功,也不可能有长远的发展。

城市多喝一杯奶,农村致富一家人

牛根生常说,蒙牛的衣食父母是“三民”:市民,农民,股民。市民饮奶,农民供奶,股民投资奶。蒙牛集团成立时,就提出了“百年蒙牛,强乳兴农”的口号,建设奶源基地,扶助奶农生产,重视奶农利益,与奶农结成“利益共同体”。蒙牛把发展乳业看做是中国农民的一个“希望工程”来做。

城市多喝一杯奶,农村致富一家人。尽管对大多数城镇家庭而言,牛奶已经不是一个奢侈品。但中国80%的人口在农村,农村居民年均乳制品消费量仅有2公斤,中国农村还有2600万人属于绝对贫困人口,近5000万人刚刚脱贫,城市也有2200万人由政府提供着最低生活保障。如果人均一斤奶,就能达到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如果孩子人均一斤奶,就能达到亚洲先进国家的平均水平。

“城市多喝一杯奶,农村致富一家人”,是唤起社会对农民的关注,也是蒙牛自身利益共享经营理念的体现。正是蒙牛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百万奶农脱贫致富,许多奶农伴随着蒙牛的发展,走出了贫穷,盖起了新房,有了稳定的收入。“一杯奶”致富“一家人”,也逐渐成为现实。一首草原新民谣也随之传播开来:“一家一户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一家一户两头牛,生活吃穿不用愁;一家一户三头牛,三年五年盖洋楼;一家一户一群牛,比蒙牛的老牛还要牛。”

蒙牛“内幕”:

蒙牛公益志一

2001年9月1日,为支援大连贫困地区的儿童少年教育事业,牛根生个人出资10万元,捐给当地一所希望小学。

2001年10月,公司液体奶员工李生茂患心脏病,需做手术,因其家庭困难,蒙牛员工为其捐款3.6万元,用于医疗费。

2001年12月,和林县受灾,蒙牛员工捐款24073元。

2002年9月,为支持教育事业,公司总裁牛根生个人向大连希望工程捐款10万元。

2002年10月,蒙牛乳业捐款捐物(捐赠牛奶价值人民币20000元,捐款161400元),支持“上海移入内蒙孤儿返沪寻根活动”。

2003年4月,为防治非典,蒙牛向社会捐款捐奶,总计1200万元。

2003年8月28日,蒙牛公司向赤峰地震灾区捐助10000箱纯牛奶,价值人民币30万元。

2003年9月10日教师节前,蒙牛总计向全国120万名教职员工捐献纯牛奶,价值人民币3000万元。

2004年4月8日,集团公司举行捐赠仪式,将价值32万元的10000箱牛奶捐赠给遭受地震灾害的锡林郭勒盟。

2004年12月,“内蒙古蒙牛事业发展促进会”这个“非赢利社会团体法人”在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注册成立。

在全国各地,蒙牛通过发放养牛贷款扶植养牛户,在原奶收购上,蒙牛集团几年来累计发放的奶款都及时打到奶农的账户上,从不拖欠,赢得了奶农的广泛信任。在收购价上,蒙牛集团随时调整价格,较好地保证了奶农的利益,保护了广大奶农的积极性。

蒙牛创立至今的8年间,为西部贫困地区创造了超过100万个就业机会,在生产基地周边建立奶站3700多个,累计发放收奶款近200亿元。蒙牛因其建立起联结“亿万消费者,千万投资者,百万农牧民,几十万劳动大军”的庞大产业链,被誉为西部大开发以来“最大的造饭碗企业”。仅2006年一年,蒙牛发放的收奶款就高达62亿元,创下了中国乳业之最。

和林格尔生产基地是蒙牛分布于全国14个省级行政区的20多个生产基地中的一个。蒙牛未建厂前,和林格尔是国家级贫困县。蒙牛的成立和发展,成了这些农民的希望。依托蒙牛发展起来了具有比较优势的“白色产业”(养牛)和“绿色产业”(种草),一大批农民变成了产业工人,一个季度的收入就接近农民全年的劳动收入。农民富了,县域经济也发展了,这个昔日的国贫县,一跃成为内蒙古自治区100多个县级行政区中发展速度最快的“明星县”。

2004年,蒙牛在中国乳都核心区和林格尔建起了亚洲规模最大的单体牧场——占地8848亩的澳亚国际牧场,这个牧场将欧洲式、美洲式、澳洲式、亚洲式的种草、养牛、挤奶技术集于一体,简直就是个“牧场联合国”,中国第一台挤奶机器人就落户在这里。澳亚国际牧场由7个国家的专业人员参与建设和管理,洋人牵来洋牛,建起洋牧场,用洋管理、洋技术、洋设备,产出的奶供给蒙牛。“牧场联合国”不仅对奶农的养牛技艺起到了示范作用,还每年将数千头良种子牛送入周边奶农的家庭牧场。优质的奶牛品种,使奶农们养的牛产奶量更高,也让他们得到了更多的实惠。

为了确保奶源质量,蒙牛还在各奶源基地建立了疫病防治系统,统一防疫,为奶牛建立档案,每头奶牛都有固定的、唯一的耳号,何时防疫、何时打针,都详细记录在案。此外,蒙牛还有专人负责联系当地畜牧部门,实时了解防疫的最新要求。为了帮助奶农接受现代化的养殖技术,蒙牛公司建立了“田间大学”,为奶农们就地提供培训。

乳业的价值链就是一个“经济生态圈”:从最前端的种草养牛,到中间的乳品制造,到后端的市场营销,处处需要讲究生态平衡。而奶农处在这个产业链的最前沿,其作用至关重要。所谓“得奶源者得天下”,没有了优质的奶源,蒙牛就不可能有发展的空间。奶农的利益就是整个行业的基础。因此,关注奶农利益不仅是一种“吃水不忘打井人”式的感恩和回报,而且是蒙牛发展的一个核心环节。在农村致富的同时,蒙牛也为自己打下了发展壮大的根基。

千万助申奥,品牌增值高

2001年7月10日,距揭晓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的时间还有3天,蒙牛乳业豪迈地向世人宣布:北京申奥成功,蒙牛捐款1000万!蒙牛向中国奥林匹克运动委员会致信,《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几十家媒体对此作了报道。由此正式揭开蒙牛奥运战略的序幕。

早在当年4月,蒙牛已 就在深圳发动“万人签名”活动──“神州共申奥,鹏程大签名”,7月10日蒙牛在呼和浩特再次发动“万人签名”活动。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呼和浩特人民政府向北京发出贺电,贺电强调了蒙牛的助奥承诺,第二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这一贺电。

此后,蒙牛在《北京晚报》、《南方周末》等全国40多个城市的主流媒体上,做了《一个“两岁半的孩子”为何向奥运捐款1000万元》的软性宣传。一时间,蒙牛旋风席卷大江南北,刚刚成立两年半的蒙牛,成功地借助着北京申奥这一历史事件,为自己做了一次品牌宣传。

蒙牛打出了“一厘钱精神,千万元奉献”的旗帜,意思是蒙牛在每袋牛奶、每根雪糕的销售收入中各提取一厘钱,累计提取1000万元,分期分批捐给“奥组委”,这样,蒙牛的公益行为就与消费者联系在了一起,让每个购买蒙牛产品的消费者感觉到为“申奥”做了贡献,既体现了消费者的个人价值,又升华了蒙牛品牌形象,可谓一箭双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