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圣严法师开示心理减压秘法)
19367500000020

第20章 禅的知与行(2)

有一次,佛陀派槃特罗汉去一座精舍为众僧讲诵经文。消息传来,比丘们笑翻了,七嘴八舌地说:

“哈哈!那个一字半偈都不会的傻瓜居然来给我们上课讲经。”

“我们来想办法嘲笑他,让他出丑!”

“好啊!明天我们等着看笑话吧!”

比丘们边说边想象着槃特的狼狈模样,开心地笑成一团。

第二天,槃特罗汉来到比丘们的精舍,众比丘忍住笑,请槃特罗汉开讲经文。只见槃特往那高位上一坐,双目正视前方,说道:

“说来惭愧,我年纪大了,学的东西却不多,今天来为大家讲经,不过尽力为大家讲解一偈罢了,希望各位静下心来听我说。”

槃特罗汉说这些话时,底下仍然窃窃私语。槃特罗汉也不管底下的反应,便开始讲佛陀亲自教他的那一偈:“守口摄意身莫犯,如是行者得度世。”然后将偈语所说的道理仔细地说明、解释。

槃特罗汉认认真真地讲解着,本来想捉弄他的比丘们听了这样高深的法理,知道他的道行远远超过自己,心里万分懊悔,纷纷跪在槃特罗汉的脚下叩头自责。听完法后,五百比丘杂念顿消,纷纷证得阿罗汉道。

与其他信徒相比,槃特比丘算不得天资聪慧,甚至略显拙笨,但是在求知与修行的路上,他却比嘲笑他的其他比丘都走得更远。他有一种正确的求知态度,他对知识的渴望与对修行的虔诚成为他开悟的助力。“佛不度无缘之人”,无缘之人并不是指根基太浅或者作恶多端的人,而是求佛态度不端正的人,他们就像是拥有一座很大的果园的主人,看着满园盛开的花朵却只顾自己欣赏或向他人炫耀,而停止了一切劳作,荒废了时日,当花朵凋零之后,又怎么能奢望看到累累果实呢?

莲心禅韵:

罗汉:阿罗汉的简称,最早从印度传入我国,其梵名Arhat一般有三层解释:一说可以帮人除去生活中一切烦恼;二说可以接受天地间人天供养;三说可以帮人不再受轮回之苦,是佛陀得道弟子修证最高的果位。在寺院雕像中,罗汉的形象一般都是出家比丘相,头部无须发,身着袈裟,全身无任何装饰,或坐或立,栩栩如生,是藏传佛教各类造像艺术中最为朴实无华的象征。

步步踏着

有一个和尚问清凉文益禅师:“禅师,在每天的二十四个时辰里,我应该怎么修行才能给尽快得道呢?”

文益禅师回答说:“步步踏着。”

“何谓步步踏着?”

“就像是走路一样,每一步都要踏在实地上。”

绝知此事要躬行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满腹经纶却不知如何运用的人被称为“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古时候这也的“矮子”很多,既有赵括纸上谈兵成为千年笑柄,又有马谡将军痛失街亭万古遗恨。所以古人又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行,既是行动,也是行走,行动是一种随时而发的实践,行走是永远身在途中的状态。也就是说,修行与学习相伴相随,永远都不会停止。

圣严法师刚刚修行之时曾经询问过一位老禅师:“我们打禅还要打多久?”老禅师气定神闲地回答他:“打到驴年为止。”而中国的年历里根本没有驴年,也就是说,打禅根本没有结束的一天,修行也就没有终结的时间。生死涅槃,都是修行。

佛法是靠学习得来的吗?显然不是,在这个世界上,有千千万万的人在看佛经,但是成佛的人却极少,可见只看佛经并不能有所成就。因此,佛法必须通过实证,通过付诸实践才能不断加深认识,逐渐实现真正的解脱。

弟子们问禅师:“老师,如何才能成功呢?”

禅师对弟子们说:“今天咱们只学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的事。每人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说着,禅师示范了一遍,说道:“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次。大家能做到吗?”

弟子们疑惑地问:“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事?”

禅师说:“做完了这件事,一年之后你们就知道如何能成功了!”

弟子们想:“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

一个月之后,禅师问弟子们:“我让你们做的事,有谁坚持做了?”大部分的人都骄傲地说道:“我做了!”禅师满意地点点头说:“好!”

又过了一个月,禅师又问:“现在有多少人坚持了?”结果只有一半的人说:“我做了!”

一年过后,禅师再次问大家:“请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运动,还有几个人坚持了?”这时,只有一人骄傲地说:“老师,我做了!”

禅师把弟子们都叫到跟前,对他们说:“我曾经说过,做完这件事,你们就知道如何能成功了。现在我想要告诉你们,世间最容易的事常常也是最难做的事,最难的事也是最容易的事。说它容易,是因为只要愿意做,人人都能做到;说它难,是因为真正能做到并持之以恒的,终究只是极少数人。”

后来一直坚持做的那个弟子成为禅师的衣钵传人,在所有的弟子中只有他成功了!

常常有人抱怨没有人告诉自己禅修的法门,可是当故事中的老禅师告诉了他的弟子们如何才能成功的时候,却也很少有人能够按照禅师的要求去做。“绝知此事要躬行”,无论是自己在经典中学到,还是由圣人大德告知,都不是真正的懂得,仍然需要通过亲身实践来参悟。简单的甩手运动中蕴含的或许并非成功的门径,而是一种成功的态度。

佛法是需要修证的,一个人去修证、实践佛法不一定能成佛,但一个不去修证、实践的学佛者则绝不可能获得解脱。圣严法师主张“努力修行,慢慢修行,就能有成果”,中国的禅宗,注重智慧,而每个人的领悟能力不同,因而智慧的获得也是有快有慢。有的人慢慢地得到智慧,有的人很快得到智慧,因此禅宗分为“渐悟”和“顿悟”,“渐”与“顿”既和个人慧根有关,又与机遇相连,同时也离不开每个人在修行过程中的积累,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在修行中都应该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

有一个人问投子大同禅师:“一个没有眼睛的人,走路时应该怎样选择方向呢?”

禅师回答说:“他可以朝着四面八方行走,周围都会留下他的脚印。”

那人又问:“既然他都没有眼睛,那么他的脚印怎么会遍及四方呢?”

投子禅师:“他还需要眼睛做什么呢?”

没有“眼睛”的人,将会调动所有的潜能来感知外界的方向,现实生活中,视力比较差的人听觉与触觉往往尤为敏锐,如同“浑身有眼”,也就摆脱了对“眼睛”的依赖。所以在实际的禅修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要随时保持这种状态,才能更快地接近禅的高深层次,才能真正洞悉禅的奥义,就如真正的禅者,不思不虑,反而洞悉一切。

莲心禅韵:

不能动

一群弟子相拥来求教智常禅师:“师父,我们终日诵经,也无法参透佛理,我们接下来该做什么呢?”

智常禅师站起身来,碰掉了一本经书,他围着这本经书划了个圆圈,对众弟子说:“不得动这本书!”说完就走了。

弟子们面面相觑,谁也不敢动弹。

过了许久,智常禅师回到禅房,看见弟子们还围在一起,而那本书还放在地上,便拿起棒子追打众人:“一群痴汉,没有一个能动的!”

不经寒彻骨,哪得梅花香

唐朝的黄蘖禅师有一首著名的禅诗:尘劳回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其中后两句传诵甚广,梅花要不是经受住一次次风霜摧折之苦,哪会有素馨沁人的花香?黄蘖禅师借此诗偈,表达了自己对坚志修行得成果的决心,同时也开示众生对待一切困难所应采取的正确态度。

人生本无常,所以人生自是长恨水东流,苦难总是追随着快乐的影子,失意总是踩着得意的脚跟儿,修行亦是如此,总要面对很多挫折与打击,这时候,就需要一种逆流而上的勇气。

山里有座寺庙,庙里有尊铜铸的大佛和一口大钟。每天大钟都要承受几百次撞击,发出哀鸣。而大佛每天都会坐在那里,接受千千万万人的顶礼膜拜。

一天夜里,大钟向大佛提出抗议说:“你我都是铜铸的,可是你却高高在上,每天都有人对你顶礼膜拜、献花供果、烧香奉茶。但每当有人拜你之时,我就要挨打,这太不公平了吧!”

大佛听后微微一笑,然后,安慰大钟说:“大钟啊,你也不必羡慕我,你可知道吗?当初我被工匠制造时,一棒一棒地捶打,一刀一刀地雕琢,历经刀山火海的痛楚,日夜忍耐如雨点落下的刀锤……千锤百炼才铸成佛的眼耳鼻身。我的苦难,你不曾忍受,我走过难忍能忍的苦行,才坐在这里,接受鲜花供养和人类的礼拜!而你,别人只在你身上轻轻敲打一下,就忍受不了了!”

大钟听后,若有所思。

忍受艰苦的雕琢和捶打之后,大佛才成其为大佛,钟的那点锤打之苦又有什么不堪忍受的呢?磨炼、挫折、挣扎,这些都是人成长必经的过程,人生必须背负重担一步一步慢慢地走,稳稳地走,总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是那个走得最远的人。

人生的磨砺是我们成长过程中不能逃避的部分,它往往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个跳板,要么上升,要么下坠,我们没有选择不跳的权力,但是这种磨炼带来的痛苦却是可以通过心性的调节而减轻的。圣严法师说:“面对压力最好的办法,其实并不是抗压,而是减压,将压力化为无形。这就好比太极拳的‘四两拨千斤’,利用微薄之力让千斤的力量消失。”

“面对变化多端的人生,我们不论发生任何状况,都必须勇敢面对,不要假装不知道;面对之后要处理,处理之后还必须学习着放下,不要耿耿于怀,老是活在悔恨之中,整天垂头丧气。就算问题解决不了,只要还有一口气在,未来仍然充满了无限希望。”这是圣严法师的智慧心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中有所借鉴。

有一位贫穷的人向禅师哭诉:“禅师,我生活得并不如意,房子太小、孩子太多、太太性格暴躁。您说我应该怎么办?”

禅师想了想,问他:“你们家有牛吗?”

“有。”穷人点了点头。

“那你就把牛赶进屋子里来饲养吧。”

一个星期后,穷人又来找禅师诉说自己的不幸。

禅师问他:“你们家有羊吗?”

穷人说:“有。”

“那你就把它放到屋子里饲养吧。”

过了几天,穷人又来诉苦。禅师问他:“你们家有鸡吗?”

“有啊,并且有很多只呢。”穷人骄傲地说。

“那你就把它们都带进屋子里吧。”

从此以后,穷人的屋子里便有了七八个孩子的哭声、太太的呵斥声、一头牛、两只羊、十多只鸡。三天后,穷人就受不了了。他再度来找禅师,请他帮忙。

“把牛、羊、鸡全都赶到外面去吧!”禅师说。

第二天,穷人来看禅师,兴奋地说:“太好了,我家变得又宽又大,还很安静呢!”

有时候压力往往是自己施加给自己的,就像是这个穷人,要的太多,想掌控住的太多,而又无力承担。拥有也会成为负担,将心放宽,将压力释放出去,自然会得到心内外的宽敞。

修行的过程要经历千锤百炼,虽有疾风骤雨,山重水复,也总有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当成功地经历了一次风雨的洗礼,总会有一种突出重围,冲破眼前迷雾的瞬间透澈之感,眼前顿时呈现明媚春色,草长叶动,鸟啼花笑,无限生机,无限娇俏都尽现心头眼底。

生活的逆境其实没什么了不起,有波谷必然会有波峰,有阴霾必然会有天晴,有大风大浪必然会有风浪消逝后后的平静,有暴雨倾盆也必然会有雨后绚烂的彩虹……生活其实就是在兜兜转转的开着一个又一个未知的玩笑,然而所有好的坏的都会有尽头,人不怕痛苦只怕丢掉刚强,人不怕磨难只怕失去希望。坦然地面对人生的一切挑战,才能一路感受温暖的阳光。

莲心禅韵:

佛教供具:香,代表信香,用来与诸菩萨传递信息,感应道交;灯,代表光明,也象征朝智慧之路前进;烛,代表舍己为人,以自己的智慧服务众生;花,代表因,代表修德,即提醒自己见到花就要想到要修善因,将来才能有好的果;水,代表心,水的清净象征着清净的心,水不起波浪代表平等,水在佛教供具里地位很重要,修行者可以不燃香不点蜡烛,不供香花水果,但却不能不供养一杯清水。

凡人开锁

泗州大圣塔有一位看守僧人,每天晚上,他都会准时得把塔门锁上,年复一年,从未有过丝毫的懈怠。

有一天,一个路人晚上想要登塔,他执意不肯开锁。

这个路人问他:“既然塔中是三界圣人,是像佛、菩萨一样,为什么反而被你这个凡尘俗子禁闭了呢?”

僧人一时间无言以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