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每天懂一点佛门居家修持法(弘一法师开示居家修行妙法)
19367400000018

第18章 华枝春满悟人生(3)

与嗔怒拉开距离,就是与痛苦挥手诀别

随着时光的流转,星图一次次沉入地平线重又升起,草木一次次凋落了重又生发,人类社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可是人们并没有因物质的丰富而减少痛苦,相反,焦虑和苦闷与日俱增。这是因为,虽然看起来一切都改变了,唯有人类的辱和古代一样,没有变化。

谁都有辱,除了在菩提树下开悟的释迦牟尼佛。世界是不圆满的,不圆满就会有不如意,不如意就会有辱。在佛家看来,一切不如意就是辱,一切痛苦就是辱。唯有能够忍辱的人,才能远离痛苦。

受辱的后果是什么?是嗔心。嗔是一切逆境上发生的憎恚心,为恶业的根本。当一个人的嗔恨心出现的时候,他的无明怒火就会把自己烧得心焦如焚,坐立不安,口中说出的话做出的事,都像一把把锋利的小刀子,狠狠伤害到别人。弘一法师在《晚晴集》中记录“嗔恚之害,则破诸善法,坏好名闻,今世后世,人不喜见。”细心的人会发现,《晚晴集》很多内容都是针对嗔的。师父们在弘法的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也是如何克制嗔怒:

有位青年脾气很暴躁,经常和别人打架,大家都不喜欢他。

有一天,这位青年无意中游荡到了大德寺,碰巧听到一位禅师在说法。他听完后发誓痛改前非,于是对禅师说:“师父,我以后再也不跟人家打架了,免得人见人烦,就算是别人朝我脸上吐口水,我也只是忍耐地擦去,默默地承受!”

禅师听了青年的话,笑着说:“哎,何必呢?就让口水自己干了吧,何必擦掉呢?”

青年听后,有些惊讶,于是问禅师:“那怎么可能呢?为什么要这样忍受呢?”

禅师说:“这没有什么能不能忍受的,你就把它当做蚊虫之类的停在脸上,不值得与它打架,虽然被吐了口水,但并不是什么侮辱,就微笑地接受吧!”

青年又问:“如果对方不是吐口水,而是用拳头打过来,那可怎么办呢?”

禅师回答:“这不一样吗!不要太在意!这只不过一拳而已。”

青年听了,认为禅师实在是岂有此理,终于忍耐不住,忽然举起拳头,向禅师的头上打去,并问:“和尚,现在怎么办?”

禅师非常关切地说:“我的头硬得像石头,并没有什么感觉,但是你的手大概打痛了吧?”

青年愣在那里,实在无话可说,火气消了,心有大悟。

禅师是心中无一辱,青年的心头火伤不到他半根毫毛。这就叫离相忍辱。禅师教导青年如何“忍辱”,并身体力行。大家都觉得忍受侮辱是很痛苦的事情,需要很大的精神力量才能压制住火气。其实,我们都把“辱”看的过于严重了,把嗔的力量人为地放大了。

治疗嗔恨心的良药是忍辱。《金刚经》说“一切法行成于忍,无忍辱则布施持戒均不能成就”,可见忍辱的重要性。忍耐并不难。既然不能轻易地忍辱,就把辱拿回去,慢慢研究研究,看看这个辱是什么东西。很多时候,在你想探究辱的真相的时候,你根本就找不到辱了。

忍辱不仅能改善人际关系,使人与人之间减少摩擦,还能提升人生的境界。

龙虎寺一位擅长描绘丹青的学僧在院墙上画了一幅画,表现龙争虎斗的场面,画好后几次修改,总是觉得不满意,没有斗气,于是学僧请来无德禅师评鉴。

无德禅师看后说道:“龙和虎的外形画得不错,但没有把握住龙与虎的特性。龙在攻击之前,头必须向后退缩;虎要上扑时,头必然向下压低。龙头向后的屈度愈大,虎头愈贴近地面,他们也就能冲得更快、跳得更高。”

“老师真是一语道破,难怪我们觉得动态不足。”学僧们非常佩服,纷纷说道。

“为人处事、参禅修道的道理也是一样。”无德禅师藉机开示道,“退一步,才能冲得更远;谦卑的反省,才能爬得更高。”

有学僧不解地问道:“老师!退步的人怎能向前?谦卑的人怎能更高?”

无德禅师严肃地说道:“你们且听我的禅诗: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诸仁者能会意吗?”

学僧们听后,均有省悟!

无德禅师通过讲解龙虎的姿态,向弟子们揭示了进退之间并没有本质的区别。龙头后屈是为了有更大的向前攻击的力量,虎头贴地是为了跳起来更为威猛有力,一时的忍耐并不意味着软弱退让,反而是在酝酿着更为有力的攻击。忍辱是聪慧者的前进的利器,却是愚蠢者自焚的烈焰。

所谓“退步原来是向前”,即是我们常说的退一步海阔天空。遇到屈辱的事情,后退几步给自己转圜的余地,也给自己与痛苦拉开距离,不让嗔怒伤害到自己。

滴水佛音

1、金刚经《金刚经》全名《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经》。金刚指最为坚硬的金属,喻指勇猛的突破各种关卡,让自己能够顺利的修行证道;般若是智慧的意思;波罗密多意为到达彼岸。经是路径,指学佛成佛之路。全名是指按照此经修持能成就金刚不坏之本质,修得悟透佛道精髓智慧,脱离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而到达苦海彼岸。《金刚经》是佛教重要经典,所有十方法界的众生,如果想要修行成就佛菩萨,成就无上正等正觉,都要经过《金刚经》的真修实证,开悟而后成就。

2、《多心经》《摩诃般诺波罗密多心经》简称《般若心经》或《心经》。全经只有一卷,260字.属于《大品般若经》中600卷中的一节,被认为是般若经类的提要。该经曾有过七种汉译本,较为有名的是后秦鸠摩罗什所译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和唐朝玄奘所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将人间毁誉当做耳畔清风

忍字头上一把刀,受欺负难忍,受谩骂难忍,受侮辱难忍。不过最难忍的,当数误解。明明一个好人,却被人误解为居心不良,这种伤害是刻在心上的,刀刀见血,疼痛不堪。

世人最多承受几句谩骂就到了隐忍的极限,高僧大德却能忍人所不能忍,让我们看到何谓人性的坚韧。

月船禅师不仅是一位有名的禅师,而且是一位绘画高手。他的画气势磅礴,但却贵得出奇,并且他还有一个习惯,就是要先收钱再作画。

有一天,一位女子请月船禅师作画,月船禅师问:“你能付多少酬劳?”女子回答:“你要多少就付多少,但要在我家当众作画。”

月船禅师答应跟着前去,原来那女子家中正在宴请宾客。月船禅师当众作画之后,拿了酬劳正想离开。那女子却对客人说道:“这位画家只知道要钱,画得虽好,但其中却透着金钱的污秽,这种画是不值得挂在客厅里的,它只能用来装饰我的一条裙子。”说着便将自己的一条裙子脱下,当众要月船禅师在上面作画。

月船禅师仍不动声色地问道:“你出多少钱?”女子答道:“随便你要。”月船禅师又要了一个高价,然后平心静气地在那女子裙子上作起画来,作完之后又若无其事地离开。

别人听说此事非常纳闷,月船禅师衣食无忧,为什么如此看重金钱?只要给钱,好像受任何侮辱都无所谓,真是不可思议。原来,月船禅师禅居之地常发生灾荒,而富人不肯出钱赈灾,因此他准备建造一座粮仓,以备不时之需。

同时,月船禅师之所以这样,也是想完成师父的遗愿——建造一座寺院,但他又不愿一味等待他人的布施,只好以作画筹集资金。此愿望完成之后,他便退隐山林,不再作画。

一位受人敬仰的禅师,能在人前受此侮辱,一方面是因为月船禅师的修养极好,一方面是因为他认为自己的行为有意义,不在意别人的侮辱。月船禅师为了给贫苦的民众集钱而作画,知道自己的忍耐对穷人的生活有重大意义,因而即使出钱的女子当众侮辱他,他依然不为所动。他坚持的是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弘一法师在世时经常喜欢对弟子们说的一句话便是:“遇谤不辩”,并且一再地告诫弟子们在面对诽谤时一定要保持应有的理智。法师自己也用实际行动做到了这一点。

弘一法师自己记录过一段文字:

“可是到了今年,比去年更不像样子了,自从正月二十到泉州,这两个月之中,弄得不知所云。不只我自己看不过去,就是我的朋友也说我以前如闲云野鹤,独往独来,随意栖止,何以近来竟大改常度,到处演讲,常常见客,时时宴会,简直变成一个“应酬的和尚”了,这是我的朋友所讲的。啊!“应酬的和尚”,这五个字,我想我自己近来倒很有几分相像。”

当时那一段时间,弘一法师因为忙于应酬而被人冠之以“应酬的和尚”这五个字,但他并没有去辩解什么,而是检讨自己,并对此偏颇的保持了沉默。弘一大师对别人的闲言碎语从不予以辩护,其实正是修养的功夫所在。

佛陀教导弟子,不要妄生“嗔”念,其实就是不要和别人计较太多,太计较就会平添怨气,那烦恼就会不请自来,更何谈清静无为?

归省禅师担任住持期间,由于天旱,很少有人能拿粮食来养活这些僧人,僧人们只能每天喝粥吃野菜,个个面黄肌瘦。

有一日,住持外出化缘,法远就召集大家取出柜里储藏的面做起粥来。粥还没做好,归省禅师就回来了,小师弟们一下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归省禅师看到法远居然把应急用的面都用了,生气地说:“谁让你这么做的?”

法远毫无惧色地说:“弟子觉得大家面如枯槁,无精打采,于是就把应急用的面拿出来煮了,请师父原谅。”

归省严厉地说:“依清规打三十大板,驱逐出寺!”

法远默默离开了寺院,但他没有下山,而是在院外的走廊觅了个角落栖息下来。无论刮风下雨,都不曾动摇他向佛的决心。

归省禅师有一次偶然看见他在寺院的角落睡觉,十分吃惊地问道:“你住这里多久了?”

“已半年多了!”

“给房钱了吗?”

“没有。”

“没给房钱你怎么敢住这里?你要住,就去交钱!”

法远默默托着钵走向市集,开始为人诵经、化缘,赚来的钱全部用来交房钱。

归省禅师笑着对大众宣示:“法远乃肉身佛也!”

后来法远继承了归省禅师的衣钵,将佛学发扬光大。

法远法师遇谤不争辩,保持沉默,并真诚地自我反省,表现了谦卑的风格和让人敬佩的做人态度。

做人如果能够将外界的闲言碎语当做耳边的一阵风一样,任它吹来,任它吹去,不为所动,就会省却很多烦恼,拥有一个清静圆满的人生。

滴水佛音

1、公案 本义为官府中判决是非的案例。禅宗将历代高僧的言行记录下来,作为坐禅者的指示。此种言行录一如政府的正式布告,尊严不可侵犯,又可启发思想,供人研究,并且作为后代依凭的法式,故称公案。此一风气倡始于唐代,至宋代大为兴盛。

2、机锋 又作禅机。机,指受教法所激发而活动的心之作用,或指契合真理的关键、机宜;锋,指活用禅机的敏锐状态。意思是说禅师或禅僧与他人对机或接化学人时,常以寄寓深刻、无迹象可寻,乃至非逻辑性的言语来表现一己的境界或考验对方。

不做刀子嘴豆腐心的好人

人们说到某某人很会讲话时,总会用到“口吐莲花”这个词,说明这个人实在是说得精彩,说得动听。莲花是多么芬芳宜人的花朵,中听的语句穿入耳中,就仿佛置身于夏日莲荷的薰风中一样舒服,好言好语的力量实在是惊人。

佛法是十分讲究与人为善的,而与人为善就包括言出友善。要知道,恶言恶话在伤害别人的同时也伤害到了自己。

佛陀在只园精舍的时候,六群比丘吵起架来,并且举出十点,嘲骂那些正直的比丘。佛陀知道此事后,便召集六群比丘来开示道:“过去,健驮逻王在得叉尸罗城治国的时候,有一只母牛生下一只小牛。有一婆罗门就从养牛人家讨得那只小牛,并为牠取名叫欢喜满。婆罗门把小牛放在儿女的住处,每天拿乳粥饭食等喂养牠,很爱护牠。

过了几个月,小牛长大了。它想:‘这婆罗门曾费了许多心血来养我,现在我是全阎浮提牵引力最大的牛,正好让我来显一次本领,报答他养育我的恩惠吧。’

有一天,欢喜满对婆罗门说道:‘婆罗门!请你到养牛的长者家,告诉他,我所养的雄牛能拖一百辆货车。你就以千金跟他打赌吧!’

婆罗门就到那长者的家里,问长者道:‘这城中谁养的牛最有力?’

长者先举别家的牛来回答,最后说:‘全城中没有一只牛能及得上我所养的。’

‘我也有一只牛,能拖一百辆货车。’婆罗门道。

‘那里有这样的牛?’长者不相信。

‘我家里就有。’婆罗门得意地回答道。

长者不服气,便以千金和他打赌。

婆罗门回去后,便在百辆的车中装满沙石,顺次排列起来,用绳子从车轴上前后结住,为欢喜满洗浴,喂它香饭,颈部用华鬘装饰起来,把它驾在第一辆车的车轭上,自己坐上车,举起皮鞭叱道:‘走呀!欺瞒者!拉呀!欺瞒者!’

这时,牛听到这话,觉得自己并非欺瞒者,为何今天受这种称呼?它不知所以,四只脚就如柱子般立着不动。长者看到这情形,就叫婆罗门交出千金。

婆罗门损失了千金,解下牛,回到家里忧郁地卧着。欢喜满牛走回来,看见婆罗门忧郁地卧在那里,便走近前去问他道:‘婆罗门啊!你为什么躺在这里呢?’

婆罗门很不高兴地回答道:‘千金输去了,还能睡觉吗?’

‘婆罗门!我在你家这么久,曾经踏破或打碎过碗没有?曾经在别处撒过粪尿没有?’

‘都没有。’婆罗门忙否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