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大赢靠德
19367200000004

第4章 利聚以时,德聚以世——企业“德文话”是基业常青的根本(2)

全聚德能有今天的成就,与公司追求道德的“德文化”是分不开的。如果一个企业没有优秀的人文精神,企业内的员工没有约束自己的文化力,最终我们看到的将是一个短命的企业与一个个失败的人。一种优秀的文化会带给企业长久的生命力,而贯彻与体现这种生命力的是企业里的每一个员工,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有机的循环。

企业员工是企业“德文化”的载体,是企业“德文化”的执行者和实践者,具体来说,企业的“德文化”体现在员工高尚的人格上。拥有高尚人格的员工是老板眼中的重磅人才,也是时代的弄潮儿。他们追求完美、苛求细节,用最高的标准来衡量自己;他们表现出色,拥有最优秀的品质和素质;他们热情、踏实、自律;他们精业、乐业、敬业;他们忠诚、团结、知恩图报;他们业绩最好、在行业领先,是老板身边不可或缺的人物,是当代员工的典范。在他们的带领下,企业“德文化”在企业内部逐渐形成并显示出一种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生产力,能够转化为实现经济目标的潜在力量。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这种力量具有恒久的生命力,不会衰竭,历久弥新。

重德并不是轻利,而是为了创利

世界上的优秀企业,都有远远超越利润目的的道德追求,而同时,它们的利润也会滚滚而来。

在商业运营中,有人说“无商不奸”,似乎商人都是唯利是图、没有道德之人,确实,“奸商”的行径是遭人唾弃的,只有坚守商业道德的成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诺思说过:“自由市场经济制度本身并不能保证效率,一个有效率的自由市场制度,除了需要有效的产权和法律制度相配合之外,还需要在诚实、正直、公正、正义等方面有良好道德的人去操作这个市场。”《礼记》中说:“德者,得也。”以“德”面对市场和消费者,不论是否抱有功利目的,就长期发展而言,必然会带来良好的利润回报。

1906年,美国旧金山发生特大地震,地震引起大火,城市被烧成一片废墟。虽然许多市民都买了保险,但是保单都被大火吞没,对于劳合氏公司是否愿意或者是否有能力进行赔付,许多人心中都没有底。

但是,劳合氏公司不负众望,迅速、及时地拿出1亿美元作为保险赔款,帮助当地居民重建家园。为此,劳合氏公司遭到资金重创,但它获得了顾客的信赖,赢得了“天下第一险”的美誉,公司声誉大增,保险业务量激增。很快,公司1亿美元的资金缺口得到弥补,并重新开始赢利。

劳合氏公司200多年的发展历史证明,这是一家有着良好品德的企业:

1912年美国“大力神”号巨型客轮在北大西洋触冰沉没,劳合氏公司向2000名死难者家属赔付350万美元。

1937年,德国“兴登堡”号飞船失事,劳合氏公司为此赔付近千万美元。

20世纪70年代,劳合氏公司又为石棉、电脑病毒等进行了巨额赔偿。

面对有着巨大风险的保险赔付问题,劳合氏公司从来就没有推脱过。正因为如此,一次次看似毁灭性的打击并没有击垮这家企业,相反,劳合氏公司却利用这些机会一次次向世人证明:劳合氏公司品质过硬,值得信赖。

灾难并不总是发生,劳合氏公司每年的保险金额2670亿美元,赢利高达60亿美元。

世界上的优秀企业,都有远远超越利润目的的道德追求,而同时,它们的利润也会滚滚而来。这是因为,一个重德的企业,自然能孕育和激发员工的责任心,责任心驱动了执行,执行制造了业绩,业绩创造了价值,价值催生了利润,利润保证了发展,发展又为企业凝聚了更多的资源和机会,更好的发展和更强大的实力使企业能够为客户、员工、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回报……一切源于德行,又回归于德行,这就是重德并不是轻利,而是为了创利的道理。

名利与钱财为世人所喜爱,也是让世人疲于奔命而又心甘情愿的奇怪的事物。但是,人不能违背自己的良心和道义去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能为了名利、钱财而放弃一个正人君子所应秉持的做人做事原则。

王勇在一家软件公司从事技术开发工作,一天,他突然接到要求他待岗的通知,待岗比辞退稍微好一些,每月可领取一些生活费。工作以来,他的工资一直都不高,没有什么积蓄,待岗之后,一家人的生活顿时陷入困境。

在他待岗在家的几天里,他一连接到三个奇怪的电话。电话里的人自称是王勇所在公司的竞争对手,希望王勇能提供一些公司的机密,他可以为王勇找一份工作或者给他10万元作为回报。第一次接到电话时,王勇断然拒绝了。

第二次,报酬提高到20万元,王勇仍旧拒绝了。

第三次电话打来时,王勇正四处借钱以维持家庭开支,而这时,报酬已高达50万元,但王勇仍然拒绝了。从此,奇怪的电话再也没有打来,一切似乎都过去了。

一周后,王勇意外地接到上班的通知,老板把诚实奖章发给了他,并让他担任公司开发部经理。

原来,那几个电话都是老板安排人打的,根本就不是什么竞争对手,只不过是员工晋升前的一次考察而已,考察的是一名员工是否具有可靠的人品,能否即使在生活贫困的情况下也不出卖自己的人格。王勇经受住了考验,也得到了属于他的名利和幸福。

高尚的德行宛如灯塔,它用爱的光辉照亮航道,给过往的船只和周围的海域带来光明。凡是看到灯塔的人,都会使心灵得到指引和净化。一个不择手段、不顾后果的掘金者,或许可以掘得第一桶金,却不可能在一个相对成熟的市场环境中成为一个金矿主。因此,钱要赚,原则也要讲;利要求,品德却不能丢。

德聚人心:得人心者得天下

商道亦是人道,末流商人经营产品,三流商人经营机遇,二流商人经营才智,一流商人经营人心。得人心者得市场,得人心者得天下。

很多企业经营者常常会被一些问题所困扰,比如:“为什么企业制定了那么多规章制度,却始终不能把管理环节理顺?”“为什么制度在执行过程中老是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偏差?”“为什么有时不约束不容易出错,越约束反倒出错率越高?”

其实,管理一个企业与治理一个国家的道理是相通的。制度建设是必要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如果没有与之相辅相成的企业文化建设,仅仅依靠制度来管理企业也是不行的,毕竟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制度是要靠人来执行的。这正如在治理国家时常说的“法治”与“德治”的关系。之所以经常出现制度执行不到位、管理环节理不顺的情况,关键还是对于人的管理没有到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中国有句古语:“人心齐,泰山移。”在现代企业的发展中,人心向背决定成败。“德”以聚心,“德”是企业文化的根,是企业成功的基础;经营企业,首先要经营员工的心,这是企业高速发展的动力之源。企业只有对员工付出一颗真挚、诚恳、舐犊般的爱心,才能换来员工孺子牛一样的忠诚与敬业之心,才能收获高效益与高效能。

日本有一家企业,老板每天只做两件事情,就将企业经营得井井有条。第一件事是,在员工上下班的时候,他一定准时站在门口,向经过的每一名员工鞠躬问候;第二件事是,钓鱼休闲之后,回到单位,将钓到的鱼拿来为员工改善伙食。

世界上没有永远独闯天涯的孤胆英雄,只有汇集天下英豪的得道智者。上例中的老板掌握了经营的秘诀:让员工尽职尽责,发挥潜能,比自己一个人累死累活去干创造的价值更多。如果一个人把眼光放在眼前唾手可得的利益上,只想着如何将其抓到自己手中,却不顾及身边其他人的利益,不顾及整个生存环境的利益,那么,能力再强,也难逃失败的结局。

商道亦是人道,末流商人经营产品,三流商人经营机遇,二流商人经营才智,一流商人经营人心。得人心者得市场,得人心者得天下。

美体小屋正是在坚守社会道义中崛起的优秀企业,这家公司在全球拥有1700家分店,目前正以24种语言为全世界8400万顾客提供服务。美体公司不仅在业绩上不断追求卓越,同时也非常注重人文理念的培养,以其公平贸易、环境意识、动物保护、人权尊重和社会宣传的信念而著称。

公司创始人迪罗克认为,如果企业做生意仅仅是为了赚钱,就无法取得消费者的信任。

美体公司曾经从欧洲一位供应商那里,购买了几百万块物美价廉的肥皂,但后来听说那些肥皂之所以便宜,是因为供应商使用了廉价的移民劳动力,这与美体公司的思想背道而驰,于是美体公司创立了自己的肥皂工厂。工厂不仅独立管理,而且将所得利润重新分配回社区。这一成功促使美体公司更积极地投身于建立以社区为依托的商业运动中。

美体公司并不进行大规模的广告宣传,却仍能保持产品的销量,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得人心者得天下。

美体公司给我们的启示是:德聚人心,得人心者得天下。经商之道诚信第一,商家必须重视信用,以信誉赢得顾客;其次要讲义,不能用坑蒙拐骗的伎俩坑害别人;第三才是利,推崇以义制利,不昧着良心赚黑钱。注重道德信誉,把“诚信不欺”作为经商长久取胜的秘诀,市场才能越拓越宽,生意才能越做越兴隆,利润才会递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