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忆往抒怀
18823400000029

第29章

小叙一会儿便到了吃中饭的时间。看来主人早有准备,很快地便摆满了一桌丰盛的菜肴:德国的炸牛排、新鲜的奶酪、整煮的土豆、红烧肉丸子……虽是异国风味,但我吃起来却满对口味;德国的啤酒是有名的,我平日并不善饮,今天也开怀畅饮一大杯。饭桌上觥筹交错,热烈而又亲切,两家人溶于浓浓的亲情之中。

饭后,稍事休息,女儿便发出倡议:到不莱梅的郊外森林去野游——这丫头知道我的喜好:热爱大自然并喜欢在森林里漫步。倡议立即得到女婿的大力支持。于是,便一同开动了两辆小车,奔郊区驶去。

不莱梅的郊外真是美不胜收。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覆盖着大地,万物都沐浴在绿色的海洋之中,一幢幢形色各异的建筑,如一艘艘航船,游荡在绿色的波涛里。我们在一幢白色的古建筑前停了下来,然后一齐下了车。只见这栋建筑,造型雄奇,风格独特,为生平所罕见。海尔曼告诉我们夫妇:它本是一位德国皇族的行宫,建于18世纪末叶,已经有二百余年的历史,虽经世纪风雨的剥蚀,具有浓重的沧桑感,但仍被保护得完好,壁上图案清晰,色彩鲜艳。爱护文化遗产,是德国人的一大特点。我们在汉堡、吕贝克等地,曾经看到不少历经数百年的古建筑及其他古代遗存,都被人们精心地保护着;甚至被战争破坏得面目全非了的,也重新加以修复,使之完好如初。这个特点是非常值得我们中国人学习的。我国有几千年的文明史,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无比丰富的宝贵遗产,可惜完整保存下来的却寥寥无几,绝大部分被那些不肖的子孙败坏掉了。尤为可悲的是,到了20世纪,人类文明已经到了高度发达的时代,我们竟然发生文化大革命这样荒唐的事,它不仅摧毁了人们纯洁的心灵,还摧毁了无数价值连城的国宝。想起来真叫人痛心疾首。这也是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我们应该永远引以为戒。

既然来到这饱经数百年沧桑的古建筑前,当然不能不参观一番。走进去一看,里边竟是各种古老的家具,它们奇形怪状,琳琅满目,令人看了兴味盎然。但我们的小外孙对此却不感兴趣,催促我们快点出去,对此“小皇帝”的意旨,大家只好“服从”。

随后,我们便沿着一条小河,向密林深处走去。

小河水平如镜,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来回驰骋,唼喋有声。河的两岸绿树成行,形成天然屏障。水面上有一群乳鸭在自由地遨游,这引起小利奥的兴趣,对着小鸭招手呼唤。女亲家似乎早有准备,立即从手提兜里掏出一块面包来,用手掰碎,丢在水中,小鸭马上争先恐后地游了过来,抢食碎面包;与此同时,河里的鱼儿也来凑热闹,与鸭儿争食,有的小鱼却因贪吃而成了小鸭口中的牺牲品,真有点“得不偿失”了。小鸭和小鱼的争抢,搅得河水泛起朵朵浪花,煞是好看,逗得小外孙拍手咯咯直笑,我们也随着开心地笑了。见此光景,我不禁心想:好一幅天伦行乐图呀!

小河的尽头是茂密的林丛,有的树干高矗云天,枝叶蔽日;有的枝条匍匐在地,与野草并栖。草丛中不时有幼小的动物出没,树枝上有鸟儿飞来飞去,它们看见游人毫不畏惧,一副“我行我素”的模样;特别是那些欢跃的小松鼠,竟旁若无人地在我们的面前跳来跳去。小利奥高兴地前去逗耍它们,它们也不躲藏,瞪着两只眼睛,调皮地望着他。女儿笑着对我说:这里的人对动物都很爱护,从不无故伤害它们,大家和平共处,相安无事,所以谁也不怕谁。在未来德国之前,便听说德国人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今天实地一看,果然名不虚传,甚至比我想象的还要好。因为在我所到之处,皆是绿茵铺地或浓荫遮天,几乎很难看到裸露的空地。这一点也是值得我们中国人认真学习的。回想我国百余年来,由于天灾人祸不断,兵燹之害频仍,生态环境遭到极大的破坏;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因为上边指导思想的失误——要不就来个“大跃进”,妄图一步登“天”;要不搞什么“大革命”,奢求思想“净化”,甚至发动全民对麻雀进行“歼灭战”,以致无节制地砍伐森林,破坏植被,伤害动物,搞得天不蓝,水不清,树不生,草不长,鸟不叫,兽不鸣,国疲民穷,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当然,这一页已经掀过去了,但这个惨痛的教训,值得后人永远记取啊!

我们在绿树丛中,脚踏茸茸草地,沐浴着绿色的喷泉,瞅着小动物自由地戏耍,听着鸟儿悦耳的鸣啭,真是赏心悦目,心旷神怡,脑袋里残存的一切烦恼、不平、不快以及一些不值一顾的俗想、杂念,通通甩到爪哇国里去了,剩下的全是亲情和友情以及对大自然的欣赏。

愉快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的,不知不觉几个小时过去了,但大家都没有任何疲劳和厌倦的意思,包括小利奥,他仍然在草地上欢蹦乱跳。可时间不等人,我们只好依依不舍地离开那里,从原路返回。

吃完晚饭之后,已经八点多钟了,但是,天色仍然很亮。德国的夏天日照特别长,差不多晚十点才日落西山。因此,我们便齐集到小花园里来乘晚凉。亲家的花园位于住房的后面,周围用木篱笆圈起,绿色的草坪修剪得平平整整,其中,栽植了苹果、樱桃、梅子等果树。现在,满园盛开着各种鲜花,特别是那几株玫瑰,所有的花骨朵都绽开了,开得花团锦簇,粉香馥郁。海尔曼临时在园中支起一把白色的遮阳伞,伞下放了一张圆桌,哈尔噶端上来茶具和水果,于是,大家便围桌而坐,品茶谈心。

两家变成一家,朋友成为亲戚,当然是无拘无束、无所不谈了。从天下事谈到国事、家事;从北京谈到汉堡、不莱梅;古今中外,海阔天空,畅所欲言。海尔曼向我问起这几日来对德国的观感,我对他说:印象非常好,德国经济的发达,风光的美丽,都比我想象的还要好。想不到在二次世界大战中饱经战争破坏的国家,会变得如此兴旺发达!我不由好奇地问:你们重新崛起的诀窍何在呢?

他略为沉思了一下便侃侃地谈了起来。他说:“二战”结束时,我们国家确实是破坏得很厉害,盟国飞机的狂轰滥炸,苏军炮火的猛烈轰击,到处是断壁残垣、一片焦土啊!当然,这是我们应得的惩罚。因为是希特勒领导下的德国法西斯,首先侵略了别人,把魔爪伸向人家的神圣国土,铁蹄践踏了人家的家园,破坏了这些国家人民的和平生活,使人家国家受了难,人民遭了殃,欠下了累累血债,其罪行罄竹难书;后来人家反击了,一还一报,罪有应得。我们只应该痛加忏悔,引以为戒,永远不再重犯这样的错误。这是我们全国人民的共识。

这也是德国人的忏悔意识。这一点表现得很突出。我来德国之后的这些天,经常能够听到类似海尔曼的这样发自内心的忏悔。不管是政府官员还是平民百姓,正视历史,异口同声,悔过认错。这是一个国家和人民成熟的标志:勇于承认自己国家对人类所犯下的过错并决心进行改正,这也是人类的一大进步。对此,我不禁又联想到我们那个“一衣带水”的邻邦。当年他们穷兵黩武,打着“东亚共荣”的旗号,对邻国进行疯狂的侵略,我国是最大受害者,同胞被杀害数千万,财产损失几千亿美元,社会发展倒退了几十年。可是,至今他们的某些当权者和派别,仍然死不认账,千方百计进行抵赖:在其国民的教科书上,歪曲并篡改历史,美化他们先辈的侵略行为;政府要员,明目张胆地参拜放置战犯灵牌的靖国神社;甚至跃跃欲试地扩军备战,妄图染指他国内政。这些作为,丝毫不能说明他们的“伟大”,只能证明他们的渺小;尽管他们的国家“财大气粗”,貌似强大,但却遭到邻国人民的蔑视和反对,最终也不会有好下场的。当然,这都是我的“心理活动”,没有当场表现出来。

海尔曼意犹未尽,继续和我说:正因为我们有这样的思想基础,这几十年,我们不再参与世界性的军备竞赛,心无旁骛,集中全力进行和平建设,所以才能很快地医治好战争创伤,振兴了经济,出现了现在的繁荣昌盛局面。

我说:这也是一条宝贵的经验,值得好好借鉴。同时,我也在暗想: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也有几十年的和平岁月。开始时,我们还认真地搞了几年经济建设,取得很好的成效;可是,不久便开始瞎折腾了,搞什么“大跃进”、“大革命”、“大斗争”、“大批判”……运动一个接一个,人们把宝贵的年华和精力都用在整人上,今天你整我,明天我整你,整到后来,人人自危,好端端一个国家,搞到崩溃的边缘。幸亏党内的有识之士,看到了这个危害性,用历史的巨腕,挽狂澜于既倒,拨正航向,走出困境,获得了今天的大好局面。

海尔曼可能猜出我的心思,转而笑着对我说:贵国这些年集中精力搞经济,发展得也很快,我前年看到的北京,就很繁荣嘛!处处充满了活力。听到这里,斯特番插话说:这几年我常去中国,觉得全国就像个大工地,一天一个样,称得起是日新月异了。斯特番是个中国通。他先是在北京大学留学,足迹遍于全中国,后来因业务关系,又常来中国出差,亲眼看到中国的发展和变化,所以说话是有点“权威性”的。

女亲家忍不住也插话了:我在电视上爱看中国的新闻,觉得你们进步真快,北京已经远远超过我们的柏林了。

女儿听到公婆和丈夫如此盛赞祖国的进步,当然非常高兴,连忙说道:你们说得一点也不假!我去年春天回到北京时,出门都认不得路了。我还算是个“老北京”呢!她的话也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她毕业于北京大学,又在北京工作多年,有资格这么说。

看见众人说得这么热闹,一直伏在姥姥怀里的小外孙也说话了:妈妈,我还想去北京看大熊猫,你明天就带我去吧!

小家伙的一句话,把大家都逗乐了。老伴连忙拍着外孙的脑袋说:好宝宝,又想北京了,这次姥姥就把你带回北京看大熊猫去!

将近十点钟,西下的太阳,已逐渐进入西山,晚霞从树林的缝隙中,射到我们这小小的庭院,花木都镀上一层玫瑰色的光彩,斑驳的树影,归巢的小鸟,都预示夜幕渐渐笼罩大地;但我们的绵绵话语,仍如潺潺泉水,在徐徐流淌着,滋润着每一个人幸福的心田,愉快的笑意漾在大家的脸上,这真是一次幸福而愉快的聚会,谁也不忍说散去。这时,小利奥突然打了一个长长的哈欠,于是,女儿提议说:天不早了,咱们该休息了。

大家闻声不约而同地都站了起来,互道晚安,各自进入卧室。在主人为我们准备的温馨的小房内,我和老伴酣然进入梦乡……

铁血宰相的归宿

前年夏天,北京酷热,人们如在火炉上蒸烤。远在德国汉堡定居的女儿,出于关心,请我再去德国小住,让我借机避避暑、散散心并观赏德国风光。我很高兴她的这番孝心,于是便欣然前往。在探亲期间,无任何任务和公务活动,除了休息之外,主要就是参观游览,寻胜猎奇,确实是轻松愉快。

到了德国之后,感觉空气凉爽清新,一下子暑意全消,身心舒畅。过了数天,女儿看似无意地问我:爸爸,您对俾斯麦有兴趣吗?我说:当然有了,有名的“铁血宰相”嘛!她说:那好,俾斯麦的博物馆和陵墓就在我们这儿附近,馆藏很丰富,陵墓也很壮观,有点观赏价值;您去参观一下吧!

说去就去,次日一早,便由女婿驾车陪我前往。

汽车在高速公路上风驰电掣,不一会便开到了一个林木蓊郁、花草繁盛的地方,俾斯麦博物馆就坐落在这里。远远看去,这是一座方方正正的二层小楼,沐浴在绿树喷泉之中,黄色的墙壁,灰色的房顶,为典型的德国式建筑。入门之后,有一个鬓发斑白的老妇人在看门并收门票。她衣着齐整,仪态万方,对参观者彬彬有礼,满面春风,表现出具有高度的文化素养。由于女婿是德国人,深谙历史知识,他自然成为解说员了。

参观的人不多,但看起来都很有教养,因此室内非常安静肃穆,无任何嘈杂之音,使参观者得以细心观览展物。

我过去对这位历史人物,仅从中学教科书得知,有点粗浅印象;此次通过大量的图片和实物介绍,使我对鼎鼎大名的“铁血宰相”有了较系统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