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忠魂正气:颜真卿传
18816200000006

第6章 以墙为纸(2)

对于寇泚,颜真卿脑子里还有印象。那是他十一二岁时候的事。有一天,舅父殷践猷与一个官员模样的人来到家中。舅父向母亲介绍说:这位是崇文馆学士、我的好朋友,也是惟贞生前的好朋友寇泚。他来看看孩子们。母亲给他们沏了茶,唤他们兄弟几个来见寇伯伯。寇伯伯满眼怜爱,抚摸着他们弟兄几人的头,问他们最近读什么书。颜真卿回答他读《礼记·中庸》。他点点头,道:是伯父教你们吗?要好好学,真正弄懂这几句话的意思:“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23弄懂了这几句话,也就容易弄懂整个《中庸》。弄懂了《中庸》,一生受用无穷。

多谢寇伯伯指教。颜真卿和兄弟们不约而同地道谢。

舅父和母亲说了几句什么,寇泚就与舅父匆匆告辞而去。

送他们回来,真卿发现寇泚刚才所坐的地方,有个用一方小彩绢包裹着的东西,打开一看,里面竟装满了钱,还有一张纸,上写一句话:留给小侄们买笔墨、糖果吧!

看着这句留言,真卿和兄弟们激动得久久说不出话来。

颜真卿还见到过父亲生前的好友——也是伯父的朋友陆象先。二兄允南出仕后,陆象先很器重他。有一次,伯父回忆家道的浮沉,告诉真卿,在你父亲病逝、我也遭受诬陷而免官回乡的年月,家境中落,除了你舅父殷践猷而外,还有你父亲当年的几位好友,如贺知章、陆象先、寇泚、源光俗、崔璩等,都给予了我们关怀和援助。为了你父亲的丧事,他们都行了厚礼;其后多次或写信、或打发家人来探视;年节之时,还总要送你们兄弟姐妹每人一份很不菲薄的压岁钱。你们不能忘了他们,长大了,要报答他们的恩情。

伯父特别说到陆象先,还讲了他的一些逸闻趣事。伯父说,陆象先原来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官,但他器识深邃,言论高雅,很得朝野好评。那时,一心仿效武则天、野心勃勃地企图做天下女主的太平公主,决意拔擢她的一名心腹做宰相。但这个心腹却不敢上任,力荐陆象先,说陆象先的才干、名望高于自己,如果不让陆象先做宰相,自己无论如何也不敢奉命。太平公主无奈,只好同时拜她的心腹与陆象先为相。陆象先于是意外地捡到了一只宰相的桂冠。宰相的桂冠得自太平公主,陆象先却并不逢迎、趋附她。后来,太平公主企图废掉皇上李隆基,陆象先问公主道,当今皇上是怎样即位的?回答是因功劳而即位的。陆象先说既然是因功劳而即位的,就应当因罪过而退位。当今皇上并没有什么罪过,怎么能逼他退位呢?太平公主无奈,只好作罢。太平公主发动政变时,其父太上皇睿宗李旦本来是支持她的。睿宗躲在承天楼上,对群臣道:“愿意帮助我的,就留下来,不愿的,你们都走开!”事变以太平公主的惨败而平息,玄宗李隆基得到了那份为睿宗护驾大臣的名单,交给宰相陆象先去一一搜捕。陆象先却冒着灭门丧生的风险,将名单付之一炬,焚为灰烬。玄宗李隆基勃然大怒,这还得了,公然抗命忤旨!陆象先坦然无惊,道:国有兵变,大臣们保护太上皇,那是忠贞的表现啊!陛下要以德感化天下,怎么能搜捕、杀害那些忠贞大义的官员呢?我违背了陛下的圣旨,目的只在于使那些当时出于忠贞之心的大臣放下心来。如果是我犯了罪,我绝不逃避罪责!玄宗李隆基恍然大悟,恕陆象先无罪。这样,陆象先焚毁了一张名单,保护了一大批官员。后来,玄宗诛杀了太平公主的党羽,又追查其枝叶,陆象先巧施心计,又使不少官员免于一难。他有句名言:“政在治之而已”——当官,按大道办好公务就可以了。他自己总是清静寡欲,不介意区区小事;为人宽厚、仁恕,从不为难、苛刻他人;自以为“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第澄其源,何忧不简邪?”——天下本来是平静的,就因为那些庸人们想入非非,总在制造纷扰。如果能够从心灵的源头上自我清理得清清亮亮,天下的事本来就那么简单,还忧愁什么呢?

那是早春的一个傍晚,风清月朗,星光荧荧。油灯下,颜元孙正在厅堂给真卿等几位子侄讲训诂,忽家人入报,有客来访。颜元孙急忙出迎。灯光下,只见来人一袭布衣,眉宇清雅,仙风道骨,竟一时认不出来者何人。

颜元孙正在紧张地搜寻记忆,来人豁然大笑:“颜兄,认不出我陆象先了!”

“嗬,陆兄,真是你!贵客,贵客!多年不见,真不敢相认了!你怎么这身打扮,微服暗访?”颜元孙急忙搀扶来人坐于上位,回头对真卿兄弟道,“这位就是我给你们说过的陆象先大人。快向陆伯父施礼!”

“微服倒是微服,暗访却不敢。刚从扬州都督府长史任上内迁回京,想着颜兄,想着英年早逝的惟贞贤弟的孩子们,趁夜来访,这样穿戴,方便一些。”陆象先不慌不忙地说。

“哦,陆伯父!侄儿有礼!”真卿弟兄们急忙上前施礼。

“少礼,少礼!”陆象先摇着手道,“多年不见,你们一个个长得都认不出来了。”

陆象先一个一个地询问面前后生的名字。问到真卿,道:“听说你很有雄心壮志,誓言二十而立,是吗?”

真卿不知该怎么回答才好,正自寻思,陆象先哈哈大笑道:“不好意思,是不?贺知章告诉我的!有这回事儿吧?”

真卿红着脸道:“我不敢那么狂,要超过孔子。那是我做梦说过的话,被伯父知道了,可能是他说给了贺伯伯。我是说,我们家家道艰难,我要早早地立身做事,奉养母亲。不能总让伯父这么操心……”

“孝心可嘉,孝心可嘉啊!”陆象先慈祥地看着真卿,“不过,你们颜家从来以德行、书翰、文章、学识名世,可不能单单为了孝而丢了颜家家风啊!要好好地修德,好好地读书,好好地练书法,好好地问学、明理。想不想上太学?”

“想啊。只是……”颜真卿喃喃地说道。

“我只要你回答想不想。”

颜真卿难为情地从牙缝里挤出一个字:“想。”

“元孙兄,我和知章兄已经向太学推荐了,你就送孩子去吧。”陆象先转身对伯父道。

“陆兄,元孙多谢你,谢你和知章兄!但真卿是我的侄儿,我早就考虑过送他上太学的事了。所以还没有送,只是想再过一两年,我暂时还教得了他。既然你与知章兄已经推荐了,元孙也便从命了。”

“如果孩子的上学费用有困难,你尽管明言,包在我和知章身上!”陆象先又道。

“不!我颜元孙再拮据,也不会让孩子失去这个机会的!放心吧!”伯父急忙摇着手回绝道。

陆象先似乎有点儿生气,道:“元孙兄,你太把朋友不当回事了!太见外了啊!孩子是你的侄儿,也是我陆象先的朋友、贺知章的朋友的孩子!孩子也叫我、叫贺知章伯父啊!虽然是异姓的伯父,但毕竟也是伯父啊!孩子是棵好苗子,我和知章也应该为抚育这棵好苗子成长,尽一份责任啊!惟贞九泉之下有灵,不会拒绝我和知章的心意,不会否认我们的责任的!我说得不对吗?”

颜元孙许久说不出话来。颜真卿只觉浑身热烘烘的,胸腔内的一颗心咚咚咚地剧烈敲打着自己的胸脯……

进士及第

伯父和姑母的教授与训导、兄长允南和堂兄杲卿等的督促与帮助,加上父辈好友们的关怀与鼓励,不断激发着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学习热情和激情,砥砺着颜真卿的雄心壮志和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无限毅力。开元十五年(727),次兄允南入仕为官,使家境有了改变,颜真卿也便得以更加专心致志地潜心攻读。几年后,经过在国子监——太学的就读24,于开元二十一年(733)顺利通过了国子监的经学考试,寓居于长安福山寺,准备应举。

次年正月,二十六岁的颜真卿,壮志凌云、信心百倍地参加了尚书省主持的“春闱”——进士科考试。当时,每年举行的常科考试,主要是明经、进士两科。进士考试是最难的,每年一般只取二三十人,约为参加考试人数的百分之一左右,连年赴考而不得取者比比皆是,以致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说——三十岁的明经显得太老了,而五十岁的进士却还很年轻。颜家子弟以经学传家,世代为官,自颜思鲁以下四世,也只有颜元孙进士及第,其他子弟都由明经入仕。而不管你后来官做得多大,不由进士出身,似乎总比进士及第者低了一头,缺少了点儿仕进的本钱和光彩,甚至觉得羞耻。25而进士及第,可比于鲤鱼登龙门、鸿鹄翔天际,实在令大多数生徒——考生们觉得太艰难了、希望太渺茫了。他们莫不仰首翘望,自叹弗及。那些进士及第、喜登龙门者,不但扬名一时,光耀门庭,而且能够理直气壮、理所当然地步入官场,来到能够登上高位的青云之梯的入口。以至唐人称进士及第为“一品白衫”,意思是有望官高一品,只是暂时还穿着生徒的白衫而已。事实上,大唐开国以来位极人臣的宰相,大多都出自于进士。

那年的进士“春闱”,由尚书省考功员外郎孙逖“全知贡举”——主持考试,担任主试官。所考一是诗赋,让生徒以“武库”为题作诗、“梓材”为题写赋;二是“帖经”——蒙上经书某一页的左右两边,中间露出一行,再用纸贴去三字,让生徒填充,并诠释经文字句;三是策对——让生徒就一些时务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和方法。

科考后,时逾半月,过了二月二,已是“龙抬头”的季节。这一年的春天似乎来得格外早,春光融融,春燕呢喃,柳梢隐隐约约地濡染着嫩黄,路边、田野萌生着若有若无的春草幼芽。颜家院子里的老槐树梢头、石榴树枝条上,也似乎不动声色地消退着干枯,孕育着无形的迎春生机。就在这跃动的春色中,科考发榜了。经过皇上御览的所取进士皇榜之上,颜真卿赫然有名,且以“经策全通”的优异成绩被选入甲等。

按例,及第进士须先举行拜谢座主——“权知贡举”的主试官、参谒宰相等一系列礼节和仪式,然后一起参加曲江饮宴、雁塔题名、杏园赏花、月灯打球等活动。这都是为天下选取英才而特办的盛事,是进士及第者与其父母、家族乃至亲朋的无限荣光,也是得中皇榜者结交同榜英才、建立友情的好时机。颜真卿作为颜家历世以来、颜元孙之后的第二位进士,不但自己扬眉吐气,神采飞扬,春风得意,满怀欢快,也为颜家老老少少带来了多少喜悦和欣慰、多少自豪和荣耀。他不会不去参加这些活动的。

与颜真卿一同喜“登龙门”的二十七名同榜进士中,贤才济济,“数年间宏词、判等入甲第者一十六人,授校书郎者九人,其余咸著名当世,已而多为显官。”26其中,如状元李琚,才高过人;郗昂、王昌龄、梁洽、阎防、申堂构,颇富诗名;杜鸿渐后来在代宗李豫朝曾任宰相,郗纯则曾与权相元载相抗争。第二年,孙逖再次权知贡举,及第者贾至(状元)、萧颖士、李华、赵骅、李颀、柳芳等人,也都是才华杰出的一代俊彦。李华,这位古文家曾这样写道:“尚书颜公重名节,敦故旧,与茂挺少相知。颜与陆据、柳芳最善,茂挺与赵骅、邵轸、洎华最善,天下谓之颜萧之交。殷寅、源衍睦于二交之间。”27茂挺即萧颖士,进士及第之年只有十九岁。柳芳与颜真卿是远亲。颜真卿曾祖颜勤礼的后妻柳氏是柳芳的祖姑;而柳芳还是颜真卿姑父殷履直之子殷嘉绍的女婿。柳芳后来长期担任史官修国史。陆据颇有文名,又与颜真卿之兄允南相友善。殷寅是殷践猷的次子,既与颜真卿为表兄弟,也是颜真卿的内弟,此后于天宝四年进士及第。柳芳、殷寅、颜真卿等人,“皆稀世鸿宝,一相遇便为莫逆之交。”28因进士及第而结交了这么多英才好友,实在令颜真卿喜上加喜,喜不自胜。

更令颜真卿欣喜的是,喜“登龙门”之后,继有一喜,即由自己的“伯乐”——座师孙逖做媒,与太子中书舍人韦迪之女喜结良缘。韦家乃长安巨族,世代书香。韦迪之父韦景骏官居房州刺史,二弟韦述乃一代史家,是颜真卿舅父殷践猷的挚友,曾在朝廷书府供职四十年,在修史的职位上二十余年,酷好读书,手不释卷,雅有良史之才。韦述兄弟六人无不进士及第,同有“人之杞梓”——人中高才之誉。韦述家有藏书二万卷之多,都经过自己校定刊印;且有古今朝臣图、历代名人画、魏晋以来草隶真迹数百卷,有许多古碑、古器以及钱谱、玺谱之类,和当代名公尺牍题记。颜、韦两家通过殷践猷,必早已互有了解,颜真卿与韦迪之女的才貌风采,双方也已洞明于心。只是由于韦家对才华和功名的看重,由于颜真卿矢志苦读而无暇顾及自己的婚事,两家虽心内戚戚焉同有通婚之愿,真卿与韦小姐也灵犀相通,但却并未提亲。颜真卿进士及第之后,窗户纸一捅便破,两家欣欣然如愿以偿,很快便互换庚帖,订立了百年婚约。颜家张灯结彩,钟鼓齐鸣,笙箫喧天,迎娶韦小姐入门。新郎新娘同拜天地,有情人终成亲眷。花好月圆,洞房花烛,红袖添香;两情相偕,沉浸于共照菱花、交扣芙蓉的甜蜜云水之中……

韦家为有一位出身于书香世家、志高才隽的进士女婿而欣慰,颜真卿为与史才博识、花容月貌的韦家之女结缘而喜不自禁。韦家的苦读家风和丰富藏书,韦述、韦迪兄弟的诚善为人和郁郁才气,都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砥砺着、塑造着颜真卿此后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