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秦岭论语
18809700000050

第50章 王蒙说才

在华清池,王蒙问到陕西的老作家、老编辑,如数家珍。他说,新时期文学开始时,他在《延河》杂志发过两个短篇小说,一篇是写新疆少数民族生活的,一篇写的是他的表姐,他心存感激。说到有的老人手已经过世,他说太惋惜了。

王蒙说到一个作家,叫什么敏,是谁呢?是叫张敏吧?他说,是,就是张敏。早年他读过张敏的一篇小文章,至今记忆犹新。王蒙说,文章写的是他们的村子在城郊,要拆除旧房子,重新建高楼,他搬到哪里都不重要,牵挂他的却是旧屋檐下的燕子怎么办?它再回来时找不到旧巢,它会找到我的新家吗?于是,在燕子回归的时候,他手捧着燕子的旧巢,一个人就整天站在院子里,望着天空,等待燕子归来。

这是个好细节,好故事。王蒙感慨地说,真是个鬼才。

过了好多日子,我突然想到了这个话题,打电话给张敏。老友张敏一听,哈哈一笑。他说,当年王蒙还没当国家文化部长,和张贤亮来西安,到他家坐过。他是写过一篇《燕子归来的时候》,情节不完全是王蒙记忆中的内容。我说,可能是王蒙在记忆中把它更完善了,也好。

放下电话,我想,这个燕子与鬼才的话题,我只是做了个中介,其必要性不是想拍老友张敏什么马屁,更多的是回归一种愉快的情绪,说说文学写作的事儿。能相互说说金钱权力之外的文学本身的事,在现在已经几乎成了奢侈的事。

王蒙的机敏睿智,才情四溢,随时感染着他周围的人。比如,他说到西安之行,临出发时患有小疾,拉肚子,什么法儿都使了,不管用,途经重庆时来了个恶治,一顿麻辣,好了。比如,看到菜单上的“松骨肉”三个字,乐了,说想到松一松骨头,让人发瘮。比如,说到白居易,他的“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诗句至今还有生命力,这是作家的价值与幸运。不过,试想如果人长生不老,李白、王维、欧阳修等老前辈作家诗人开会,排序也挺麻烦的,是不是?

其幽默,让人舒畅。

《西安晚报》2008年8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