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秦岭论语
18809700000024

第24章 秦腔散语(7)

西北大学秦剧团成员有须生弓矢石和旦角、汉语言教授杨春霖等。杨春霖、王杨的《镇台念书》,就出弓矢石之手。1949年弓矢石任教西安高中时,又排了《河伯娶妇》和《鱼腹山》,并自演李自成。

赵氏父女

赵振华自幼随父在家乡长安斗门镇操坊村务农,九岁进党跛子的戏班学艺。1937年在宝鸡自组正化社,后加入三意社,某部队剧团将赵振华与晋福长、张镜堂等以明聘暗拉差的手法弄走,生死不明。

女儿赵晓岚开始学艺,进了三意社。她演出的第一个戏是《别窑》,九岁的小孩子坐不到板凳上,戏却演得有情致。父亲回来了,遇上三意社散伙,好多人去猛进剧团搭班,有的在骡马市卖西瓜、修理自行车。不久,赵振华得了一种口吐血脓的怪病,在光明旅社租得一间小屋等死。在苦境里,女儿只有仿照戏中烈女自卖本身为父治病了,这年她刚刚十三岁。

赵振华死里逃生,他的《辕门斩子》等,演得真切感人。一出《红娘子》红了赵晓岚,主演了《白毛女》、《洪湖赤卫队》等现代戏。文革中,赵振华看见牛棚里的人大部分都出去了,只剩下他和项宗沛两人,就以自己的生命反抗了那个年代。赵晓岚到南门外一家纸绳厂做了十年工,后到延安民众剧团排导了《铡美案》、《游龟山》,在平凉、潼关的古戏楼上,人们又看到了赵晓岚的身影。

戏外戏

崔惠芳,1938年出生于西安东关龙渠堡,给人拉长工的父亲因劳累过度吐血而亡,母亲改嫁后,继父也因逼债上吊。惠芳年仅七八岁就给一家纱厂倒线,又给酱园摘辣子。惠芳进艺声社学艺,随社到了高陵、乾县,演出了《大家喜欢》等现代戏。在上京汇报演出《三滴血》中扮演甄氏,受到周总理的称赞。

李爱琴的祖父是唱皮影戏的,1939年她出生在西安西关解家巷一个破庙里。小姨常背着两三岁的她去看戏,五六岁时便能唱堂会。后来遇见了李正敏、董化清两位前辈,李爱琴先后演出了《探窑》、《三娘教子》、《五典坡》等几个折子戏。那时她每次演出回来能带一袋面。1954年加入陕西省军区五一剧团,她戏路宽,既能唱旦角,也能演生角,出演了《张羽煮海》中的张羽,场面火爆。市民们说,李爱琴把西安市的水都煮干了。1959年她到北京以及沪、粤、鄂、滇、川等省市巡回演出,先后得到盖叫天、红线女、陈伯华等名家的指教。小时候她和任哲中老师同台演过戏,那时她演旦角,没想到后来跟老师演同一个角色“周仁”,一演就是几十年,超过三千场,被誉为“第七代活周仁”。

杨凤兰十一岁考进西北戏曲研究院训练班,师从李正敏学戏,手把手的给她排了《铡美案》、《五典坡》、《窦娥冤》。1964年她发现肿癌,1970年再次恶化,手术后进行钴六十放射治疗。她撑着虚弱的身体,从未间断过训练。终于在1978年,她奇迹般地恢复了嗓音,却得了甲状腺癌,又横遭车祸。1988年,杨凤兰萌生了将《五典坡》拍成电视戏曲艺术片的念头,筹得部分资金,拍成了一部失败之作。这又从零开始,丈夫谭兴国出任导演,片名定为《王宝钏》。后期制作时,谭兴国到了肝癌晚期。百日之祭,她把《王宝钏》供奉在丈夫亡灵前。电视艺术片《王宝钏》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获“飞天奖”。

畅玉芳在《罗汉钱》中扮演艾艾,这出戏连演了一百多场。在《狸猫换太子》中扮刘妃,在《状元媒》中扮柴郡主,具有各自的强烈个性。婚后她生了一个女儿,婚姻不幸,她吐血住进医院。有一年冬天没有棉衣,赵晓岚得知给了八块钱,买得一条绒裤。不久病逝,年仅二十三岁。

四大名旦

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联合主办了中国秦腔名旦争霸赛,评选出了秦腔“四大名旦”。

李梅,当家花旦,文武双全。她的唱腔委婉抒情,嗓音甜美动听。喷火、走圆场是她的绝活。她26岁捧得梅花奖,28岁拿到文华表演奖,35岁又获得了白玉兰奖。成名作为《西湖遗恨》中的《鬼怨·杀生》。

李娟,主工刀马旦和正旦。她嗓音高亢嘹亮,唱功颇佳,擅演《盗草》、《杨七娘》、《杀嫂》、《屠夫状元》等。因其对秦腔、眉户、碗碗腔的特色都能表现得十分鲜明,人称“三门抱”。

齐爱云,主工青衣兼刀马旦,以表演见长。她12岁就开始学唱秦腔,主演的新编古装戏《郑瑛娇》、传统戏《杨门女将》等大型剧目深得好评。

柳萍,做功和武戏极有特色。她说:“我们去新疆演出时,有个在新疆工作了20多年的陕西老乡,一见我们就放声大哭了出来,他说听到这么好的戏让他想起了自己的家乡。”

话剧、舞剧及歌剧也吼秦腔

北京人艺导演林兆华给陈忠实打电话,告诉他话剧《白鹿原》再次在京公演,包括濮存昕、郭达、宋丹丹等在内的主创人员都已集中排练,学说陕西方言。陕西华阴老腔此次在《白鹿原》中的演出将保持原班人马,原汁原味。陈忠实说,聊天下棋吼秦腔,五谷杂粮最养人。

相继在北京保利剧院、西安人民剧院和北京大学讲堂公演的现代舞剧《白鹿原》中,也别具一格吼了几声秦腔。

歌剧《秦始皇》的作曲谭盾,从博物馆找到了秦代音乐史料,发现是拍着胸脯、拍着腿唱的“呜呼呜呼”,充满与土地的感情。他设想“秦国爱乐乐团”将有120人的合唱团和14个鼓手,用石头、瓦的来传达大地之声。并设计了一个京剧环节,到了高潮时段则突然讲起了英文。

这天,主演《人鱼小姐》的韩国演员张瑞希出现在人民大会堂,为清装电视剧《庚子风云》造势。张瑞希扮演一位秦腔艺人,得学唱秦腔。

古老与现代

在秦腔这棵古树上,如今开出了最现代的艺术之花。

陕西出产的艺术大腕张艺谋和赵季平,受秦腔恩泽颇深。在他们的电影作品有一种秦腔的味道,充满秦人的精气神。《红高粱》颠轿的场面激然血性,“妹妹你大胆的往前走”风靡一时。《秋菊打官司》中,一些地方直接采用秦腔。在《英雄》里,秦兵则高呼“风,风,大风!”如果没有秦腔,老谋子会失色不少。歌手郑钧签约百代唱片后的首张专辑杀青,请赵季平和秦腔专家作指导,《爱不当》的单曲以秦腔的花脸唱法先声夺人,配器也加入秦腔打击乐的元素,秦腔竟成了时尚。

中国戏曲是以歌舞演故事的,在表现形式上由音乐唱腔和行动作派两大元素组成。清末民初出现了“时装戏”,也称“文明戏”,之后有了现代戏。建国初在秦腔音乐上作了一些改革,有人就喊“京不京,秦不秦”。排样板戏用了洋乐器,有人说:“中不中,西不西”。到了现阶段却举步维艰,有人说是形式出了问题。

上海淮剧团的“都市新淮剧”《金龙与蜉蝣》或《西楚霸王》,也没有追“豪华包装”之风,以一种自然的由内而外的“都市感”和“现代性”取胜,自然是中国戏剧的一种自我保护方略。

2002年5月的一个夜晚,在西安一家秦腔茶社里,美国音乐家罗斯威尔听到了他向往已久的秦腔。罗斯威尔对中国传统艺术非常着迷,在北京结识了音乐家刘索拉,便专程来到西安。在观赏了李小锋表演的秦腔经典曲目《打柴劝弟》、《周仁回府》后,罗斯威尔冲上舞台,用长号伴奏,合作了一出爵士版秦腔。

梅派第二代传人梅葆玖,携爱徒胡文阁来到古城,“叫板秦腔四大名旦”。在易俗社,他们对秦腔四大名旦李梅等过招,一个眼神,一个身段,都作了一丝不苟的示范。

年末,西安好大雪,传来交响诗画《梦回长安》上演消息,还有青春版秦腔《杨贵妃》,可喜可贺。秦腔在探索全球化、时尚化,在青春,也就不会老去。

秦腔,说不尽的秦腔。从远古走来,在现代城市和新农村依然年轻有为,生生不息。有秦岭在,有八百里秦川在,有秦人在,秦腔这个古老的剧种就会如同渭水东去,一路吼声。

《终南》2008年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