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百年沉浮
18798800000048

第48章 中国女排启示录(3)

【背景资料之四十七】

1973年,郎平考入了朝阳中学。这一年,郎平才13岁,可她的身高一下子猛蹿到1.72米。那时的郎平一点儿不虎实,纤细的身材像一根“豆牙菜”似的,但谁也没有想到这根“豆牙菜”却有着不错的运动素质。那是在一次体育课上,体育老师孟晋华让郎平掷铅球,从没有扔过这玩艺的郎平,一下子便扔了7米多远。这一成绩让孟晋华感到非常震惊。打那以后,孟晋华有意识把郎平往自己喜爱的排球上培养,并将她招入朝阳中学女子排球队。1974年,郎平所在的朝阳中学女子排球队参加了朝阳地区排球比赛,14岁的郎平作为主攻手为朝阳中学女子排球队夺得亚军,立下了汗马功劳。而郎平自己也在朝阳地区崭头露角,并获得了“朝阳大炮”的美誉。郎平的出色表现,很快被市体委成立的专门培养体育人才的第200中学排球班招入队中,从此,郎平与排球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市业余排球班里,郎平是个插班生,虽说她有“朝阳大炮”之美誉,但比起同班同学来,无论的配合默契程度还是排球技术,她都差得很远。为了迎头赶上,14岁的郎平,在教练的指导下,练体能,练技术,练弹跳……郎平是一个非常刻苦的孩子,为了增强腿部力量,她利用星期天和课余时间,在自家的楼道上跑步登楼梯,一练就是几个小时;为了提高扣球的准确性,郎平在墙上划一圈,对着那个圈独自练习扣球;为了使自己跳得更高,郎平对着树枝,对着可以够得着的东西,练习助跑摸高……就这样,郎平在不知不觉中,练就了一副强健的体魄和惊人的弹跳。

1976年11月,16岁的郎平幸运地走进了北京青年女排。这一年,她的身高长到1.79米,她的助跑摸高达2.96米。这一成绩在业余体校排球班里当然是出类拔萃者,可是和队里的大姐姐们相比,又算不了什么!为了让郎平跳得更高,扣得更狠更凶,教练让郎平第一次尝到了“极限训练”的滋味。这年冬天,郎平随队来到漳州集训。从她到漳州的第二天起,教练只要求郎平做两件事:练习扣球和负重深蹲。郎平原以为教练对自己忒仁慈了。不想,第一次练习扣球时就让她感到力不从心。按说,扣五十个一组的球,对于郎平来讲并不难,难的是教练的附加条件,即:要连续起跳,且每十个球中只允许一个球扣出三米线以外,否则加罚十个球。最要命的是,还要以不同的线路和在不同的位置上扣。起初,郎平还能自余地扣杀,球砸在地上也嘭嘭地响,可是,30个以后,她的腿就有点不听使唤了,身体也越来越沉……

“这个飘了,加罚十个!”

“发力部位不对,看准球打!”

也不知扣了多少个,郎平只觉得身体越加发沉,手臂也有点抡不起来了,扣在地上的球也“噗噗”地发闷,球的落点自然也大不如开始了。然而,教练似乎没看见,似乎没听见,仍然瞪着眼睛冲着她喊:“跳起来,扣斜线!”

“使点劲!这个不算,再加罚十个!”

此时,郎平全身上下犹如水冲了一般,她多想歇一会,哪怕就一小会儿……但是,教练从各个角度狠命抛来的球,让她连喘气的工夫都没有……

“不能松劲,坚持就是胜利!”

年轻人都有一股好胜心,并且这种好胜心很容易被几句话调动出来,进而,焕发出无穷的斗志。郎平大概听到教练喊声,身体上的潜力被调动出来,只见她咬紧牙关,面对着一个个飞来的球,嘴里不由地发出了“嘿!打!”声音。队友们见郎平这般来劲,也在一旁为她呐喊助威……

“停!”教练终于发出了郎平期待以久的那字。“不错!一连扣了三百多个球,当运动员就需要有这种顽强的精神。郎平,你去休息一会儿吧!”

郎平擦了擦汗,她没有离开训练馆,而且在地板上靠了一会儿,就来到扛铃旁,她要开始练习负重深蹲……她知道:要想提高扣球的命中率就一定要比别人跳得高跳得久才行。为了跳得高跳得久,就必须增加腰部力量和腿部力量。郎平是一个自觉性非常强的运动员,从不需要教练督促。练习跑步时,她总是超额完成教练部署的跑步距离;练习负重深蹲时,她总是自觉地给自己加码……三个月冬练结束后,郎平的球技有了长足的进步,块头也更加虎实,个头已长高到1.81米,负重深蹲也又原来的55公斤增加到70公斤,助跑摸高达到3.09米……

郎平的飞速进步,很快引起了北京队主教练的注意。1977年5月,身高已达1.84米的郎平,如愿以偿地穿上了印有“北京”二字的队服。走进北京队的郎平,很快又成了该队的主力队员。她那无与伦比的大力扣杀,让北京队在1978年南京全国甲级联赛上大放异彩,也让那个坐在看台上的袁伟民教练欣喜若狂……联赛一结束,袁伟民迫不及待地找到北京队主教练,要求调郎平进国家队。当他听说郎平有强烈的上进心和荣誉感,训练中从来不叫苦叫累时,不苟言笑的袁伟民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他说:“我们中国队需要的正是这样的人材……由郎平代替杨希担当主攻手,准备参加亚运会,让她到大赛中去锻炼!”

因为亚运会在即,因为杨希膝盖有伤,走进国家队没几天的郎平,被袁伟民教练委任为中国女排主攻手。郎平知道:尽管自己的身高排在全队第一位,助跑摸高已达3.17米,但是技术水平远没有达到担当主攻手的重任。面对组织上的如此信任,无忧无虑的郎平第一次感到了什么叫压力……细心袁伟民觉察到郎平有为难情绪。于是,就对她说:“怎么,害怕了?我听说你可不是怕困难的人。记住,我们要打翻身仗,是要花一定时间。但只要我们齐心努力,是可以缩短这个时间的。希望你能把国家荣誉放在第一位,不要计较自己的得失。这样想这样做了,失败,能从中总结教训继续奋斗;胜利了,也能从中找出不足和经验,再去提高。总之,要时刻想到我们是代表中国去比赛,就不会怕这怕那。”

袁伟民的一席话,让郎平如释重负。

1978年年底,中国女排参加了在曼谷举行的第八届亚运会,郎平轻装上阵,并和队友精诚合作,打进了决赛。12月13日晚,第一次参加大型比赛的郎平和队友一起,同号称“东洋魔女”的日本女排争夺冠军。对于郎平来讲,这是一次经受真正的考验,毕竟是第一次代表国家队,毕竟是第一次同世界冠军队较量,年轻的郎平虽有勇,但缺少临场应变的经验。当她的重扣被日本队队员一个个拦死后,她的手不由自主地胆怯了……经验老到的日本女排,抓住了中国队的弱点,很快就拿下了第一局。

不得已,袁伟民换下了郎平。然而,缺少主攻手的中国女排还是打不过训练有素的日本女排,最终以0∶3的比分败下阵来。赛后,新闻界纷纷指责袁伟民用人失误。那时候的袁伟民就像今天的中国足球队主教练一样。输了一个多世纪的中国人,已经承受不起失败打击了!他们多么渴望用一场体育比赛的胜利来激越自己,找一回大中华民族的那种狂妄自大的感觉……面对舆论界和体育迷们铺天盖地的指责,袁伟民没有像中国足球队主教练们那样,中止了自己执着追求的事业,而是化压力为动力,继续他的女排腾飞梦。

然而,18岁的郎平毕竟没有袁伟民那种百折不挠,比赛结束后,郎平一个人躲在屋子里偷偷地摸眼泪,队员们叫她也不理。细心的袁伟民知道争强好胜的郎平此刻的心情,他没有批评她,也没有安慰她。他可以毫无道理地训斥孙晋芳,但从不批评年青运动员,这是他的行为准则。他知道此刻郎平需要的不是批评和安慰,而是鼓励。于是,他来到郎平的宿舍,不苟言笑的脸上也露出了一丝笑意。“郎平,中国女排要的就是这种不服输的精神!不服输,这是有志气的想法,但是要拿出真本领才能赢人家。真本领不是靠赌气赌出来的,得下苦功夫练才行啊!你说是吗?”

郎平毕竟还是个大孩子,心里的疙瘩来得简单去的也快。经袁伟民这么一说,心里的别扭立马跑得无影无踪,当下对袁伟民表示:“教练,您给我订新的训练计划吧!只要能冲出亚洲为国争光,多大的苦我全能吃!”

回国以后,为了让郎平尽快成长,袁伟民使出了种种招数来强化训练这名女排姑娘中最小的队员。对于郎平来说,过去的“极限训练”与袁指导严酷训练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了。跟袁指导训练一堂课,郎平至少要扣三四百个球,接二三百个重扣,在地上翻滚四五百次……一堂课下来,身上不是有青紫的碰伤,就是有乌黑的血道。那时候,最让郎平渴望的是听到袁指导的下课声,然而,这渴望,总是在郎平躺在地上爬不起来的时候,才姗姗来到。艰苦的训练让郎平非常渴望休息,她甚至痛恨自己为什么不生病?要是生一场病,然后能美美地在床上睡上一大觉,哪该多好啊!

袁伟民也是从运动员那会儿过来的,他知道十八九岁年青人在疲惫之时最需要什么。每当郎平躺在地上不想动弹的时候,袁伟民总是对她说:“经过无数次反复技术才能熟练,今天防守起五个球,咬咬牙就是六个,明天再咬咬牙可能就是七个。可是思想一放松,动作跟不上,你就永远停留在五个球上。到了关键时刻不坚持,拿什么赶上世界水平……记住!惰性是夺不来世界冠军的,你要随时想到打翻身仗!”

郎平就是这样在袁伟民的谆谆教导和严格训练下,伴着血,伴着汗,伴着泪……一步一个脚印地成为中国女排的锐利武器,成为世界三大优秀扣球手,成为中国亿万球迷心目中的“铁榔头”。

1979年夏天,有了锐利武器的中国女排出访日本。在同世界冠军日本女排的较量中,高大的“铁榔头”终于显示出威力来。她的猛中有稳稳中有变的扣杀,竟使横山树理等日本名将一筹莫展。在这场中日女排的首轮较量中,郎平一人独得12分,并与队友一起以3∶2的总分,第一次战胜日本女排。赛后,日本有家报纸用《郎平打乱了日本女排阵脚》的标题发表评论说:“中国女排的‘新武器’将在不久的第二届亚洲排球锦标赛上显示威力。”

事隔几个月,日本报纸的评论不幸被言中了。在香港举行的亚洲女排锦标赛上,中国女排以3∶1的总比分战胜了日本女排,第一登上了亚洲冠军的宝座,结束了近二十年来由日本女排独霸亚洲排坛的历史。

中国姑娘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她们终于冲出了亚洲,取得了代表亚洲参加1981年世界杯决赛的资格。而郎平也一跃成为亚洲乃至世界排坛一颗耀眼的明星。外国通迅社称:“她的扣球像一把榔头,只听砸得地板响,看不到球被救起。”

日本报纸发出哀叹:“郎平击败了‘东洋魔女’!”

南朝鲜女排主教练对记者说:“中国队夺得冠军,说明亚洲女排日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国内报纸称:中国女排离世界冠军的距离只是一张纸问题!

然而,袁伟民没有飘飘然,他知道,亚洲冠军并不能说明什么,他需要的是真正的世界冠军,而不是一文不值的无冕之王。打那以后,他对队员的要求更苛刻了,苛刻得近乎鸡蛋里挑骨头,而且越是在比赛取胜的时候他越是鸡蛋里挑骨头……

1980年的某一天,中国女排在上海迎战来访的日本女排。虽然中国女排曾连续两次战胜过日本女排,但还曾没有以3∶0的比分干脆地胜过她们。上海一战,中国女排决心要在自己的家门,杀杀日本队的威风,干净利落地赢她们一把。是役,中国女排的姑娘在上海观众一浪高过一浪的助威声中,狠狠地出了一口恶气,以3∶0击败了日本队。这场胜利,使姑娘们的脸上一个个露出了得意的笑容。可是,正当她们喜气洋洋地收拾行囊准备离开体育馆时,袁伟民脸上溢出来的怒气,像风卷残叶似的卷走了她们脸上的笑颜。

“集合!”袁伟民俨然像一个吃了败仗的将军那样嚷道。

姑娘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一个个蔫不叽叽地放下行囊,嘟嚷着嘴不情愿地排成了一排。袁伟民本来不想在这个时候扫姑娘们的兴致,然而,当他看到有的队员在中国队战胜日本队以后,脸上露出的那种——中国队的实力就是比日本队强——的思想苗头时,当下做出决定:在她们还没完全处于忘乎所以的时候,往她们脸上浇一瓢冷水……袁伟民扫了一眼筋疲力尽的姑娘们,突然正色道:“今天这场比赛,我们能在落后的情况下反败为胜,这是好的。但是,为什么每一局比赛开头我们的比分都要落后呢?其中有一局落后到1∶8……我看是思想上放松了,有骄傲情绪。这两年,经过苦练有些成果,可还没夺到世界冠军就觉得自己行了!就是拿了一次世界冠军,还有第二次、第三次,永远不能骄傲。不然,会翻船吃苦头。现在开始补课,什么时候把精神提起来什么时候休息。”

打完比赛已近晚上十点,可这课一补,又是两个多小时……中国女排的姑娘们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地养成了胜不骄败不馁的顽强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