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百年沉浮
18798800000045

第45章 “忧患教练”与他的“梦之队”(6)

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中国跳水队再次夺得了三枚金牌,未能实现徐益明多年来孜孜以求的包揽金牌梦……在这届奥运会上,我们没有看到上届跳台跳水的金牌得主——孙淑伟。年轻的肖海亮终因技不如人,未能带回这块金牌……而经见过风雨的熊倪,终于夺得了八年前就该属于他的那块男子跳板跳水金牌。更让我们惊喜的是:高敏走后,小将伏明霞不但蝉联了女子跳台跳水金牌,而且勇夺了女子跳板跳水的金牌。这一辉煌,使她成为继跳水王子洛加尼斯之后又一独霸两块金牌的人。

应该说,中国跳水队取得这一战绩,已经很不简单了。我们似乎没有什么可以求全责备的地方。且慢,我们不应该忘记孙淑伟!这位上届奥运会男子跳台跳水冠军没能成行亚特兰大,致使徐益明多年的梦想破灭了……是什么原因导致孙淑伟没能领到通往亚特兰大的通行证呢?

是改革!

准确地说,是国家体委三司行政长官们的改革。

有人说,中华民族没有哪个时候像今天这样强烈地渴望改革。翻开整个中华民族史,我们就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中华民族其实是一个以古为训的民族。我们的灿烂文化中,有太多的古人云……它像一副沉重的枷锁,深深地桎梏着我们的步伐。几千年来,士大夫们一直在千篇一律的诸子百家或孔孟之道中,寻找着治国的韬略,又拘泥之中,极少有人站出来说,不!

曲指可数。自两千年以前的商鞅变法到北宋时的王安石变法,无不付出了血的代价……于是,士大夫们在明哲保身中学会了圆滑世故。于是,强大的中国在士大夫们圆滑世故之风渐盛之时,以同样的速度走向衰败。直到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圆以后的若干年,中国人才再一次想到了变法。然而以光绪皇帝为首的变革者们,只维新了一百天……随着新一轮的人头落地,变革者们不可避免地又一次付出了血的代价。

历史就这样在变革者身上一次次烙上了悲剧的色彩。

大中国就这样随着变革者身上的悲剧不断加剧,在不知不觉中拉大了与世界强国的距离……1978年,当我们打开沉重的国门重新回到世界上来的时候,在“穷过渡”的贫困和文化专制的寂寞中生活了很久的中国人,惊讶地发现:资本主义的西方和小日本竟是那样的发达和富足。

于是,中国人开始痛恨保守者。

于是,中国人开始同情改革者。

有人曾这样形容1978年的邓小平,说他好比一位外科医生,面对一位病若膏肓的病人,又找不到医治病人的药方。为了挽救病人的生命,他不得不冒着风险打开了病人的胸腔……

终于,他找到了拯救病人的办法。

这办法,就是改革!

改革给中国带来了生机!

改革让中国人填饱了肚子!

改革让中国人奔向了小康之路!

于是,改革成了华夏大地上最时髦的词条,也成了一个领导人是否开明和具有开拓精神的重要标志。于是,一项项打上锐意改革标签的改革,就这么被推了出来……

中国跳水队也正是被这种所谓的改革,推上断头台。

1996年4月,正当中国跳水队总教练徐益明准备带队到三亚做奥运会前最后的适应性训练时,突然接到了国家体委三司的通知,要求他在4月份以内,按照国家体委三司的要求,带队参加由国家体委三司组织的中国跳水队奥运会选拨赛。在通知中,国家体委三司的长官们声称:为了调动国家队和地方队的积极性,为了选拨出最优秀的运动员代表中国队参加奥运会,国家体委三司拟在本月进行四场选拨赛……一纸公文,让连续三次带队参加过奥运会的徐益明,顿时成了一个局外人。他突然不知道他这个国家队总教练是干什么的?他不明白:既然国家体委下设国家队,而国家队队员又是通过层层选拨上来的,还有什么必要在最后关头再同室操戈?如果这样的选拨有利于出金牌有利于调动地方队的积极性,那又何必设国家队呢?再说了,跳水运动又不同一般项目的体育比赛,你不仅要看运动员暂时的成绩,还要看他有没有国际比赛的经验,国际裁判认识不认识他?他在裁判那儿有没有印象分?可是国家体委三司的长官不管这些!他们要改革多年来由国家队队员直接参加奥运会的做法。

由国家队队员直接获取奥运会资格,确实是弊大于利。但是,你不能不具体分析,你不能搞一刀切。它可能适合田径队,但不一定适合跳水队。实质上中国田径队一直是以集训队的形势存在的,没有一支相对固定的国家队。而中国跳水队与中国乒乓球队一样,是一支相对固定的国家队。因此,它的总体实力毫无疑问高出地方队。1996年4月,由徐益明率领的国家队包揽了全部8个名额的奥运会入场券的事实,已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致使国家体委三司推出的奥运选拨赛,成了脱裤子放屁……

但是,中国跳水队却为了“这道手续”付出极其了惨痛的代价。精心备战奥运会的徐益明,不得不放弃早已拟定好的训练计划,匆促让运动员上高难动作参加奥运会选拨赛。最糟糕的是,四场比赛连在一起,中间还掺杂着一个冠军赛,导致参赛队员精疲力尽……结果,伤的伤病的病。而最让徐益明痛心疾首的是,他的爱徒上届奥运会男子跳台跳水冠军孙淑伟没能领到一张通往亚特兰大的入场券。他的意外落选,深深地剌激着徐益明。亚特兰大奥运会结束后,率领中国跳水队取得三金一铜的徐益明和他的助手于芬,愤然退出了中国跳水队。

这之后,两大金牌运动员熊倪和伏明霞也相继宣告退役。致使,有“梦之队”之称的中国跳水队,人为地走向了低谷……没了徐益明和于芬的中国跳水队,在97年举行的世界杯跳水赛上和98年举行的世界锦标赛上以及98年举行的友好运动会上,没能摘取一枚奥运会项目的金牌。三次空手而归,无不惨痛告诉国人:中国跳水队已经直面危机了。

辉煌了二十多年的中国跳水队就这样跌入了低谷。有人说:中国跳水队的危机并不是这一两年造成的,作为一个体育项目它不可能一直保持巅峰和长盛不衰的势头,这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但是,不管事物的发展如何遵从它的客观规律性,都无力宽慰那些曾经对中国跳水队给予过热情支持的体育迷们。因为他们知道:中国跳水队的衰败并不是客观规律的自然到来,而是人为的因素加速了我们的衰败。换句话说:不是别人打败了我们,而是我们自己打败了自己。

在前面几个章节中,我曾猛烈地抨击过“举国体制”的不实用,我甚至认为它是桎梏着中国体育发展的罪魁祸首。现在,国家体委三司在中国跳水界推行的改革,目的在于打破“举国体制”的束缚,走“松散联帮制”的新路子。出发点是好的,我们似乎不应该对它指责。我们的指责让人觉得如同狗咬尾巴自己在转圈……但是,问题恰恰出在这里。不是我们自我迷失,而是国家体委三司找不到要领。我们说,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改掉那些桎梏我们发展的东西。就像一个开刀的人,因为病了才开刀,不是为了防病非要在健康的躯体上来上一刀。国家体委三司的做法,如同那个非要在自己健康的躯体上来一刀的人……中国跳水队一直沿用“举国体制”,并不断地取得辉煌的战绩,充分说明这套体制至少在中国跳水队身上是适合的。既然是行之有效的,我们又何必多此一举改它呢?正如徐益明自己说的那样:“……我现在还没输,在95年举行的世界杯跳水赛上,一共13块金牌我们拿了10块,证明我这套经验很管用。如果我输了,你怎么围攻我都可以,把我说得青面獠牙也行,但我还没输,我必须为金牌而战。”

然而,国家体委三司的一纸公文,让徐益明11个弟子中的10人,在这场无谓的选拨赛上受了伤,这不能不让徐益明感到心寒。但是,为了金牌而战的徐益明,没有在关键时刻尥趵子,他默默地承受着来自内部的重创,继续带队征战亚特兰大赛场,并取得了三金一铜的好成绩……有人曾这样形容征战亚特兰大奥运会的中国跳水队:如果说本届奥运会上有梦之队的话,那么应首推中国乒乓球队和中国跳水队。

大概是中国跳水队在这届奥运会上取得了不错的战绩,国家体委三司的长官们却认为:这是他们推行改革的成果。然而,徐益明则认为:恰恰是国家体委三司的改革,打乱了国家队的整体训练安排,导致中国跳水队没能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包揽四枚跳水金牌。由于双方各执一词,又无法在以后岁月中做出相应的让步,愤然之下,徐益明和他的助手于芬双双辞去了国家队总教练和副总教练的职务……

有“梦之队”之称的中国跳水队就这样宣告解体了!

不唯官不唯财只唯事业的徐益明,就这样离开了国家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