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之三十七】
……这个胜利肯定了我国跳水运动走自己的路,扬长克短,发展难度,大胆创新是正确的,从而更加激励我国跳水界勇攀世界高峰。
这段文字,尽管打上了革命年代的革命烙印,但细细一想,又何尝不是那代人发自内深处的革命呢?他们心无旁鹜,他们仅有的热情就是革命,革命涵盖了那个年代的一切。可是今天,满世界的花花绿绿,让我们找不到那个年代的纯真感觉,我们忽然变得痛苦而复杂起来。虽然我们告别了那个需要凭票购买物质的拮据生活,但我们活着却突然变得无着无落,不断在自我中迷失。当然,这不是物质的错,而是我们的精神出了问题。那个不能开放只能封闭的年代让我们不得不自力更生走自己的路,现如今的改革开放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我们醒了……可是我们却越来越感到心中没底,我们必须谨慎实惠地选择每一天,活的就是现在。明天是什么?明天是未知数,明天让明天的人干吧。为了今天,我们必须蝇营苟狗。同样,这不是改革开放的错,而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素质问题。君不见小说的读者越来越少,这说明什么呢?能说明现在的作家比过去的作家水平差吗?不是!武断点说,现在编辑部压着待发的稿子,随便抽出一份也比八十年初期引起轰动的作品艺术水准要高得多,但就是没人看!而那些通俗的东西满大街都是,把纯文学刊物挤兑得要死要活,数量犹如濒临灭绝的珍稀物种一样,在减少。这种窘状何谈中国作家问鼎诺贝尔奖?体育也是一样,大家都看准足球市场或更加诱人的金钱,并且一轰而上,造就了一大批中国的三流运动员一夜之间成为爆发户,而中国的世界一流运动员的一块金牌,却抵不上中国足球运动员的一粒进球。为了美丽的金钱,一流运动员们不得不抓住机遇,走向国外……这是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绝无仅有的事!30岁的徐益明倘若不是在训练中意外受伤,有谁能够阻止他继续在碧池上空的飞翔?
徐益明和那个年代的中国人,正是靠着挚真的追求使落后的中国跳水队近乎一夜之间迅速崛起。此后,十年动乱结束了,他们和全国各条战线一样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大好时光。一时间,各行各业的革命干劲,如同久别的少夫少妻一样。他们唯一的念头,就是要把“四人帮”造成的损失夺回来。中国跳水队也是在这股冲天的革命浪潮影响下,迅速发展。
【背景资料之三十八】
十年动乱的结束,为我国跳水运动更迅速地发展扫清了障碍。北京、湖南、四川、江西、江苏和海军等省市,先后建成了四季都可使用的室内跳水馆,室外跳水池则雨后春笋般地遍布全国中小城市,一大批少年儿童在业余体育运动学校跳水班迅速成长。据有关资料统计表明:截止1977年,我国至少有28名优秀男女跳水运动员采用了当时国际跳水规则难度表上还没有的难新动作。如“向前翻腾四周半”、“向后翻腾三周半”、“反身翻腾三周半”、“向内翻腾三周半”、“向前翻腾一周半兼转体四周”、“向后翻腾一周半兼转体三周半”等新的跳水高难动作。这些高难动作,直到1980年才被国际游泳联合会规定在1982年9月开始使用的新的难度表内。
从1974年至1977年,中国人仅用了不到3年的时间,达到了包括“跳水王国”美国队在内的整个跳水界需要20年的时间才能独创的绝技。3年时间只是一个量的概念,而从跳水发展的本身来看,它是人类向自身极限和竞技极限的一次突破。谁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逼近极限越来越难。那么,为什么中国人在通往极限的路上,却用如此快的速度达到了呢?我们除了赞叹中国人的聪明和中国人的努力外,是不是应该承认,中国人或东亚人种是世界上最适跳水的人种呢?
我想是。既然上帝造出了不同的人种,必定也顺便安排好了他们各自的优势。中国人的乒乓球,中国人的武术,中国人的杂技等等,外国人要想在中国人善玩的竞技项目上超过中国人,就必须付出更多的辛勤和汗水。当然他们也有捷径,那就是中国人自己打败自己!
关于中国人的劣根性和中国跳水队的“窝里斗”,我们将在以后文字中作详备的书写,实质上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人前进的步伐。但现在,让我们把视点投向1979年的中国跳水队。那一年,美国著名跳水教练李森美应邀访问中国,当他看到中国跳水队员的空中动作时不无惊讶地说:“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在一场比赛中有那么多人跳‘向前翻腾三周半屈体’、‘向后翻腾两周半屈体’,而且跳得如此完美。”特别是当他看到女队员刘美川成功地完成了“向后翻腾三周半抱膝”这个难新动作时说:“据我所知,当前世界上能跳这个动作的只有2名男运动员,而你们就有4人能跳,其中还有女运动员,这应该写入《世界之最》中去。”
这就是1979年的中国跳水队。
遗憾的是,我们没有在翌年的莫斯科奥运会上,让大鼻子们这么说。因为政治,我们抵制了那届奥运会。21岁的李孔政和鼎盛时期的中国跳水队只能作壁上观,这不能不说是那代运动员的悲哀。尽管在这年4月和这年9月,中国跳水队同美国跳水队分别在美国和中国举行了两次对抗赛,且中国跳水队分别以45∶43和68∶65两度战胜“跳水王国”的美国队,但这又能说明什么呢?不错,傲慢的美国教练是曾这样说过:“中国队是以难度取胜的,中国跳水队员是世界第一流的,输给他们并不感到丢脸。”
可是,中国人需要的不美国人的臣服,而是奥运会金牌。李孔政和中国跳水队要想摘取奥运会金牌,必须等到四年后的洛杉矶奥运会……四年,对于历史长河只是一瞬,对于一名运动员或许是永恒的休止符!
虽然我们在洛杉矶奥运会上看到了李孔政的身影,但是25岁的李孔政早已过了他运动生命的巅峰期,他不可能在洛杉矶奥运会摘金夺银。不错,在那届奥运会上,李孔政是奥林匹克运动史上第一个也是那届奥运会上唯一的在跳水比赛中选择了一个难度系数为3.4的世界最高难动作。四年后,美国跳水王子洛加尼斯在汉城奥运会上,为了战胜领先他的中国熊倪,最后一跳,他选择了这个动作。虽然他这一跳远没有尽善尽美,甚至入水时身体略有倾斜,但他还是在裁判的照顾下,以1.14分的微略优势战胜了比他更加完美出色的中国小将熊倪。正是这个人,在洛杉矶奥运会上,他的家门口,战胜了老将李孔政,也战胜了他的同代人中国的谭良德。包揽了,不!连续包揽了两届奥运会跳台跳板四块金牌。如果说老将李孔政有廉颇老矣的慨叹,那么谭良德则有“既生瑜何生亮”的不幸……
在那届奥运会上,李孔政只得了一块跳板铜牌,新秀谭良德摘了一块跳台银牌,而这两块金牌都归了洛加尼斯。面对这个结果,欣喜若狂的洛加尼斯曾大度地安慰我们说:“这一次,中国人还有点儿怯场,不知道该如何比赛。下一次,他们将垄断这个项目的全部金牌。”
但是,洛加尼斯的话,无力宽慰中国跳水队和争强好胜的徐益明,也无力宽慰对中国跳水队寄予过厚望的中国体育界。徐益明和中国跳水队都知道,剩下的女子跳水比赛,中国队必须有所斩获,在这届奥运会上,中国跳水队不能空手而归……他们把“宝”押在了第一个夺得世界跳水冠军的陈肖依身上。然而,22岁的陈肖依再一次让徐益明和中国跳水队失望了。也许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中国运动员,真的像洛加尼斯说的有点怯场;也许他们太想为国争光了。他们纷纷在他们早已玩得稔熟的动作中,接二连三地失误……陈肖依的失败,已经让中国跳水队彻底地丢掉了夺金的幻想。在他们看来,剩下的比赛只不过是锻炼新人积累经验而已,没有人能像陈肖依那样有绝对的把握。不错!新秀周继红也有过出色的表现,甚至在重大比赛中还战胜过世界冠军。不过,她毕竟还很稚嫩,稚嫩得让中国跳水队和徐益明不敢也没有理由对她抱有金牌的幻想……
【背景资料之三十九】
1984年5月,周继红得知自己不一定能去洛杉矶参加奥运会的消息后,刹那间,心头罩上了一团浓重的乌云,委屈的泪水在她眼眶里打转,难道世界冠军参加奥运会的资格都没有?她苦闷极了,心里像压着了一块沉重的磨盘。“难道争冠军成了你整个生活的目的?难道你只能代表你个人去比赛,能有几个人为你担忧,为你高兴?别忘了,我们进行的首先是一种事业!经不起失败就别干!有计较个人得失的工夫,不如想想你现在的训练水平。我国在奥运会上是零,我说你的起点同样是零……”湖北省体委副主任肖爱山的来信像一副苦口的良药,使周继红从迷惘和失望中振奋。从零开始,向零冲击!终于她获得了去奥运会的资格。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正是这位黄毛丫头的出色表现,让中国跳水队也让中国奥运代表团大喜过望。现在,让我们一同走进周继红,走进那场惊心动魂的跳水比赛。
【背景资料之四十】
30多年前,周继红的父亲从湖北新洲县来到武汉谋生,在一间破屋里落了户。1965年1月1日,周继红出生了。这个排行第5的小女孩在元旦出生,使全家在喜庆的节日里又增添了一份欢乐。父母亲为了支撑起这个家庭,终日奔忙,几乎无暇照料周继红的兄妹。在周继红童年的回忆中,他们就像一群小猫,在狭小的阁楼上玩耍,这儿是他们乐趣无穷的小天地……
上述资料我是在一篇写周继红的文章中看到的。说句心里话,我不大喜欢这样的叙述,它总让产生“胜者为王败者寇”的别扭感。这类文字,在我打算吃文学这碗饭时,我曾无数次目睹过它,以至我产生了类似吃多了大肉反胃的感觉。但我脱不了这个俗,我还是索引了它。因为它或许是我们走近周继红的最好方式。
和无数成功者具有的不同经历或者传奇一样,周继红身上也有许多独特的或者说注定她日后能够成功的个性。实质上,所谓成功者身上的传奇其实一点儿也不虚构。随便某个人的生活经历,在他人看来都具有传奇性,只不过你没成功,你也就无法传奇起来……周继红成功了,她童年的一些趣事也就随着她的成功而鸡犬升天。正如这篇文章中写道:“周继红从小不爱说话,但爱笑,可爱的小圆脸上整天挂着甜甜的笑容。贫寒的家境,使周继红从小就很懂事听话。她从不任性撒娇,可是却很自信,很要强。赛跑时她一定要追上别人才肯罢休,唱歌时她的嗓门一定要盖过别人,拍皮球时她一定要比别人拍得多。哥哥姐姐常说‘小红做事太顶真,死心眼儿。’但就是这‘死心眼儿’使周继红最后成为众人倾慕的奥运会冠军。”
这就是成功者的肖像。
我能理解作者的用心良苦,因为文章千古事。文人的最大梦想不是对书写者本身,而是教育和激励后人。也许善良的中国文人太过去追求教育的意义了,而忽视了事物发展的内在必然性,使得文人们褒奖英雄人物的文章堕入千篇一律的泥淖。没办法!正如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所说:“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同样,借用这句名言我要说,成功者的轨迹都是一样的,失败者的苦涩各有各的滋味。
周继红是一个成功者。成功者的列传当然要比写失败者的不幸,来得容易和理直气壮。但我们不是在书写成功者的列传,我们一开始就不打算这样做。关于周继红的成长经过,关于周继红怎样走上跳水之路……与本文要做的事情无关。我们只关心:周继红的成功给中国跳水队带来了怎样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因为周继红的成功与一个人有关,这个人就是后来主宰中国跳水队长达数十年的传奇人物徐益明。正是这个人,在中国跳水队确定他的弟子吕伟和周继红两人中的一人谁去洛杉矶时,他选择了周继红。周继红的成功,使得徐益明声名大噪,他几乎成了“慧眼”的代名词。可是,有谁知道:正是他的“慧眼”,成就了中国跳水队的同时,也惯成了徐益明刚愎自用的性格……同样,这是以后的话题。
现在,让我们把时针拨回1984年8月10日那一天。
这一天,是角逐洛杉矶奥运会跳水项目的最后一块金牌。在先期举行的三个跳水项目的比赛中,中国队无一斩获,剩下的女子跳台跳水是中国队在跳水比赛中唯一有可能夺取金牌的机会。但是,在这个项目上,中国队毫无优势可言。中国跳水队第一人陈肖依的优势在跳板跳水上,可是,她在跳板跳水比赛中的接连失误,会不会影响今天的跳台跳水决赛呢?这样重大的比赛有谁敢担保意外的事情不会发生?再加上裁判的因素。众所周知。中国男子体操队的团体金牌,楞是让裁判给了美国队。美国人将这块金牌挂在脖子上,他们知道这块金牌应该归属中国队,但他们没有受之有愧。他们甚至友好地朝中国队员伸出手来,以胜利者的姿势安慰中国队,他们仿佛在说:别难过,中国有句古话,哪座庙里没有冤死的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