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教苑新篇章
18363200000015

第15章 关于一年级学生习作训练的思考

平潭综合实验区龙山小学 蔡兰燕

一年级语文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识记生字,以致许多老师忽略了学生的习作训练,习作训练被边缘化了。其实,习作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就的,而是长期训练的结果。“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因此,在学生踏进校园的第一天起,教师就应该有意识地进行习作训练。《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小学低年级要培养学生写话的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一、词语与句子的训练

1.培养说完整话的习惯

文章的基本单位是句子。要写好文章,首先得写好句子。要写好句子,就得帮助学生先树立完整句子的理念,让孩子养成一开口就能说完整句的良好习惯。第一天的入学教学中,我是这样训练孩子说完整句的:

老师:孩子们,图上有谁?学生:小朋友。老师:零分。要说得完整,才能得一百分。学生:图上有小朋友。老师:恭喜!说得很完整,一百分。第一次听课,学生回答极其简单的问题时,信心十足,满脸期待老师的表扬,不料却因说得不完整而被评为零分。学生自然就被震住了,后来得知原因,并因为修改而得了一百分,就异常兴奋。学生对说完整句的印象特别深刻,明白了说完整句的重要性。之后学生说话就相当严谨了。在平时教学中,凡有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地方,我都是以一百分和零分为评价标准,说完整句的为一百分,不完整的为零分,并给予修改的机会。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学生说完整话的意识相当强。就连那些学习吃力的学生,只要我手势一提醒,也能说完整话了。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开口必说完整句的良好习惯。

2.培养词语的敏感性

让学生学会倾听,是培养学生词语敏感性的好方法。习惯的做法是让学生抄写成语一起读读背背。这样学生学得很被动。我改变了传统的做法,做了这样的调整:老师把一个成语说两遍,学生听后立刻复述出来。学生面对这样富有挑战性的有趣活动,特别感兴趣。孩子的天性就是渴望能得到别人的赞赏。为了满足内心的这种需要,为了表现自己的实力,他们都能主动自觉地认真倾听,积极背记。记忆力好的,一下子就能记住,即使记忆力一般的学生,在听过好学生的几遍复述之后,也都耳熟能详了,他们就在这样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积累了成语新词。

在平时与学生进行语言交流时,我会有意识地使用所学的新词和成语,问学生听到哪些新词成语了。或者在给学生讲完故事后,问学生记住哪些新词成语。利用课前时间,交流平时在电视剧中或与人交流中听到的新词。经过这样的训练后,学生的倾听能力提高了,同时对词语的敏感性增强了。他们一旦听到了新词好句,就会不停地模仿,有意识地记住它,有时还会忍不住地问它的意思。久而久之,学生的语言自然就会丰富多彩了。

3.训练句子的优美生动

学生的习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是:语言平淡乏味,干巴巴的,犹如一杯白开水。主要是因为学生不能自觉主动地去学习运用积累的语言。所以要培养学生有意识地使用积累的好词佳句。

玩“窜词成段”是运用词语的好方法。学完词语后,让学生依托一件事,或一个情景展开想象,然后尽可能地用上所学的词语。刚开始训练时,降低要求,只要能说能用,都给予鼓励表扬,学生有了说的兴趣后,再慢慢地提高要求。这样的训练,既可以促进学生记住词语,理解词义,又能学会使用词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小小的船》这一课的生字词有:小船、弯弯、坐在、只看见、闪闪、星星、蓝蓝。李炫依同学用所学的词语窜成这样一段话:晚上,我跟着妈妈到海边,我们坐在弯弯的小船里,抬头望去,只看见闪闪的星星和蓝蓝的天。

老师也可以用简单易行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把话说具体。只要说得与别人不一样,就能得到红花。学生明白了要求后,就必然先要努力地用心倾听,记住别人的发言,然后加上一些积累的词语,这样才会有机会得到红花。

一节课上,刚好有只蜘蛛在教室的墙角上爬着。利用这个机会,我这样激发引导学生把话说具体、生动。老师:“谁能告诉我墙上有什么?”林生说:“一只蜘蛛在爬。”老师说:“你表达得很完整,谁能说得更具体?”若心说:“我看见一只蜘蛛,它有八条腿,在墙上爬着。”老师说:“了不起,不但告诉我们蜘蛛的样子,还告诉我们蜘蛛的位置,会观察。要是能用上今天刚学的叠词就更棒了。”这样一表扬,一提醒,学生的积极性被激发起来,同时也知道怎样使句子更精彩,于是都争先恐后地举起手。有一位学生陈伟原这样说:“我在班上,看见墙角有一只蜘蛛在爬,圆圆的身子长着细细的八条腿,它会织网,还会捕捉害虫。”只要我们善于激发引导,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就能帮助开发学生的语言潜能,形成语文素养。

二、在模仿中提高习作能力

学生的生活阅历和习作水平虽然有限,但是他们的模仿能力相当强。仿写是最有效的练笔方式。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内涵丰富,既是阅读学习的好文本,也是拓展学生写话练习的载体。面对这一课程资源,我们要在语文的熏陶感染的同时,充分利用教材,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写话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写中提高。实现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1.仿写词组、句子

词句是构成篇章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它们的特点,然后模仿着写。在模仿中,学生就不知不觉地掌握了句式。如《雨点儿》一课中,有一句是:“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在充分朗读体会后,让学生观察图,然后问:“雨点儿从哪儿来?”学生回答雨点儿从云彩里下来。接着,老师继续问:“你们从哪儿来?你还知道身边还有什么东西,是从哪里来的?”这样学生思维被激活了,思路被拓宽了,便会有话可说,有话想写。

2.仿写段落

学生的困惑是怎样说得有条理、清楚。模仿段落的结构就能解除这一困惑。在学习“远处一座座山,近处一块块田。左边一片树林,右边一座果园。”的儿歌中,借助插图,让学生明白四种景物所处的四个方向,划出四个方位名词。反复朗读后,接着联系生活环境——校园,让学生用四个方位词说一说自己的校园景物,还可以说一说家里、公园等自己熟悉的地方。学生就掌握了用方位词有条理地介绍景点的方法了。

3.仿写课文

一年级的课文,许多段落的结构是一模一样的,是极好的仿写模板。如:《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写的是燕子妈妈和孩子的三次对话,写出了小燕子三次观察后的不同所得,体现了小燕子的进步。在分角色朗读、创境朗读,明白要学会仔细观察的道理后,我就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老师当燕子妈妈,一位学生当小燕子,一起观察苹果和柚子的不同。在仿说中,学生领悟了课文的结构方式,消除了对长文章的恐惧心理,又能为今后编写故事打下坚实的基础。

低年级的作文教学,还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只要我们用心地摸索、尝试、耕耘,必能绽开片片新绿。

(本文获第六届“快乐语文”杯教师论文大赛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