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金融风暴”与企业的战略选择
18354700000019

第19章 企业应对当前经济危机的12种策略技巧

突如其来的“金融风暴”也促使了我们的企业家积极寻找办法应对危机。综合各种情况,我们归纳了12种方法。

1.企业要充分利用国家在信贷、赋税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精算企业的成本

(1)企业将获得低成本的金融信贷支持。在经济学中,当企业生产不振、消费不力的时候,降低利率是刺激生产和消费的有效途径之一。这也是此轮中央刺激经济的过程中提出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向的原因之一。美国在2008年底已经将利息降至接近零利率,预计中央银行在2009年还会继续降息。此外中央还要加大对中小企业担保的支持力度,鼓励地方政府通过资本注入、风险补偿等多种方式增加对信用担保公司的支持;设立多层次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和担保机构,提高对中小企业贷款比重;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免征营业税。

(2)企业的赋税将减轻。从2009年1月1日起实现增值税转型,将减轻企业负担1000多亿元。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对企业意味着减税,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到很好的减负作用。同时,中央财政将进一步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经发出通知,决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统一取消和停止征收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

(3)在“国十条”中的第六条和第九条中,都强调了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支持高技术产业化建设和产业技术进步,支持服务业发展。目前,国家科委举办的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就是支持企业创新提供资金的一个渠道,值得企业给予关注(参见附录一)。我们相信后续的财政政策、金融政策和其他相关的产业政策将会对自主创新的企业给予更多的和积极的支持。

上述三个方面的政策和措施都是企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企业要充分利用这些政策,精算各种经营方案的成本,尽量降低企业的风险,增加盈利。

2.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密切关注宏观环境的变化

在“金融风暴”的不利条件下,环境变化太快,如果我们不能及时作出合理的反应可能会出问题。比如这次沿海地区中小企业倒闭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企业家没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国际和国内市场信息进行必要的理性分析,错误理解了市场表象的背后的本质。以原材料为例,原材料的价格是对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的问题,但是当时大部分企业对这个变化反应相当迟钝。从2008年的1月到7月,原材料平均价格涨幅分别为:6.1%、6.6%、8.0%、8.1%、8.2%和10%,连续6个月保持加速增长趋势。这意味着企业不得不自行消化原材料成本,但是大部分企业没有意识到成本价格的变化对自身生存的影响。他们和客商签合同的时候,还是和往常一样,一签两三年,这样成本提高了,价格却就没有调节的余地。因为企业家们不了解原材料价格上涨的部分原因是境外炒作的结果。我们知道,许多大企业都要配备首席经济学家,就是要从宏观上为企业家的经营提供参考坐标。当前,中小企业家要特别注意与本行业相关的市场变化的信息,诸如成本、销售额、成品价格等变化,以确保企业的决策正确,从而降低风险。

3.尽量使用短期合同

当前的任何偶然性的因素都可能导致企业陷入困境。半年前有人想过石油、矿产等资源性价格的暴跌吗?想到过爆发金融危机吗?不要说企业家没有想到,许多国际知名的大专家、大学者也没有想到。那么,今后市场的变化同样是难以预测的。事实上,当代宏观经济形势及其政策的变化越来复杂。2008年上半年还在议论猪价、钢价上涨,电厂煤荒,通胀加剧,而中期是猪价、钢价暴跌、煤炭压港……中央政策也随之调整,年初是防止通货膨胀,中期担心中小企业倒闭而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现在则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今天“金融风暴”带来的影响正在扩散,进一步加剧了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复杂性。为了避免市场风险,如果我们的企业家在对市场变化看不清的话,那么企业在与外界订商业合同时就应该尽量采用短期合同的方式,而避免市场不确定的变化所带来的不可知的风险损失。

4.企业要建立一个能够应对危机的“现金流”结构

简单地说就是要把企业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比例管理好。现金流是企业的“血液循环”系统,加强现金流量管理是企业生存的基本要求之一。否则就会对企业的生存带来致命的影响。因为即使企业盈利,但如果管理不好现金流,同样可能倒闭。如1975年美国最大的商业企业之一W.T.Grant宣告破产,该企业虽然有高额的利润,但公司的现金流安排不合理,导致了不能支付巨额的生产性支出与债务费用,最后出现“成长性”的破产。欧美国家和我国对市场的救援行动到底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还是很难预料的,也就是说,未来的市场变化不取决我们个人意志。郎咸平最近在接受《国际航空报》的采访时对中国的企业家提出一些忠告:一个伟大的企业家不是能够赚多少钱,而是能够在大萧条的时候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他们随时随地保存大量的现金,随时随地拥有最低的负债,这是他们和别人最不同的地方。所以,我们的企业在短期内要“降低负债比例、增加现金流、减少投资”。目的是保证在繁荣来到之前避免现金断流,从而有能力重新振作。具体地说:

第一,企业当前必须加快应收账款的回收工作,加强现金流管理,有效巩固资金链。在形势不明朗的前提下,企业现在不要盲目出手投资,应该持有现金以待来年。

第二,企业要合理安排生产经营活动的资金需求,量入为出,留有余地,减少库存,确保现金的节约使用。

第三,企业在经营中尽可能要求对方采用现金的方式进行交易。因为金融危机和市场萎缩可能导致与本企业相关的供应商、经销商因出现坏账而破产或资金的紧张的情况,尽量用现金交易的目的就是避免企业出货而不能够回钱,最后导致企业“缺血”的不利局面。

第四,企业要调整思路,适时缩减盈利低、资金占用量大或资金回收难度大的项目,以减少企业运营的风险和企业的成本。

5.调整企业原有产业链条结构

宁波有8000多家外贸企业。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订单减少、效益下滑的严峻挑战,宁波外向型企业积极应对,在“五个链条”上实现突破。包括,延长产业链,增加市场能力;缩短贸易链,获得利润空间;确保资金链,规避各种风险;突破封锁链,打破贸易壁垒;争夺增值链,占领高端市场(参见案例4-16)。

6.制造业要靠服务业度过“危机”

面对国际“金融风暴”的影响,中国制造业如何“突出重围”?许多专家指出:不仅要在制造创新上有所突破,还要在服务上开动脑筋。许多中外经典案例都说明,“制造服务业”是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关键一环。波音、空客两大国际飞机制造巨头,发动机原先都是向罗尔斯—罗伊斯、GE这样的发动机公司购买,现在则转为“租用”发动机服务时间。在天上飞的大型客机,发动机是租过来的,发动机一旦出现故障,不是由飞机制造商或航空公司来修理,而是发动机公司在每个大型机场都驻有专人修理。这样,发动机公司得以在发动机市场上精益求精,飞机制造商也减少了不必要的维修环节。目前在我国,一些企业也开始尝到“制造服务业”的甜头。浙江的一些中小企业就是家庭企业,只有制造加工能力,几乎没有工艺设计能力。现在,一些设计公司把光纤铺设到企业里,每个企业都能看到专门设计公司的设计样品,如果企业觉得某个样式可以生产,只需要支付少量的费用就可以点击进入,获得样品的详细设计图纸。

7.充分利用保险工具减少企业风险

“金融风暴”引发了海外主权违约风险的进一步加大。许多海外贸易伙伴的背信弃义使今天国内的出口商胆战心惊。令许多对出口信用保险一直持观望态度的客户纷纷迅速下定决心选择投保。温州某出口企业的意大利买家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产品积压在仓库中无法销售,致使资金周转不灵,拖欠该温州企业货款71万美元,目前该企业已获得中国信保赔款63.9万美元。江西省一家公司出口一笔价值近200万美元的货物到中东地区,因海外买家无力支付货款,导致拖欠,中国信保向该公司支付了170多万美元的赔款。2008年初江苏省某高科技企业的两家美国客户突然破产,中国信保近400万美元的及时赔款,帮助该企业度过了危机。

8.要发挥商会、行业协会的组织协调作用

发挥商会的协调作用是共同抵抗外来风险冲击的集体主义方式。在经济“寒流”面前,每个企业都面临暂时的困境,但在资金实力、技术创新、产品更新等一方面,中小企业之间应该取长补短、相互帮助。这需要商会、行业协会积极发挥作用,架起桥梁,将分散在各个企业的优势资源整合起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在这方面,浙江走在前头。据悉宁波市企业间已经开展了多种形式自发的互帮互助活动。比如,不同企业之间,设计公司帮助制造公司开发产品,事项优势互补,相互扶持(见案例4-2)。再如,单个的中小企业采购数量有限,很难形成规模,这样无形中必然缺少原材料价格的话语权。宁波江北区危运协会与石油公司签订了长期协议,以行业协会的名义团购原材料以降低成本。他们还鼓励一些以出口为主的企业“抱团合作”,以此为契机成立行业协会,并以协会名义制订“保护价”,建立“最低价格表”。实际上类似的措施在日本早就成为一个中小企业的经营传统,比如说朝日啤酒这个企业。其实最早的时候就是两三个零售杂货店,为了降低进货成本联合起来的经营组织,现在已经是一个比较有影响的企业。他们的做法是,总部负责进货等渠道工作,再将进来的货物分配给组织内的各小企业。

还有,广东中小企业之间是在当地商会的组织下,平时同行是竞争对手,如今都携起手来。以大订单带出小订单,大企业接到大订单后会主动分出一部分给到小企业,小企业接到大订单之后又会及时将订单分派给大企业,这样生产速度大大提升了,客户的满意度也相应提高了。这种订单互换的方法将同业企业的生产资源的使用效率大大提高。换言之,在产业聚集度的地区,通过行会对企业订单的优化配置,可以极大地增强对“金融风暴”的抵抗力。

9.同行企业建立联盟,共同分享资源

在“金融风暴”的非常时期,建立企业联盟有三大好处:一是可以避免同行企业的恶性竞争;二是能够化解资金链紧张状况,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三是能够帮助消化企业滞销的产品。山东省焦化行业协会2008年两次出台指导意见,要求各焦炭企业在遵守协会指导价的同时,在原来限产30%~40%的基础上继续加大限产力度,达到60%~70%。上海市工商联房地产商会目前正牵头旗下200多家会员单位建立一个房企“联盟”,采取优势互补的方式应对全球性的“金融风暴”和萧条的楼市。这个联盟包含了房地产开发、设计、建设等领域的多家企业,目的就是资源共享、共同应对“金融风暴”。

10.审慎而积极地抓住新的机遇

首先,2008年9月以来,受全球经济衰退预期的影响,国际大宗商品和基础原材料价格明显下跌,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也为进行低成本扩张型的中小企业创造了有利的生存和发展条件。其次,目前国内外资产价格大幅下降,为一些有实力的企业提供了很好的并购机会,不仅可以在国内扩张市场,而且可以走出国门到海外进行并购和发展。第三,目前是吸纳人才的极佳时机,以前不愿意到中小企业工作的高端人才,因为就业的压力开始转变就业观念,可能会积极涌入中小企业,这为企业提升竞争力创造了有利条件。第四,未来两年国家的4万亿元投资,主要用于国计民生和基础设施领域的建设,这为相关行业的中小企业提供了很好的业务拓展机会。

11.以货易货方式应对金融危机

所谓以货易货,即企业将自身的产品与其他企业交换,换回本应用现金购买的生产原材料及消费用品,从而达到减少流动资金压力的目的。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信贷市场不断紧缩,银行放贷意愿不断下降,企业融资成本增加,甚至出现融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内地部分企业开始用不须涉及现金的以货易货做法逐渐为许多企业所采用。重庆力帆集团计划用汽车与其他企业交换产品,交换对象为雨衣、伞、T恤衫、帐篷以及宣传挂历等,总金额将超过千万元。

12.高耗能、多污染的企业要尽早自觉地寻找出路

中央这次会议强调:“坚决防止高耗能、高污染、低水平重复建设,绝不能降低工程质量。”这绝非是暂时性的政策措施,而是我们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走过原始积累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产业政策的必然选择。因而意味着属于这类性质的企业无论在各个方面都将受到严厉的制约。凡是此种型的企业,不应该有侥幸过关的心理,而是要及早做好准备,或进行产业升级准备,或开始寻找新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