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拿破仑的煽动口才
18269700000034

第34章 英雄崇拜,激发斗志——通过鼓舞人心克服艰难险阻

“社会是建筑在英雄崇拜这个基础上的。”——托·卡莱尔

1779年,拿破仑当上法国第一执政后,为了打败第二次反法联军,决定出征意大利,解救在奥地利军包围中的法军。

1779年5月6日凌晨2点,拿破仑和他的主要将领出发前往洛桑,与军队会合。然后,部队按计划在敌人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包抄奥军后方。

拿破仑下定决心学习古时汉尼拔之所为,冒阿尔卑斯大山的一切危险和困难突入意大利。为了比较容易地搜集行军所需粮秣储备,使进军能够更迅速地完成,以及使敌人摸不清行军目的,拿破仑命令军队采取不同路线分四路前进。他自己率35000人的主力,携带大炮,翻越大圣伯纳德山口,蒙塞率15000人的左翼经由圣哥塔出山,杜劳的5000人的右翼取道切尼山方向,左右两路军均配合主力行动。沙布南率5000人穿越小圣伯纳德山口,与主力会合于奥斯塔。

就这样,法军沿着勃艮第大路行进。在沿途中,拿破仑谈兴甚浓,大谈古代的军人,如亚历山大、凯撒、西庇阿和汉尼拔。他对这些统帅的地位和每个人作战的手段都研究得非常透彻。

当被问及,对于亚历山大和凯撒,更钦佩哪一个时,拿破仑说:

“我把亚历山大列入第一流,但我也佩服凯撒在非洲的漂亮仗。我更钦佩那位马其顿王的理由是他对亚洲战役的构想,尤其是其实施。责怪这位王爷花7个月时间围攻泰尔是没有战争观念的。如果是我自己,如有必要我会在那里留7年。

“这是个庞大的课题,就我来说,我认为围攻泰尔,攻占埃及,以及进军阿蒙绿洲是这位伟大主将的天才的证明。他在格兰尼格斯和伊萨斯两战中只挫败了波斯王的先头部队,他愿意给后者时间集中起全部兵力,以便一击之下推翻这个他刚刚动摇了的庞然大物。

“亚历山大若是穷追大流士进入波斯各洲就会脱离后援,只遭遇零星小部队而把他拖进沙漠,使他的军队迷路。坚持攻下泰尔使他保持了同希腊的交通,他为希腊立下那样多的功绩。他之挚爱希腊正如我热爱法兰西一样,他把自己的荣耀寄托于希腊的荣耀。他占领了当时十分强大富庶的埃及省,迫使大流士前来保卫或者挽救这个地方,在行军途中遭遇他。他自称朱匹特之子,他的行动方式对他算计东方人的烈性是有用的。我们知道这一点怎样帮助了他。最后,他死时才33岁,身后留下多大的名声!”

这一番对古代名将精辟的评价和独到的见解,使同行人对第一执政佩服得五体投地。

在古代英雄人物的感召下,拿破仑的士兵们以大无畏的精神接受了这一艰巨的挑战。5月15日,各路队伍均已出动。

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古往今来众多的英雄故事总让人心驰往之,人们渴望重铸英雄们的功业。因此,古代英雄人物的力量也是巨大的。在治理军队、带兵打仗方面,拿破仑非常善于利用古代战争英雄的光辉鼓舞人心。具体来说,他不仅自己仿效古代英雄,还善于利用前人的英勇无敌唤起士兵的热诚和勇气。在英雄的激励下,士兵们常常克服重重困难,取得奇迹般的胜利。

在艰难的征战中,拿破仑能古为今用,利用古代英雄人物的事迹去鼓舞士兵和他一同冒险。参加这样的战役,就是老兵都不免会有点后怕,但是在拿破仑的鼓动下,若问他们再来一次还敢不敢时,他们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敢!从这里不难看出,拿破仑治军还是有一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