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晋南北朝文学
概述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文学走向自觉的时代,在诗歌、散文、辞赋、骈文、小说、文学批评等方面都有可喜的收获。此时的文学创作以诗歌的文学地位最高。东汉末年建安时期,文坛上涌现了大量的作家,产生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核心、以“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和蔡琰为代表的文学集团。他们直接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描写动乱的现实,歌唱为祖国的统一而建功立业的壮志,掀起了一个诗歌创作的高潮,形成了“建安风骨”的优良传统,为五言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曹操是汉末杰出的文学家和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他的诗全部都是乐府歌辞,这些乐府歌辞虽然沿用了汉乐府古题,却并不因袭古辞古意,而是继承了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精神,反映了新的社会现实,表现出了新的时代面貌。曹操的诗或反映汉末动乱的现实,或表现他统一天下的雄心和顽强进取的精神。他的诗“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其艺术上的显著特点,是用质朴的形式表现他的胸襟,使人读其诗如见其人。曹操又是“改造文章的祖师”。他的文和诗一样富有创造性,只是用简洁朴素的文笔把要说的话自由地写出来,却自有鲜明的个性。他的散文对魏晋散文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曹植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诗品》称为“建安之杰”。他的诗歌“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曹植的诗以曹丕称帝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诗歌大多描写贵公子的生活,表现他的功名事业心,如《白马篇》,通过塑造一个武艺高超、意气风发、不怕牺牲、奋勇杀敌的爱国志士形象,体现出了诗人青年时期渴望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和豪迈精神。后期诗歌则表现诗人备受迫害和压抑、壮志不得伸展的愤激不平之情。
《赠白马王彪》就是诗人愤而成篇之作,表现了诗人复杂丰富的感情。《吁嗟篇》以转蓬为喻,形象地描写了他“十一年而三徙都”的生活处境和痛苦心情,《野田黄雀行》则表现了他对迫害的愤怒和反抗。此外,曹植还写了不少情诗,如《七哀》、《美女篇》等,与表现壮志的诗歌风格明显不同。曹植的辞赋也都是抒情小赋,《洛神赋》是他赋中的名作。这篇赋想像丰富,描写细腻,辞采华美,抒情意味和神话色彩很浓,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建安七子”以王粲最有成就,他能诗善赋,诗以《七哀诗》最有名,《登楼赋》则是他赋中的名篇。文学发展到西晋开始有了明显的转变。西晋的士族加深了阶级鸿沟,士族文人远离社会和人民,他们的创作缺乏现实内容,就只能追求形式的华美,逐渐走上了形式主义的道路。晋初傅玄、张华已经表现出这样的倾向,到了陆机和潘岳遂发展到了严重的阶段。西晋诗人有“三张(张载、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之称,多数作品流于柔靡之气,只有左思和刘琨等个别作家在文学上表现了突出的成就。西晋末年,在士族清谈玄理的影响下,产生了玄言诗,东晋时期玄佛合流,更助长了它的发展。玄言诗占据东晋诗坛达百年之久,直到东晋末年的陶渊明才给文坛带来了富于现实内容、具有独特风格的创作。陶渊明是东晋时超拔流俗的大诗人,其诗多写田园生活和隐逸情趣,诗风虽较多表现为自然冲淡,但《读山海经》、《咏荆轲》等诗却被鲁迅称为“金刚怒目”式的作品,可以看出诗人的内心并不只有平和,而忘却了世事。陶渊明是中国田园诗之宗,对唐代的山水田园诗派有直接的影响。陶渊明也写散文和辞赋,数量虽不多却非常出色,著名的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等。南北朝时期诗歌的面貌和魏晋时代颇有不同。
这一时期南方前有谢灵运,后有谢朓,多写以描绘自然景观为内容的山水诗,而鲍照则擅长用七言古诗体来抒发愤世嫉俗的情怀。在北方,最有成就的是由南入北的作家庾信。他的诗初步融合南北诗风,是南北朝的最后一个优秀诗人,也是唐诗的先驱,对唐人的影响最为直接,因此深受唐代诗人的重视。在帝王和贵族左右着文坛的南北朝时期,用华丽、纤巧的形式来掩饰空虚贫乏内容的骈文受到了当时文人的普遍欢迎,大大地繁荣了起来。也有少数作家在不同程度上摆脱了宫廷贵族生活的限制和浮艳文风的影响,写出了一些内容比较充实深刻,具有独特风格的骈文,如鲍照的《芜城赋》、庾信的《哀江南赋》等。以散为主,骈散结合的散文著作,有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等。南北朝民歌是继周民歌和汉乐府民歌之后,以比较集中的方式出现的又一批人民口头创作,是我国诗歌史上又一新的发展。南北朝民歌虽是同一时代的产物,但由于南北朝的长期对峙,政治、经济、文化、民族风尚、自然环境等大不相同,因而南北朝民歌不论在内容上,还是艺术风格上都存在着很大差异,“艳曲兴于南朝,胡音生于北俗”正扼要地说明了这种不同。南朝民歌内容比较狭窄,绝大多数是情歌,语言清新自然,感情真挚细腻,风格艳丽柔弱,哀怨缠绵,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北朝民歌内容广泛,语言粗犷,表达真率,情感热烈,风格刚健。南朝抒情长诗《西洲曲》,北朝叙事长诗《木兰诗》,是这一时期民歌的代表作。后者和《孔雀东南飞》在我国诗歌史上被称为“乐府双璧”。
小说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繁盛。这时写作小说几乎成为一种风气,不仅作品数量多,而且内容丰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这个时期的小说就其内容来说,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谈鬼神怪异的“志怪小说”,一类是记录人物轶闻琐事的“轶事小说”。其中,晋干宝的《搜神记》和南朝刘宋时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最值得重视。建安以前中国没有文学批评的专著。到了建安时期,由于政治状况和时代思潮的变化,文学创作非常活跃,文学创作的自觉精神有了显著的提高。这一时期出现了探讨文学观念、分析创作过程、批评作家作品的文学论著,如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等。后两部在我国的文学理论发展史上堪称划时代的巨著。
曹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曹操少机警,任侠放荡。黄巾起义,他散财起兵,为一方豪强。建安元年,长安大乱,迎天子于许昌,自此挟天子以令诸侯。建安二十一年,晋爵为魏王。他和两个儿子曹丕曹植都是北方文坛的领袖人物,合称“三曹”。他的诗古直苍劲,气韵沉雄,开创了建安文学的一代诗风。
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提示】《蒿里行》本是古代送葬时用的挽歌,曹操此作是以古题写时事。诗人以刚健朴质的语言,慷慨昂扬的笔调,概括地叙述了自董卓之乱到各路军阀混战的历史事实,谴责了他们称王称帝、分裂割据的罪行,揭示了长期战乱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体现了曹诗“古直悲凉”的特点。史家实录与诗人性情,浑然天成,堪称汉末的“诗史”。
【思考练习】
1.这首诗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以此诗为例,理解后人对曹诗的“汉末实录”的评价。
3.简析曹操同情军民苦难的程度及原因。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提示】《短歌行》是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曹操原作二首,此处选其一。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思贤若渴的情怀和期望在贤才协助下完成统一大业的宏伟抱负,其时光易逝的叹息和功业未就的感慨,均源自这一抱负,是曹操的代表作之一。
【思考练习】作者思贤若渴的情怀,“爱贤如命”的胸怀,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举例说明比喻在诗作中的妙用。
曹丕
曹丕(187—226),字子桓,曹操次子。建安十六年,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建安二十二年立为魏太子,二十五年继为魏王,随即废汉自立,世称魏文帝。其诗学习民歌的各种体裁,形式多样,语言明白自然,但很少接触动乱的社会现实。其《典论·论文》是一篇开文学批评之风气的重要论文。
燕歌行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提示】《燕歌行》属《相和歌辞·平调曲》,乐府诗题上冠以地名,是表示乐曲的地方特点。燕在今河北北部及辽宁西南部。这首诗是曹丕的代表作,写一位少妇对客居异乡的丈夫的思念,通过景物描写,细致地刻画了少妇独居空阁、愁肠欲断的情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情景交融是这首诗的突出特点。同时,情感委婉真挚,语言秀丽简洁,每句用韵,一韵到低,音节和谐流畅。这首诗为七言诗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思考练习】
1.举例说明本诗写景寄情的艺术手法。
参考有关资料,试论本诗在七言诗形成方面所起的奠基作用。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子,曹丕弟。建安十六年,封平原侯。曹丕称帝后,备受猜忌迫害。他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诗歌、散文、辞赋均有造诣,尤以诗歌成就最高。现存诗90多首,绝大部分是五言诗,诗歌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建安文学的成就和特色,在五言诗的发展上有突出功绩。代表作有《白马篇》、《赠白马王彪》、《野田黄雀行》等。
白马篇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名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胡虏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提示】《白马篇》是曹植自创的乐府诗,以篇首二字名篇,亦题作《游侠篇》,被收入乐府《杂曲歌辞·齐瑟行》。这首诗中塑造了一位武艺高超、意气风发、不怕牺牲、奋勇杀敌的爱国志士的形象。在这个“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英雄身上,正体现出诗人青年时期渴望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和豪迈精神。诗人饱含深情,运用精练准确的语言,以铺陈的手法生动细致地描绘了这个栩栩如生的游侠儿,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向乐府民歌学习,在五言诗的写作上所达到的成就。
【思考练习】
1.概述曹植诗歌的主要艺术风格。
2.曹植前后期诗歌创作有何不同?
3.诗作通过游侠儿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属江西)人。卒后友朋私谥靖节。曾作过地方小官,因不满政治腐败、官场黑暗,于405年41岁时弃官归田,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他的诗多描写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表现恬淡闲适的心情,风格质朴自然,形象鲜明,艺术成就很高,对我国诗歌发展产生了广泛影响。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提示】这首诗表现了陶渊明弃官归田后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既表现了他不满现实、厌恶官场、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又流露出躲避矛盾、与世无争的消极情绪。全诗融写景、抒情、说理于一体,语言质朴自然,意蕴丰富。
【思考练习】
1.解释“心远地自偏”这句话的意思。
2.诗中所说的“真意”,你是怎样理解的?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对此二句,苏东坡、王国维等人均曾高度赞赏,你认为妙在何处?
南朝乐府民歌
南朝乐府民歌保存在清商曲辞中,主要有《吴声歌曲》和《西曲歌》两大类。它们大多源于江浙一带及长江中游和汉水流域,产生于东晋、刘宋、南齐三代。其中一部分原是民歌,后被采入乐府,谱为乐曲;另一部分则是贵族文人仿效民歌之作,其内容绝大多数歌唱男女情爱,表现热烈大胆,但也夹杂了市民和文人的庸俗情趣,显得狭隘。民歌语言天真活泼,风格婉转缠绵,多以女子口吻叙写,充分表现出南方少女的柔情。其强烈的抒情成分和明朗自然的语言,对南朝和唐代文人的不少抒情小诗产生了明显影响。
西洲曲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提示】本诗刻画少女思念情侣的炽热而微妙的心情。诗篇选择了许多能够烘托人物内心活动,使人易于产生联想的景物,又在景物的变化中,对人物活动的一些细节作了精心地描写,委婉细腻而又巧妙自然地表达了她自春至秋,从早到晚思想情人的真挚情感。全诗基本上四句一转韵,声律富有变化而又和谐;语言上多用“接字”“钩句”和谐音双关的手法,写得声情摇曳,生动感人,代表了南朝民歌发展的最高成就。
【思考练习】
1.列举诗中使用双关隐语修辞手法的诗句,并加以解释。
2.以此诗为例,谈谈南朝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阮籍
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他生活在魏晋易代之际,以谈玄纵酒、佯狂放荡避祸,与嵇康、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号为竹林七贤。阮籍诗长于五言,《咏怀》八十二首为其代表作,多用比兴、象征、寄托等手法,隐晦曲折地抒发内心的极度矛盾、寂寞、痛苦乃至愤懑。散文《大人先生传》也很有名。
咏怀(其一)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咏怀(其三)
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秋风吹飞藿,零落从此始。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杞。驱马舍之去,去上西山趾。一身不自保,何况恋妻子。凝霜被野草,岁暮一云已。
【提示】咏怀诗共82首,是作者平生诗作的总称,内容大都为抒写对现状的不满和无法解脱的矛盾、苦闷心情。在表现手法上,常以求仙访道、香草美人作比,曲折表意。此处所选两首,其一抒写夜深人静时自己不平静的苦闷心情;其三抒发世事有盛有衰、繁华不能持久的感慨,表达乱世将临,应该及早隐退的心志。
【思考练习】
1.举例说明阮诗曲折隐晦的表现手法。
2.试析阮籍苦闷、矛盾心情的成因。
嵇康
嵇康(223—262),字叔夜,谯国“(今安徽宿县)人。曾为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竹林七贤”之一。后因拒绝与司马氏合作而被杀。其文学成就主要是散文,作品见解精辟新颖,笔锋犀利。诗歌风格清峻。
与山巨源绝交书
康白:足下昔称吾于颍川,吾常谓之知言;然经怪此意尚未熟悉于足下,何从便得之也?前年从河东还,显宗、阿都说足下议以吾自代,事虽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吾直性狭中,多所不堪,偶与足下相知耳。间闻足下迁,惕然不喜,恐足下羞庖人之独割,引尸祝以自助,手荐鸾刀,漫之膻腥,故具为足下陈其可否。吾昔读书,得并介之人,或谓无之,今乃信其真有耳。性有所不堪,真不可强。今空语同知有达人,无所不堪,外不殊俗,而内不失正,与一世同其波流,而悔吝不生耳。老子、庄周,吾之师也,亲居贱职;柳下惠、东方朔,达人也,安乎卑位,吾岂敢短之哉!又仲尼兼爱,不羞执鞭;子文无欲卿相,而三登令尹。是乃君子思济物之意也。所谓达则兼善而不渝,穷则自得而无闷。以此观之,故尧、舜之君世,许由之岩栖,子房之佐汉,接舆之行歌,其揆一也。仰瞻数君,可谓能遂其志者也。故君子百行,殊途而同致,循性而动,各附所安。故有处朝廷而不出,入山林而不返之论。
且延陵高子臧之风,长卿慕相如之节,志气所托,不可夺也。吾每读尚子平、台孝威传,慨然慕之,想其为人。加少孤露,母兄见骄,不涉经学。性复疏懒,筋驽肉缓,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痒,不能沐也。每常小便而忍不起,令胞中略转乃起耳。又纵逸来久,情意傲散,简与礼相背,懒与慢相成,而为侪类见宽,不攻其过。又读庄、老,重增其放。故使荣进之心日颓,任实之情转笃。此犹禽鹿少见驯育,则服从教制;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蹈汤火,虽饰以金镳,飨以嘉肴,愈思长林而志在丰草也。阮嗣宗口不论人过,吾每师之而未能及;至性过人,与物无伤,唯饮酒过差耳。至为礼法之士所绳,疾之如仇,幸赖大将军保持之耳。吾不如嗣宗之资,而有慢弛之阙,又不识人情,于机宜,无万石之慎,而有好尽之累。久与事接,疵衅日兴,虽欲无患,其可得乎?又人伦有礼,朝廷有法,自惟至熟,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卧喜晚起,而当关呼之不置,一不堪也。
抱琴行吟,弋钓草野,而吏卒守之,不得妄动,二不堪也。危坐一时,痹不得摇,性复多虱,把搔无已,而当裹以章服,揖拜上官,三不堪也。素不便书,又不喜作书,而人间多事,堆案盈几,不相酬答,则犯教伤义;欲自勉强,则不能久,四不堪也。不喜吊丧,而人道以此为重,已为未见恕者所怨,至欲见中伤者。虽瞿然自责,然性不可化,欲降心顺俗,则诡故不情,亦终不能获无咎无誉,如此,五不堪也。不喜俗人,而当与之共事,或宾客盈坐,鸣声聒耳,嚣尘臭处,千变百伎,在人目前,六不堪也。心不耐烦,而官事鞅掌,机务缠其心,世故繁其虑,七不堪也。又每非汤武而薄周孔,在人间不止。此事会显,世教所不容,此甚不可一也。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此甚不可二也。以促中小心之性,统此九患,不有外难,当有内病,宁可久处人间耶?又闻道士遗言,饵术黄精,令人久寿,意甚信之;游山泽,观鱼鸟,心甚乐之;一行作吏,此事便废,安能舍其所乐而从其所惧哉!夫人之相知,贵识其天性,因而济之。禹不逼伯成子高,全其节也;仲尼不假盖于子夏,护其短也;近诸葛孔明不逼元直以入蜀,华子鱼不强幼安以卿相,此可谓能相终始,真相知者也。足下见直木不可以为轮,曲木不可以为桷,盖不欲枉其天才,令得其所也。故四民有业,各以得志为乐,唯达者为能通之,此足下度内耳。
不可自见好章甫,强越人以文冕也;己嗜臭腐,养鸳雏以死鼠也。吾顷学养生之术,方外荣华,去滋味,游心于寂寞,以无为为贵。纵无九患,尚不顾足下所好者。又有心闷疾,顷转增笃,私意自试,不能堪其所不乐。自卜已审,若道尽途穷则已耳,足下无事冤之,令转于沟壑也。吾新失母兄之欢,意常凄切,女年十三,男年八岁,未及成人,况复多病。顾此悢悢,如何可言!今但愿守陋巷,教养子孙,时与亲旧叙离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足下若嬲之不置,不过欲为官得人,以益时用耳。足下旧知吾潦倒粗疏,不切事情,自惟亦皆不如今日之贤能也。若以俗人皆喜荣华,独能离之,以此为快,此最近之,可得言耳。然使长才广度,无所不淹,而能不营,乃可贵耳。若吾多病困,欲离事自全,以保余年,此真所乏耳,岂可见黄门而称贞哉?若趋欲共登王途,期于相致,时为欢益。一旦迫之,心发狂疾,自非重怨,不至于此也。野人有快炙背而美芹子者,欲献之至尊,虽有区区之意,亦已疏矣。愿足下勿似之!其意如此,既以解足下,并以为别!嵇康白。
【提示】山巨源即山涛,“竹林七贤”之一,与嵇康为知交,后投靠司马氏。他举荐嵇康为官,望其放弃与司马氏对抗的立场。嵇康作此书断然拒绝,并宣布与之绝交。作品避开政治,从推崇老庄,适己任性的角度,阐明坚辞不就的理由,显示其桀骜不驯,表现了追求个性自由的精神,同时辛辣地讽刺挖苦了山涛和司马氏政治集团。文章虽非正面立论,但毫无闪烁含糊之辞,而且旁征博引,放言恣肆,辞锋犀利,格调峻切,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的真情实感。本文无论从作者的文学造诣,还是从所体现的精神内涵来说,都堪称魏晋论说文的典范,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闪耀着独特的光辉。
【思考练习】
作者与山涛“绝交”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是从哪些方面陈述理由的?
本文体现了作者强烈的个人意识和追求自由的精神,体现了魏晋文学的显著特色,试举例说明。本文在说理方面具有哪些显著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