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智商决定经商
18261500000019

第19章 合法利用能打擦边球的灰色地带

在这个世界上,无论多么完善的律法也是有漏洞的。对于法律,全世界没有哪一部是可以得满分的,就是法制健全的英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法律也漏洞百出。达到满分100的法律没有,仅仅只有及格60分的法律却不少。

——阿曼得·哈默(美)

犹太商人精于对律法的研究,他们研读法律,研究本国的,也研究外国的,无论是商业法规,还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他们经常在一部部的律法中找到漏洞,找出赚钱的门路,这些漏洞正好为他们进行某种商业活动提供了方便。

在犹太人的护钱术中,他们主张守法但要更善于用法,可以适当打一些“擦边球”。如何处理这个经商难题呢?我们知道,犹太商人是守法的楷模,但是在他们经营的思路中,认为只要在不触犯法律的前提下,是可以变法律为我所用的,这一谋略的登峰造极之举,也许就是“巧用法律”。

1968年前后,由于日本经济的调整增长和贸易顺差,日元日渐升值,美元日显疲软,因而日本的外汇储备飞速增加。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的外汇储备只有35亿美元,这是战后全体日本人25年辛勤工作的结果。可是,从1970年10月份开始,日本的外汇储备便成亿成亿直向上爬升,1971年8月达到125亿,其中8月份一个月的外汇就越过了战后25年的积累,达到46亿元!最后总储备额竟达到150亿美元,而时间还不到一年。对此,日本政界、新闻界,还有商界中大多数人,都陶醉于良好的自我感觉中:“这是日本人勤劳的象征,因为日本人勤奋工作,才积攒下这么多的外汇。”

然而,犹太人却在暗暗好笑,边笑边调集一切力量,向日本大量抛售美元。因为他们知道,日元的升值是迟早的事情,只要日本的外汇储备超过100亿美元,这个时候便会来临。这个美日汇率的大幅变化,也许是20世纪中最后一个发大财的机会。

所以,犹太人甚至向银行贷款来向日本抛售美元。对于犹太人的动作,反映迟钝的日本政府一直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国会只知道辩论这些流入日本的外汇会不会对日本经济造成破坏。一些人振振有词地说道:“外国人搞投资,绝对赚不了钱,即使赚了钱,也要纳税。”日本有严格的外汇管理制度,靠在外汇市场上搞买空卖空式的投机是不可能的。

但他们没有想到,在他们眼里周详严密的外汇制度,从犹太人那边看却有一个大漏洞,这就是当时的《外汇预付制度》,根据该条例,对于已签订出口合同的厂商,政府提前付给外汇,以资鼓励。但这个制度有个缺陷,那就是必须允许退货。犹太人正是盯上了日本的“提前付外汇”和“退货”这两点。这样,犹太人先与日本出口商签订合同,将美元卖给日本,然后耐心等待,等到日元升值,再以退货的方式将美元买回来,一卖一买,利用日元升值造成的差价,便可以稳赚大钱。等日本政府的外汇储备达到129亿美元时,他们才如梦方醒,意识到这种状况的危险,然后才停止“外汇预付”。

最后,等外汇储备达到150亿美元时,日本政府只好宣布日元升值,由360日元兑换1美元提高到了308日元兑换1美元。这样,犹太人在短短几个月内用1美元就净赚52日元,日本政府则总共损失了8亿美元,相当于每个日本人损失5000日元。而这笔钱据说大多是犹太人赚去了。难怪有的犹太人流着泪感谢日本政府的宽大和愚蠢,愚蠢到不用说及早关闭外汇市场,就是按原比值退还预付款的办法也不敢用。

按理说,日本的《外汇预付制度》本来是为了促进日本企业开展外贸的。接到国外订单,尽早拿到外汇就可以及时进口所需的原料,确保按期交货;企业拿到预付款还可以减少资金占用,何乐而不为?而且,允许退货也是交易场上的常例,本身并不是什么大漏洞,除非在日元升值的情况下。而犹太人正是钻了这原来并不是漏洞的漏洞,他们压根就没有要货的意思,只不过是为了赚钱而卖出买进一回。

商道直接决定一个生意人的大与小,但是商道也是最难于掌控于手的。因此,做生意的第一要诀是吃透商道。对英明的商人来说,商道在他们眼里,也在他们的心里和手里。谋取商道靠观察、靠琢磨,边干边悟,这样才能把一个小商人造就成一个大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