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让孩子一生快乐的36件事
18260900000014

第14章 隐私得到保护——被尊重的孩子更快乐

羞答答的情,静悄悄地开,好妈妈如何应对

刘女士说,她女儿小雨今年上初一。上周日她在给女儿收拾书包时发现了一封信,打开一看是个男孩子给女儿的情书,当时她就蒙了,既气愤又无助。“当时我愣了半天,想立刻好好教育女儿一顿,但又怕适得其反。我又悄悄地将那封信放回了女儿的书包内。这件事压得我好几天睡不好觉,但是还想不出好的办法。”

还有一位母亲在给女儿换床单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女儿的日记,好奇心促使母亲看了女儿的日记。女儿刚好进入青春期,在暗恋一个男生,因为不敢倾吐,都写在日记里了。母亲看了以后,心里好像发生了地震,非常的生气和害怕。晚上孩子回来了,母亲就开始骂她,说她不要脸……女儿和妈妈顶撞起来,妈妈更生气了,说了许多难听的话。

第二天妈妈不放心,又跑到学校对班主任说了这件事情。让老师帮助看着点,千万别让他们真的恋上。老师就找这两个孩子谈心,结果被同学们都知道了。这个女孩子觉得很没面子,服药自杀了。

名人是怎样保护孩子隐私的

在英国,首相及其全家都是大小媒体关注的对象。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前首相布莱尔在任时特别注重保护孩子的隐私。

为了让自己的4个孩子在正常的环境下成长,身为老爸的布莱尔使出了浑身解数。

2000年,布莱尔最小的孩子里奥出生前,很多媒体已经为独家拍摄婴儿的第1张照片展开了激烈竞争,有的媒体甚至愿意用6位数字的金额赢得独家拍摄权,但布莱尔坚决拒绝了新闻媒体为孩子拍照的请求,不想让媒体介入他们的生活。

最后,布莱尔雇一名摄影师来拍第四个孩子诞生后的照片以及全家福,然后免费散发。

2004年,英国新闻投诉委员会前主席布莱克曾透露了一个内幕消息:布莱尔曾专门“召见”他,希望与媒体达成协议,保护自己孩子的隐私不受侵犯,就像媒体与王室之间在威廉、哈里两个小王子问题上达成的协议一样。

但是,布莱克委婉回绝了这一要求,结果布莱尔夫妇非常生气。

很多父母抱着传统的观念,把自己摆在权威的角色,认为子女是属于父母的。这种不把孩子当一个拥有完整权利个体的错误观念,会导致个人和社会产生很多不良后果。父母进入子女房间应该先敲门;移动或使用孩子的东西应该得到他的允许;任何牵涉到子女的决定应该先和子女商谈;不要随意翻看子女的日记或隐私;应该尊重孩子的所有权利,把孩子当一个成人一样尊重。

做父母有父母的难处。孩子一天天长大,生理一天天成熟,但心理却幼稚而不稳定,自以为已长大成人,开始寻求人格独立。他们常常对父母的询问三缄其口,抽屉要上锁,和同学通电话也常避开父母,很少和父母谈心里话。这自然会引起父母的忧心和焦虑。父母很希望了解子女心中想什么,在外面干什么,有没有结交坏朋友,有没有“早恋”;他们深知社会复杂,缺乏辨别力和免疫力的十几岁孩子容易走上邪路。他们希望孩子能勇敢搏击人生风雨,却又不太敢放手,一颗心时常处于焦灼之中。

于是,孩子有了隐私,许多父母总是千方百计地去侦察,如翻抽屉看日记、拆信件,甚至打骂训斥。殊不知这种做法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造成孩子沉重的精神压力,甚至产生敌意和反抗,采取全方位的信息封锁和防备措施,会导致父母与孩子关系的恶化。

理智的做法是尊重孩子的隐私权,也就是尊重孩子的人格。给他们一个自由的空间,但并非放任自流,而是对孩子的隐私给予充分的关注,积极的引导。

父母要主动以平等的态度多与孩子交谈,谈父母在与孩子同龄时的一些所思所想、成功和挫折,甚至谈一些当时的隐私,谈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和想法,倾听和征求孩子的意见和建议,使自己成为孩子可以信赖的朋友。一段时间后,孩子会愿意把自己心中的秘密告诉父母,这样就能了解和掌握孩子的隐私,并给予必要的指点和教育。

要鼓励和引导孩子主动与父母沟通和交流。餐桌旁,电视机前,与孩子聊聊学校的情况、同学的情况、孩子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并告诉孩子:“我们了解了你的情况,自然就没有必要去偷看你的日记了或者总是问这问那,把你看得这么紧了。”

建议一:父母确定需要了解孩子的什么。

造成家长与孩子之间关系比较紧张的一个因素,就是孩子日益要求独立的需求。孩子们渴望有一片属于自己的空间,而家长却千方百计地给孩子提供保护和指导,两者之间在一定时期不可避免地要发生冲突。令人遗憾的是,不少父母并没有了解到这一点,也很少去考虑他们真正应该了解孩子生活中的哪些方面。作为父母,应在自己的脑海中逐渐形成一个一览表,它可以包括:孩子在自己活动的时间内喜欢到什么地方玩;孩子的家庭作业是否如期完成;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如何;孩子在看电视方面有何习惯等等。随着孩子的日渐成长,父母可以对这个一览表做些修改,以帮助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一旦父母确定他们需要了解孩子什么,他们就可以向孩子说明,孩子在某些方面可以有自己的隐私。比如孩子居住的房间,打电话及所收到的信件,都属于个人隐私。问题的关键在于,父母应当首先弄清楚,在孩子各个年龄段时,他们分别应了解些什么,然后再给孩子谈这件事情。

建议二:家长未经过孩子允许尽量不动孩子的东西。

家长发现情书后不要大惊小怪,要冷静下来和孩子沟通。初中生所谓的谈恋爱大都没有明确意识,更没经过深思熟虑,有的孩子是模仿电影或电视中的情节,或者受其影响,还有的孩子是出于对异性的好感和友谊,这里边绝少有性的含义。应当充分相信孩子,他们只是一般的往来,没有更深的目的,属于青春期的正常现象。

当然,父母也不能对孩子的这些事情熟视无睹,应十分自然地开导孩子。父母不必直接指责这事多么不应该,多么不道德,多么可耻,最好能间接说明这一问题。开导孩子的时候不要激动,而应既自然温和,又果断有力,使孩子觉得这事没什么神秘的。

父母应该从生活上多关心孩子,让孩子多了解一些生理知识,将青春期的冲动控制在一个底线范围内。这些事情的发生和孩子本身处的年龄段有关系,处在青春期的孩子,本身有一种逆反心理,特别需要和别人沟通,需要别人的爱护。所以,家长要多与孩子沟通,让孩子从心理上愿意将自己的小秘密与你分享。

建议三:不要随便跨越孩子的“警戒线”。

处于花季的少男少女,总爱在家中给自己的抽屉上一把锁,似乎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其实,这往往只是孩子独立、自尊意识的一种体现,宣告他(她)已经长成为一个拥有个人行为秘密的人,再也不像童年时期那样随时随地都愿对父母敞开心扉了,随着年岁的增长,他(她)已经拥有一个相对完整、真正属于自己的世界。这个隐秘世界是孩子的自由王国,孩子常常会用一些细小的行为为其勾画出一条“警戒线”。这条“警戒线”是包括父母在内的其他任何人都不能随便跨越的。但是,许多父母不能正确对待孩子的这种心理需求,总是千方百计地窥视、猜测孩子的隐私,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塑造人格。父母这种“爱心”,往往会使孩子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建议四:掌握孩子的思想状态。

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总有一些不健康的因素在无孔不入地侵蚀着孩子们的心灵,如结交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养成抽烟喝酒的不良嗜好、中学时期便开始早恋等等。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言行,及时掌握这些属于孩子“隐秘世界”的蛛丝马迹,以便对症下药,给予孩子正确的导向。

建议五:不要“间谍”。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独立人格的逐步形成,孩子的“保密性”需求越来越强,如自己的日记和书信、与同学交往与谈话的内容等,孩子往往都不愿主动向父母披露。家长不能采取“间谍”手段来了解孩子,而应转换一下角色,以朋友的身份与孩子融洽相处,在充分信任孩子人格的基础上,与孩子平等地进行对话和情感交流,让孩子敞开心扉,主动地把隐私告知自己。

建议六:培养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尽管自主意识增强了,但正确的人生观却尚未最终形成。由于是非观念不强、自控的能力比较差,孩子在处理诸如学业、情感、人际关系等诸多问题时,还不可能把握好尺度。父母应在细心观察孩子思想动态的同时,根据孩子的性格、爱好和特征,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培养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引导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检查、论证自己的思维过程和内心隐私的正确程度,以规范自己的行为。

作为父母,不必为孩子的隐私大惊小怪,也不能粗暴干涉孩子的隐私。只有正确对待孩子的隐私,孩子才会获得真正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