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初高中女生99%需要妈妈的关爱
18260000000019

第19章 紧握女儿的手,跨越早恋的门槛

1.早恋的禁果吃不得

两个15岁的初中生在学校偷尝禁果被发现,少年被冠以“非法同居”、“淫乱”等“罪名”,少女黯然转校。

事情发生在今年1月20日,当时学校正对初三的学生进行补习。果果(化名)和同是初三年级的美美(化名)很要好,“就算是早恋吧”,果果对此并不避讳。当天下午,在果果的“掩护”下,美美悄悄潜入了男生宿舍当天晚上,情欲萌动的少男少女偷尝了禁果。

21日早晨,美美准备偷偷溜出男生宿舍时被老师发现。面对老师的询问,果果和美美承认发生了性关系。受到严肃批评后,果果当天出走,在网吧待了7天,28日才回家。

2月15日,果果接到了学校的通知:“要么马上转学,要么到工读学校去接受教育”。在申辩无效后,果果最终来到了工校。一个花季少女的前途就这样在深受打击后被大打折扣。

学校对果果处理的方法是否妥当?工读学校是不是教育“问题学生”的唯一办法?“果果事件”值得深思。

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教授,曾和一位研究者,对发生过性交关系的中学生的深度访谈,尤其是5个数据当时引发了社会的强烈关注:

①在发生性关系的学生中,半数以上是师生公认的好学生;

②在发生性关系的学生中,1/3来自重点中学甚至是声名显赫的学校;

③他们初次发生性行为时100%不用安全套;

④他们有过性行为的事实,父母与老师100%不知道;

⑤他们对学校与家庭的性教育100%不满意。

其实,这个数字意味着教育格局的变化:如今的孩子很神秘,我们大人不了解孩子;以前,则是大人很神秘,孩子不了解大人。

时代在前进,很多事情也在改变,现代教育特别是性教育的一个使命就是,教育者需不断更新自我,从生命的角度上去反思孩子的教育。

性教育的核心是人格教育,而人格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好的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做人习惯、思维习惯、学习习惯。

性教育的本质是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的本身是一件光明正大的认识、珍惜、发掘自己的生命价值的教育。

性教育的逻辑起点或者是人际教育,即“如何与异性相处”,从幼儿园开始教会孩子学会与异性相处,建立一种合理、科学的异性人际观,到了青春期就不会措手不及、慌乱出错,甚至长大后也能使婚姻幸福。我觉得我国的离婚率高,和“剩女现象”,与青少年时期是否进行科学的异性人际教育有着必然的关系。或者禁锢,或者放纵,让孩子在处理异性关系上缺乏科学的方法。无论男孩还是女孩(千万不要以为男孩就可以回避这个命题)。这一点很重要。

如此,就能正确对待孩子的性教育了,而且可以转化为一种教育艺术。孙云晓老师倡导两条。

(1)尽快回答

当孩子提出性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坦率地回答,发现问题就解决。如果问题堆积在一起,就更难对付了,而且,还可能让孩子渐渐对父母失去信任,再有问题也不会找父母。

(2)告诉孩子“可以做什么”更重要

多数父母总是担心孩子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因此,父母往往告诉孩子“不要这样”“不要那样”,还总是喜欢把问题说得极其严重。实际上,父母的话反而给孩子一种刺激,让她觉得很神秘,或者感到很有趣,她们会更想去试一试。建议在给孩子讲解各类性提问的时候,可以告诉孩子“能做什么”,如可以和异性握手、与异性一起游玩等。当然有些原则是需要父母强调的,如恋爱不宜太早,对感情问题要有责任心。父母应该严肃地表达这些原则,让孩子知道在性问题的处理上,是有原则的,但是,切忌不要过于唠叨。

女儿对异性发生强烈渴望甚至追求,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是对美的一种积极向往,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而是值得骄傲的事情。

这个时期的恋爱(初恋或暗恋)尽管缺乏内涵,却是人一生中最为强烈的感情。

我们能不能帮助自控能力较弱的女儿,给一些信赖和心灵上的温暖,女儿才能找到自我、建立自我,有了正确的自我意识的人,是不容易出大错的。

2.是友情还是爱情

她们俩在一起的时候举动很亲密,总是搂搂抱抱,有时小琴会生气、吃醋,阿丽就会像男孩子哄女孩子一样哄她开心。总之,她俩现在就像一对恋人一样。班上同学说她们是同性恋,她们也不生气,依旧我行我素。

她们是不是同性恋啊?我偷偷喜欢他很久了,他不但学习好,而且兴趣广泛风趣幽默,对朋友仗义,球技更是无人能及。可是很痛苦,我也是个男的,我是不是心理变态?

类似这种在中学生中出现的同性恋现象似乎越来越多,当父母教师们不再视早恋为洪水猛兽的时候,青少年同性恋现象的出现,对他们来说无疑又是一次严重的考验。

18岁之前,青少年的性取向处在不稳定时期,对异性同性都有好感,但从五六岁到十三四岁其间,是性别分离期,同性更喜欢和同性玩,不喜欢异性,因此中学生出现同性恋现象,很正常。不过,需要引起家长和社会注意的是,青少年的同性恋倾向或行为,绝大部分并不是真正的“同性恋”,而是生长发育期旺盛的性生理活动受到压抑后的一种变形释放。当他们对性生理现象一知半解,生理上情感上对异性有着强烈需求,但因父母的压制或自我压制,而使正常的情感宣泄无法得到满足时,就很容易寻找同性来宣泄。

有关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同性恋人群比例只占3-4%,很多学生是受人际和心理因素的影响才改变性取向的,只要正确引导,或是透过心理治疗,一般是可以矫正过来的。所以,在家庭方面,为避免性别模糊,父母要把男孩当男孩教育,女孩当女孩教育,不能因为喜欢男孩,生了女孩之后就把她当男孩教养。还有,做父母的要对孩子在异性交往中宽容一点,不能过于压制。即使孩子早恋,也不能采取盲目封杀的手段,那只会增加孩子对异性的恐惧,长此以往会导致孩子不敢跟异性交往,将对异性的正常情感释放转向同性,最后发展成为同性恋。学校方面,需要多进行性教育,正确引导中学生建立健康的两性观念,还要多开展异性交往的活动。

当然,对于完全的同性恋来说,几乎是无法改变的。这种情况下,自我认同就变得很重要。任何人都有权利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式,要明白一个人的性取向和一个人的品质并没有直接联系,同性恋不存在对错的问题,要学会接纳自己,还要学会如何面对歧视,减轻压力。

初高中的孩子还没定性,虽说这是个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的时代,但是在弄清事情之前千万不要草率的下结论。

3.让早恋化学反应为友情

“早恋,真的是见不得人吗?我们男女同学在一起,交流学习,探讨人生,如果失恋了是一种教训,我可以吸取经验再爱,如果成功了我们可以相守一生,难道这不好吗?”

——女儿

“爱情,是一个圣洁而沉重的字眼,而早恋,是在过早地品尝爱情的滋味,青春期的你们,在朦胧意识指使下,你拿什么来面对爱情的神圣,这枚有酸有甜却又青涩的果子,能够称之为爱吗?”

——妈妈

茜茜今年上初三,在所有人眼里,她一直都是一个品学兼优的乖乖女,但是,在最近的一次中考模拟考试中,她竟然出现了三门功课不及格的现象,这可真把家长和老师急坏了。茜茜的妈妈经过向茜茜的好友了解发现,原来功课一向很好的她和班上的一个男生谈恋爱了,一怒之下,她不分青红皂白就在众人面前打了茜茜一巴掌,结果,平时乖巧的茜茜这次却跟妈妈拗上了,一时间,家里气氛十分紧张。妈妈也知道自己不该那么冲动,在那么多人面前伤了女儿的自尊,可现在事情到这个分上,她自己也乱了阵脚。就在妈妈为此苦恼的时候,来自女儿的一封信,给了妈妈解决这件事情的希望和机会。茜茜在信中这样写道——

妈妈:

这几天我很想和你聊一聊,就像朋友那样可以诉说和倾听,可每每触及您忧伤的眼神,我总是欲言又止。我感受到了你的心情的复杂——那是对我与异性交往的爱恨交加,我知道,是我让妈妈您伤心失望了。

是的,仅仅15岁的我过早地和异性交往,过早地开始了你恨之入骨的所谓“早恋”,难道早恋是“坏学生”的专用名词,“好学生”就不可以有吗?

你天天说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与异性交往恋爱是以后的事情,可我却觉得我的健康成长是重要的,其次才是学习知识。学会与人交往,抑或说是与异性交往,是一个人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一门重要的功课,这门课虽不在升学考试的科目之内,却会考人一辈子,并不仅仅是“长大以后的事”。相反,如果等到离开学校走上社会以后才开始学习与异性交往,很可能就会因为缺乏锻炼面对困难。

妈妈,其实早恋并不可怕,如果处理好了,它并不会分散精力,它恰恰可以使我情绪饱满,精力充沛,学习有动力,而且效率很高。我的异性交往没有对我造成负面影响,相反对我起到积极作用。现在,对于我来说最可怕的是来自您和老师的巨大的精神压力,这是我所承受不了的。

妈妈,原本我为自己这么早就恋爱已经知道错了,原本我也想结束这一切了,可是,您不分青红皂白地打我的一个嘴巴,不但彻底打碎了你一直以来在我心里的高大形象,而且打坚强了我的决心——我不仅不会终止我的早恋,同时,我还要大声地告诉你:妈妈,我恨你的语言和行为的粗暴!早恋,是封杀不住的!

此时,茜茜妈妈正在为女儿的早恋问题发愁,她在想如何才能跟女儿更好地沟通,从而把早恋的问题解决好,看了女儿的信,茜茜妈妈抓住这难能可贵的机会,也给女儿写了一封信。

在信里,茜茜妈妈深情地答复女儿。

亲爱的女儿:

妈妈看了你的信,如果非让妈妈说一下自己的感受的话,妈妈只想说:“孩子,你长大了,你有自己独特的思想与观念,妈妈为你叫好!”虽然只有这一句话,可你知道在它的背后是怎样的厚重,它让妈妈的心承载了太多说不出来的沉重和忧虑。

是的,对于你与异性交往,对于你趋于早恋的行为,妈妈实在不应该用“早恋”的放大镜去夸大其中的细节,而是应该坐与你促膝而谈,更不应该打你!其实妈妈这几天也很后悔,所以,在这里妈妈郑重地向你道歉:“孩子,对不起!”

作为过来人,妈妈怎能不了解那种爱情的感受与滋味?

爱情,是人世间美好的情感,异性之间的互相吸引是青春期很正常的心理现象,它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男女之情,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青春期的孩子都知道这一点,因为早恋并不是真正的恋爱,它仅仅是青春期的一种心理萌动,很少能够终身厮守的。

在你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还没有形成的时候,你们渴望的是与异性单独接触,而对未来如何组建家庭,如何处理恋爱和学业的关系,如何区别友谊和爱情,都缺乏认识,这种早恋不会持续很长时间。还有,在性生理和心理发育不成熟的情况下,过早地谈情说爱,往往内心充满矛盾,既想接触又怕被人发现,而且得不到社会、学校和家庭的认可,压力、阻力、和自身道德冲突都非常大,使人注意力分散,过多纠缠于烦恼、痛苦,会在青春发育期这一高速生长发育的时期改变发展方向,影响你的性情、性格、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你说这个过程还会使你的情绪饱满,精力充沛,学习有动力,而且效率很高吗?它是愉快和痛苦并存的!

女儿,妈妈告诉你,异性交往的动机多种多样,在很多时候并不是为了谈恋爱。你还不成熟,容易冲动,你应该有自我保护意识和自制能力,在恋爱问题上,一定要相当慎重。你说如果失恋了是一种教训,我可以吸取经验再爱,如果成功了我们可以相守一生。是片面的,要知道,早恋可能成就你的人生,但是它更可能让你万劫不复!因为早恋的你们,不懂得爱情,爱过了,伤过了,你会发现,这种伤害对一个人的一生,留下的将是永远难以愈合的伤口。带着这样的心灵伤痛,你在未来爱情的追求中还会有正常的心理,还会有幸福可言吗?早恋,它承载不了爱情的厚重,注定是没有结果的啊!

女儿,好好珍惜你心中萌发的爱情种子吧!这种奇妙的感觉是大自然赐予人的珍贵礼物!妈妈相信你看了信后会慎重地考虑自己是不是要继续那毫无结果的恋爱,因为你是那么聪明,那么有思想,有主见,你不会被异性的撞击冲昏了头脑,你不会拿自己的青春去赌明天。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三天后,茜茜在读了妈妈这封饱含深情和人生哲理的信后,走进了妈妈的房间,她抓住妈妈的手说:“我们俩决定了,现在做好朋友。好好学习,考上一个好大学,等成年后,再继续我们的爱情!”

我们经常看到或听到一些成年人有关婚姻不幸福的事情,而这问题的根源就出在青春期的教育上。面对青春期女儿的心理变化,做妈妈的似乎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当越来越多的所谓“早恋”出现在家长眼前,当不成熟的恋爱给孩子带来了许多痛苦的时候,当家长和老师把早恋看做是洪水猛兽的时候,是去扼杀,还是给予适时的疏导,沟通,教育?我想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在教孩子们学习知识和学会做人的过程,引导孩子逐渐认识爱情这门不是考试的科目,指导他们去拥有人世间这份美好的情感,从而获得幸福的人生才是最重要的。

4.拒绝,但是不要伤了对方的心

蔡女士那天给孩子整理书桌,不经意间看到女儿的抽屉里有一封信。通信地址栏里的“内详”二字,这一下就让蔡女士的想象力无穷地丰富起来。是谁写的信?里面究竟写的什么内容?真恨不得立刻打开看个真真切切才好。可蔡女士毕竟有点文化,知道那是孩子的个人“隐私”,就把信原封不动地放回了原处。

这以后,每周女儿的抽屉都会多出一封信。当蔡女士从女儿的抽屉里看到第五封来信——那个海蓝色信封的时候,接到了女儿班主任打来的电话。老师直言不讳地问:大姐,你最近发现孩子有什么异常吗?蔡女士有些紧张地问有什么事吗?老师故意放松语气说,其实也没有什么,只是觉得她最近注意力不太集中,而且,成绩有些明显地下降……

放下电话,蔡女士再也忍不住了,立刻翻开女儿的抽屉,毫不客气地把那几封信一一打开。信的确是一个男生写给女儿的,虽然字里行间能看出男孩对女儿十分有好感,表达的方式却很含蓄和委婉。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女儿成绩的下降跟这些信有关,因此,当时一心想的就是该怎样狠狠地教训“疯丫头”一顿。

可当蔡女士重新坐下来冷静地思考一番后,觉得事情绝对不是简单粗暴的“教训”一通就能完事的。一来似乎并没有任何充分的理由,这只是几封简单的信而已。二来现在的孩子逆反心理太强,把握不好反而会把事情弄得更糟糕。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蔡女士还是先从旁敲侧击入手,既不把问题点破,也容易让孩子从中得到感受。

孩子放学回来后,蔡女士像平常一样把饭菜端到桌上。跟往日不同的是,蔡女士不再遵循“吃不言,睡不语”的古训,而是一边吃饭一边不停地讲一些陈年往事,自然地把话题引导到自己的童年,学生时代,当然,少不了编出一些曾经学习成绩多么优秀的老同学,因为“早恋”而不专心学习的“结果”,顺便也故意叹息某某某因为没有正确处理好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贻误了自己而追悔莫及。最后玩笑着说,如果你们想体会一下那种感觉,我也不会反对,因为,不让你们亲自撞一下南墙的话,你们怎么能够体会到头破血流是什么滋味呢?

没几天,当蔡女士再次打开孩子抽屉的时候,那些信已经没有了,后来在垃圾袋里找到了它们,不过只是一堆碎片而已。看着五颜六色的纸片,蔡女士偷偷地乐了。

当女儿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中考,接到重点高中的录取通知书后,蔡女士让女儿把自己要好的同学都请到家里来做客,其中就有那个男孩。男孩非常活泼大方,他端起手中的饮料,非要敬蔡女士一杯,并且央求蔡女士答应他一件事。蔡女士有些疑惑地看着他。他说请蔡女士允许他做女儿的徒弟。就在蔡女士一脸诧异之时,有同学赶紧说,因为女儿一直在帮助他补习功课,本来成绩不是很好的他这次也成功地考上了重点高中,所以,他说他要一辈子叫女儿为师傅。

看着男孩一脸的阳光和纯真,蔡女士破例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蔡女士笑了,她明白女儿早就在自己那次餐桌教导中听明白了一切,而且以补课为由巧妙地转换了自己和男孩之间的关系。蔡女士倍感欣慰,这种拒绝但不伤害对方的办法真的是顶呱呱啊!

优秀的家长,在不动声色中,自然而然地引导孩子,这效果是多少说教和打骂都无法达到的。而且通情达理的妈妈还会顾及到对方的心情,换位思考之后的慎重做法,更让人钦佩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