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潮汕商人赚钱全凭真本事
18259900000085

第85章 用“资本”撬动“产业”

生意做到一定程度,必然要纵向发展,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于是我们选择了房地产,后来又进军文化产业,成为一家现代化大型综合性民营企业,在汕头市五十强企业中名列第二。

——刘绍喜

世界首富沃伦·巴菲特说:“产业运作是加法,而资本运营是乘法。”会做生意的潮汕人用“资本”撬动“产业”,实现了做大做强的经营目标。

把生意做大,是任何一个商人都会梦想的事情。精明的潮商谙熟“钱生钱”的道理,找到了资本与产业结合的最佳路径。

宜华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绍喜,是坚守潮汕本土的潮商。他靠800元起家,从一个小作坊开始,发展成以木制品、房地产为龙头,兼营投资和文化产业的集团公司,总资产达30多个亿,员工3000多人。

谈到宜华集团的成就,刘绍喜颇有心得,他说:“宜华木业股份公司是汕头市民企第一股,也是国内木地板行业第一股,这是我们的本业。但是,生意做到一定程度,必然要纵向发展,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于是我们选择了房地产,后来又进军文化产业,成为一家现代化大型综合性民营企业。”

对资本市场气候有相当精锐的判断能力,是许多潮商的共性。在深刻理解资本市场的基础上,他们如愿地“借”到了钱,或者用来作为第二“金”的巨大后盾资金,或者用做发展的后续资金,都使几乎停滞不前的商业活了起来。

潮汕商人从无到有,是靠勤奋敬业积累起原始资本,并在某个行业站稳脚跟的;一旦具备了做大的可能,他们就凭借专业的从商经验和雄厚的资金,进入新的产业,迈向多元化、国际化经营的方向。

从李嘉诚到马化腾,无不是以“资本”撬动“产业”的高手。不过,也有对资本市场不感冒的潮商,据了解,潮汕地区多数民营企业仍停留在传统的贸易阶段,上市发行股票等近年才开始成为热门话题。但是不做并不等于不会,越来越多的潮商已经开始涉足资本运营,把生意做大。

事实上,通过资本运营而非传统的体制性成长来加速产业升级和品牌成长,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在国际市场的重要现象。由于善用并购、套利交易等资本杠杆,很多国际化私营公司的规模和品牌影响远远超出了其销售和收入应该达到的水平。这其中的高倍增空间往往由资本运营驱动,它们以金融倍增的形式增加了资金、商品和资产的流动,在这一过程中,产业价值、品牌资产随之水涨船高。

在中国市场,“资本运营”虽然早已成为私营公司惯用的概念,然而长期以来,他们更多的是注重利用资金、实物等有形的自有资本进行运营扩张,而对于如何在资本运营的基础上对品牌资产实施整合性经营则缺乏深层次的关注。

总之,资本运营会给生意带来高效益,但是它只是为利润的诞生提供了条件,想要达到“通过资本运营加速成长”的目的,就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出色经营、强化管理,真正使公司在实现产业升级的时候,其利润也能倍增。

■资本运营只是手段,利润才是根本

何为资本运作?说到底,资本运作就是一种以小变大、以无生有的诀窍和手段。资本这个词最原始的含义,充其量就是一个融资的功能,是企业经营的一部分,但不是救世主,更不能神化它,否则,就会变质,失去意义。

潮商做生意,从来都注重最后的利润,他们把生意做大,目的也是获取更多利润。这提醒我们,如果过于迷信资本运营而不重视产业经营,把生意做大却没有利润,这反而是一种负担。因为,你的规模越大,亏得会越多,任何时候“盈利”都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