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潮汕商人赚钱全凭真本事
18259900000031

第31章 不当老板才是最大的风险

别人认为危机来了,都减少投资,这恰恰是机会,这时候不当老板才是最大的风险。任何时候,人都应该有一股拼搏的精神,否则难以干成大事。

——郑镜鸿

很多人想创业,但又不敢行动,因为怕冒风险。的确,创业要面对财务的风险、机会成本的风险,另外还有付出青春岁月的风险。但是,不创业,不当老板,却并不意味着没有风险。可以说,风险伴随着人们生活的每一天,用潮汕人的话来说,不当老板才是最大的风险。

早年,郑镜鸿在一家荷兰人开办的皮革公司打工。看到皮革生意十分红火,他立志要当老板。白天,郑镜鸿勤奋劳作,留心于皮革生产,从制造工艺到加工设备的使用维修技术等几乎所有生产环节,他都关注在心。业余时间,他用自己的缝纫机学习皮革设计、裁剪、加工、制作的全套技术,离老板梦越来越近。

后来,郑镜鸿投资开了一间裤带庄,正式经营皮革业。然而,日本侵占了新加坡,给当时新加坡的整个经济蒙上了一层阴影。战火不断,许多人都对自己的生意失去了信心,郑镜鸿却坚守着自己的事业。

战争结束后,新加坡的民族工业发展很快,没有放弃皮革生意的郑镜鸿如鱼得水,他的再升庄不断发展壮大,使他很快成为新加坡屈指可数的皮革厂商。

爱因斯坦说,人类因梦想而伟大。潮商认为,经商,做生意,必须要有当老板的野心。野心是什么?野心就是目标,就是理想,就是梦想,就是企图,就是行动的动力!给别人打工赚不了多少钱,要把当老板当作最高理想,要有这种抱负。

潮汕人崇尚经商且善于经商,他们似乎天生是为了商业而存在的。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潮商从一开始就立志当老板,这让他们善于以经营者的思维来考虑问题、处理事情,很早就培养了商业思维。

当老板就意味着面对风险,迎接挑战。于是,“爱拼才会赢”成了潮汕人的口头禅,“勇敢”和“富有冒险精神”也一时成为潮商的代名词。

潮汕人把经商、办企业、当老板,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第一职业选择。因此,他们搞清了市场就办厂,他们不做守财奴,不喜欢存款而喜欢创业。做老板的风险很大,但是赚更多的钱却是一种满足,而创业过程则是一种更大的满足。潮汕人在世界各地办厂、做贸易,成功后也不会陶醉在已有的世界里,而是把生意继续做大。

做过生意的人都知道,当老板很累,很苦,风险也大。但是,只要用心、用脑,多动手,就完全可以把创业的风险降到最低。

许多人之所以不敢创业当老板,是因为没有做好资产配置。比如,人们习惯于一开始就把所有的资金投入创业,然而创业是跑马拉松,不是跑百米,以跑百米的精神去创业,无疑加大了创业的风险。

潮商认为,当老板要计算好“三笔钱”,这样才容易有效控制风险:

1.第一笔钱是“安家费”,也就是留下一到两年的家庭开支。避免让后院起火,才能在前线好好打仗,安安稳稳地做老板。

2.第二笔钱是要把“老本”留下来,也就是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做生意再有把握,也要有风险意识。因此,创业之初,就要做好储备资金。通常,这笔钱可以用在储蓄或稳当的投资上,如绩优股、房地产或基金等。

3.第三笔钱是真正花在创业上的资金。这笔钱是扣除“安家费”、“老本”以后的“闲钱”,是用来投资创业的资本。有了这笔钱,才能放心投资,赚了可以提早享受人生,赔了也不至于影响到生活。

潮商发誓要做老板,喜欢冒险,但是他们并不鲁莽行动。在行动前,他们会做沙盘推演,把所有可能碰到的问题预先想过一遍,做好万全的准备,而不是想到什么就马上去做。这种缜密的思虑过程,提升了潮商创业成功的概率。

■经商要敢为天下先

潮汕人敢为天下先、勇于冒险开拓。他们大多从十几岁起就开始打拼天下,做过许多小生意,吃过不少苦头。不甘寂寞的潮汕人,一旦积累起资金,打好基础,就会自己当老板。他们说,是船,就得下海,就得迎着大风大浪前进,战胜困难,方显英雄本色。潮汕人的信念是:什么生意都能做,最重要的是要努力自己做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