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刘邦传
18256300000034

第34章 为除异心 分封异姓王

刘邦之所以能够打败项羽,除了能够做到知人善用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联合异姓诸侯王的势力,不断地壮大自己。在刘邦称帝的时候,被刘邦所立的诸侯王以及归附于刘邦的原诸侯王就已经有7人。这些诸侯王曾经联名上疏让刘邦即皇帝位,其本质就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已。这些诸侯王到底是谁呢?

楚王韩信。韩信在垓下会战前夕已被刘邦正式立为齐王。汉王五年十二月项羽自刎而死;正月,韩信便被更立为楚王,称王于淮北地区,都于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封地比在齐国的封地大大地缩小了。

淮南王黥布。汉王四年七月,立黥布为淮南王,称王于九江、卢江、衡山、豫章等郡,都予六(今安徽六安市东北)。

梁王彭越。汉王五年正月,封彭越为梁王,称王于魏国故地,都于定陶(今山东定陶县西北)。

韩王信。汉王二年立韩信(与楚王韩信为两人)为韩王。汉高帝五年春,与韩信剖符立据,封他为韩王,称王于颍川郡,都于阳翟(今河南禹县)。

原衡山王吴芮。衡山王吴芮系项羽所封。汉高祖称帝不久,以吴芮率百粤兵诛暴秦有大功,徙为长沙王,都于临湘(今湖南长沙市)。

赵王张敖。张敖为张耳之子,项羽分封诸侯时立张耳为常山王。汉王三年,立张耳为赵王。汉高帝五年,张耳死,张敖嗣立为赵王。

原燕王臧荼。臧荼原为燕将,因从楚军救赵,又随项羽入关,被项羽封为燕王,称王于燕地,都于蓟(今北京市西南)。

韩信等7位诸侯王联名上疏尊汉王刘邦为皇帝,刘邦于汜水之阳即皇帝位后,立即以皇帝的身份确认韩信等人与汉帝国皇帝的臣属关系,正式承认他们为汉帝国的诸侯王。

汉高帝宣布说:“齐王韩信熟悉楚地的风俗,徙为楚王,都于下邳。”同时,立建成侯彭越为梁王,都定陶。原韩王信为韩王,都阳翟。徙原衡山王吴芮为长沙王,都临湘。淮南王黥布、燕王臧荼、赵王张敖皆称王于原地如故。

汉高帝又宣布说:“原粤王无诸,率闽中兵参加诛伐暴秦,项羽废而不立,今立无诸为闽中王,称王于闽中郡。”

以上异姓诸侯王在反秦及楚汉战争中立有大功,且早已裂土为王,拥有很强的实力,刘邦即皇帝位后不得不承认这种既成事实,正式确认或分封他们为诸侯王。上述诸侯王中,韩信、黥布、彭越等人都有很高的军事指挥才能,在楚汉战争中独挡一面,功勋卓著;刘邦手下的将领如曹参等人,在军事才能上都比不上韩、黥、彭等人。这些人拥有大片的封地,手中握有精兵,汉高帝怎能放心?为巩固汉帝国政权和刘氏王朝的长治久安,汉高帝于建国后逐一铲除异姓诸侯王势力;而异姓诸侯王也相继反叛朝廷,这是不可避免的了。

田横是原齐王田氏的族人,他与哥哥田荣在地方上都是很有势力的人物,宗族强大,颇得人心。项羽分封诸侯,立田都为齐王,徙齐王田襳为胶东王立田安为济北王。田荣对此不服,调遣军队抗击齐王田都,田都逃楚国;田荣又扣留胶东王田襳,田襳逃跑后于即墨被击杀;田荣又杀死济北王田安。于是,田荣兼并三齐土地,自立为齐王。

项羽率大兵伐齐,齐王田荣兵败逃走,被平原人杀死。

荣的弟弟田横收集齐国散亡兵卒,得数万人,在楚汉荥阳对峙期间,田横乘机收复齐国城邑,立田荣的儿子田广为齐王,田横辅佐田广,实际上专断齐国的大权。

汉王三年,郦食其游说齐王,劝田广、田横归汉,田横因此而解除历下驻军的战备,韩信乘机袭击历下齐军,乘胜攻入临淄。齐王田广及田横恼怒,以为郦食其出卖了自己,因而将郦食其烹死。齐王田广逃至高密,田横逃至博阳,代理相国田光逃到城阳,将军田既驻军胶东。田广向楚求救,楚派龙且救援。齐楚联军被韩信击败,田广被俘。汉将灌婴又击败并俘虏田光。田横听说田广死了,便自立为齐王,但被灌婴击败,逃往梁地,归附彭越。

一年多后,汉王战败项羽,即皇帝位,封彭越为梁王。田横害怕被诛杀,与部下五百余人逃入大海,居于岛上。汉高帝得知这一消息后,认为田横兄弟本来平定了齐地,齐人认为他有才能,又都归附他。如今虽居于海岛,如不招抚,恐怕日后要出乱子,于是派出使者前往海岛,赦免田横的罪过并召他至京。田横向使者推辞说:“臣烹死陛下的使者郦生,如今听说郦生的弟弟郦商任汉朝的将领并且很有能力,臣因此而恐惧,不敢奉诏前往京师,请求免罪做名百姓,守在海岛中。”

使者回到京城后向汉高帝汇报此事,高帝召卫尉郦商,对他说:“齐王田横即将到来,谁敢动一动田横的随行人员,要诛杀全族!”

汉高帝再次派使者手持符节,把皇帝指示郦商时所说的话语和情景向田广讲述,并传达汉高帝旨意:

“田横来了,最高的爵位是王,最低也是侯呢;如果不来,就要发兵诛伐了。”

于是,田横同他的两个宾客,乘坐驿站的车前来洛阳。

离洛阳30里,田横在尸乡驿站停下来,婉言对使者说:“人臣拜见天子应当沐浴,今天就住下不走了。”

使者走出馆舍,田横对两位宾客说:

“我田横当初与汉王一道南面称王,如今汉王贵为天子,而我田横却成了逃亡的奴隶,得北面侍奉他,这真是莫大的耻辱。况且我烹杀了人家的兄长,又同他的弟弟一道侍奉他的主人,就算是他畏惧天子的命令不敢触动我,难道我就不有愧于心吗?再说陛下所以想见我,不过是想看看我的容貌罢了。如今陛下在洛阳,现在割下我的头颅,急驰30里,我的容颜还不会改变,还可以供陛下观看。”

田横说完,便自刎而死。两名宾客捧着田横的人头,随从使者向洛阳急驰。这件事上奏汉高帝,高帝颇为震惊,也深受感动,说道:

“唉,有因由啊!田氏起身于百姓,兄弟三人相继为王,难道不是贤人吗!”说着,汉高帝为田横之死流下了眼泪。于是,任命田横手下这两名宾客为都尉,调2000名兵卒,按照侯王的礼仪安葬了田横。

田横安葬后,二位被任命为都尉的宾客,在田横的坟墓旁挖了个坑,也都自刎而死于坑中,陪葬田横。汉高帝闻知二位宾客为陪葬田横而自刎,大为惊讶,认为田横门下的宾客都是贤者,说道:“我听说其余的五百人还在海岛上。”于是派使者到海岛招安他们。使者到达后,他们听说田横已经自杀而死,五百名壮士也都自杀了。于是,人们才知道田横兄弟很能得士人之心。汉高帝想把田横召至京城,想封他为王、为侯,不让他居于海岛之上,其目的是怕田横日后为乱于齐地,是出于巩固汉政权的需要,确实不曾想杀害他。然而,田横却误以为汉高帝要杀他,又不愿向汉高帝称臣,不愿与郦商一道侍奉汉高帝,便自杀而死。田横平时很得宾客的人心,他的高风亮节,使得他门下的五百名壮士追慕他的义气全都自杀而死。司马迁很钦佩田横的高风亮节和五百名壮士视死如归的精神,因而把他们可歌可泣的事迹写入《田儋列传》之中。

在异姓诸侯王中,最先起兵反叛汉帝国的是燕王臧荼。燕王臧荼本是项羽所封,楚汉战争期间,韩信于井陉口大破赵军,威震河北。韩信听从广武君李左车的计谋,派使者前往燕圉劝降。燕王臧荼因畏惧而归属汉王。汉王即皇帝位,封臧荼称王于燕地如故。

汉高帝五年七月,臧荼起兵反叛,汉高帝率大军亲征,太尉、长安侯卢绾随从击燕。九月,臧荼兵败被俘虏,燕地被平定,汉高帝立卢绾为燕王。

燕王臧荼叛乱刚刚平定,又发生了颍川侯利几的叛乱。利几原是项羽部下的将领,项羽兵败时,他任陈县县令。利几没有跟随项羽,而是投降汉王,于是汉高帝封利几为颍川侯。汉高帝五年秋,高帝来到洛阳,召见在籍的全部彻侯,利几恐惧因而举兵反叛。汉高帝亲自率兵攻击,利几兵败逃走,叛乱被平定。

韩王信反叛

韩王韩信本是韩襄王的庶孙,反秦战争时,沛公率兵进攻阳城,使令张良以韩国司徒的身份攻占原韩国领地,收得韩信,任命他为韩国将军,统率韩军跟随沛公进入武关。

沛公被立为汉王,韩信(与楚王韩信同姓名,实为二人。)随从汉王入汉中,并对汉王说:“项王所封的诸将为王,都离家乡很近,而惟独大王远居此处偏僻之地,这是降职呢。大王的士卒都是来自山东,日夜盼望着返回家乡。趁着士卒们年轻力壮、锐气正盛的时候向东进军,可以争夺天下。”

汉王还定三秦后,许诺立韩信为韩王,先任命他为韩国太尉,率兵攻占韩国故地。项羽分封韩成为韩王,但不令他到封国称王,更封为穰侯又随即杀死韩成。项羽闻知汉王派韩信攻占韩地,便立郑昌为韩王,抵拒汉军。在韩信攻击下,郑昌投降,汉王立韩信为韩王,韩信经常随从汉王与楚军作战。汉王三年,韩王信、周苛等人守荥阳,被楚军击败,韩王信降楚。不久,韩信逃亡,又归附汉王,汉王再次立他为韩王,随从汉军击败项羽。汉高帝五年,剖符封韩信为韩王,称王于颍川郡(治所在阳翟,今河南禹县)。

汉高帝六年春,高帝认为韩王信有雄才武略,封地北面紧靠巩县、洛阳,南面逼近宛县、叶县,东面是淮阳,是天下驻扎强兵的战略要地。为防止韩王信日后称雄,便诏令韩王信迁徙到太原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以北,防御胡人入侵,以晋阳为都。韩王信请求以马邑(今山西朔县)为都,得到汉高帝的准许。

同年秋天,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率大军重重包围韩王信,韩王信多次派使者到匈奴那里谋求和解。当汉高帝派兵救援韩王信时,对韩王信多次派使者去匈奴有所怀疑,认为他对汉帝国怀有二心,派人指责韩王信。韩王信害怕被诛杀,因而与匈奴约定共同进攻汉朝,举兵叛变,率领马邑的兵马投降匈奴,攻太原郡,抵达晋阳。

汉高帝七年冬,高帝率大军亲自出征,在铜鑞(今山西沁县南)大败韩信的军队,部将王喜被斩杀,韩王信逃亡到匈奴那里。

汉高帝十一年春,韩王信与匈奴的骑兵一道入侵并进驻参合(今山西阳高县南)抵拒汉军。汉朝派将军柴武率兵攻击,柴武写信给韩信说:

“陛下宽厚仁慈,诸侯虽有叛变逃亡的,只要能够回归,无不立即恢复原来的爵位和名号,从不诛杀。这些都是大王所知道的。如今大王因兵败逃亡到胡人那里,这不算是有什么大罪,望能急速地自动回来!”

韩王信自知难以得到汉高帝的宽恕,便回报说:

“陛下提拔我,从平民百姓到南面称孤为王,这是我的幸运。荥阳大战时,我不能以身殉职,成为项羽的俘虏,这是第一条罪状。待到敌寇进攻马邑,我不能坚守城池,率众投降,这是第二罪状。如今反而为敌寇统率军队,与将军交战,争早晚难何的性命,这是第三罪状。春秋时期越国大夫文种和范蠡为越国立有大功,没有一条罪状,却非死即逃。我对陛下有三条罪状,却想要活在世上,这就是伍子胥在吴国遭受诛杀的原因啊。如今我逃亡藏身于山谷之间,早晚乞求于蛮夷。我思念归乡的心情,犹如瘫痪的人不忘起身行走、双目失明的人不忘睁眼睛观看一样,然而形势不允许呀!”

于是,韩王信就率领着自己的士兵与柴武在参合这个地方进行了交战,后来,因为战败被柴将军斩首。一代将领韩信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一生,柴武为汉高帝消除了又一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