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保林(1946—?),山东人。著作有散文集《青春的橄榄树》、《有一抹蓝色属于我》、《五彩树》、《自己的太阳》、《郭保林抒情散文选》等。
我寄情思与明月
久离故土,难免心中郁积起一叠叠沉甸甸的乡情。
乡情像一条坚韧而绵长的丝线,无论走到哪里,它总是伴着我一同前行。山,隔不断;水,剪不断;一头系着故乡,一头系在我心中。在城市住久了,思念故乡的心越发殷殷的了,这一叠重重的乡情该怎样寄托呢?
托给那一缕飘逸的风。可它太放浪了,靠得住么?托给那一片悠悠的云。可它太轻薄了,载得动么?
哦,托给那一脉幽幽的月光吧——那湿漉漉、晶莹莹的月光,会翻过山岭,跨过河流,穿过翳密的林薮,载着我厚甸甸的情思,把一朵朵鲜润润的吻,一声声热乎乎的问候,给我的小河,给我的白杨林,给我的梨园,给我的场院,给每一朵野花,给每一株小草,给颤动在花瓣上的点点晨露,给栖落在草叶上的红头蜻蜒,……啊,给我那像按在平原上一枚图钉大小的乡村。
而今,又是月到中秋了。
月,对城市来说,实在太吝啬了。即便这中秋之夜,那月光也是慵慵的,倦倦的,只在遥远的天国微微睨着,月色淡淡的黄,像贫血少女的脸靥;地上,空中,弥漫着薄薄的、烟一样朦胧的光,仿佛风一吹,就消逝殆尽了,哪有故乡月色如水的清澈,如银的锃亮?
我思念故乡的月。
撇下妻与子,我独自走至郊外的山野,坐在山坡一块岩石上。脚下是灯火万家的烟城,仰首天穹,只见一羽鹅毛似的絮云,在月儿的脸上抚来抚去,一会儿又有一匹尼龙纱巾似的流云,网住了月儿的蝉鬓;又一会儿云翁褪尽,便见如出水的明珠,如浴后的白莲,施施然脱颖而出,于是山野便盛满了月的思想,月的灵魂。
我的思绪也像鸟儿一样,乘着这缥缥缈缈的月光飞去了,飞过迷蒙的烟水,飞进故乡那如诗如画的月色里……
故乡五月的月夜,在我儿时心灵里是一幅多么迷人的画儿啊!
——那是最新、最美好的时刻,天空像刷洗过一般,没有一丝云雾,蓝莹莹的又高又远。月儿像一位姗姗来迟的妩媚的少女,她把满目清朗朗的光晕撒下来,那满院便是一片明晃晃的晶莹,槐花瓣上便注满月的流汁,月的凝脂,空气里弥漫着花的幽香,月的芳馨,院角,墙缝里,蟋蟀,这些骚扰不停的夜的骑士发出爆烈般的歌唱……
这时,我便坐在院里洋槐树下,或躺在母亲的怀抱里,望着星,望着月,读着那永远也看不懂的黛蓝色的天书。有时母亲也扯着我的小手,摇来晃去地唱道:
筛箩箩,打躺躺,
磨斗面,送姥娘,
姥娘不在家,
喜得妗子笑哈哈……
其实是我笑,母亲笑。笑声在融融的月里飞飞飘飘。摇过,唱过,便给我讲起许多月的传说,我也常趴在母亲的肩头,问那月娘为何不下来,干嘛老呆在天上?问月娘吃什么,那儿有杜梨、有酸枣,也有“甜杆”么?那星儿可是她的孩子?云遮住了月的脸,好久好久不露面,是月娘病了么?小小心灵里盛满了许许多多的童稚和疑惑。稍大一点,我和小伙伴儿喜欢在月光里奔跑,追逐,嘻闹。或场院,或河滩,或树林,那是我们这些“小精灵”活动的第一个舞台。跑累了,闹乏了,就坐下来唱歌。我们的嗓门嫩稚稚的,像刚脱壳的蝉,刚蜕皮的蝈蝈。我们的歌清朗朗的,月娘听了,给我们一片湿润润的吻;花儿听了,给我们一片幽幽的香;云儿听了,给我们一片柔柔的情。
至于瓜棚月夜,那是孩子心目中最动人的一幅画了!
那是怎样迷人的景色啊!暮霭沉沉低垂时,月亮尚未升起,萤火虫却已从夜帷里钻出来,就像从夜空里飘撒下来的星星,忽高忽低,忽上忽下无声地飘荡着,飘荡着,在瓜棚、瓜园的周围飞舞起来了。当月亮升起的时候,田野就像洒了一层银粉。远远的树林,近处的田陌、沙冈,呈现出一派既清晰、明亮,又空灵、柔和的景色。
那生产队的瓜园对我们多么富有诱惑力啊!满园枕头大的银瓜、西瓜,棒锤长的菜瓜和大大小小的甜瓜,从碧绿的叶蓬里,裸露出丰满诱人的笑脸,散发出浓郁的馨香。温柔的夜风,载着瓜的芳香,以及晒蔫了的瓜叶的气味,露水和夜的气味,一齐弥漫过来,沁人心脾,令人陶醉。在月色里可以依稀看到圆滚滚的西瓜——果皮上泛着一层白粉,白粉上镂刻着一道道深绿色的花纹,还有羊角蜜,长得像一只羊角,上尖下粗,弯弯着腰,黄色的外皮,打开来,露出粉红色的瓜瓤儿,紫红色的瓜籽儿,咬一口,满嘴淌蜜;青皮脆,翠绿色的瓜皮上长着一条条黑纹、打开来,奶白色的瓜瓤儿,像水嫩欲滴的奶酪,甭提多甜了。至于“花狸虎”、“三道筋”,那都是瓜的家族里上好的成员。还有一种叫大面墩,个头长得特别大,长长的,黄黄的,吃起来面面的,像吃馒头,简直可以当饭。
我们常常结群打伙地去偷瓜,在月色里演出一幕幕喜剧、闹剧和恶作剧来。看瓜的是“三老瘪”——一个瘦瘦的老头儿,我们都叫他鳌三爷。偷瓜时,我们先派一个“侦察兵”,悄悄地溜进瓜棚,在他眯着眼打盹儿的时候,在他的鞋壳里放一把干蒺藜,然后,在瓜园小径上也撒蒺藜。一旦他发觉偷瓜时,跳下床铺,脚一着鞋,就被扎得呲牙咧嘴,光着脚追我们,小径上的蒺藜又扎得他直吼直骂。叫骂声中,我们早已抱着几个甜瓜或西瓜像小狗獾似的跑远了。于是,我们就躲在河滩里,趴在草地上,尽兴地享受“战利品”,吃饱了,打着饱嗝,带着一种满足,一种快意,一种甜蜜,“宿窝”去了……
我真正读懂“故乡”这部书时,也是在月光下,那时我已高中毕业了,暑假里,我等候着高考福音的降临。
七月的傍晚,夜幕垂下了,蛙鼓响了,萤火亮了。我割满一筐牛草,坐在小河边,洗净了脚,洗白了手。我望着河水,见那河水发亮了,像黎明的晨曦。突然,那河水开始有银蛇游动了,抬头看呀,一轮金黄的明月,抖抖地出现在我面前,金灿灿,明晃晃。我惊呆了,两眼痴痴地望着这样辉煌、这样妩媚的明月。它如同一枚熟透了的柿子,散溢着浓馥的芳馨,饱蕴着汁液,沾着蒙蒙水汽。它金色的流汁,金色的柔光泼泼洒洒地倾泻在故乡广阔的田野上,远近的房檐、树梢、垛顶、水痕,全都泛出淡淡的金色光芒,一阵微风吹过,田野的光霭便闪闪地流动起来——飘到东,飘到西,飘到南,飘到北,对这耳语一阵,对那亲吻一会,悄然地,悄然地,不出一点儿声响。这时候,谁要咳嗽一声,它会惊恐不已,迅速地躲到背后,或是用小草将自己遮掩。我狂喜地望着这神奇的月色,仿佛走进月的梦境。一切都是闪闪烁烁,莲蓬勃勃,我陶醉在这金色的梦幻中了。
随着夜的脚步,那月华渐渐地褪去罕见的金色,变得白炽起来,同时,她徐徐地,几乎让你感觉不到地上升起来。月色比先前更妩媚、更迷人了,沾着看不见的甜湿的夜露,一页页翻开在旷野上——远处堤上的柳条,身旁坡上的紫丁香,一齐楚楚地向我伸展过来,把树枝和幼草的影儿投射在河堤上。宿鸟在枝头上叫着,小虫子在草棵子里蹦着,田里的庄稼在拔节生长着,田野中也有千万生命在欢腾,花和沉静的草,越发显得芳香扑鼻……这时,你可以尽兴领略夏夜的安谧与恬静,夏夜的醇厚与丰富,夏夜的深邃与喧嚣……
但是,我的梦退潮了,我醒来了。我发觉,月照处的高冈河坝像朦胧的画,没照的低凹处像深沉的诗。于是我借着月光一行行一页页地阅读着故乡这部祖传的书:卧在月光下的牛。溶进月色里的柴烟。破旧的村舍。古老的磨房。发黑的麦秸垛。长着绿醭的水坑。木质皲裂的辘护把柄。弯弯曲曲的小路。小路上那沉重纤缓的辙沟。还有这茂茂腾腾的庄稼,黑黝黝的土地;以及渗进大地深处我祖祖辈辈的汗水,和被风雨蚀去的重重叠叠的脚印……这是一部写满象形文字的书,我们古老民族煌煌历史巨著沉甸甸的一章。此时,我才真正弄懂“故乡”这个字眼深奥而丰富的内涵——繁衍。生息。创造。发展。艰难。执著。挣扎。奋搏。……这莫不是故乡生命的坐标?
我年青的心灵中顿然萌动了一种伟大而纯挚的情感,也萌动了一种苍茫的历史感和沉重的使命感……啊,故乡!
最令人眷恋的是中秋月。
中秋节,那是月的节日。
平原上,托出一轮圆月,犹如维纳斯的诞生一样迷人,一样富有魅力,像泰山日出,黄河落日一样辉煌庄严。有一年回故乡,我在日记里曾记录过故乡中秋月出的壮丽景观:
……那隐晦的,沉思般的蓝湛湛的底色上,洒下了最初的几滴欢乐的蛋白色的水珠,并逐渐地浮泛开来。这色调又转为玫瑰黄,犹如丹青手的画笔在徐徐地涂抹,逐渐变得宏大、变得清晰,使玫瑰黄越聚越浓。天空中那金黄的,一路上扫荡一切的,火焰般的色彩,开始泛滥开来,又如一部交响乐,先是由一只细细的苗音悠悠地、从遥远的深处传来,渐渐声音变得清晰、宏阔、昂扬,接着管弦齐鸣,锣拔奏响,啊……这时,我仿佛听见月神被簇拥出来,如此圆润,清晰和庄严、安详。我屏住气,睽目呆住了,这样伟大的、这样迷人的月出的远景,我却从来没有看见过。月亮离地,大约不盈尺的光景,霎时间,那所有的星星都似乎隐蔽了,唯有这轮金黄的月在向这夜的世界泼洒着流汁一样的柔辉,而那点点的遥村远树,淡得比初春的嫩草还虚无缥缈……
这时,家家户户男女老幼便团团围坐在摆放在院子里的地桌周围,开始了丰盛的晚餐,享受一年一度最神圣、最迷人的天伦之乐。而家家的地桌上都摆满了瓜果梨桃,摆满了特制的成套的月饼,装满鲜丽如新月。那月饼有各式各样的,有枣泥馅的、糖馅的、瓜子和花生芝麻馅的,上面印着“嫦娥”“桂树”的图案。这时,母亲并不急着吃,望着我这远归的儿子那种吃月饼时甜甜的、贪婪的样儿,脸上的皱纹化为一朵美丽的微笑。我咀嚼着月饼,也重温着“故乡”——那远处传来的机器轰鸣声,那电视机播放出来的歌声,和谁家院子里不时爆发出的一阵阵舒心爽朗的笑声,都流淌着收获的喜悦,火红的富足,甜美、热烈、沸腾的追求,那么新鲜,那么动人,那么令人遐思和憧憬。月饼的甜,瓜果的香,醉意浓浓的乡情,连同母亲的笑都就着月光吃进肚子里了,至今我的舌尖上还滞留着那甜甜的,馨香的记忆!
夜深了,露重了。抬头望去,高高悬挂中天的是山野特有的中秋月,她圆润,安详,静静地放射着柔和的光,如同母亲温柔的目光,温柔的微笑。山风轻轻地摇荡不息,载着清澈绮丽的光波,欣然地洒在无限的静穆之中。在这静穆中,故乡仿佛一步一步向我走来,带着我童年的回忆,少年的足迹,熟悉的乡音;带着小河的琴声,白杨林的涛韵;带着甜甜的炊烟和庄稼成熟的芳馨……
难忘的故乡!难忘的亲人!愿我这一缕浓浓的乡情,托给天上的明月,愿那月光载着我这梦一样温存,云一样迷惘的情思,飞到那鲁西平原上的小村!
一九八七年中秋节前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