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新关系学
18244800000010

第10章 同学关系

第一节 不做传话筒,保守他人秘密

友情是一种最需要小心积蓄和保存的财富。

——(法)罗曼·罗兰

如果是现在进行时,同学是一种情谊,一种单纯的体验,如果是过去时,同学就成为了一种精神的烙印,也变成了一种可资利用的社会资源。在维护和使用同学资源时,有一根刺你是碰不得的,那就是:不做他人的传话筒,保守同学的秘密。

同学,又可是朋友。但同学之间又不是普通的朋友关系,与工作后交往的朋友比较起来,同学之间对彼此了解得更清楚,更彻底。年少时发生的一些事情,愉快的不愉快的,同学之间几乎没有秘密。但有一处特殊的地方,那就是作为同学中最要好的朋友之间才能知道的事情,如果同窗好友很信任地让你知道了;或者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你发现了你的某个同学的隐私,不管是他有意告诉你的还是你不经意间注意到的。对这些事情,不能毫无顾忌的告诉别人,否则会影响同窗好友在其他同学中的印象,也会破坏你和同窗好友之间良好的同学关系。

同学找你倾诉,必定是十分信任你,希望能让你帮他分担欢乐或悲伤,他可以在倾诉中发泄自己的情绪,也可以在倾诉中整理自己的情绪,平缓一时的冲动,但最为关键的一点并不在此,而是在聆听之后,切莫做一个令人厌烦的传话筒。同样,窥探到同学的隐私后,你切不可将此权作谈资,广泛散布。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尊,一旦这层保护膜被你捅破之后,你将落个“小人”之名。

在同窗关系中,喜做传话筒或窥探别人隐私是最要不得的,这样做会使你在同学的心中变成一个不可信赖的人。你将发现别的同学都在与你疏远,与你说话时不冷不热,而你的声音,也就渐渐地淹没在其中,再也喊不响了。

第二节 同学面前谨防自傲

真正有学问的人,就像麦穗一样:只要它们是空的,它们就茁壮挺立,昂首睨视;但当它们趋于成熟时,饱含鼓胀的麦粒时,它们便谦虚地低垂着头,不露锋芒。

——(法)米舍勒·爱冈·德·蒙田

古人云:“鹰立如睡,虎行似病”。故君子才华不露,聪明不逞,才是任重道远的力量。这大概可以形象地诠释为“藏巧于拙,用晖而明”这句话的具体涵义。很明显,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在处理同学关系时要懂得藏锋露拙,明哲保身,切忌锋芒太露。

有才干是好事,是事业成功的基础,在恰当的场合显露出来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带刺的玫瑰最伤人,也会刺伤自己。露才一定要适时、适当。时时处处才华毕现只会招致嫉恨和打击,导致做人和事业的失败,不是智慧者的所作所为。有志于做大事业的人,可能自认为才分很高,切记要谨防自傲,该装傻时一定要装得彻底。

在同学之间,本来没有多么复杂的过程和利益冲突,但俗话说:“同事是对手,同行是冤家。”嫉妒是人的天性,特别是还在学校的同学,由于心理发展还不够健全,嫉妒这种动物的本性体现得比较明显。因此,有才华的学生很容易遭到其他同学的非议甚至排挤。

求学时年轻气盛,总是希望自己能够鹤立鸡群,为老师所欣赏,为其他同学所敬佩。特别是自己有了一点点小成绩后,更希望得到别的同学的尊重和肯定,自然而然滋生出优越感来。于是,只要是在能显才的场合,就迫不及待地表现自己,把自己的才能统统展现出来。这样做有可能暂时满足你的虚荣心,殊不知这样做是一种极其不明智的处世方式。当你洋洋得意的时候,也是你开始为同学所嫉妒、厌烦的时候,很显然,不但你的形象开始降低,以后与你同学的关系也就很难相处了。

所以,在处理同学关系时,一定要谨防自傲,这不是自甘平凡,也不是自卑,这其实是一种处理同学关系很高的境界。

第三节 关系网比文凭重要得多

重要的不是受什么样的教育,重要的是和谁做同学,今日的同学关系也许就意味着明日的财富。

——(美)乔治·沃克·布什

同学关系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地位,如今的同学关系当然还保留原始同学关系的许多要素。但在无数的事物已经异化的今天,按社会历史生态学的理念,同学关系已经演变为一种对社会资源的占有方式。同学本身是资源,用时髦的话说,是人力资源;拉上过硬的同学关系,即为优化配置资源。

随着终身学习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在职人士会选择一个或者几个培训班进行自我充电,于是就产生了一种新型的“同学关系”,这种“新同学关系”与传统学历教育产生的“同学关系”有着很大的不同,是一种更稀缺的社会资源,同样具有巨大的价值。

从哈佛商学院到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到林林总总的MPA、MBA、EMBA,这些学生每年交几万十几万的学费,最看重的当然不仅是几门功课、几十个学分,甚至最后到手的一张文凭,实际上,这些聪明学子削尖了脑袋往里冲,真正看重的是那里面早已聚结成的强大的商界关系网。对这些学员来说,同学的关系网比文凭重要得多。

在很多人眼里,中国是个人情社会,“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看是一种“朋友经济”。参加MBA、MPA研究生班的学员大都已有一定地位:政府官员、企业经理。参加课程班可扩大社交面,浙江工业大学的一些课程班还专门成立了同学联谊会,同学很快成为好友,来自企业的同学很快便会建立业务关系。

温州一企业家在杭州某大学报了个法律研究生班,从此他往来于温州与杭州间,他的班里有政府官员,有各地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的领导。他非常珍视与这些有头有脸同学的关系,每逢学习之余,他便会大宴同窗,他成了班里人缘最好的人。

杭州某银行的小吴也报名参加研究生课程班,她说除了想拿到学位证书,也想去认识一些人,因为有很多同系统的领导会来上课。

同学关系过去总是被人简单地等同于真诚情谊,如今看上去这个观点似乎有点跟不上形势了。社会上各种学习班(包括MBA)的招生广告在努力提醒它的消费群体,通过他们可以建立人际网络关系,而“我的同学是大佬”、“你发现赚钱的机会了吗”这些意味深长的广告词正在进一步考验同学关系的单纯性。

靠同学关系建立的关系网是一种社会资本,不像在酒桌上交的那些朋友那么庸俗,而是一种志趣相投的交往,各种学习班毕业后的同学都会组织起自己的同学会而且来往频繁。此外,同学关系作为一种“生产力”正在积极地发挥效应,通过班里的同学关系做成生意的也不少,一笔生意下来,学费也就回来了。

同学也是“生产力”,学缘关系的价值正在不断被挖掘,并无限地发扬光大。学习以外的联谊活动使学员有更多的机会建立各种各样的“关系网”。你不但可以选择“同桌的你”,还可以选择“同居一室的你”。

第四节 等价交换在同学关系中不适用

友谊永远不能成为一种交易;相反,它需要最彻底的无利害观念。

——(法)安德烈·莫罗阿

同学关系是非常纯洁的友谊。因为在学生时代,人们年轻单纯,热情奔放,对人生对未来充满浪漫的理想,而这种理想往往是同学们共同的追求目标。曾几何时,彼此在一起热烈地争论和探讨,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袒露在别人面前。加之同学之间朝夕相处,彼此间对对方的性格、脾气、爱好、兴趣等等能够深入了解。

在这个缺乏诚信的年代,这种单纯的同学关系是人际关系中十分稀缺的人际网络。同时,这也是维护成本最低的人际关系。

同学关系维护成本虽低,但却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属于低投入、高产出的一种投资。任何关系网的建立都是需要成本的,有人通过旅游来遭遇爱情,行万里路,花数万金。结识商业伙伴的成本更大,一张高尔夫球俱乐部的会员卡几万几十万的都有。同学关系说到底只是学习消费中产生的一种副产品,属于“买一送一”中的“添头”,只是这种副产品的价值正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消费者花钱购买的是知识,作为副产品的“同学关系”其实是免费的。

随便打开一个电子记事薄,就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同学资源”。从某种层面来讲,这些往往都是潜在的“黄金客户”。

尽管同学中能成为铁杆朋友的不多,但能在关键时刻互相帮忙的却不少。因为源于共同经历或学历,很容易就产生信任感。即使平时不联系,必要时一样可以找同学帮忙,而不必非得打着草稿拐弯抹角。

由于特殊的诱因(同学),使得初步的信任开拓有了一定的基础,而且这种关系是一种长期合作互利的。所以,同学之间的交往已经不是普通的一维买卖式的营销,而是更注重过程、更注重满意度的三维立体模式。比如节假日的互致问候、同学聚会、参加婚礼等等都是其中一些具体的表现。

过去,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但现在,递个信息,介绍个关系,给个机会也许是更实惠的互相帮助。

这一点,从肖远的通讯录就能看得出来:MBA班上的同学全都有,甚至连校友的联系方式也专门做成了一本校友录,校友每年铁定聚会一次;而高中同学,大概就只有1/3在保持联系了。对于MBA的同学,哪怕是校友,肖远说自己也会自然地产生亲切感。曾经有好几次,陌生人打电话来,说自己是北大光华学院毕业的,是哪届哪届,聊聊彼此熟悉的人或事,很快距离就拉近了。假如对方是需要帮忙或联系工作,肖远也会特别地去留心。他自己刚毕业时的第一份工作也是北大光华学院的一位学长联系的,后来,这样的事情就越来越多,他帮同学留意工作机会,或是同学给他提供合作机会,甚至还有同学要办公司,大家投资的投资,加盟的加盟,非常热心。

“同学少年”的网络如此有威力,以致有的时候,这张网并不需要真的搬用,只是用一下“声誉”或者说“品牌”也就OK了。成龙成凤的同学无形资产可免费使用,同学的神通就无意间呈几何级数增大了。

第五节 男女同学交往应把握分寸

既然我们都是凡人,就不如将友谊保持在适度的水平。

——(希腊)欧里庇德斯

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在学生时代是很多的,大家交往起来也比较方便,目的比较单纯。甚至工作以及结婚以后,有些同学之间还保持着亲密的联系和经常的沟通。

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异性同学在接触与交往过程中,虽然双方得到了真挚的友谊和教益,但同时也容易遭到一些误解,以致有时不大愉快。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避免在与异性同学交往时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呢?

(1)交往双方一定要相互信任,互相尊重。由于男女之间在气质、性格、身体、爱好等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差异,因而异性间的交往是非常敏感的,这就要求异性同学在交往过程中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彼此做到“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心于人”,这样男女同学真诚友谊才有保障。

(2)既要反对男女之间“授受不亲”的传统观念,又要注意“男女有别”的客观事实。男女同学之间,只要是正当的纯正的友情,完全是可以堂堂正正的往来接触。但也不能说异性朋友中间,没有“一丁点儿性”,因而明智的人要学会服从良心和社会禁忌,一举一动都要大方得体,不能过于随便。

(3)要从思想上和行为上分清友谊与爱情的界限。因为人总是有感情的。在友谊和爱情之间并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超过一定的限度,兴许你自己也分不清哪是友谊哪是爱情了。

(4)应多在集体活动中交往。邀请对方到家里做客,不要忘了同学的另一半。若是单独相处时,一定要注意选择好环境和场所,尽量不要在偏僻、昏暗处长谈。如果在房间里单独相处,不要插门或锁门,以免引起他人的猜测或误解。

(5)相处中的女同学要自尊、自重,男同学要有自制力。人际交往的两性道德原则还是必要的。女生在与异性相处时,一定要保持自尊、自爱的美德,既要有女性的荣誉感,又要善于自我保护。作为男性则应更加谨慎,善于克制,这样就不会发生什么意外情况了。

总之,在异性同学的交往中,注意言行谨慎,注意把握分寸,是可以发展真诚的友谊的,真诚的朋友是不分性别的。

第六节 “太精明”让关系越走越远

做人须带一份憨,一份痴;不憨不能犯大难,不痴无以处浊世。凡患得患失之人,正是太聪明耳。

——陶觉

人人都愿意做一个聪明的人,不愿意成为一个糊涂的人。但是有时候还需要一些“难得糊涂”的精神。因为这种“糊涂”才是顶级的聪明。其实,有的时候,一点点的“糊涂”和人情味比十足的“太精明”更容易得到回报。

一辈子不吃亏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我们如何看待“吃亏”。适当“让利”,吃点小亏,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不仅体现了你的能力,也会加深你和同学的感情。将要取之,必先予之,这也是一种高明的处世方法。

所以,在与同学相处中还是要本着“宽以待人,胸怀大度”的原则,尽量不要与同学计较琐碎的利益,要目光长远,宽容大度,才能有所作为,同时也能为自己和同学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友谊氛围。

有的人与同学的关系浮在很浅的层面上,就是因为过于计较自己的利益,甚至是锱铢必较,老是争求种种的“好处”,久了难免惹起同学们的反感。而这些东西未必能带给你很多的好处,反而弄得自己心神疲惫,并失去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得不偿失。

同学间你来我往,无法做到绝对公平,总是要有人承受不公平,要吃亏。倘若人们强求世上任何事物都公平合理,那么,所有生物链一天都无法生存——鸟儿就不能吃虫子,虫子就不能吃树叶,世界就得照顾万物各自的利益。

在这个问题上,有些人处理得好,有些人处理得不好。于是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些人受人欢迎,在同学关系场中如鱼得水;有些人却四面树敌,很难融入集体之中。原因多种多样,归根结底就是,不同的为人处世原则导致了不同的同学关系的产生。

有些人在与同学相处中,“利”字当头,什么亏都不能吃,什么便宜都想占,自己做了对不起同学的事情脸不红心不跳,同学做了对不起他的事情记恨一辈子,看别人时戴着显微镜,高标准、严要求,对自己就总是网开一面,另当别论。这样的人怎么会招人喜欢?又怎么能拥有一个和谐的同学关系呢?这样的精明,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十分实用,实际上正是与同学相处中的一大禁忌。

第七节 重视聚会

聚会,是同学的感情交流、感情投资和回收的最佳场合。

——(泰)他信·西那瓦

有人说:“同学之情只有几年,一旦缘尽则情尽,没什么可值得留恋的。”

这其实是很错误、很没有眼光的想法。要知道,大千世界,茫茫人海,既为同学,实是福分不浅。虽相处时间不长,但这中间的关系定值得珍惜,值得持续下去,这不是多此一举,而是实属必要!当你与同学分开后,还能保持一种相互联系、而且日久弥坚的关系的话,那对你的一生,或者说对你将来所要达到的目的与实现心中的理想是会有很大好处的,这也许是你所未想到的。

同学是具有共同知识、共同文化、共同背景的一群人,是在这个相互竞争的世界上所十分稀缺、难得的人际网络,有可能成为同舟共济的命运共同体,成为事业上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加油站和发动机。今天的“同学会”、“校会友”盛极一时,恰是因为商业时代、网络时代合作博弈呼唤出的强大需求。

同学关系有时在很危急的关头能帮上大忙,能起到排忧解难的作用。但是一定要记住的一点是,这中间的好处是来自于自己的努力,如果在你与同学分开之后并没有经常性的相聚,那关系之好从何谈起,从中受益则更是一纸空文了。所以你有这份心、这份情,真诚地维持分开之后的同学关系,那你的人际关系面就会更加的广泛,路子也会比别人多出几条。

如今同学聚会演变成一个个勾兑场,勾兑友情、信息和生意。当数年不见的同学或同级一同撮饭局时,先是“喔,你是……”然后交换名片,“噢,是经理啦”,或“噢,当上处长、局长”什么的。所以同学关系同样与时俱进,只有不断加进新的内容,这种关系才会变得牢不可破。

并不是所有同学都愿意来参加这种聚会的。生活往往比艺术更有戏剧性:原来的高材生最终只是个教书匠;原来的捣蛋鬼在商海里左右逢源,春风得意;原来的校花班花嫁给了政工干部,眼看着没有提升的指望了;而原来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四眼妹居然留学海外嫁个美国佬衣锦回乡了……有人得意有人沮丧,有人四处交朋纳友,有人默默当陪客,个中滋味不能一一与外人道也。

不过,随着社会阅历的加深,认识的提高,更多的人有了对密切的同学关系的渴望,无论自己的成就如何、地位如何,同学分开后,还保持着联系,或成立了同学会,这实在是一种十分有见地的想法。

一年一小会,十年一大会,大家虽然不在一起工作和生活,但关系愈来愈坚、愈坚愈惜,彼此相互照应,“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同学关系——全世界都很重视的人脉资源,正得到空前的重视。

第八节 关注同学的困难

人际关系是用现代方式表达出圣经中“欲人施于己者,必先施与人”的金科玉律。

——(美)戴尔·卡耐基

心理学的研究指出,人的行为具有某种互酬性。这里的“酬”,不仅包括物质方面的内容,而且也包括情绪、情感等心理方面的内容。人与人相处中,彼此的互酬水平越高,关系越是稳定、密切。有些同学之所以与同学处不好关系,互酬性低恐怕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这种“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对同学的需求、困难漠不关心,使人感到你很冷淡;其二,用“等价交换”的商品买卖原则来看待同学间的相互关心与帮助,使人感到你“太精”、“太实惠”。别人从你这里既然得不到感情上的温暖与偷快,与你关系疏远当然是情理中的事了。

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是人的基本需要。与同学处不好关系的人之所以常感孤独与烦恼,归根结底是满足不了被人关心的需要。怎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关心呢?唯一的办法是你首先要去关心别人。因为你有得到别人关心的需要,别人也有同样的需要。你愈关心别人,你在他生活中的重要性将因之而得到增加,自然地他也会转而关心你。一旦彼此间能互相关心,同学关系也就自然亲密了。

同学相处,避免不了会发生工作上的关系或者私人关系。工作上同学之间可以相互提携,相互信任和帮助,生活上同学之间也应该相互照应。而生活中的交往成功与否,往往是工作上能否愉快合作的前提。

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人有走运之时,也不如意的时候。在背运之时给予的理解与支持,比在走运之时阿谀奉承更能够加深感情。所以,锦上添花固然美丽,但更重要的是要雪中送炭。在同学处于困难时,甚至一句温暖的话也会收到千金不换的效果。

不要等到自己用到同学了再想到同学。自己富了,当同学有困难时就应该尽力协助。对于自己来讲,有可能是一个月的收入,但是对于同学来讲,可能是解决了毕生的难题。

曾经有一个富翁,发迹之后与穷朋友很少来往,生怕有人借他的钱,沾他的光。有一天,当他的集团公司倒闭后,路上偶遇同学,想邀请同学吃饭叙旧,被同学当场委婉拒绝。这位富翁当然不会穷得连房子都没有了,只是原来宾朋满座的场面没有了,自己孤独,却没有一位同学愿意同他来往。

同学之中,肯定有贫富差别。也许有的同学住在花园别墅,而有的同学却拥挤在一个破宿舍楼中的单间中。关键时候帮同学一把,物质的、精神的都很重要。拿快乐送给同学,帮助同学,实际上是收留了同学之间那永远不变的真诚和兄弟情谊。

富了莫忘生活上暂时有困难的同学,适当地提供一些帮助,在未来的某个时候,会得到大于它的回报。

关注同学的困难并不一定完全是金钱关系,有的是一种友情,一种善意,一种相互交往的快乐。

第九节 校友录是维系良好关系的重要方式

网络缩短了我们之间的距离,也让我们的交往变的容易。

——(美)比尔·盖茨

与一般的纯商业和纯感情交往不同,介乎两者之间的同学关系更适合运用的是倍增法则。从“同学”含义由同窗、同班、同系扩展到同届、同校,甚至更广就可见一斑。或许,这就是同学关系较为玄妙的一面吧。

在google上搜索“校友会”三个字的网页总数约有79200,搜索用时0.15秒。各大名校,甚至中小学,都开始有了自己的校友会。毕竟,这是一个极好的社会资源。一些有成就的校友还会向母校捐款,某名校的校训“爱国荣校,饮水思源”即是由此而来。而校友之间的互相联络还可以互相帮助,互通有无。比如,通过校友会某个素昧平生的校友找到了很重要的客户,这决非特例。

当然,感情上的互相支持也弥足珍贵。不过,就情感的亲和度而言,一般有两个极端,越是名校或者烂校,其校友会的情感浓度就会越淡:前者名流太多,不易伺候;后者名气欠佳,档次太低,羞于提及,难以令人有成就感。

网络时代同学交流的方式除了“校友会”,还可以通过无数个像Chinaren、5460、搜狐等等专门的同学网站,在上面呼朋唤友。大大减低了交流成本,信息交换也密切多了。虚拟和真实交错的班级留言板上,可以看到诚恳的聊天,也可以看到同学间散布各种各样的谣言。

这种现象的产生决非偶然,它说明了同学关系已越入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不受时间所限,不受空间所限。只要有聚,那份关系,那份情谊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谁没有几位昔日的同窗?谁在学生时代没有几位同校的好友?说不定你的音容笑貌还存留在他们的记忆中。千万不要把这种宝贵的人脉资源白白浪费掉,要改变处境,从现在开始,你就要努力地去开发、建设和使用这种关系。

此外,不论本身所属的行业领域如何,应与最易联络的同学(初中、高中、大学等)建立关系。然后,从这里扩大交往范围。不妨多运用校友录上的人脉资源,来为自己的成功找到助力。

第十节 同门师兄弟的竞争与合作

这是世界的主题是合作,竞争是局部的,是蕴涵于合作之中的。

——(英)托尼·布莱尔

如果说市场经济中“抓了老鼠就是好猫”,那么,同学关系也是这只猫的一个利爪。

W.米尔斯在《权力精英》一书中描述,美国大部分权力由一小撮精英群体掌控,这一群体包括大公司总裁、政府高官及军队将军。这一权力精英群体来自相同背景,在相同大学念书,同属类似俱乐部,享有相同价值观,并在同一层面的各种岗位上轮换。他们控制着国家的经济命脉。

许多成功者的身边都可以看到同学的身影,有少年时代的同学,有大学时代的同学,更有各种成人班级如进修班、研修班上的同学。在温州的商界里,同学关系也无处不在,竞争对手曾经是同学,合作伙伴曾经是同学,高层管理与员工曾经是同学……

南存辉和胡成中都是温州企业界中的一线名人,两人同是乐清人,同样是做低压电器的,以前还是合伙人,现在的关系更像是竞争对手。

其实,南存辉和胡成中还是小学同学,南存辉是班长,胡成中是体育委员。毕业后,南存辉成了修鞋匠,胡成中做了裁缝。1984年前,这两个同学各拿出1.5万元合伙创办了求精开关厂,由于经营得当,乐清求精开关厂生意红红火火。1990年,“求精”一分为二,南存辉和胡成中分别拥有其中一个分公司,1991年,两人正式分家。

现在南存辉和胡成中分别是乐清两个最大的低压电器企业正泰和德力西的总裁,两位昔日的同学从合伙人身份变成了竞争对手,南存辉曾在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里说过一句非常有意思的话来形容正泰和德力西现在的关系:“当德力西在正泰对面建起一幢21层高楼时,我就提醒员工,注意,德力西离我们还有100米。后来,德力西在正泰的高科技工业园对面竖起巨型广告牌,我就告诫员工,兄弟们加油,德力西离我们只有50米了!”

上例中的主人公显然很好的处理了同学间的合作与竞争的关系。但现实中,也有人在处理同学间的竞争与友谊的关系时,往往感到很难恰当的处理好,感叹“鱼与熊掌难以兼得也!”因而如何正确对待同学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1)要增强自己的竞争意识。不难想象,一个缺乏竞争意识,成绩平平,工作不积极的人是很难赢得同学的尊重和好感的。

(2)要采取正确的竞争态度和方式。有竞争就会有胜负,面对胜负,应保持胜不骄,败不馁的健康心态,当处于劣势时,应改变思路和方法,提高自己,以赶超对方,而不能采取贬低或破坏对方来获得自己的优势,更不能心生嫉妒,背地里风言风语或采取不正当的手段。

(3)要知道竞争本身也是合作。竞争与合作是并行不悖的。竞争标志着奋发进取,积极向上,是前进的推动力,使生活充满生机。你追我赶,竞高争长,最能促使事业不断进步。

总之,同学之间要互相竞争,在竞争中要消除嫉妒心理,讲求协作友谊精神,培养向上、争雄之美风。百舸争流,奋勉者为先。这样,与自己的同学在竞争中就能永葆青春活力,友谊递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