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新加坡中小学教育特色与借鉴(发达国家教育特色与先进教育思想借鉴)
18210400000034

第34章 新加坡教育改革与展望(2)

第三次分流是在中学毕业之后,学生的主要流向有三个:约30%的学生进入初级学院和大学预科班(相当于我国的普通高中),约50%的学生进入理工学院(类似于我国的中专或大专),另有20%的学生进入工艺教育学院(相当于我国的职业高中)。当然,初级学院和大学预科班毕业生中也会有少部分学生不能升入大学,他们同样可以报考理工学院,以接受高等职业教育。

新加坡的这种教育体制有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同时它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的能力、兴趣等多种因素,便于每个学生循序渐进地发展自己独特的天赋和个性,是一种因材施教的方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分流不是甩包袱,而是学校根据学生的智能、特点,进行恰到好处的培养教育。1995年,新加坡把这三级分流的教育方式作为国家制度确定下来。

(二)民族化——公民道德教育

新加坡自1965年宣布独立起,就是一个多种族的国家,其居民大多为华人、马来人、印度人,还有少数的欧亚混血人和其他民族。如何更好地融合各民族的不同文化,形成统一的为新加坡民众所共同拥有的、独具新加坡团结特色的民族精神,并通过教育培养每一位公民的国民意识、民族意识,一直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目标。而基础教育改革的不可缺少的公民道德教育主要承担了这方面的重任,通过各种形式的公民教育课程的设置,让每一位学生在此阶段的受教育过程中,为逐步培养民族特色的公民意识、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形成厚重务实的新加坡民族性格,打下良好的坚实的基础。作为东南亚发展史上的一朵奇葩,新加坡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求得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所形成的优良文化传统中的民族精神:冒险精神、坚忍不拔的开拓精神、节俭勤奋精神、宽容的精神、务实的精神意识,无疑在基础教育改革中,被作为优秀的民族文化的精华而传承与升华。

其次,道德教育尊崇儒家思想。新加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这里的素质也包含了道德素质。而今,人们常常会津津乐道的是新加坡高度文明的社会秩序。其实,新加坡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新加坡中小学良好的道德教育。

新加坡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将道德教育列为学校正式课程的国家之一。建国初期的1967年,新加坡中小学就开设了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小学德育强调爱国、效忠和公民意识的培养,中学德育则进一步重视个人与家庭、学校、社会、国家、世界的关系。1991年,新加坡政府依据国情又提出了各种族都能接受的五大共同价值观,即: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尊重个人;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政府要求所有中小学都要以五大价值观为纲,进一步改进和加强道德建设,以培养具有良好道德素质的一代新人。

新加坡的这种德育教育思想,其实渗透着许多中国儒家思想的精髓,诸如“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在这里,儒圣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者安仁,智者利仁”等思想有了很好的诠释。应该说,这种把儒家思想贯穿在道德教育始终的教育思想,对新加坡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儒家思想影响了中华民族的世世代代。但是,中国的德育教育又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关键在于形式的东西多于实在的东西,空洞的说教多于无声处的潜移默化,导致中小学生德育观、价值观的淡漠,直接影响了德育教育的效果。而新加坡的德育教育,渗透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中,渗透在每一个细小的环节上,学生在无形中接受着这种教育,也无形中实践着这种思想,良好的道德素养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

(三)多元化——课程内容

新加坡的融东西方文化于一体的多元文化,在基础教育改革中,亦有其鲜明的时代内涵。学生可以在吸纳和继承本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又与西方的先进文化保持着密切联系。这不但有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同时也为新加坡各民族的融合及其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在中学课程内容中,可以更多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包括英语、母语、数学、科学、人文学科、公民与道德教育、体育及音乐等。在中学的中三学习阶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自由选修科目,学校则提供各式各样的辅助课程和活动以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喜好和才能,还可以让学生在体育活动、视觉及表演艺术、信息科技、科学研究等领域尽情挖掘潜能、发挥特长。

新加坡的课程设置很有特点,课程内容着重于英语、母语及数学,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打好这些学科的基础。其他辅助学科包括公民与道德教育、健康教育、音乐、美术、体育及社会学。从小学三年级起,学生也须修读科学。此外,校方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项课外活动。

中学课程内容则更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包括英语、母语、数学、科学、人文学科、公民与道德教育、体育及音乐等。中学生上中三时,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修科目。学校也提供各式各样的辅助课程和活动以迎合学生不同的喜好和才能,让学生在体育活动、视觉及表演艺术、信息科技、科学研究等领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

新加坡还特别推崇数学和科学这两大学科。数学和科学几乎贯穿在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整个教育过程。新加坡小学的数学教育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不少外国的学校均采用他们的数学教学方法和编写的教材。不久前,一项来自全球26个国家及地区的50多万小学生参加的“国际数理能力调查”显示,新加坡小学生的表现,远远高于全世界的平均水准。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宣布这一结果时,曾称之为“来自新加坡的挑战”。

(四)人本化——课程设置

自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在基础教育的发展取向上都更加关注人的本体的发展,以及人除了作为生产手段外,人作为人本身在个性、潜力等心理方面得到充分和自由的发展的观点,这种极为实用的教育观念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基础教育改革的首要目标。新加坡的人本化的国民教育理念,在基础教育改革的诸多实践中,深符教育思想的发展规划,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积极营建有效的情境氛围文化,其中在教育制度改革中的分流、课程改革中的课程内容的选择、教学改革中的教学方法的优化等等,无不着重于适合每一位学生个体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李光耀曾说过这样一句话:“除了具有战略性的地理位置之外,我们并没有任何天然资源。我们惟一的资源是人民。”

(五)特殊化——教育地位

作为一个面积只有600多平方公里的岛国,新加坡的自然资源很匮乏。因此新加坡将人才作为国家的第一资源。只有依靠人力资源,并不断提升人力资源的质量,才能使自己与国际经济保持联系,才能使国家赢得生存和发展。因此,教育在新加坡被赋予“人才立国、人才兴国”的特殊战略意义。不管种族、宗教、性别和地位如何不同,新加坡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在教育中,新加坡政府重视诚信为本,使政府政策得到国民的广泛理解和认可。近年来,新加坡为了增强国际竞争力,大力引进国外人才,此举刺激了新加坡的就业。

(六)自主化——教学方式

新加坡教学的方法很特别,许多学校都真正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思想,学生动手、动脑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很强。新加坡教育部门和广大老师认为,填鸭式的教学不利于培养出全方位的人才。因此,他们把教学方式落实在“学而思之,思而学之”上,透过这种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精神。

新加坡的课堂教学很活泼、生动,可以把人的每一根神经都调动起来。一般一节课有一小时,若想要每个学生都能以饱满的精神上完课,在上课前、上课间,老师经常会说些幽默的话,但这些话都与讲的知识有关。老师并不只是不停地教,而是先将知识讲完,再让学生提问,老师解答。这样,学生的问题就可以当堂解决,就可以把知识掌握得更牢固。

即使是课外,学生也充分体现着自己的主体地位,那就是自主选择课外活动。在新加坡的每一所学校,都有许多种课外活动供学生选择。这些课外活动不仅仅是只讲难题的数学小组、物理小组或其他什么小组,而是真正的兴趣小组,学生完全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这些兴趣小组有:交响乐团、美术班、舞蹈班等,它们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摇篮。

新加坡的教学方式十分灵活,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兴趣特长,与中国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无疑是先进的。

新加坡“学校家庭教育计划”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新加坡年轻人受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影响,有漠视家庭的倾向。新加坡政府认为必须遏制事态的蔓延,在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后,于2002年启动了学校家庭教育计划,旨在通过开设家庭生活教育课程,全面提升家长、学校员工和学生的家庭观念和生活技能,进而促进新加坡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 SFE计划的背景

20世纪后期,在西方社会价值观的影响下,部分新加坡年轻人追求个人安逸享乐,不尽孝道,甚至把年老的父母视为妨碍自己追求物质享受的绊脚石。面对此情此景,新加坡政府坚持东方社会的文化传统,大力宣传家庭的价值,强调家庭的意义,促进家庭的功能。2000年9月,家庭教育民众委员会成立,2001年底,家庭教育民众委员会递交了第一份年度报告“重亲情,享天伦”,对开展全面家庭教育提出四类建议:向年轻人灌输积极的家庭价值观;让婚姻成为一个终身的承诺;开展家庭生活教育,提升家庭生活质量;创造和谐关爱的家庭环境。该报告在新加坡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家庭教育民众委员会于2002年10月1日正式更名为“重亲情,享天伦” 工委会,其成员包括公民代表、私立或公共机构的代表,旨在制定一系列面向民众的家庭教育的战略和对策,宣传婚姻和家庭的重要性,使民众形成积极的家庭观念。为了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优势,该委员会于2002年4月启动了学校家庭教育计划(简称SFE计划)。

二、 SFE计划的推进

2002年SFE计划启动时仅有4所学校,参与人数约为12,000人,截至2006年底,参与学校已达109所,惠及人数超过30万。起初SFE计划仅在中小学推行,从2005年起,该计划被推广到学前教育阶段,2006年10月的统计数据表明,已经有150个学前教育中心加入该计划。SFE计划旨在通过家庭生活教育,让新加坡的家庭快乐健康,进而构建凝聚力强、安定富强、生机勃勃的社会。

(一) SFE计划的实施主体

SFE计划的实施动员了多方面的力量,包括社区发展、青年及体育部/教育部、学校的家长支援小组/家长教师协会、SFE服务提供方、其他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该计划详细规定这些利益主体的职责和权利。

1.社区发展、青年及体育部(MCYS)

MCYS负责整个计划的推进、评估、完善。具体职责包括:在国家政策框架内为SFE计划指明发展方向;向每个加入该计划的学校提供3年期的经费支持,第一年2万美元,第二年1万5千美元,第三年1万美元,从第四年开始学校需要自筹全部经费;开展与SFE计划相关的全国性调查;根据相关规定,向拟加入或已经加入SFE计划的学校和服务提供方提供各类资源;为学校和服务提供方搭建交流经验的平台,建设网站,印发资料等。

2.SFE服务提供方

SFE服务提供方需要向学校派遣一名联络员,以便制定、执行、监督家庭生活教育的各项计划;组建一个专家援助团,根据目标群体的需求开设多种课程,这些专家可以隶属于本机构,也可以是外聘的,但必须保证服务的时间和质量;服务提供方须确保能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努力达到预期效果。

3.学校、家长教师协会/家长支援小组

学校是SFE计划的申请者和实施者,要充分调查并了解家长、学校职员、学生的需求;与SFE计划的服务提供方密切合作,制定出具有前瞻性、预防性的实施方案,以迎合目标群体不断发展变化的需求;动员家长教师协会和家长支援小组支持SFE计划的推进;确保家庭生活教育课程可以覆盖目标群体,使他们及时获取课程信息和相关资料。

(二) SFE计划的利益主体

SFE计划的直接服务对象包括家长、学校职员和学生,此外,受益方还包括学校与社会。

1.家长

SFE计划向家长提供正确有效的抚育技能,使其能和孩子融洽地沟通,增进亲子关系;教会家长如何更好地维护婚姻关系,让家庭生活更加美满。此外,SFE计划会发展一批家长志愿者,让他们成为学校和其他家长的联络员。他们要向其他家长提供指导和帮助,使之也学会正确的家庭生活技能和抚育技巧,甚至动员他们参与到SFE计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