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新加坡中小学教育特色与借鉴(发达国家教育特色与先进教育思想借鉴)
18210400000033

第33章 新加坡教育改革与展望(1)

不断修正的新加坡小学教育改革

新加坡十分重视基础教育的发展,一直不断地修正和完善他们的小学教育。2004年以来,新加坡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改革。

一、减少小一、小二班级人数

从2005年起,小一班人数减至30人;从2006年起,小二班人数减至30人。

新加坡学前教育的班级人数一般是在30人以下,小一、小二学生刚从幼稚园升上来,不适应新环境,需要教师的特别照顾,把小一、小二班级人数减少至30人可以让学生更容易适应小一、小二的学习生活。减少班级学生人数可以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交流,更好地实行因材施教,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更好地满足同一班学生的不同需求,使他们打好识字与数学的基础。此外,因为减少班级人数,每所学校会获得额外师资,可以让学校在各年级进行更灵活的课堂教学以及更好地调整班级的安排。

二、部分单班制

大多数的学校将高年级(小三至小六)的班级安排在上午上课,低年级(小一、小二)的班级安排在下午上课。大多数的政府学校将在2014年实施部分单班制。

2000年,新加坡教育部完成一项22亿元的计划,以便使所有中学都能实行单班制,教育部开始研究小学是否也推行单班制。现在已经有一部分小学开始实行单班制。

实行单班制后,学校可以利用下午空出来的设施,组织更多不同的课程辅助活动及深广学习活动,从而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学校的活动和课外活动。学校实行单班制,可让学生有更充裕的学习时间,有更多的活动空间,可以发展个人的特长取向,缓解学生学习上的压力,平衡身心的发展。此外,把小一、小二年级较小的学生安排在下午上课,是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

三、改进小学分流制度

新加坡教育制度的最大特色就是实行教育分流制度。对于新加坡的学生来说,他们总共要经历小学四年级结束、小学六年级毕业和初中毕业时的三次分流,这三次分流基本上决定了一名学生今后的发展方向。“小四分流”是小学四年级结束时按照学生能力把他们分入3种不同的适合他们学习进度的语言分流课程(EM1,EM2和EM3)。EM1(约占10%)是英语和母语都是第一语言,此流是为学术性强并具有杰出语言才能的学生提供一级水平的英语与母语。EM2(约占70%~75%)是英语为第一语言,母语为第二语言,学生的英语和母语达到中等水平,大多数学生进入该语言流。EM3(约占15%~20%)是英语为第一语言,母语只要求掌握熟练口语,此流为少数能力较弱的学生和母语较差的学生提供作为第一语言的英语和达到熟练口语水平的母语。学生在定向阶段可根据年中和年末考核成绩的升降转换语言流。小四分流,一方面选拔了那些具有优异语言才能的学生,另一方面也减轻了少数能力较弱的学生的学业负担,使他们有可能集中精力进行英语和数学的学习,因此能有效地鼓励他们继续留在学校求学,不会感到跟不上其他同学而放弃学业。这样尽量为学生安排一种合适的学习速度,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

然而这一政策也受到家长、媒体的广泛抨击。很多人认为小孩在四年级的时候还没充分成长,过早分流对发育迟缓的学生有不公平之嫌;学生承受的学业和心理压力太大。此外认为EM1和EM2的学生学习同样的课程,惟一不同的是EM1的学生学习母语的要求更高,该政策并没有什么管理意义。新加坡教育部鉴于“小四分流”的实际情况,对它进行了一些改革。

1.2004年,新加坡教育部合并了EM1和EM2,让EM2的学生能选读高级母语。EM3的源流仍然保留,以便集中为这类学生提供基本知识。学校将为家长提供关于孩子是否适合报读高级母语的专业意见。

2.从2004年起,各小学有了自己拟订小四分流考试考题的自主权。学校可以灵活地制定小四年终考试,以确定哪些学生适合进入EM3源流(小五至小六)。不过家长还是可以参考学校的意见,自行决定是否让孩子进入EM3源流。这场考试是为了鉴定哪些学生适合修读高级母语,哪些学生需要进EM3源流,巩固好基础知识。

3.学校可以自行决定是否让EM3学生同其他源流班级的学生一起上课。事实上很多学校已经开始把EM3的学生和所有学生合在一起不分班,以便鼓励他们更好的学习。上述改革给予了学校更大的灵活性来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也更加配合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从而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四、卓越学校计划

为了能够重点培养更多的人才,让学校发展有益学生的教育强项,从而塑造各自的特色,目前新加坡开始进行“卓越学校计划”。被选中的学校将获得政府更多的拨款(可申请高达10万美元的资金)提升学校在各方面的设施,发展自己的专长项目,以确保达到与先进国家的学校同等的水平。同时,教育部也将调动资深校长及教师来掌管这些学校,且让校长有更大的自主权,学校管理层可以用他们认为最适合的方式去管理学校,以取得最大的成效。

不过有关的名单并非是固定的,一旦这些学校的表现未有如期般出色,他们将会被踢出“卓越学校”的行列,由其他的学校所取代,同样的,那些表现出色的学校,也同样有机会被获选参与这项计划。

多元文化下的基础教育改革

21世纪新加坡在其教育领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加坡在基础教育领域进行了彻底的改革,一系列改革措施体现了其特有的民族、文化特征,对我国有很大的启示。这些改革都是立足于本国的实际国情,善于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发挥最大的自身优势,并审时度势抓住发展机遇,继承、扬弃与创新合为一体,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科技、高素质人才。

一、文化政策在基础教育中的影响力

新加坡政府所采取的文化政策,既承认每一种民族、每一种文化的独特性,又注重各民族各文化之间的互动性。在基础教育改革中,从教育制度、公民道德教育、课程内容、课程设置等各项内容中,都可以看到新加坡的文化政策的影响力。

(一)双层化——教育制度

作为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移民国家,新加坡的教育制度有着独特的魅力。不论是科学系统的教育分流制度,还是紧贴本国国情的双语教育制度,都在新加坡的教育发展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浓重的一笔。这种双层教育制度不仅实现了教育育人的功效,为新加坡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精英人才,而且在几次基础教育改革的浪潮下,步步趋向完善与稳固的结构化进程。这种灵活性和多元化相结合的教育制度体现出来的教育理念,经过理论的论证与实践检验的双重审核,以其快速形成的发展格局证明了它本身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基础教育改革应致力于培养每一个学生,给予他们充分自主的发展空间,提供适合于个人生长所需的教育发展机会,提升他们的终身教育的素质,让他们更快地融入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变革的时代潮流。

1.教育分流制度

新加坡制定了契合本国国情的教育分流制度,着眼于培养精英化的具有民族认同感和责任意识的公民,提供给每一位学生平等的教育机会,依据每一位学生的个人发展的特点和不同的需求,进入不同的个体化的分流阶段,获得自己终身教育发展所需的各方面知识和技能。

教育分流制度在新加坡实行的改革政策中几经完善。至1995年,新加坡的三级分流的教育方式作为国家教育制度确定下来。即现在新加坡现行的教育体制中,基础教育部分的分流包括三次:小学教育的小四分流与小六分流,以及中学毕业时的分流。通过教育分流,达到以下两个目的:一是资源的合理运用,提高教育投资的效益,并为社会选拔精英。提高了教育质量与国民素质,从而发展全民的文化素质水平,同时满足社会发展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二是因材施教,在自由开放的教学环境设计下,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智力潜能与生存能力,习得并提高终身教育的学习技能与技巧,形成学习化社会构建的人力资源生产模式。新加坡的教育分流制度是与双语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根据学生的个人学习资质的不同,进行多向分流,从而进行不同层次语言流的学习阶段;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等个人特长的不同,选择适合自己学习能力的课程;又可以根据个人意愿及未来发展目标进入不同的学校进一步学习。总之,这种教育分流制度给每一个学生提供了充分的选择和发展空间,并给予充足的资源条件满足发展的需要,而且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弹性。

2.双语教育制度

新加坡的四种官方语言分别为:英语、华语、马来语、淡米尔语,其中英语为通用语。因此,服务于教育的国家本位的终极目的,新加坡实行的是以英语为主导语言、“英语+母语(民族语)”双修、三向分流的双语教育制度。英语作为教学语言,是学生终身学习、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手段;华语、马来语、淡米尔语三种民族语是重要的语言教育课程,是开启传统民族文化宝库的钥匙,在独特的民族性背景中保持传统文化的价值。

这种教育分流制度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平时的学习表现,来判断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倾向及其潜能发展,并且兼顾每一位学生的个人兴趣和爱好,以此决定下一步与之相应的学校课程的选择,这样就确立了如何实施分流的标准,然后逐步实施分流,秉着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一批批“新加坡式”的各尽其能的精英化人才。

新加坡原总理李光耀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我们放弃双语政策,我们就必须付出巨大的代价,使自己沦落为一个丧失了自己文化特性的民族。我们一旦失去了这种感情上和文化上的稳定因素,我们就不再是一个充满自豪的独特社会。相反,我们将成为一个伪西方社会,脱离了我们亚洲人的背景。”在一定程度上,这种双语教育制度一方面提供了文化对话的桥梁和平台,可以多少改善由于种族及文化组成造成的纷繁复杂的影响,还可以促进各民族在宗教及文化上的沟通交流,避免彼此之间产生隔阂。另一方面,在新加坡的教育发展的历史上,双语教育制度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满足了社会的和谐发展、民族文化的传承及融合的需求。

3.双语教育与分流教育相结合

新加坡是多种族、多元文化的国家。新加坡的人口主要由四个种族群体组成,华人、马来人、印度人及一些欧亚人种,其比例大致为75:15:7:3。双语教育作为新加坡教育制度的基石,对其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新加坡实行双语教育和分流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其基本精神是把英语作为教学语言,用于学习绝大部分课程,目的是为了让他们将来更好地去了解、认识世界。华语、马来语和淡米尔语这些母语主要是语言教育课程,其目的在于理解民族文化的价值,保持传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国家。

新加坡的双语教学绝大多数是从幼儿园开始的,学校为不同年龄段的班级各配一名英语老师和一名母语老师,分别运用两种语言对儿童施教。学前准备阶段招收年满5周岁的儿童,学制为一年。强调以交际为主,提倡发展儿童智力,启发逻辑思维,培养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能力。

学生进入小学后就逐步开始接受分流教育,这种教育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分流就是经过考试和考核,将普通教育中的一部分学生分流到技能教育的序列中,实际形成了普通教育与技能教育的双轨制。这种分流共有三次,分别是小学四年级结束、小学六年级毕业和初中毕业。这三次分流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学生一生的工作走向和发展前途。

和中国基础教育相类似,新加坡基础教育的学制是六年小学,加四年中学。在六年的小学中,前四年为基础学习阶段,除双语外着重接受数学和其他科目的学习,主要是帮助学生扎稳这些方面的根基。小四考试后进行第一次分流,学校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把学生编为不同的源流:约20%的学生进入EM1班,70%进入EM2班,10%进入EM3班。EM1班的学生所修读的英语和母语均为第一语文程度,属于高级水平;EM2班的学生所修读的英语为第一语文程度,母语为第二语文程度,属于中级水平;EM3班的学生所修读的英语为第一语文程度,母语为第三语文程度,属于基础水平。

六年级末,所有学生都必须参加小学毕业考试,即小六会考,合格者进入中学阶段,这次考试也是第二次分流。根据考试成绩、语言能力和兴趣,学生分别进入三种课程学习,即“特别双语课程”、“快捷双语课程”和“普通双语课程”,参加学习的学生人数分别占10%、50%和40%。前两类课程的学制为四年,不同之处是接受“特别双语课程”教育的学生须修读“高级母语”,其进度较快课程更广泛。学习“普通双语课程”的学生则要修满五年。中学前两年主要教授基础科目,包括英语、英国文学、母语、数学、科学、历史、地理、艺术等。从第三年起,学生可根据兴趣选修文科、理科商科或工科的专业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