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新加坡中小学教育特色与借鉴(发达国家教育特色与先进教育思想借鉴)
18210400000010

第10章 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与课程设置(6)

1.学生与教师的电脑配备

1996年,新加坡教育部制定了信息技术教育总体规划,到2002年,新加坡的信息技术教育总体规划,到2002年,信息技术教育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善。小学生与电脑的比例从7∶1变为2∶1,中学生与电脑的比例从5∶1变为2∶1,即在所有中小学校,每两名学生就拥有一台电脑。还有“教育电子簿”试验的推行,使新加坡的“智慧岛”计划成为可能。

2.将信息技术整合到教学中,开设信息技术课程

2003年,新加坡教育部制定了信息技术教育二期规划,要求将信息技术整合到教学中,建立动态灵活的新型课程。规划方案包括:开发丰富的数学媒体教学内容(自然科学、语言学、人文科学、美学),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提高所有学科领域的教学水平;建立全新的基于网络的管理模式,为学生开发数学化文件夹。新加坡教育部计划2002年之前在所有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目前,新加坡小学近30%的课程用电脑进行教学。

3.课程评价中信息技术的使用

1997年,新加坡教育部颁布了信息技术在教育上应用的总蓝图,提出所有课程的教学和学习评价都采用信息技术手段,侧重对学生进行信息使用,思考和沟通能力的评价。2003年的二期规划又提出利用信息技术扩大评价的范围和方式。例如利用信息技术获取数据并进行分析处理,在更短的时间内以更有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与表现作出诊断性评价。此计划有三种更快、更有效的概念和技能评价系统,即适应性测验系统、自动论文评分系统和反剽窃系统。

(五)设置调动学习积极性、更有效益、更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的母语课程

为了使母语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中“活学活用”的语言,提高他们对母语及民族文化的兴趣,新加坡政府对母语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采用量身定制的母语课程以配合不用语言能力和学生兴趣的学生的需求。改革后的母语课程更加注重听、说和读的技能,提供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教材和阅读材料,改进教学方法、评估方式及强化教学资源。

以新加坡小学为例:从2006年起,实施修订的小学离校考试,减少死记硬背,增加联系语境的测试和听、说部分的比重。此外各小学分别设有高级华文课程、高级马来文课程、高级淡米尔文课程,供学生选读。除以上共同的改革外,还分别对华文、马来文、淡米尔文进行了改革。

1.华文课程的改革

从2007年起,分阶段采用新的华文单元模式,小一小二从2007年起采用,小三小四从2008年起采用,小五从2009年起采用,小六从2010年采用。所有学生都修读核心单元;导入单元及强化单元是为入学前减少接触华文或在学习核心单元方面需要额外帮助的学生而设立的,目的是要帮助他们克服在学习上所遇到的困难;学校将鼓励那些在华文方面有能力或感兴趣的学生通过学习深广单元以提高华文水平;华文小学离校考试水平的设定将以核心单元为依据,更广泛运用歌曲、诗词朗诵等教学策略。

从2006年起学生将能在学校的作文考试中使用便携式中文电子字典。从2007年起,学生将能在小学离校考试的作文考试中使用便携式中文电子字典。此外,在低年级阶段通过增加华文授课的科目提高学生接触华文的机会。

2006年,在25所小学试行快乐学习的“单元教学模式”和“新教学法”的小学华文新课程后,有90%参与试教计划的教师以及85%参与试教计划学生的家长,观察到新课程的确能够引起他们的学生或子女学习华文的兴趣及参加华文的乐趣,使他们对语言的使用更有信心。目前,新加坡共有2700名小学华文教师,已有1900名小一小二的华文教师接受培训。从2008年至2010年,新加坡教育部将逐步落实小三至小六的华文教学改革计划。为了全力支援华文新课程,教育部还成立了一支由试教学校教师、特级教师、教育部课程规划员组成的70人“咨询队伍”,从2007年起随时给予全国学校提供支援。教育部还将向各小学增派两名华文教师,他们将在2007年7月和2008年到校。

2.马来文课程的改革

小学低年级课程将采用按能力分组的教学方式或以差异教学法来教学,使教学更能符合来自不同语言的学生的能力与需求。从2008年起,小一到小四的班级将采用新的马来文课程,小五从2009年起采用,小六从2010年采用。

3.淡米尔文课程的改革

小学低年级课程将采用按能力分组的教学方式或以差异教学法来教学,使教学更能符合来自不同语言背景的学生的能力与需求。从2006年起,淡米尔文课将教导学生淡米尔口语而不是正式的淡米尔书面语;从2008年起,小一到小四的班级将采用新的淡米尔文课程,小五从2009年起采用,小六从2010年采用。

二、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一)进行课程改革,减轻学生负担

我国近年来社会各界一直呼吁要减轻学生负担,可是学生的书包却越来越重。而新加坡在这方面为我国提供了借鉴,新加坡中小学生的书包如今不足一公斤重。其措施有二:一方面,新加坡进行课程改革,削减课程分量,将一些强调背诵、跟实践不符及大难或太广的内容去掉;另一方面,推行“教育电子薄”试验,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之中,使新加坡中小学生以小巧的“电子书包”代替了沉重的书包。我国必须加快中小学课程的改革步伐,真正减轻学生的负担。

(二)课程与教材管理的民主化

在课程与教材管理方面,我国正规化做得较好,目前已设立了全国性的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负责审定各地编撰的教材。我国的课程与教材管理在民主化进程中最需注重的是分级管理,这也是适合我国国情的、行之有效的课程与教材管理制度。但在我国就涉及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的权限如何划分,比重如何的问题,这是一个因时因地而宜的问题,值得我们继续研究。

(三)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培养创新精神

亚洲人一向为自己能够很好地教育孩子而自豪,在“意志坚决”的父母的督促下,亚洲学生总是在世界级的自然科学和数学竞赛中获得最高分。可是现在他们却逐渐意识到,在信息时代最珍贵的是思考和创造,他们的下一代已经被超量考试压得喘不过气来,根本无法适应时代的需要。我国和新加坡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所不同的是,新加坡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百姓,都较早较清醒地认识到这一问题,并积极采取了措施。新加坡通过开设“思考”课程,不仅教思考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如何创新。我国教育界也认识到思考与创新的重要性,现正逐步采取措施。

(四)加快信息技术教育改革

2000年10月25日,我国当时的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起用5~10年左右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将成为今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新加坡在发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些经验对我国信息技术教育改革有一定启示作用。例如:重视信息技术教育改革,加大经费投人;注重管理,分阶段实施信息技术教育;配合信息技术教育改革,调整教育目标及改革教学与学习模式;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推进信息技术教育改革,等等。

(五)以学生为中心

无论是给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课程,还是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从本质上来讲都应在考虑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实施。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以学生的需求为本的课程与教学是无效的,因此,真正的课程与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发展是学生的发展,进步是学生的进步,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就明确提出要“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考虑学生的不同需求,构建能促进每一名学生发展的教学体系。

因此,我国应该始终把信息技术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重心,把它置于优先发展的地位,以体现时代的特征。

独有特色的华侨中学的课程改革

新加坡华侨中学在陈嘉庚先生倡导下于 1919 年 3月 21 日成立,办学目标:融合和沟通东西方文化,建设全世界认可的世界一流的学校。华侨中学实行双语教学,是新加坡一流的学校。

一、华侨中学课程改革的内容和形式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从 2004 年开始,华侨中学和华中初级学院将重新合并,开设综合性直通车课程。华侨中学的初中生将不需要参加初中会考而直接进入高中课程(大学预科课程)。

华侨中学和华中初级学院,分别担任中学教育和大学预科课程的教学任务。小学分流中的学生只有3%的顶尖学生才能进入华侨中学就读,能够进入华中初级学院的学生也是凤毛麟角。国际部的学生(收费)一半来自新加坡,一半从世界各地,以马来西亚和中国的学生为主。一流的生源、师资和教学设施,为华侨中学的课程改革奠定了基础。

以前,华侨中学的学生必须参加英国剑桥的“O”水准考试,这相当于中国的中考。考试压力严重挤压了活动课的开展。这种应试教育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华侨中学是教育部7所直通车综合课程改革实验学校,即让学生免考“O”水准会考、直通“A”水准会考。华侨中学学生和南洋女子中学的学生可以免考直接进入华中初级学院学习,实行男女混合班制。

实施直通车综合课程以后,华侨中学的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活动类的课程得到进一步加强,学生社团活动非常活跃。处处可见学生的美术、书法、雕塑、陶瓷艺术、建筑设计作品,既营造了校园文化氛围,也激励了学生参与创作,学生的体育和文艺活动开展广泛而且水准很高。如体操、乒乓球、足球、篮球、垒球、棒球、网球、游泳等课程,学校有专门的场所。艺术社团有规模宏大的弦乐团、华乐团和戏剧社。

学习活动中要求的创造性对学生具有较大的挑战性。学生的各科成绩都包括口头表达、书写表达、专题研究和测验考试等几个部分。考试在学生成绩中的比重不会很大,平时课堂中的口头表达和书写表达,以及参与专题研究的能力是评价学生的主要依据;学生也不必门门参加,平时成绩好的学科可以免考;在这种评价制度下,教师与学生平等互动,学生课堂合作、讨论、交流踊跃;课余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课题研究受到特别重视,学校不断改善实验条件,设立各科的学习和研究中心,鼓励学生参加创新活动;图书馆对学生自由开放,并在图书馆设立专门的专题研究室,便于学生查找资料和进行团队讨论。

二、管理特色

学校管理体现了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理念。华侨中学主要依靠校长委员会领导下的三个常设委员会来进行管理。这些委员会分别是:行政委员会、学习委员会和后勤委员会。日常的教学管理,则由四个共识联负责。共识联是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全校共有四个共识联。每个共识联都包括中一到中四各个年段,共识联在共识联主任的领导下工作,教师不能在共识联之间随意调动。共识联的设置,有利于团队精神的培养和开展校内竞争,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体现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理念。教师面向全世界招聘,招聘过程非常严格,经过一年的试用期,如果合格则是终身聘用。学校认为一年一聘不利于教师的成长,不利于教师的身心健康;加强学术交流是教师继续教育的共同趋势,如何面对和适应新课程是全世界教师面临的共同课题。1999年以来,每年有1/4的教师被派往海外学习并和世界一流的学府建立合作关系,其中包括到中国大陆考察访问;邀请世界著名学府帮助培训教师,和西澳大学合作在本土开设硕士学位课程。争取在5~10年内,让全校教师最少拥有硕士学位;他们认为华侨中学要成为世界级的学府,必须重视科学研究,而进行科学研究教师要先进修。学校开始实施学习和研究中心计划,已经完成了光子学实验室、生物科学学习研究中心、财贸学习研究中心等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