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新加坡中小学教育特色与借鉴(发达国家教育特色与先进教育思想借鉴)
18210400000009

第9章 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与课程设置(5)

我国职后教师培训大多是利用寒暑假期间,在教育学院、师范院校进行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方面的理论培训。很多参加者是以通过考试、拿到证书为目的。我国的教师教育内容能否再丰富一些,开设一些教师迫切需要或与其兴趣相关的课程,能否在形式上更多样一些,比如,将研讨会、座谈会、案例教学等都纳入到教师职后培训之中。另外,我国教育部门能否规定教师在职培训时间每年必须达到一定的时间(比如,新加坡规定为100小时),这样可以推动教师积极参加职后培训。

多元化的课程与教材改革

经历1997年东南亚的金融危机后,新加坡经济通过教育发展人力资源,从而推动经济发展,进入复兴阶段,同时也反思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一度走向成熟的基础教育在危机中也暴露出不少弊端。正如一位新加坡的高级官员在一次会议上指出:“新加坡学生在掌握教学内容上顶呱呱,甚至可以说在世界上是数一数二,不过在创造力及创意思考上,则有待加强。”新加坡政府提出对原有课程进行现代化改革,让学生获得现代最新的知识以应付高科技产业改组的需求,让学生得到世界新近流行的信息,增强毕业生对现代世界的适应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当今与未来最有实用价值的技能。为此,新加坡中小学进行了课程与教材改革。

一、新加坡中小学课程与教材改革

(一)削减课程分量,全面改革课程内容

由于中小学教育能为整个教育事业奠定基础,新加坡新任教育部长张志贤把改进小学和中学的课程和评估制度当作他的首要任务,并列出目标如下;确保课程符合21世纪的需求,在未来几年内落实教育资讯科技总计划以及确保国民教育成为未来教育体系的重心。1996年,新加坡教育部成立了学校课程及评估系统检讨委员会,对新加坡的课程进行全面检讨和改革工作。其目的在于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即从学校教育成果接收者的角度,来探讨学校应该给学生教导些什么。1997年8月,这个委员会呈交了一份报告书给教育部,新加坡教育部决定采用报告书上的建议。报告书指出,学校的课程大纲过于冗繁,应该加以削减,从而腾出时间让学生能够通过专题作业等活动,达到学以致用及进行创意。但报告同时指出,全面改革课程的工作需要好几年的时间,正如张志贤所指出的:“我们要确保学生不单吸收课程内容及事实性的知识,也要具备处理知识的技巧。这些都是很重大的改变,我们需要时间好好研究,征询专家及师生的意见,帮助教师熟悉新课程大纲,编制教材,设计评估系统,我们须等到公元2001年之后才能把绝大部分的改革引进学校。”

1999年,张志贤宣布绝大多数中小学课程内容削减10%~30%。不过课程结构、考试、考题都暂不更动。从2000年开始,新加坡四大全国性考试则配合课程的削减而作出相应的调整。考试范围将限制在已削减的课程范围内,即出题范围将缩小。到2001年或之后,新加坡中小学的课程大纲将全面修订,全国考试将根据新大纲出题与测试。

根据新加坡课程改革时间表上的安排,目前新加坡教育部采取的是过渡性的措施,即削减课程分量。教育部削减的课程内容是:1)只强调背诵或技术性细节,而对学生了解课程帮助不大的内客;2)跟实践不符的内容;3)太难或太广的内容;4)在同年级的不同科目,或在不同年级中重复的内容,这些重复的内容或许只在一个科目中保留。课程的削减将有助于减轻教师的教导及学生的学习负担,使他们有更多时间进行协作式的学习,展开更多自我主导的研究,进行更多独立性的调查,培养处理知识、思考及沟通的技巧。

(二)开放教材市场,推出“教育电子坊”网站

新加坡的所有中小学教材都由教育部统一编制出版。从1998年起,新加坡教育部开放90%的编印教材市场给私人出版商。有意编写课本的私人出版社,必须先到财政部注册,并持有良好的准时出版等记录。在编写母语等具敏感性的课程内容时,保证听取教育部的指示。开放教材市场对推动新加坡走向思考及创意型社会有很大的刺激作用。但与此同时,新加坡教育部设“课本核准程序”,严格监督教材质量与价格。教育部严格的“课本核准程序”将确保私人出版社编写的课程材料,包括学生课本及作业等,都提出课程要求,售价又合理。教育部不仅会为私人出版社举行讲解会,让他们了解教育部定下的课程材料编写要求,同时,还会从头协助及指导他们的编写工作,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不妥。教育部课程策划与发展署署长章秀清认为,开放课程材料编写的市场,应该不会造成教师或家长争相购买额外课本的现象出现。她以目前的中学英文课本为例,包括教育部的“版本”在内,总共有六种。

新加坡中小学生的书包可称得上是世界上最轻的书包,不足一公斤重。在1999年9月上海召开的《财富》论坛上,新加坡经济发展局主席发出了富有想象力的感叹:“沉重书包将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重量约在一公斤的电子课业簿。”所谓“电子书包”,是一台应用在课堂教学的多媒体教育电子簿,实际上是一个便携式的电子阅览器,重量不足800克,外形与插卡式手持游戏机相仿,上面记有3个电子插卡槽,学生可以同时插入课本卡、作业卡及字典卡,这样就可以通过教育电子薄的彩色屏幕同看课本并完成作业了。此外,教育电子薄还具备便携式电脑的一些功能,可以发送、接收电子邮件并浏览因特网。这一小小的教育电子薄使课本从平面走上立体化,能够以动画的方式把复杂的要领显现出来。教师可以控制全班学生的教育电子簿,利用它来点名、改作业,不但方便,而且大大提高了教育效率。由于教育电子薄如笔记本电脑一样,可以安装电池供电,所以学生的学习地点不再局限于课堂内,不论是在商店、在大街上都能使用教育电子簿随时随地进行练习、完成作业。新加坡教育部对教育电子薄试验计划非常重视。

为了给全国教师提供一个寻找教材、分享经验的广阔天地,新加坡于1998年正式推出内容丰富的“教育电子坊”网站。“教育电子坊”是一个教育资讯网站,以教师及家长为服务对象。它由四个部分组成;电子图书馆、电子戏院、教师网络及电子商店。前三者供教师及内部网络的使用者浏览,电子商店则在网际网络公开让公众参观。电子图书馆是教师的资料库,包括教科书及学习的参考材料、惟读光碟、网址、录像影片、教程计划等等。教师可以到这里找到课程教材,阅读报章杂志,或到教育科技资源中心预订书本及办理资讯科技工作坊及讲座的报名登记手续。电子戏院播放的是教育界的最新动向。教师可参加网上研讨会、工作坊及科技课程,翻阅研讨会的资料,或对研讨会作出反应。教师也可以参加论坛,讨论如何策划教程,将电子资讯纳入课程。教师网络是一个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平台,让各校的教师能够交换意见,集思广益,改革教学方式。电子商店是16家网上商店,拥有500多种产品。如果想购买的话,只要用鼠标一按,填写订购单,弹指之间就可满载而归。一些软件可以当场试用,另一些附带产品的简介,也可以参考其他人使用后的意见,再作决定是否购买。

新加坡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在21世纪正以举世瞩目的惊人速度飞跃发展。教育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智慧岛”计划使新加坡上下都非常重视教育的发展,这尤其体现在基础教育领域。在这一领域进行的课程改革,除了政府加大投资力度、开放教材市场、削减课程内容外,还有一些更具特色的措施。

(三)推行“思考”课程,培养创意思考

新加坡是一个有着深厚儒家文化传统的国家,一直被看成是崇尚纪律和服从的地方。在新加坡,政府包办了一切。在课堂上,教师只给学生讲授问题的正确,很少有讨论的空间,但在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世界经济竞争的激烈程度增加,新加坡的领导人李光耀感到了危机:虽然新加坡能有效生产高技术产品,但是几乎没有人懂得考虑如何创造新技术。他担心缺少创造性会阻碍新加坡参与信息时代革命,以致降低经济竞争力。因而他极力主张改革,倡导学校应更注重培养创造性。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新加坡自1987年起,开始试行“思考”课程。1987年,新加坡有14所中小学试行“思考”课程。1988年又增加了12所,后陆续增加。小学从四年级开“思考”课程,中学从一年级开始。该课程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以及如何思考,如何去面对较复杂的问题、如何解决困难、如何进行有创造性的以及对某些问题作有见地的批判。1988年,根据一年成绩测试,这“思考”课程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和解决的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它不仅对资质聪慧的学生有好处,而且对资质普通的学生能有更多的好处。1997年,新加坡的一位高级官员在一次会议上提出这样的问题:亚洲人还会思考吗?这标志着新加坡人对“思考”课程进行新一轮的反思。为此,新加坡对“思考”课程提出新要求:“教会学生如何思考而不仅仅是边思考的内容。”

国立新加坡大学教授郑奋兴提出“数学+艺术+创意+电脑=21世纪人才”模式,强调“通过数学培养创意思考”。1997年,郑奋兴开始设计名为《创新思考之晨光》数学软件。在编写过程中,他把创意思考基本原则贯彻其中,利用多媒体科技,将数学中的几何知识传授给学生。他认为,几何是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目的是培养学生逻辑思考能力。

1997年,吴作栋总理提出了建设“重思考的学校、爱学习的民族”这一蓝图,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强加批判思维的培养和训练,而不是照搬以前那种“填鸭式”的灌输教学法。新加坡教育部削减课程内容的30%,为在课堂上进行批判性教学提供充足的时间。因为在此以前那种“教师重教太过且教学大纲中充斥着杂而无用信息”的情况下,老师和学生都不可能有时间来进行批判性思维。围绕着该蓝图提出的新方针,新加坡课堂出现了两种不同模式的批判性教学法。其中已取得“合法”地位的是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教学法;另一种教学法,即批判性读写能力的教学法,还未在学校站稳脚跟。批判性教学反对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及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提倡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这与我国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研究性学习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这种思想主导下,教师必然会张扬学生的个性,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其各方面的潜能。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体现了新世纪新加坡教育的进步。

(四)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将信息技术融入教育全过程

21世纪是一个瞬息万变的社会,新加坡政府认为要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就必须关注信息与技术的教育。为此,新加坡制定了信息技术教育总体规划策略,其主要内容有:在1997~2002年内投资20亿新元以购置电脑,为学校建立全面的网络,开发软件及教材,教师培训等;另外每年还要投人6亿新元作经常性开支。信息技术教育的加强不仅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而且能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知识,以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提高新加坡人的素质,增强新加坡经济在国际社会中的竞争力。此外,1999年,新加坡进行教育电子簿试验,这也是“信息科技教育计划”的一项内容。这项试验在德明中学收到很好的效果,学生告别了沉重的书包,取而代之的是不足二斤重的电子书包。

2003年发布的世界各国信息技术发展状况排行榜显示,新加坡“计算机网络准备能力指数”(NRI)在全球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从中可以看到新加坡具有较强的信息技术条件。在基础教育中,新加坡更是广泛利用其优越条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信息技术教育体系,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