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修行即修心
18105700000015

第15章 谦卑:不轻不慢,低调做人(2)

女子接着问:“那么禅语、禅事、禅心又怎么说呢?”禅师笑了笑,一一作答:“禅语,就是欢喜的、真实的、利人的话;禅事,就是慈善的、利人的、无私的事情;禅心,就是包容心、利人心、无我心、平常心啊。”

这位女子深深感悟,从此以后再也不炫耀自己了,而且与人为善、助人为乐、低调为人,慢慢地开始了充满快乐和幸福的新生活。不久,以往疏远她的、害怕她的、鄙视她的人也都渐渐接纳了她,而且她还被人常夸为真正有魅力的人。

很多时候,如果一个人自视甚高,总是炫耀自己,那么想得到的或许永远也得不到。就像这位女子,虽然她几乎什么都有,可是却没有一个可以谈谈心的朋友,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啊!这就是炫耀的后果。

其实,炫耀是什么,无非是一种自我虚荣心的满足,然而很多时候,这种炫耀并不能够满足自己。事实上,炫耀根本就是一种徒劳的行为,而真正有魅力、有实力的人根本就无须炫耀。

所谓低调,绝不是一种懦弱和无用;相反,低调才能保全自己、成就大事。我们不妨来听听老子与他的老师商容之间的一段对话。

老子曾求学于一位殷商时期很有学问的贵族,他叫商容。在他生命垂危的时候,老子来到床前问候说:“弟子来此倾听老师的教诲。”

商容说:“你已经完全掌握了我的思想,现在我只想问你:为什么人们经过自己的故乡时,都要下车步行?”

老子不假思索地说:“我想这大概是表示,人们没有忘记故乡水土的养育之恩吧。”

商容又问道:“走过高大葱翠的古树之下,人们总要低头恭谨而行,你知道为什么吗?”

老子想了想,回答说:“也许大家是仰慕它顽强生命的缘故吧。”听到这样的回答,商容不禁舒心而笑。少顷,他又张开嘴让老子看,并问道:“你看我的舌头还在吗?”

老子有些不解地说:“还在啊。”

商容又问道:“那么我的牙齿呢?”

老子说:“已全部掉光了。”

商容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老子,说:“你明白这是什么道理吗?”

老子沉思了一会儿,说:“我想这是刚强的容易过早衰亡,而柔弱的却能长存不朽吧?”

商容满意地笑了,对他这个杰出的学生说:“天下的道理已全部包含在这两件事之中了。”

山从不炫耀自己的高度,但并不影响它的高耸入云;海从不解释自己的深度,却也不会影响它的深不可测;地从不显露自己的势力,却没有谁能忽略它的厚度;天从不浮夸自己的空阔,却被尊之为囊括之首。因此,我们也不用过多说明自己的能力,不显山不露水,风度自现,智慧自成。

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欢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的得意之事,总以为这样就会让朋友高看自己,使别人敬佩自己。殊不知,别人并不愿意听你的得意之事。自我炫耀,效果只会适得其反。自我炫耀只会让别人讨厌你。有句这样的格言:“流星一旦在灿烂的星空开始炫耀自己光亮的时候,也就结束了自己的一切。”

常常高调炫耀自己的人,被人不屑、耻笑、轻视;而从来不炫耀自己的人,反而被人看重、尊敬、铭记。所以,炫耀是没有用的,炫耀也是没有必要的。要想让自己光耀,还是选择低调为人、埋头做事,这样反而能够更好、更快地做出成就,从而能够更好、更持久地使自己光耀。

其实,炫耀是一种人人都非常容易产生的心理。日常生活中,我们时不时就会有想要炫耀一下的想法,比如买了一件漂亮的衣服,找到了一份好工作,找到了一个非常贴心的爱人,买了一套大房子,孩子考出了好成绩等,而炫耀以后的结果会是什么呢?通常都不会好,要么是使自己更骄傲,要么是使自己更浮躁,要么是使自己陷入颓废,还有可能引起孩子的骄傲,或者爱人的反感,以及忌妒者的报复等。

炫耀,对自己没有丝毫益处可言,也没有丝毫实质意义,它无非是满足了一下我们小小的虚荣心,而它的害处却不小。

感悟人生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在人的一生中,能够立自身根基的事不外乎两件:一件是做人,一件是做事。

4

一叶遮目,不见泰山

历史上的河北香河县的马神庙村,是出了名的把式窝,这里的孩子没有不会武功的。清朝的时候,这里还曾出了一个武林高手,名叫张策,在全国各地名声大振。

张策,5岁起,就开始练习少林功,他的父亲为了让他能够习得一身好功夫,还专门为他订制了一双铁鞋和一件铁马甲。从5岁到13岁八年的时间里,张策的武艺很有长进。一天,他的父亲让他把一张湿牛皮晒到房顶上去。只见,张策用脚尖轻轻地一挑,偌大的一张牛皮,就“哧”的一声上了房。父亲见自己的儿子功力如此了不得,不免由衷地夸赞了几句。

张策的功夫自是了不得,三乡五村的人,也倒是有所见识。只是,自己的功夫深了,傲气也来了,总喜欢显摆显摆,时不时,就召集一帮小朋友到村边的东大庙演武。虽说,每次他都是点到为止,可弄得那些武功不好的小朋友还总是鼻青脸肿的。可那时的张策已是村里的“小霸王”,小朋友们都不敢得罪他,他说让谁去,谁就不敢说个“不”字。

一天,小张策又在村里的东大庙演武,惹得好多村民驻足观看。这时,从人群中传出一个声音:“哎呦,小小年纪,有几下子呀!”听这么一说,张策倒是收住了手脚,只见人群中有一位云游僧,正在拍手称赞道。于是,张策骄傲地问道:“师父,你看我练得怎么样啊?”师父回答道:“小施主的功夫自然厉害,可还是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呀!”

小张策听云游僧这么一说,马上就不笑了,心想:“你既然说我的功夫还有不足之处,我就让你尝尝我的厉害。”

“少林武功,天下第一,你懂吗?”小张策挑衅地说道。

“贫僧当初也练过一些拳脚,可惜岁月久远,胳膊腿不灵活了,正在四处寻觅合适的人选,将武功传授于他,我见你身手不凡,不如就做我的弟子吧?”师父回答道。

“想让我拜你为师,可没那么容易,我们得比试比试,你若要比得过我,我就拜你为师。”小张策骄傲地说道。

老师父听罢,高兴地前往,走到了张策练武的台子上。

“你不是腿上的功夫很厉害吗?来,你若踢得到我,就算你赢!”师父说道。

“好啊,这可是你说的,可不许反悔呀!”小张策回答道。

于是,张策摆好架势,左一脚右一脚地踢起来,一会儿里腿,一会儿外腿,一会儿又鸳鸯腿。可就奇了怪了,明明老师父就站在那里,无论他怎么努力,就是踢不到。台上看热闹的人开始起哄了,张策终于发狠了,一脚猛踢过去。只见老师父不慌不忙,伸出一根手指头,点在张策的脚心处。小张策觉得自己的脚心就像被锥子刺了一下一样的疼。只听“咚”的一声,小张策被甩出了好远,趴倒在地上。

“怎么样,徒儿,快快拜师吧?”老师父笑着说道。

“我不服,这次不算,重来!”小张策不服气地嚷道。

“好,好,好,你说重来就重来!”老师父答道。

小张策从地上爬起来,拍拍身上的土,心中思量道:“既然,用腿踢不到你,我这次就改为用拳吧!”他猛地蹿上台去,挥拳就打,老师父早已看出他用的是燕青拳。

这次,老师父可没有像上次那样等着挨打,而是在张策的拳头刚刚挥过来时,他就机敏地闪开了。这时的张策两眼昏昏,只觉得自己的周围到处都是老师父。自己的拳头刚刚出手,老师父早已不见了人影。这可气坏了张策,就在他四处找老师父的时候,只觉得自己的背上被人轻轻地点了一下,他便飞出去二十几步以外,躺在地上了。

“拜师吧!”老师父再次说道。

“我不服,我就是不服,你若真的厉害,就老老实实地吃我一脚,如果你能受得住,我就拜你为师。”小张策较劲地嚷道。

“好,一言为定,那你就照这来呀!”老师父指着自己的胸膛说道。

小张策见老师父直叫阵,于是卯足了劲儿,照准老师父的肚皮踢出去。张策一脚出去后,自己反被吓了一大跳,其他人吃自己的一脚早就受不住了,而老师父却跟个没事人似的,依然站在那里纹丝不动。待小张策再次抬腿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双脚却也动弹不得,就像地上有磁铁被吸住一样。小张策试了几次后,知道是因为老师父的功力比较深厚的缘故,自己的双脚才动弹不得。

领教了老师父的功夫后,小张策终于甘拜下风了,跪在地上,对师父说道:“师父,徒儿鲁莽了,请宽恕!”老师父笑了笑,说道:“徒儿,切忌以貌取人,傲乃武林第一大忌呀!”

老师父见张策天资聪颖,收他为徒后,老师父在马神庙住了两年,将自己的本领全部传授给了他。张策谨遵教诲,勤学苦练,融合各家之长,后来,成为武林界的一代宗师。

当一个人取得一点小小的成就时,难免会产生骄傲的心理。骄傲的心理一旦产生,就会成为阻碍一个人继续成长和进步的绊脚石,使自己停滞不前。久而久之,他就会变成再普通不过的一个常人。知识、本领是永无止境的,只有在自己的领域里不甘落后,不满足于现在的一点小成就,虚心进取,方可取得更大的成就。

我国古代有一个名叫仲永的孩子,在他很小的时候,家里人就发现他有着超强的记忆力,几乎过目不忘。5岁的时候,他就能无师自通地做诗,于是很多邻居和外村的人都知道在不远的地方有个天才叫仲永。后来,仲永因为具有这样的天赋考中了秀才,于是很多人都请他吃饭,他的父亲就开始叫他不要再读书,然后带着他整天去跟人应酬。渐渐地,仲永被名利埋没,再也没有读过书。再长大一些的时候,很多人发现,仲永和很多普通的孩子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就这样,一个天才在追逐名利中变成了庸才。

一碗水,对于蚂蚁来说,就是偌大的海洋,但对于金鱼来说,也只是够维持生命罢了。那么,一碗水对于鲨鱼呢?简直就是杯水车薪!因此,不要对自己取得一丁点的成绩就沾沾自喜,一叶遮目,不见泰山。

鲁迅说:“‘自卑’固然不好,‘自负’也是不好的……不可自满,仍旧总是用功。”人人都喜欢在自己作出成绩的时候受到别人的鼓励和称赞,但是在面对这样的鼓励和称赞时,有些人就容易迷失方向,变得不可一世,以致最终沦为平庸之辈。所以说,人要正确对待自己的荣誉,对荣誉保持一颗平常心,这样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正所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任何时候都要保持一颗谦虚的心,虚心向别人请教,听从别人的意见,接受别人的批评,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取得更大的进步。

感悟人生

入山见木,长短无所不知;入野见草,大小无所不识。然而不能伐木以作屋,采草以和药,此知草木所不能用也。

5

学会放低自己的姿态

一位惆怅若失的年轻人千里迢迢地来到法门寺拜见释圆法师,见到释圆后,便向他哭诉自己的不幸。

“师父,这么多年来,我一直虚心学习丹青,但我跑遍了大半个中国,仍旧没有找到一位令我满意的老师。”年轻人遗憾地说道。

“你走南闯北这么多年,真的就没能找到一位令自己满意的老师?”释圆有些疑惑地问道。

“是真的,师父,这么多年来,我真的没有找到令自己满意的老师。他们大多都是徒有虚名,很多人的画技都还不如我呢!”年轻人肯定地回答道。

“老僧虽然不懂什么丹青,但也有收集一些名家精品的爱好。既然施主跑遍了天南海北也没有找到自己心仪的老师,那不如请施主为老僧留下一幅墨宝。”释圆笑着回答道,说罢,便吩咐自己的小徒弟拿来笔墨和一沓宣纸。年轻人爽快地答应了。

“老僧平生最大的嗜好,就是爱品茗饮茶,尤其喜爱那些造型流畅的古朴茶具。有劳施主为我画上一个茶壶和一个茶杯。”释圆恳请道。

年轻人听后,觉得这实在是再容易不过了,于是,调了一砚浓墨,铺开宣纸,寥寥数笔,就在宣纸上画出了一个精美绝伦的茶壶和一个造型典雅的茶杯。而倾斜着的水壶的壶嘴正有一股清茶徐徐缓缓地流出,注入到那个典雅的茶杯中去。很快,画就画好了。

“师父,您觉得这幅画怎么样?”年轻人自信满满地问道。

释圆微微一笑,摇了摇头。

“你画得确实不错,功力可见一斑,只是你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那就是茶壶跟茶杯的位置放错了。应该是茶杯在上,茶壶在下呀!”释圆说道。

“大师,怎么如此糊涂,哪有茶杯在上、茶壶在下的呀?那样,怎么把水倒进茶杯啊?”年轻人笑道。

“哈哈,原来你懂这个道理啊?希望别人茶壶中的香茗注入到自己的茶杯中,但你却总是把自己的茶杯举过别人的茶壶。这样一来,无论如何,别人的香茗都不会进入你的茶杯。年轻人,只有将自己的茶杯放低,才能引来别人茶壶中的香茗啊!”释圆笑着说道。

年轻人恍然大悟,这些年之所以没有找到令自己满意的老师,不是他们的茶壶中没有香茗,而是自己把自己的茶杯举得过高了。

生活中,每个人都明白一个道理:要想让茶壶中的香茗注入茶杯中,只有将茶杯放低。但很多人的茶杯中无法注入香茗,一直抱怨自己苦于没有好茶,殊不知,是因为自己将茶杯举得过高的缘故。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江海,之所以为百谷之王,是因为身处底下。倘若想要拥有海纳百川的事业和辉煌,首先就要让自己拥有海纳百川的心胸和气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