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多忙也能做个好父母
18103600000023

第23章 忙中不吼叫——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2)

事实上,缺乏耐心的毛病若是养成了习惯,对孩子长大后的学习和工作成败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对此,澳大利亚的一名心理学专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相信大家看过之后会有所感悟。

这个实验是以一百多名中国儿童和澳大利亚儿童为对象,心理学家分给每个孩子两盘巧克力,一盘多,一盘少,而且每个人还分了一个小铃铛。心理学家补充说:“如果你们有谁想马上吃到巧克力,摇一摇你们手里的铃铛就可以得到,不过只能拿到少的那盘。而如果你们有谁想得到更多的巧克力,就需要耐心地等待十五分钟。”说完这些话,心理学家就走开了。

后来,实验结束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八成以上的中国儿童选择了摇铃,没一会儿工夫他们就拿到了小盘的巧克力,并大口大口地嚼起来。而六成左右的澳大利亚儿童则选择了坚持到最后,最终拿到了更多的巧克力。

很显然,这个实验考查的是孩子的耐力和自制力。而且实验到此并没有结束,心理学家继续跟踪了两组不同选择的孩子,那些懂得在巧克力面前克制自我的孩子更加独立,更容易实现人生目标,而那些急于吃到巧克力的孩子,做事情总是虎头蛇尾,很难成就自己的人生目标。

那么,作为家长又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耐心呢?

首先,家长要给孩子做好榜样。如果家长对孩子所做事情的要求是虎头蛇尾的,孩子自然缺乏耐心。所以,在孩子开展一种新的活动之前,家长就应该让他把正在进行的活动顺利完成好。比如说,画完画孩子就该洗漱睡觉了,家长应在为孩子烧水时就告诉他画好这张画后,就去洗漱。然后在孩子洗漱前也别忘了认真检查一下他的画,看看到底画完了没有、画好了没有,家长习惯这么做了,孩子就不容易养成半途而废的行为习惯。

其次,给孩子设置点障碍。我们都知道,耐心是坚强意志磨炼出来的,越是在困难的环境中,越能锻炼孩子的耐心。而家长有意识地给孩子设置一些障碍,就是为他们提供了一些克服困难的机会。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而且孩子每努力完成一件事时,家长应当及时给予表扬,这样孩子才会更有信心、更加努力地完成更有挑战性的任务。

此外,家长也要善于集中孩子的精力,让他们持久地沉浸在活动中。家长应该让孩子明白,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是需要耐心和等待的。比如说,很多时候,孩子饿了就会马上要吃的,渴了会马上要喝的,想要玩具了又会马上要买给他,这种时候,家长不妨有意延缓一段时间,不要立刻满足孩子的要求,毫无疑问,这对培养孩子的耐心是大有裨益的。

为“忙爸忙妈”支招

家长要鼓励孩子玩一些有助于开发智力的玩具或是游戏,这种活动可以自然而然地锻炼孩子的耐性。

家长要多引导孩子玩一些团体游戏,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而且在游戏等待的过程中,也能锻炼孩子的耐性和团结协作精神。

家长不要把父母的爱理解为全权代劳,这样只会让孩子失去求知欲、失去耐性。

爱孩子,就让他爱劳动

“我家孩子上幼儿园大班了,有点儿懒不说,还特别气人,每当让他帮我拿个东西,他总说你自己不能拿吗?”

“女儿八岁了,是个聪明伶俐的孩子,可就是有点儿懒。我曾经想过很多办法让他做家务,又是鼓励,又是讲道理,又是命令的,可是他还是不积极,再三催促也无动于衷。”

“对于我那快十岁的女儿,我实在没有办法让她做该做的家务了。每次我试着让她做家务时,总会退化成一个极其唠叨的过程,有时候,甚至还会变成一场全力以赴的战争。”

……

生活中,当忙碌的爸妈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时,这种情形总会一次又一次地发生,而与不爱做家务的孩子展开一场唇枪舌剑之战又似乎成了唯一能迫使孩子行动的办法。可是结果呢?往往事与愿违。有一项针对我国目前独生子女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孩子每天花在家务上的时间只有十二分钟,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家务活都没有做过。

是孩子太懒,还是家长太放纵孩子?

没错,孩子是爸妈的心头肉,疼孩子是理所当然的。而且现在的孩子平时上学、闲时辅导,这种连轴转似的生活早已把他们压得死死的,再让孩子做家务,做父母的自然是于心不忍。

但是,为了孩子的一生,家长一定要从小培养他们爱劳动的习惯,对孩子力所能及的事不要大包大揽。殊不知,在家庭中,孩子也是一个组成部分,他们也应该对家负有责任。而且做家务活也是一个帮助孩子施展个人能力的好机会,鼓励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会做的事情经常做。做好这些“功课”,孩子才算交了一份满意的“成绩单”。

这么看来,孩子不劳动的懒惰完全是我们成人自己给他们“养”出来的,而安排孩子帮助大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仅不是伤害,反而还是一种理想的教导方式。

看到这里,也许有的家长会很无奈,可是我们的孩子早已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让他做点儿什么简直比登天还难,而且我们做父母的每天还得顾里顾外,又该怎样做才能让孩子愿意或是乐意做家务呢?不妨先看看下面这位妈妈“罢工”的故事,或许从中你会受到一些启发。

格蕾·施吕特是一位美国妈妈,与多数职场妈妈一样,自从有了小宝宝,她就试图寻找一种分身术来平衡自己的生活与工作。然而,她那一个八岁、一个十四岁的孩子实在是让她和丈夫绞尽了脑汁,这两个孩子终日只知道看电视、玩游戏,从来不肯帮大人干一点儿活,每天只有在爸爸妈妈不断地呵斥下,他们才会勉强动一动手脚。

终于有一天,这位“狠心”的妈妈决定该好好治治这两个孩子了。

那天,孩子们起床时,在妈妈的卧室门上看到竖了一个牌子,上面清楚地写着:“妈妈罢工”。看到这一幕,孩子们顿时觉得很奇怪,赶紧推开门去问妈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位“狠心”的妈妈说:“每天,只要天一亮,我就要开始一天的工作,给你们准备早餐、准备衣服、整理被子,等你们回来后,还要准备晚餐,洗干净你们的衣服,而你们开心玩耍或是进入甜蜜梦乡的时候,我还得有很多很多的任务要完成。可是,孩子们,当爸爸妈妈为我们这个家,为你们做这一切的时候,你们有谁主动提出帮一下,甚至连自己的功课都要大人来催,我们也觉得很累啊。所以,从今天开始,妈妈要罢工了,我不再为你们做家务了,从今以后,自己的衣服自己洗,自己要吃什么就自己去做吧!”

后来,这位妈妈果然说到做到,不再为孩子们做家务。而孩子们也渐渐地明白了,除了看电视,他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也渐渐懂得体谅父母的辛苦了。

很显然,为了改变孩子的懒惰习性,这位妈妈使出了“罢工”这个“杀手锏”。当然,这里并不是提倡父母都用这种方式来培养孩子的劳动品质,这只是下策,是不得已而为之,而孩子爱劳动的优秀品质是应该从小就开始培养的。

其实,孩子天生就是爱劳动的,之所以越长大越懒惰,原因不在他们,而在家长。还记得在孩子小的时候,一天到晚总跟在你的身后,缠着嚷着想做点事儿的情景吗?而你又是怎样答复的呢?“小祖宗,你就别帮倒忙了!”“宝贝,快学习去,别耽误你时间!”也许,现在回忆起这些,你依旧不以为然;或是认为孩子小,急什么,等他长大了自然就会了。其实,这种做法早在不经意中挫伤了孩子的劳动兴趣和积极性。

疼爱孩子到什么事情都包办代替的程度,只会剥夺他们学习做事的机会,当然他们也就什么也不会或不愿做了。这样的家长又怎能培养出一个爱劳动的孩子呢?

为“忙爸忙妈”支招

爱孩子就要从现在起培养他们爱劳动的习惯。

孩子失去练习的机会,渐渐地,很多事情就真的不会做了。

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父母就是最好的榜样!

鼓励孩子每天坚持做力所能及的事,让他们在劳动中感受成长的快乐。

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父母不断地强化。

劳动不是惩罚孩子的手段,也不要过分地用物质或金钱来强化孩子的劳动。

像牛顿一样

在孩子的童年时代,他们往往会醉心于某件事。玩得过分投入,会忘了上厕所,最后竟然尿裤子了;一门心思琢磨小鸟会飞多高,以至听不到妈妈三番五次喊他们吃饭的声音;读了一本有趣的故事书,竟然忘了写作业……一千个孩子总会有一千件痴迷的事情,尽管很多时候,这些事情在大人眼里是那么了无生趣。

再加上孩子的年幼无知和缺乏生活经验,他们往往还会做出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事,甚至是闯一些小祸。家长花好几百元买个电子辞典,用了没几天就丢了,甚至连丢哪儿都不知道;做番茄炒鸡蛋,鸡蛋磕开后,竟然把蛋液直接打进垃圾桶,还稀里糊涂地问大人蛋壳该扔哪里;让孩子把玻璃杯放回橱柜,拿着玻璃杯在家里绕了一圈,反倒奇怪地问大人给他玻璃杯干吗……

你的孩子是不是也会犯这样或是那样的低级错误呢?而每当遇到这种事情时,作为家长的你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尽管每一次,你都会口口声声地说要好好地和孩子谈,但是,到最后总会不由自主地冲孩子发火:“你怎么那么不小心……”“我早就提醒过你了,你居然还……”过火的教训话说过了,事后又后悔,“自己的脾气怎么改不了了?”可是即便如此,下次遇到同样事情时,还是会忍不住先发一通火。

其实,家长实在不应该用“我脾气不好”这样的借口为自己开脱。对家长而言,“脾气不好”可能只是个小毛病,可它给孩子带来的却会是个大恶果,或变得脾气暴躁、自卑固执,或变得屡教不改、一错再错,所以,为了不让孩子的“小毛病”变成日后的一个大痼疾,从现在开始就要认真对待孩子的这些小“不是”。

一个叫牛牛的男孩,在他小的时候,跟多数孩子一样,做事情总是不用心,会犯一些低级的错误。后来,爸妈只好无可奈何地说他“像牛顿一样”。

这个评价来自牛牛小时候看过的一个故事。牛顿醉心于实验,一次竟然忘记在家里等候他多时的一位朋友,这件事是他们早就约定好的。这位朋友等了好久都不见牛顿的身影,最后他把佣人给牛顿准备的午饭吃了,就走了。等牛顿终于从实验室出来,看看餐桌上的残局,竟然自言自语地说:“原来我已经吃过饭了。”他转身离开饭桌,又钻进他的实验室。

其实,这么说的时候,牛牛爸妈也会想一下自己,我们大人不是也同样有很多弱点,会不时地犯些小错吗?比如说,去商场退衣服,走近专柜才发现衣服根本没带出来;穿运动服去跑步,运动的时候才发觉裤子有些别扭,原来前后穿反了,家长如此,更何况孩子呢?

后来,牛牛念初中了,因为住校一周只回一趟家。开始一段时间,每到周末返校时,他总会忘带一些必需的东西,到了学校就忙给家人打电话,要求送一趟。

牛牛的学校离家较远,如果爸爸妈妈跑一趟下来,半天时间就没了,而且还得向单位请假。所以,爸妈每遇到这种情况,心里总是气鼓鼓的。但是,即便如此,牛牛父母都未曾因此而训过他,只是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都有各自的工作,而且都特别忙,为了这个浪费时间实在是太可惜了,而这对父母对孩子的“批评教育”到此也就结束了。因为他们明白孩子在给家长打电话的时候,就已经知道由于自己的疏忽给父母带来了麻烦,这种情况下,作父母的就没必要再责备他,这样反倒给了他辩解却不肯反省的机会。

有过几次这样的经历之后,每到孩子返校时,牛牛爸妈都会有些担心什么事情他忘了,又要他们跑一趟,可是他们从未帮牛牛收拾过东西,只是简单地叮嘱一句:“好好想想,把东西都带全了。”

就这样,一个多月过去了,牛牛很少丢三落四了,而且自己也能很妥当地把该带的东西都收拾好。后来,牛牛还为此专门弄了个小本,把他要做的事情一一记录下来,每次临走前都会再翻一次,看有没有什么事情落下了。

很显然,这是一个“像牛顿一样”的孩子,而如何看待孩子无意中犯的一些小错误,对此家长又该以何种态度处理,这才是家庭教育的大问题,而牛牛的父母无疑是一对非常有智慧的家长。

他们会主动正视生活中为那些“像牛顿一样”的低级错误,甚至对自己的行为也会自嘲一番;当孩子犯了一些小错,他们不是忧心忡忡,不是立即帮助,也不是变成苛刻的父母,而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相信孩子自己有能力处理这些。所以说,在对待这件事情上,家长一定要从内心认识到儿童成长是需要“试误”的,而孩子从生活中汲取的经验与教训,远比大人口头讲一百遍道理要印象深刻得多。而且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的“过失”与“成就”具有同样的正面教育功能。

为“忙爸忙妈”支招

只要孩子有自尊、自爱的心态,有足够的经历,该学会的他都能学会,该注意的他都会注意到。

有智慧的父母不仅会欣赏孩子的优点,更会看待孩子的缺点。

家长批评孩子时,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方式,凡是对孩子自尊心、自信心和能力有损害的批评都是不好的。

当电视成了孩子亲密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