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多忙也能做个好父母
18103600000022

第22章 忙中不吼叫——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1)

在我们家,叫孩子起床,简直就是一场“拉锯战”,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是最终的胜利者。

我那孩子,用过的东西总不记得放回原处,提醒再三,还是会忘。

孩子总是那么不小心,做出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我的孩子不比别的孩子笨,但做事总是虎头蛇尾,半途而废,没有耐性。

……

忙爸忙妈辛苦了一天,回到家里,还要面对孩子不尽如人意的言行举止,一旦情绪控制不好,就会非吼即叫,而在你眼里的“善意之举”,在孩子心里很可能就是创伤。一位教育家曾说:“一个人如果养成了好的习惯,就会一辈子享受不尽它的利息;如果养成了坏习惯,就会一辈子都偿还不完它的债务。”对于孩子同样如此。让他们从小养成一个好习惯,这样他们的一生才会有一笔受用不尽的财富,而纠正一个不良习惯,也就堵塞了一条孩子成长路上的岔路。

小习惯成就大未来

培根曾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的确如此,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一个人一旦养成一种习惯,就会不知不觉地在这条轨道上运行。如果这是一个好习惯,则会让他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害一辈子。

对于生长发育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著名作家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父母而言,第一责任就是教育孩子,而教育孩子的第一位就是培养他们的好习惯。

一次,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席间,一位记者这样问其中一位获奖者:“请问,先生,您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您认为是最主要的东西呢?”

出人意料的是,这位白发苍苍的获奖者严肃地说:“是在幼儿园。”

“幼儿园?”记者听后,诧异了一下。但是,转而他又认真地问:“那么,您能告诉我,在幼儿园里,您学到了些什么呢?”

这位获奖者看了看记者,严肃地说:“我学会了东西要摆放整齐,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学习要多思考,要善于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很显然,这位获奖者出人意料的回答,直接明了地告诉我们:儿时养成的良好习惯对其一生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专家研究表明,三岁至十二岁这个阶段,是一个人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期,而一旦过了十二岁,孩子就已逐渐形成许多习惯,而新习惯要想扎下根来就难多了。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

但是,并非所有人、所有家长都能意识到这一点,用心看看下面这几个故事吧,它们无一例外都在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习惯不同,人的命运就不同。

故事一:

20世纪60年代,苏联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这艘飞船的宇航员就是大家熟知的加加林。

早在竞选宇航员的时候,发生了这样一个小插曲,才让加加林在众多宇航员的候选名单中胜出。

故事是这样的:一次,几十名待选宇航员前去参观他们要乘坐的飞船,在进舱门的时候,只有加加林一个人把鞋脱了下来。在他看来,这么贵重的一个舱,怎么能穿着鞋进去呢?令加加林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就是这么一个动作让主设计师非常感动。他觉得,只有把飞船交给如此爱惜它的人,他才放心。

后来,在这位主设计师的推荐下,加加林成功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之后,有人还开玩笑地说,加加林的成功是从脱鞋开始的。

故事二:

某企业招聘,报酬丰厚,要求也颇为严格。几位高学历的应聘者过五关斩六将之后,要面对的最后一轮面试就是总经理这一关。可是,总经理却突然对入座的几位应聘者说:“我今天突然有点急事,你们等我几分钟。”

总经理走后,几位踌躇满志的年轻人围坐在大会议桌旁,你翻文件,我看手机,没一人闲着,甚至还有人接听电话时说着脏字。

几分钟后,总经理回来了,宣布说:“面试到此结束,很遗憾,你们都没有被聘用。”

这些应聘者听后又惊又惑:“面试还没开始呢!”

这时总经理严肃地对大家说:“我不在的期间,你们的表现就是面试。本公司不能录取习惯不好的人。”应聘者听了全傻了。因为从小到大,没有人告诉他们这一常识,更谈不上习惯养成。

显而易见,一个人下意识的动作就是他日常习惯的体现,而衡量一个人的道德不是听其口若悬河的言谈,而是看其是否有良好的习惯。上述事例告诉我们,习惯不同,人的机遇就不同,一个具有良好习惯的人,就如故事中的加加林一样,无疑会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而不具备良好习惯的人,只能与机会擦肩而过。

事实上,只有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有意识地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为其一生的成材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而培养良好习惯还不只是为了成材,更重要的是为了孩子成人。一个有着良好习惯的孩子,才能使其修养更高,行为更规范,从而成为一个有教养的文明人。正如拿破仑所说:“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由此看来,作为父母,努力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就是送给孩子的一份最好的礼物,也是留给孩子的一笔最大的财富。

为“忙爸忙妈”支招

培养孩子的好习惯的关键在于了解孩子,任何教育都应以了解教育对象为前提。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在干什么,就能慢慢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习惯可以在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中形成,也可以在无意识状态中形成。

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家长如果总是制造孩子的主动性和成就感,他就会在这方面养成一个好习惯。反之,家长如果总是让孩子有不自由感和内疚感,他就会在这方面形成一个坏习惯。

一招搞定赖床宝宝

如果问问家有儿女的父母们,孩子的什么问题最让你们头疼?或许每天早上喊孩子起床就是其中的一大烦恼了。虽说看着孩子睡得又香又甜的样子,每个父母的脸上都会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可是,如此这般酣睡可爱的模样,如果出现在幼儿园校车启动前的20分钟,或是小学校门即将关闭前的半小时,相信没有哪个家长会笑得出来,取而代之的反倒是为了叫醒孩子起床,父母与孩子之间展开的一场“拉锯战”。不仅如此,这也让原本就十分紧张的清晨时光变得更加措手不及,而本就忙忙碌碌的爸爸妈妈或许还会因此而迟到,被扣了奖金。

闹钟响了,熟睡的妈妈敏捷地翻身起床,可是,隔壁儿子的房间却一点儿动静都没有,妈妈想:“是儿子没有听见吗?”

不一定。

这时,妈妈站在儿子床前,轻轻地说了句:“起床了。”儿子只是翻了个身,便把他的小屁股对着妈妈。

“起来了,快点儿!一会儿又要迟到了,听见没有?快点儿!”看到儿子纹丝不动的样子,妈妈着急了,赶忙用手推了推儿子,摇晃了一下他的身子。

这时,孩子的睡意已经渐渐被赶走了,开始有了反应。看样子这个孩子已经同意起床,于是,妈妈语气缓和地说:“起了啊,妈妈给你准备早餐去。”

忙了一阵后,根本没有看到孩子的身影,妈妈只好再次回到他的房间。让她好气又好笑的是,儿子依然在床上香甜地睡着。

妈妈见了,眉头紧皱,使劲地晃动着儿子。这一次,儿子的睡意再次被赶走,眼睛微微张开一条缝,含糊不清地说:“再让我睡五分钟,一会儿就起,好妈妈。”妈妈早就知道孩子的话一定不算数,于是,硬把儿子拉起来,穿上衣服,把他推进了卫生间……

这种场景相信很多忙爸忙妈都曾经历过,眼看时间不早了,自己也可能因此而迟到,可是,孩子就是懒在床上不起来,让爸爸妈妈真是干着急没办法,即便使出“十八般武艺”也都见效甚微。也许,不少爸爸妈妈也意识到没必要对孩子大呼小叫,可是,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呢?请爸爸妈妈注意了,其实很多教子细节往往早已暴露了其中的缘由。

父母赖床的不良暗示

如果你们是一对从来不按时起床或是起床积极性也不高的父母,一想到每天要早起就感到痛苦不堪的话,这种情绪也会无形中传染给孩子,渐渐地,孩子也会抵触早起。可是,大人知道必须早起,而孩子往往克服不了这种厌烦情绪,磨磨蹭蹭也就很正常了。

硬性纠正赖床只会让孩子更抵触

父母往往不认为起床是件难事,叫一声就应该起来,不需要磨蹭,而孩子和父母的生活习惯是不一样的。一旦父母对他们的赖床无奈了,就会用不耐烦的语气批评、责怪孩子。这时孩子就会面临双重压力,要么是被迫改变自己的习惯,要么就是接受被批评的不愉快。当孩子带着这种心情从被窝里爬起来,他的情绪可想而知,磨蹭、抵触自然也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补偿心理让孩子起床更痛苦

父母总想给孩子最好的,给孩子无微不至的疼爱,尤其是当父母一想到孩子上学后每天都必须早起的事情,于是在孩子未上学前就随便他自由自在地睡个够。其实,这样做只会让孩子养成睡懒觉的习惯,很难马上习惯早起,而且孩子上学后面对天天早起的事实,也会觉得很痛苦,自然便会磨蹭了。

让孩子完全独立不如给他适当的帮助

在时间紧迫的早晨,爸妈总会有很多事情要做,也希望孩子能变得独立一些,比如说,穿戴好、洗漱好、收拾一下被褥,少给自己添麻烦。可是,孩子毕竟还小,很多时候还是需要爸爸妈妈的帮助,这种时候,原本忙碌的爸妈从心里就会觉得麻烦,控制不住情绪,就会唠叨孩子,甚至大发脾气,而孩子当然不会心情舒畅,行动也就变磨蹭了。其实,家庭生活是需要相互依靠的,爸爸把衣服从晾衣架取下来,妈妈将其叠好并收入衣柜,而孩子也跟在后面帮忙,一家人其乐融融了,孩子的独立性也会逐渐培养起来。

也许,看到这里聪明的父母早已明白:当我们尽心尽力、无怨无悔地抚养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意识到,有时候孩子不见得能体会到爸妈的一片苦心,而适时地与孩子沟通,用他愿意接受的方式处理问题,或许比剑拔弩张来得好。以下是诸多忙爸忙妈的宝贵经验,如果你还在为孩子起床而发愁,不妨快来看看吧!

(1)让孩子决定作息。让孩子自己决定作息时间,可以让他知道对自己的承诺是要负责的。同时,家长还要问问孩子喜欢父母用什么方式叫他起床,选择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可以减少他起床时产生的不愉快情绪。

(2)准备一个可爱的闹钟。相比父母叫喊声唤醒的不悦感,不妨给孩子买个可爱的闹钟,让他挑选自己喜欢的铃声。当孩子听到心爱之物发出的声音,相信自然会有起床的意愿。

(3)营造起床的气氛。叫孩子起床时,可以随手播些轻松的音乐,或是放些孩子喜欢听的故事CD,氛围轻松愉悦了,自然会缓解被吵醒的不快。

(4)睡前准备就绪。在孩子睡觉前,父母要让他先整理好第二天要用的东西,这样起床后就不会慌张。

(5)理清先后顺序。父母起床后先把自己的问题处理好,然后再叫孩子起床,这样家长就不用一边急着处理孩子出门前的准备工作,一边还要忙着整理自己上班前的琐事了。事实上,这样做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亲子关系也不容易产生摩擦。

其实,改善孩子赖床习惯的方法远不止这些,只要爸爸妈妈在日常生活中耐心地去对待,认真地去思考,总能找到最适合孩子的理想方法。

为“忙爸忙妈”支招

刚醒来的孩子思维一般都不是很活跃,父母的态度不可操之过急,最好给孩子一小段缓和的时间,让他先清醒一下。

如果孩子一被吵醒就大哭大闹,家长可以先让他发泄一顿再说,等孩子闹够了,再来安抚他。

让孩子知道坚持

常听一些家长这样抱怨自己的孩子:“我的孩子不比别的孩子笨,就是没耐性,做事总是虎头蛇尾,半途而废。”“我的孩子玩具玩儿不明白就会大闹脾气,没有耐心去研究。”……其实,现在的小孩多数是独生子女,身后常常是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六个人的加倍宠爱,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脾气也不怎么好,遇到困难时,也往往不愿意自我钻研,时间久了,就有了做事毛躁、缺乏耐心的毛病。

涛涛是一个聪明、活泼又懂事的孩子,可是,这么一个招人喜欢的孩子,也有让父母烦恼的地方,那就是涛涛做什么事情都没有耐心。你瞧,刚把积木摆了一地,还没过几分钟,他就嚷嚷着要去玩游戏;刚捧出一大把五颜六色的蜡笔准备作画,可是连座小房子都还没有画好,就急匆匆地扔下蜡笔缠着妈妈给他讲故事。

每每看到孩子,爸爸妈妈也是发愁有余而方法不足。可是,涛涛总这样做事没耐心,将来怎么能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呢?

其实,像涛涛这样的低龄儿童还不在少数。一是因为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往往很短,做事很容易毛躁、缺乏耐心;二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孩子,自理能力一般都很差,很多本应他们自己做的事情全被大人大包大揽了,这样孩子就会养成一种依赖性,一旦遇到困难也没有耐心去面对,甚至还会大发脾气;三是因为家长平时过度满足孩子的欲望,简直就是要什么给什么,而且永远给的是最好的,这样就很难教养出一个懂得盼望、等待、珍惜、权衡等性情和能力的孩子。所以,针对这一现象,家长千万不可疏忽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