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多忙也能做个好父母
18103600000012

第12章 忙中善倾听——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3)

很显然,这是如今的中小学生,经常张口闭口就能甩出的一些“新新语言”,而这些新鲜词汇也确实让不少家长和老师听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殊不知,现在的孩子大多生活在网络时代,经常上网冲浪,玩游戏、听歌曲、聊天、查资料,渐渐地,他们就有了自己的语言,当孩子自觉不自觉地冒出一两句网络新词汇时,不免让爸爸妈妈糊里糊涂,一头雾水,而老一辈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就更别提了,干脆不知所云。

其实,对于网络语言,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要知道,很多语言之所以流行都是因为它们反映了某些事实,体现了这个时代的发展,而其背后的时事背景更是万万不能忽视的。而且有一个事实,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很多网络语言显示了创造者的独特思维和丰富想象,很多时候,这比传统语言更富有张力和内涵。

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一下,他们如此喜欢用网络语言,恰恰说明他们是追求新事物的,是关注社会的,而这些行为的积极意义也是不容忽视的。

这么看来,作为父母,适当了解并应用一些新鲜词汇,让孩子对你刮目相看,不但能更快、更容易地走进孩子的世界,而且还能更高效、更便捷地与孩子沟通!事实上,做到这一步,你也就掌握了亲子沟通的“密语”,而那时你也会轻松地发觉,原来亲子之间的沟通障碍远没有我们成人想得那么复杂。让我们一起听听下面这位初二学生的爸爸是如何说的:

跟多数孩子一样,一提起“新新人类的语言”,儿子魏单就眉飞色舞,一套一套的。

说实话,一开始我挺反对的,中国传统文化都被这一代的孩子给摒弃了,这是多么遗憾,多么令人痛心的一件事。

但是,后来想想看,与其一问到学习或学校的事,孩子就嫌自己烦;与其有什么心事也不愿意和我们父母讲;与其谈话还没超过两三句,孩子就与家长顶撞起来,还不如主动向孩子学习学习“新语言”,这样父子交流时才会有“谈资”,当然,更有助于增进彼此理解、增强家庭和谐。

儿子看我乐意问,当然也很乐意教。问过几次,我自然也就知道一些了。别说,有些词用得还挺恰当的,有些也的确不失幽默,后来,我渐渐发现,就连儿子写的文章读起来也很有生气。

不得不说,我们要为这个“紧跟时代”的爸爸而骄傲,他很清楚地知道,既然孩子使用“新语言”是很正常的现象,作为家长一味阻止是行不通的,而不懂即学,避免因语言不通而产生沟通障碍,才是父母的当务之急,这样才能真正的“与时俱进”。

在与孩子沟通的问题上,我们一直在反复强调要学会接纳,注意接受、容纳、解读孩子传达出的各种信息,当然,也包括孩子之间的流行“密语”,然后利用这些信息做出更为妥当的回应。事实上,当每一位家长都深深领会到这一点的时候,才能与孩子分享成长过程中的点滴快乐,成为孩子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为“忙爸忙妈”支招

当家长听不清,也搞不懂从孩子嘴里溜出来的新语言时,就要扪心自问一下:“我是否真心想要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理清这一点,与孩子的交流障碍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掌握了孩子之间的流行“密语”,你就握有了一张亲子沟通的通行证。

作为家长,不仅要主动学习“新语言”,还要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新语言”,这样才能真正“与时俱进”。

你知道孩子爱说“不”的原因吗

在孩子成长的某个阶段,常会把“不”字挂在嘴边,有时是一声干脆利落的“不”,有时是一连串的“不、不、不……不”,跟个机关枪一样。但是,在孩子每一个“不”的背后,又有多少家长认真思考过真正原因呢?下面这则故事或许就曾真实地发生在我们的身边。

三岁的笑笑年纪虽然小,却一直很有自己的主张,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他分得最清楚。每天在刷牙这件事情上,尤其让笑笑爸妈伤透脑筋。

很长一段时间,每当笑笑在卫生间刷牙时,总能听到父子俩的这段对话。

“笑笑,刷牙了吗?”

“刷了。”

“刷了?”

“真的刷了?”

“真的刷了。”

“来,让我看看。”

“嗯,我不要刷牙。”

看来,这一次的刷牙行动又失败了。

生活中,不少家长都或多或少经历过这样的考验吧,每次不管你怎么催,孩子都会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敷衍你,再之后就一溜烟地逃掉。不过,当你去检查他的牙刷或是漱口杯时,根本就没有任何碰过的痕迹。不仅如此,事实上,孩子总会故意做些大人禁止他做的事情,违抗大人的要求。

为什么孩子总喜欢说“不”?为什么孩子总喜欢和你作对?是孩子哪里有问题吗?

别担心,不是孩子故意和你作对,也不是孩子哪里出了问题,只是他们进入了一生中的第一个“反抗期”,而他们的“反抗性”行为事实上只是想闹独立。

当孩子从婴儿期向儿童期过渡时,随着身心状况的急速发育,他们会逐渐发现自己已经能自如地走来走去,这样他们就可以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再也用不着依靠大人的力量。而且,孩子还发觉自己能用说话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了,毫无疑问,这些能力的诞生和增长迅速树立起了孩子的自信。

而此时的孩子,又是如此盼望快快长大,如此期待向别人表现“我能行,我长大了”。因为这个时候的孩子已经那么确信无疑:自己是独立于爸爸妈妈的个体,自己不再是大人的附属物,自己当然没有必要按照大人的想法去做事了。于是,在你面前的他,才会一会儿高兴、活泼又可爱,一会儿又突然变得暴躁、乱发脾气。

也因为这样,大人与孩子之间常常会起争执,或是让气氛变得很僵。但是,故事发展到这里还没有结束,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让我们不得不佩服笑笑爸爸的智慧与耐性。

有一次,笑笑爸爸找了个机会,和孩子闲聊时他随口问道:“笑笑,爸爸真的想不通耶,为什么你那么不喜欢刷牙呢?”

“嗯……”笑笑想了一下,干脆地说,“我不喜欢牙膏的味道。”

哦,原来是牙膏的问题。

于是,笑笑爸爸继续对笑笑说:“那下次,爸爸给你买一条你最喜欢的草莓味牙膏,你看好不好?”

“耶!”笑笑欢呼着,但是没过两秒钟,他又反悔了。

“可是,刷牙会痛!”原来牙刷也有问题,这下爸爸终于知道问题的症结所在了。

“好,那爸爸帮你买一支最软的牙刷,这样刷牙时就不会痛了。”

经过这一次的刷牙事件,笑笑爸爸才慢慢体会到,其实,有时候孩子说“不要”,是有原因的。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把孩子为什么说“不”的症结给找出来,要不然,不但问题解决不了,甚至还会导致说谎情况的发生,而亲子之间的关系也会在一次又一次的冲突中走向冰点。

因此,当孩子露出独立的苗头,有了自己的意愿,而他的愿望又跟你的大不相同时,爸爸妈妈们一定要尽量满足孩子独立的需要和爱与保护的需要。事实上,由于智力和体力的不成熟,他们是如此需要父母的帮助来实现自己的意愿。

为“忙爸忙妈”支招

两三岁的孩子几乎对每件事情都要说“不”,他们正在以此来试验自己的独立自主。

当孩子要求独立做某件事情时,大人可以先判断在多大程度上他能完成这件事,他又会遇到什么问题。然后,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

许多爸爸妈妈对爱说“不”的孩子往往是头疼不已,但是换个角度,你会发现他是那么聪明和可爱。

不要轻易对孩子说“但是”

日常生活中,父母与孩子几乎每天都在沟通,可是让很多父母困惑的是:多数情况时,你与孩子之间只是在频繁地进行“沟”,而实际效果却往往没有“通”。有些话、有些词,聪明的爸爸妈妈是绝不会说的,你知道是什么吗?

期末考试,腾腾得了第一名,爸爸非常高兴,对腾腾说:“儿子,这次成绩考得很好,这是你努力学习的结果,值得表扬。”

听了爸爸的表扬,腾腾笑得跟花儿一样灿烂。

可是,还没高兴几分钟,爸爸又接着说:“但是,成绩好也不能骄傲,今后一定要再接再厉,争取把不足的地方做得更好。”

再看这时的腾腾哪还有什么笑脸,听到“但是”两个字时,早没兴致了。

后来,爸爸的话他是一句也没听进去,小嘴一撇,独自嘟囔着:“我就知道你的‘但是’后面准没好话!”

紧接着就是一句:“唉,算了,我还是乖乖地去看书吧!”说完,腾腾没精打采地走了,只留下爸爸独自坐在那里发愣。

刚刚还兴高采烈的小脸,怎么马上变得黯然无光了?原来问题的症结就出在“但是”两个字上。

爸爸本想表扬孩子在成绩上的突出表现,最后却顾虑到“骄傲使人落后”,怕孩子会自以为是,于是,一番好言后总要加上一句“但是”。遗憾的是,这位爸爸还真是低估了这两个字。一个“但是”让孩子得不到心灵上的震撼,没有痛快淋漓的感觉,让表扬不像表扬,批评不像批评,如此这样,孩子的脸色怎么会不由晴转阴呢?而这样的教育又岂能让孩子心服口服?又怎么会看到实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