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多忙也能做个好父母
18103600000011

第11章 忙中善倾听——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2)

看来,我以前埋怨她太懒不愿意走路,真是错怪她了。

很显然,家长比孩子的个子高。当你从高处对孩子说话、交谈、开玩笑、讲事情时,就难怪他不注意听,不把你的话当回事了。而且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人格,有自己的尊严,他们都希望父母能够给予他们平等和尊重。只有当父母和孩子站在同一水平线上,他们才有可能感受到期望的平等。

这么看来,爸爸妈妈们,无论你们有多么忙,只要你希望和孩子的交流有效,就得蹲下来倾听孩子的心声,而孩子也会为你如此乐意融入他们的世界而感到欣慰和开心,自然也就会很好地和你沟通。有一对西方夫妇周末要单独外出,出行前,说服年幼的孩子安心在家等候就成了一个大难题。而这个小孩的父亲却表现得非常到位,让我们看看他是怎么做的:

只见,父亲先蹲下身来,保持和孩子同样的高度,甚至是有点仰视。然后,父亲一本正经地和孩子交谈:

“先生(幽默风趣的爸爸总喜欢这么称呼自己的孩子),妈妈已经陪伴你整整一周了,你说是不是该轻松一下呢?”

“是的。”孩子点了点头。

“那么,爸爸是不是也该有这种荣幸,让她陪陪我,顺便也轻松一下呢?”

“那好吧。”孩子点了点头。继而又问道:“那你什么时候还给我呢?”

“嗯……在你上床之前,”父亲笑着说。接着他又补充道:“如果你能说服阿姨允许你晚睡的话。”

“好,你把她带走吧。”儿子爽快地答应了。不过,儿子又急忙补充了一句:“但是你要答应我,照顾好她。”

“交给我好了!顺便说一句,宝贝,我为你骄傲。谢谢!”

这真是一幅幸福的亲子画面啊,在与父亲的交谈中,孩子的人格得到了尊重,自尊心得到了保护,而他最大的感受莫过于感到自己是个大人了,如此平等、如此受尊重的待遇,让他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没有让父亲失望。

美国精神病学家威廉·哥德法勃曾经说过:“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要把孩子当成与自己人格平等的人,给他们以无限的关爱。”无数事实也告诉我们,当父母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关心孩子时,不仅会引起孩子的抵触、与父母发生冲突、伤害感情,而且还会压抑孩子的独立性,使他们变成依赖性很强的低能儿。

所以说,蹲下来,和孩子在同一个高度进行交流,自然会让孩子觉得父母是自己的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而这个时候的孩子,无疑也会敞开心扉,与父母坦诚相待。

为“忙爸忙妈”支招

记住,高度的不同会直接影响你和孩子谈话的效果和你们的关系。

如果孩子要你抱着他,可以理解为他希望和你一样高,此时你可以选择把他抱起来,或是干脆自己蹲下去。

蹲下来,当你和孩子在同一个高度时,你和他看到的一切是一样的,亲子沟通也会更轻松。

交流从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入手

很多时候,忙爸忙妈把时间和精力都交给了没日没夜的工作、没完没了的应酬,而一旦与孩子面对面地交流时,他们的语言功能就会急剧退化。

也许,不少家长会有这样的辩解:我哪里知道孩子喜欢什么,当今世界新鲜事物那么多,自己早就跟不上时代了。但是,忙爸忙妈们可曾想过恰恰是因为缺少一个彼此之间感兴趣的话题,所以,才让你和孩子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少。而孩子对家长的态度也会自然地仅仅停留在长辈上,根本无法把你当朋友看待。

其实,要想走进孩子的世界并不难,年龄完全不是障碍,找一些孩子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切入点,相信过不了多久,你很快就能和孩子打成一片了。

有一个刚上初中的男孩,不爱说话,很少主动与同学交往,也不怎么和邻居说话,即便见了老师,也不爱打招呼。就是这么一个在他人眼里“高高在上”的孩子,对电脑却非常痴迷,在他的书包里塞满了电脑画报,书架上也摆满了电脑方面的杂志。

细心的妈妈经过一番观察,想出一个办法,既然孩子什么事都不肯跟她说,她也不知道孩子心里究竟想什么,那么,何不从孩子的兴趣爱好找话题呢?

于是,这位妈妈有意识地找了几个电脑方面的常见问题,找了个机会,认认真真地向儿子咨询起来。

儿子一看是电脑方面的问题,又是妈妈来请教,开始的时候,孩子还有些意外,但是转而又有点儿高兴,因为他周围的同学都不关心这些,而妈妈却关心。于是,这位男孩就热心地给妈妈一一解答问题。

从这之后,妈妈总是借电脑方面的问题去主动找孩子谈话。

慢慢地,这位男孩不仅愿意和妈妈在一起讲电脑,还愿意说学校发生的事,而母子俩的话题也越来越广,从开始的老师、同学,到后来孩子的理想。现如今,妈妈真的成了孩子的好朋友。

很显然,这是一位善于给孩子创造说话氛围和机会的家长,而且最为关键的是,这位家长懂得在与孩子的交谈中,一定要积极主动,一定要从孩子感兴趣的事入手。事实上,这样做才能让孩子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而你也会惊喜地发现,他们是那么愿意向你倾诉。但是请记住,无论你多么不喜欢孩子的爱好,也不要随便斥之为“无聊”、“低级趣味”、“没劲”。

关于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话题,可以有很多很多,而抓住下面几个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自然可以让交流变得顺畅无阻,而家长也能顺理成章地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更好地帮助他成长。

比如说,家长可以与孩子聊聊学校发生的事。放学回家后,在不经意间问问孩子学校里最近发生的新鲜事,课上的情况,或是同学、老师怎么样。在这种看似很平常的对话中,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会在无形之中得到锻炼,而且你还会发现对于一件事情,孩子有自己的看法。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千万不要因孩子没有说清楚或是说得 嗦,就打断孩子或肆意纠正他所谓的错误,殊不知,这样只会打击孩子说话的积极性。

比如说,家长可以跟孩子说说感兴趣的电视节目。陪孩子看电视节目时,家长要有意识地了解孩子爱看哪些电影、哪些电视节目,然后,以此为切入点,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说话训练。引导孩子复述动画片里的精彩情节就是一个不错的教育方法,可以很好地训练孩子说话的条理性、准确性。

再比如,家长还可以跟孩子谈谈社会上的热点话题。也许,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尚且年幼,跟他们谈论社会话题还为时过早。但是,通过看报、看新闻,及早告知孩子一些社会信息或是热点话题,不仅能增加他们的见识,还能培养孩子积极学习与思考的习惯;而且这么做,还有一个潜移默化的影响,就是等孩子稍长大些时不但对某些事情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而且更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当然,在这件事情上,家长千万不能抱着揠苗助长的态度,只要孩子能对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把意思说明白,也就达到训练的目的了。

每个人都有其感兴趣的话题,孩子也不例外,找到他的兴趣点,积极主动地为他送上“一顿美味大餐”,这样做自然能激起孩子的谈话欲望,而且也能增加亲子之间的感情。

为“忙爸忙妈”支招

经常和孩子交谈他感兴趣的话题,能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心思。

在与孩子交谈的过程中,找到一个彼此感兴趣的话题,可以让交谈在自由轻松的状态下进行。

亲子交流的时候,如果父母能够引导孩子大声地笑出来,孩子的心理将会更健康!

与孩子对话,不妨多点好奇心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出现了问题,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父母没能掌握正确的沟通方法所致。其实,与孩子沟通并不难,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对孩子说的话或是想要说的话表现出极为浓厚的兴趣、极为认真的态度,与孩子说话时,多点好奇心,要让孩子知道,你已经准备好要和他“聊”了,如此亲子关系也就亲近了,信任感也就增强了。

菲儿妈妈经常去外地出差,笔记本电脑自然是必备的“装备”。可是,就在上个周末,她的“老将”突然罢工了。好在当时菲儿爸爸也在家,他可是个电脑高手,三下五除二,菲儿妈妈的这员“老将”就又恢复正常了。

在这一过程中,菲儿一直好奇地凑在爸爸旁边。

看到电脑修好了,一直乖乖等待的菲儿才忍不住开口说:“妈妈,你知道为什么爸爸一修,你的电脑就好了,而你一用它就坏了吗呢?”

“嗯……”女儿的问题,让妈妈一时回答不上来。

“我告诉你吧,因为电脑也欺负人。电脑怕力气大的人,只敢欺负力气小的人。电脑也是生物,它跟人一样,欺软怕硬!”

听了女儿的这番言论,妈妈顿时傻眼了,不由地说了一句:“你这是什么歪理啊,根本就是异想天开!”

但是,一直默默不知声的爸爸的反应却很不同,当他听到女儿这种“荒唐可笑”的无忌童言时,反而流露出极大的好奇和疑问。

爸爸笑了笑,反问女儿:“那么,菲儿说说,电脑怎么成生物了呢?爸爸很不明白啊。你说得是不是太离奇了?给爸爸讲讲好吗?”

菲儿见爸爸对她说的话很感兴趣,于是就认真地说:“爸爸,你想,电脑是什么做的,做电脑的材料原来不都是生物吗?就像我们的凳子,还有桌子,现在它是死的,可是以前它是树啊,树不就是生物吗?在它的身上,还留着树的信息密码呢!”

虽然在爸爸看来,菲儿的回答不是百分百有道理,但是,在这件事情上,他惊奇地发现,女儿的思考很深入,能够寻根问源,而不是像我们习以为常的教育所授只知结果,这难道不是一种值得鼓励的思考方式吗?

想到这里,爸爸高兴地表扬起了菲儿:“哇,我们的女儿说得真好!电脑在妈妈的眼里是死的,而在你的眼里却是一个有着生机的生命体。如果妈妈也有你的眼睛就好了。”

多么有奇思妙想的孩子啊,如果你的身边也有这么一个小孩,你会如何应对呢?恐怕不少家长会直言不讳地说:“你这话毫无根据。”或许会直接训斥道:“简直是胡说八道,以后不要说这些无聊的话了!”抑或是表情严肃地说:“小孩子就是爱幻想,但是这样的话根本不符合科学道理,以后不要说了,否则你会成为一个没有逻辑的人。”当然,这种否定的评价可能还会有很多很多。

不过,菲儿却是个幸运的孩子,因为她的爸爸有一颗好奇的心,在他眼里,菲儿的思维就像一条河流,而她的语言更是极富奇幻色彩。所以,当菲儿很认真地跟他讲话时,他才会如此好奇孩子所说的每一句话,而孩子当然也就能够比较容易向你诉说他的心情、感受与看法了。当家长真正地去听孩子讲话时,自然也就没有轻蔑或是不相信的态度,因为此时的家长是如此清楚,孩子的世界与想法和成人是不相同的,如果孩子认为自己讲的话被大人接受了,就会对说话产生自信,对沟通和交流产生更大的热情。

事实上,在大部分时间里,孩子只是想从他信任的成人中确定自己的想法与做法。也可能只是想得到一定认可,或是确认自己的想法是对还是错。所以,在这种时候,家长完全可以在了解情况后,深深地点点头,说上一句:“是这样啊。”让孩子明白“你说的我都了解了”,这种回答或支持其实很重要。

为“忙爸忙妈”支招

不管孩子跟你说什么,千万别笑他。除非孩子自己也在笑,否则别去笑他。

当孩子认真告诉你什么时,带着倾听的耳朵,好奇的心就足以,但是千万不要自主引领孩子的思想。

要想真正理解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有时需要的不仅仅是时间,充满好奇的心也是必要的。

学一学孩子间的流行“密语”

还记得刚做爸爸妈妈时,面对整日哭闹不休的宝宝,令你束手无策、没有丝毫办法的场景吗?也许,请教了“过来人”或是求救于育儿书后,你才能恍悟原来对于不会说话的婴儿来说,无论是饥饿、冷热,还是有其他不舒服的感觉,他们都会统统用哭声来反映。显然,哭声就是婴儿传达信息的主要方式,而为父为母的你,一旦能够轻车熟路地判别各类哭声背后的“密语”,自然就能很快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打开亲子沟通的大门。

然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感受:孩子愈大愈难与他们沟通了。生活中,经常有家长埋怨自己的孩子“不学好”,净说些怪里怪气的“怪话”。下面这些片段或许就是生活中真实的写照。

片段一:

周末到了,黎黎按时写完作业后,想上QQ玩泡泡堂。只见,他走到妈妈身旁,轻轻说了句:“妈妈,我想玩泡泡堂!”正忙着做家务的妈妈,没有多问,就从钱包里掏出两元钱:“给你,自己去超市买吧!”

片段二:

畅畅爸爸给他买了数学AB卷,晚饭后会时不时地给他布置一些题目做,然后爸爸给他批改。刚开始,畅畅不能保证全对,可是,有一次,他竟然全做对了!

爸爸批完后,畅畅也高兴得从地上跳到床上,振臂高呼:“哇,我从菜鸟变成大虾了!耶!”

爸爸看他这样,立马笑着说:“你这个小淘气,什么鸟呀、虾呀!又嘴馋了吧。这个周末,爸爸就带你去吃大餐!”

畅畅把嘴一撇说:“什么大餐呀,你都不知道我说什么呢!”听过这番话,爸爸是一脸的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