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多忙也能做个好父母
18103600000010

第10章 忙中善倾听——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1)

为什么我们不知道孩子到底在想什么?

是不是听话就是好孩子,不听话就是坏孩子呢?

如果孩子把家里搞得很脏很乱,我们应当责备他吗?

……

很多父母口口声声地说爱孩子,却不善于倾听孩子,不愿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其实,倾听孩子,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才是教育孩子的开始。拒绝倾听孩子心灵的呐喊,你的爱就会偏离方向;没有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你的养育于孩子而言就是一场灾难!别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懂,其实,他们心里就像明镜一样,如此透亮。

孩子的心里都在想什么

生活中,很多爸爸妈妈都认为自己非常了解孩子:有的认为孩子的一举一动都在他们的眼里,有的认为自己是孩子的好朋友,有的爸妈甚至认为:“我家孩子眼珠一转我就知道他在想什么。”可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几年前,在很多中小学都广泛流行过《死亡笔记》这本漫画,很多学生以手中持有这么一本《死亡笔记》为荣。

然而,很多家长却不知道这个名字古怪的书到底说的是什么,可是,当他们翻开这本漫画时,都免不了会失声尖叫!

在这本笔记中,设计了很多“诅咒”的东西,用漫画的形式记录了孩子的“心愿”,比如说:“我希望×××在考试中不及格”;“××今天嘲笑我,这个该死的家伙,他凭什么嘲笑我?”“我希望×××在今天下午放学后被汽车撞死”,等等。

这是多么令人可怕的诅咒啊!然而,翻开这个笔记本,到处可以看到记满了类似“某人以某种方式死掉”,或是“某人在什么地方受到什么惩罚”的诅咒。

简直无法想象,在我们眼里天真单纯的孩子,竟然掩藏着如此可怕的想法,他们那稚嫩的小手又是如何记下这一行行可怖又悲惨的咒语呢?难道孩子的灵魂本就如此恶毒、丑恶吗?孩子们,你们到底在想什么?看到这里,或许作为成人的我们,真该好好问一问自己:

你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吗?

你知道此时此刻你的孩子在想什么吗?

你认为你的孩子感觉生活是快乐的吗?

你是否想过在孩子的生活里最需要的是什么?

你知道孩子的价值观、孩子的梦想吗?

你有没有真正了解并认真倾听孩子对事情的看法呢?

你认为孩子真的是那样天真无邪、无忧无虑吗?

你是不是正在忙着改造孩子,让他适应你的价值观、实现你的梦想、满足你的愿望呢?

看到这里,恐怕很多家长会非常宽慰而且不失自豪地说:“我的孩子哪里会出现这些问题,我的教育方法本身就没有问题。”但是,还是听听我们身边敢于坦白的父母又是怎么说的吧,或许这样你就不会再偏执地认为自己是如此了解你的孩子了。

“孩子越大,怎么越难了解了?”

“我家孩子小时候不是这样呀,现在怎么变了呢?”

“我和孩子之间的代沟好像越来越深了!”

“为什么孩子这么不听话?我说东,他偏往西,处处和我对着干,他到底想什么呢?”

“为什么孩子有什么话不和我说,把什么都藏在心里?他想要我怎么做呢?”

“为什么孩子总是不高兴?我们凡事都顺着他,他还有什么可生气的呢?”

看看,这就是我们家长所谓的了解。诚然,多数父母工作都比较忙,在对待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也没有什么经验,于是,往往把给他们吃最好的,穿最好的,玩最好的作为自己教育子女的最终目标。但是,对于孩子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孩子到底需要些什么,又有多少做父母的能深入了解和洞察呢?不妨静下心来,听听孩子的心声吧。

情景一:

“爸爸,你怎么总是不陪我玩儿……”

你可能会说:“怎么会呢?爸爸不是一下班就陪着你吗?”

“可是,你总不理我,总在忙工作,一点都不在乎我……”

情景二:

“你这是在干什么?玩具散了一地。”下班的妈妈一进门就对孩子这样说。

“快把地上的玩具捡起来。”“就是不捡。”

“怎么这么不听话。”“就是不听话。”

紧接着,孩子可能就会呜呜地哭了起来,而他心里却一直在想:“妈妈,你是不是不爱我了?”

听着孩子这样说,你的心里有什么感受呢?恐怕,此时的你早已无力为自己辩护了吧,就连原有的“我非常了解我的孩子”的信心也在动摇之中吧。

如果这些还不足以让父母们警醒,那么现实生活中屡见报端的关于青少年的恶劣事件,毫无疑问地都在深深地叩问家长和教育界这样一个深刻的问题:孩子的心里到底都在想什么?孩子们究竟是怎么了?

面对这些频频发生的恶劣事件,究竟是谁污染了这些纯洁的心灵?又是谁让这些天使早早折翼了呢?对于每一位父母而言,当你面对这些残酷的悲剧和无法回答的疑问时,恐怕很多人心中确定的“了解”更是彻底崩溃了。

其实,家长与其事后忧心忡忡,不如在事态发展之初,就不要轻易地说“了解孩子”。我们常说教育孩子的前提是要了解孩子,如果连他们心里在想什么这么一个最起码的问题都不知道,教育又从何谈起?但是,“了解”两个字,总是说起来轻松做起来难。怎么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知道他们到底在想些什么呢?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家庭教育必须根据儿童的心理,始能行之得当。总的来说,他们是好游戏、好奇、好群、好模仿的,喜欢野外生活、喜欢成功、喜欢别人赞许的。”

首先,家长与孩子沟通交流时,应该把他们看作一个独立、平等的个体,而不是像小鸡、小鸭一样只需看管、照顾的对象。这样想了,你才能深刻体会到孩子是那么需要平等和尊重、肯定和鼓励、倾听和沟通。总之,从孩子的视角去看待他的言行,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谈。

其次,随着孩子的成长发育,他们的心理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因此,相比给予孩子更富足的物质满足,了解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征,更能让你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这样你的关心和照顾才会有的放矢。相信有智慧的父母都不愿意凭自己的臆想去判断孩子,而花时间和孩子进行耐心的交谈,这样的做法才是明智的。

不仅如此,要知道孩子的心里在想什么,父母还要具备一些重要问题的思考能力:比如,你信任你的孩子吗?你相信你的孩子吗?只有信任孩子,才能放弃严密看管和惩罚,并积极支持他们,教他们生存的智慧;只有相信孩子,才能克制自己替孩子说、替孩子想的欲望,才会为他们的精彩而喝彩,静静地陪伴他们的成长。

孩子是大人的一面镜子,他会折射出你教育成功的一面,当然也会折射出你教育失败的一面。作为家长,一定要重视与孩子的沟通,善于倾听了,才能在无形中、点点滴滴中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

为“忙爸忙妈”支招

倾听孩子的所见所闻,是家长挖掘孩子内心的重要途径,也是亲子沟通的一个良好契机。

孩子不想和父母说话时,不要一味强行交流,唠唠叨叨;孩子想和父母说话时,不能心不在焉。

多留点时间和孩子在一起交流,有助于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即便出现什么问题,也能及早发现。

倾听孩子的心声,沟通才有可能

我们常说沟通是一门艺术,而在沟通这门艺术中,作为技巧之一的倾听,不仅是一种修养,更是一门学问。在日常沟通中,花费在倾听上的时间要远远超出其他的沟通行为。所以说,懂得倾听有时比会说更重要,不仅人际相处如此,亲子沟通也亦然。

然而,在日常的亲子沟通中,很多忙爸忙妈总以工作忙、家务事多为借口,疏于倾听孩子所说的话,不是漫不经心地听、假装听,就是自作聪明地有选择地听,而真正做到会听孩子讲话的父母简直是少之又少。

琪琪是个活泼开朗的孩子,刚上一年级,她对学校里的一切事物都非常感兴趣。每天放学后,她都会缠着爸爸妈妈说说当天的“新闻”,像老师讲了一堂什么课,表扬了谁,又批评了谁,都是她的“谈资”。

可是,琪琪爸爸呢?忙碌了一天,一回到家就喜欢一屁股坐在沙发上,不是翻看报纸,就是沉迷于网络游戏,对孩子的话有一搭无一搭地应付着。

而琪琪妈妈呢?更是一个大忙人,尽管里里外外的家务活,零零碎碎的单位差事,她都拿捏得非常到位,但是偏偏唯独忽略了耐着性子听孩子说上几句。最初,她也是不忍心打击琪琪的积极性,可是,一想到有那么多“任务”要完成,后来也只好边忙边听孩子说话了。

最终,琪琪还是发觉了,尽管妈妈耳朵听着她的话,可是心思却一直在别处,只是嘴里“嗯嗯”地应付着。这让琪琪觉得很伤心,好几次撅着小嘴不是一声不吭就是干脆进了自己房间,任爸爸妈妈怎么敲门她也不出来。

很显然,这对父母没有意识到倾听的重要性,也没有做到耐心地听孩子说话。而你周围那些只知道辛辛苦苦为孩子付出,却得不到孩子理解,甚至还总是引起孩子反感的父母亲所发的牢骚话,更着实验证了这一点。“我的孩子脾气很倔”、“我的孩子总是爱顶嘴”、“我孩子的学习成绩越来越跟不上了”、“现在与孩子讲道理真是一点用都没有”。无一例外,这些让父母纠结的问题往往与不善于倾听孩子所说的话有关。

事实上,当你面前是一个有一定的主见,思想活跃,不愿再扮演被训导的角色,而是希望有个人倾诉衷肠的对象的孩子时,家长就应该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扮演好倾听的角色,而不能因为忙于工作、忙于家务而疏于对孩子的了解。殊不知,倾听孩子说话,做孩子忠实的听众,才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最佳途径。

实际上,孩子对父母本来就有着很强的依赖感,他们总是希望在自己说话时,父母可以给予足够的关注和耐心,这样他们才能获得自我满足感,而这对孩子身心发展的意义又是那么重要。与此同时,孩子的幼小心灵又是那么敏感,他们可以敏锐地感觉到父母的态度,而不善于倾听孩子内心世界的父母,势必会让孩子变得消极而失望。而且在倾听这一过程中,孩子也会感觉到父母的关注,由此而产生被重视的愉悦感,进而选择主动将自己的快乐或是疑惑讲给父母听。而父母呢?自然也能从孩子的话语中发现他们的问题,知道他们到底需要什么,进而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这么看来,要想让亲子之间的沟通变得畅通无阻,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是非常必要而有意义的。下面这位叫乐乐的孩子,就是一个幸福而幸运的孩子,因为她有一个善于倾听的好妈妈。

晚饭后,乐乐走进妈妈的卧室,说要和妈妈说点事。

当时妈妈正忙着整理第二天出差用的文案,听女儿这么说,赶忙想都没多想就放下手中的事情,让乐乐坐在自己身边。

乐乐说,自己最近收到一封信,信里……乐乐小脸红了,不好意思继续说了。

从孩子的表情中,妈妈也猜到了什么,一下子,变得警觉又担忧起来,害怕乐乐因为这件事情耽误学业,但又感觉到此时的乐乐是那么迷茫与无助。

这么一想,妈妈还是觉得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来处理,她先是为乐乐分析了这件事,然后帮她提了几种解决办法,最后还特别温和地说了一句:“我相信女儿会处理好这件事情的。”

几天后,妈妈出差回来了。乐乐感谢又不失乖巧地对妈妈说:“妈妈,谢谢你听我说,还那么信任我,告诉你啊,现在我和那位男同学成了好‘哥们儿’了。”妈妈听后不禁笑了。

倾听孩子的话,才能深入孩子的内心,真正了解孩子,也更能帮助孩子及时解决问题,相信只要每一位家长都意识到这一点,你的孩子也会健康又快乐地成长。

为“忙爸忙妈”支招

倾听的过程中,适时给予表扬,是一种爱和鼓励的体现。

做“忠实”的听众,不能只听不说,还要努力创造愉快的交谈气氛。

带着宽容的心态去倾听,也是父母必须掌握的语言技巧。

记住:无论孩子叙述的是什么事,他都希望大人能耐心听他讲完。

孩子说完后,家长可以谈谈自我感受,或是结合具体一件事,适时对孩子进行正面引导。

蹲下来,倾听孩子的心声

与人交谈的时候,如果谈话双方处于同一个高度,交流会变得更加顺畅,因为同等高度意味着谈话双方的地位平等;因为对方的脸就在你面前,让你无法视而不见。相反,如果谈话双方不在同一个高度,交流就会变得比较困难,因为不同高度意味着地位的不同,比对方位置高,暗示你对他有某种控制权,这会使对方感觉不悦,而位置相对低的一方也容易走神,因为不得不一直保持抬头、集中注意力的状态,才能听见对方的话。

然而,当我们把谈话的对象转移到成人与孩子身上时,我们往往会发现眼前的这个小不点不注意听了,不把你的话当回事了。

伊凡妈妈如是说:

四岁的伊凡正在餐桌上吃饭。我去厨房端茶杯,转身回来竟然发现他不是在好好吃饭,而是在玩食物。

我立刻对儿子伊凡说:“伊凡,用勺子好好吃饭!”可是,他好像完全没有听见。

于是,我再次走近说了一遍,他还是没有任何反应。

说实话,看到孩子这么“不可理喻”,当时的我,几乎要发火了。

但是,突然间,我注意到伊凡玩得如此入迷,完全没有注意到我的存在。

于是,我下意识地蹲下来,刚好能平视他的眼睛。

我的举动让伊凡吃了一惊,而我也是第一次发现,原来不是儿子故意不听我的话,而是他实在没有听见。

蔡雅妈妈如是说:

蔡雅小的时候,每次带她出去散步,都是一件令人烦恼的事,因为她总是要我抱。

一天,当我在她身边蹲下来时,才恍然意识到原来从女儿的高度,眼前看到的一切的确没有多大意思,怪不得,女儿会缠着大人,要依靠着我们的肩膀看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