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写报道
报道听上去像个新闻名词,不那么浪漫也不那么令人神往,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写一篇浪漫的报道,一篇令人神往的报道,一篇发人深省的报道。
我当然不是指你在语言上要尽善尽美,或者只选择看到美好的一面。而是说,当你尽最大努力真实地描述某人或某事,而被采访人又愿意和你讲真话时,你们会一起发现一些东西,一开始可能是不愉快的、丑陋的,但是越过这些表象,你们会看到一些真正美好永恒的东西。我们生活的世界不是完美的,问题到处都是,代代相随。但是,只要有两个人愿意一起来面对真实的生活,我们活着就有希望,就有更大的力量。
当我们还是婴儿时,我们对周围的世界和人都分外好奇。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的好奇心似乎渐渐消失了,我们被圈在学校里,在那里,我们学的更多的是跟同学竞争,而不是去关爱同学——当然啦,老师总是教育我们要友爱团结,但是不得不承认,我们对自己的分数和排名的关心程度是第一位的。就这样,我们从大学毕业了,进入社会,我们希望共建和谐社会,但常常做的却是彼此争斗、互相伤害。
我们真的能彼此相爱,生活在和谐社会吗?我相信我们能,但是我们必须学习做一个虚心的学生。
写作回忆录是第一步。当我们自己得到释放,像一只自由鸟一样放声高歌时,我们就可以真正欣赏大自然的美妙,关心身边的人。我们会怀着更多的爱心来看身边的人。我们能觉察到每一个人心头都有伤痕,但是伤痕是可以医治的。
如果我们自己心里的伤痕可以通过写作得到医治,那么我们为身边的人可以做些什么呢?我们身边的人可能没有能力或者没有时间来写作,但是他们都需要倾诉。如果我们能耐心地倾听他们,和他们一起悲伤一起欢乐,那也会给他们带来医治!
也许你从小就很幸运,同学和老师都非常爱你,知道如何自然地与人建立起融洽的关系,相信你也能很自如地去采访别人。如果你没有那么幸运,人际关系对你来说一直是个挑战,那么采访人、写报道会给你一个机会,让你学习建立真诚的人际关系。
你可以采访一个人,就这个人或这件事写一个深入的报道;你也可以采访不同的人,询问他们有关某人或某事的问题。你的报道可以以人为主,也可以以事为主,当然了,你只能采访人。对被采访人要有一个完全开放的心态,从他们的回答中去学习、去体会。如果有可能、有必要,你可以不止一次地采访他们。
以自由写作开始
让我们从自由写作开始。
以“谁是我感兴趣的人?”开头,自由写上20分钟,什么人都可以,一个真实的人,一尊雕像,死去的人,都可以。如果没人让你感兴趣,你也可以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过一两天,再以“什么让我感兴趣?”开头,自由写上20分钟,让你的想象力自由飞翔,宇宙飞船、考古,什么都可以。
让你的兴趣歇上一两天,然后从任何一个你喜欢的人或喜欢的东西开始,自由写上20分钟。比如,你对某人一见钟情,你可以尽情描述对方有多么美好。
再过一两天,从任何一件深刻影响你却往往不那么愉快的事情开始,自由写上20分钟。比如,你患有的某种慢性病,你朋友遭遇到的车祸。
这样自由写作一周,你对自己的兴趣很可能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对自己的采访对象也会更加心中有数。
我们可以采访谁
我们可以采访谁呢?我们的同学、老师、同事、家人、街上卖艺的乐手、我们景仰的人、我们赞叹不绝的人、远在千里之外的人——都可以是我们的选择。唯一的要求就是我们真正对他们感兴趣,真心对他们有美好的祝愿,他们也同意被我们采访。
我在南加州大学学习创意写作时,采访了我的好朋友晓言。在晓言18岁时,她的妈妈因心脏病突发去世,后来晓言成了一名基督徒。我对晓言的信仰很感兴趣,所以就采访了她。直至今天,我还是很感谢晓言跟我分享了她生命中那么宝贵的经历,那么深的痛苦和之后的平安。
我写完那篇报道后,常常会想起自己的妈妈。我的妈妈也是在18岁时突然失去了她的母亲。那时,39岁的外婆在一个深夜突然去世,留下8个孩子,最小的才刚满月。我很少想过,外婆这样的猝然离世对妈妈意味着什么——我想当然地以为,因为她是我妈妈,她就能够承担一切痛苦。采访晓言时,我能充分感受到她在18岁失去妈妈时是多么震惊、多么痛苦,我开始理解为什么我妈妈常常欣慰地叹息道,她现在再也没有什么遗憾了,因为她最小的孩子,就是我,都已经长大成人,独立了——妈妈不希望她的任何一个孩子经历她当年那样的痛苦!
你看,写报道真的能让人以一种更深的方式彼此相连,你得到的收获很可能是你之前想都没有想到的。
2006年秋,我采访了我回到中国后认识的朋友瑞萍。瑞萍嫁给了一位哥斯达黎加人——他们的爱情故事可真的是现实生活中的浪漫喜剧!他俩都不年轻了,在很多人看来,早都已经过了结婚的最佳年龄,而且他们是在网上认识的——网恋的风险多高啊!再说,中国和哥斯达黎加那时还没有建交,准新郎Marco历经周折才申请到来中国的签证。
令人激动的是,他们的爱情成功了!2006年5月,我有幸参加了他们的婚礼,见证了这一美丽浪漫的时刻,婚礼现场演奏的不是《婚礼进行曲》,而是“Para Ruiping《献给瑞萍》”,是新郎Marco献给新娘瑞萍的爱情之歌。原来新郎不仅是电脑专家,还是作曲家呢!当我在婚礼现场听到这美丽动人的音乐,看到新娘走向新郎时,觉得自己就是在看一部最精彩的浪漫爱情片!
在人大校园采访瑞萍是我至今难忘的美好经历。瑞萍是那么诚恳,她告诉我,她也曾经有过令她心碎的故事,和Marco能走到一起,对他们两个人来说,都是上天特别的安排。我感谢瑞萍能如此真实地和我分享她的故事。她的勇气和真诚至今还鼓励着我。瑞萍也很高兴她的故事能被我倾听并记录下来。
他们婚后几个月,中国和哥斯达黎加建交,后来,瑞萍也终于飞到了那个美丽的国家。
据我所知,Marco和瑞萍一直很幸福,已经生了两个孩子。
瑞萍的故事像童话一样美好,而且真的发生了——这就是非虚构创作的魅力所在。采访这样的朋友是多么幸福的事啊!
我们如何准备采访问题并进行采访
根据你的采访对象,你可能需要准备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采访方式。你可以在电话上或网上进行采访。如有可能,我鼓励你还是面谈,找一个咖啡馆或公园,一个被采访人和你都觉得舒服安全的地方。如果需要花钱,你要埋单表示谢意。如果你的采访对象可以接受录音采访,你可以录音,如果那样做反而不自然,那你就带上纸和笔,主要是认真地倾听,必要时记笔记,但你一定要记得,倾听和目光交流比记笔记更重要!因为首先你要听进去,而且要听到你心里去。
一般这样的采访需要两个小时左右。
我们应当准备怎样的问题并如何去采访他们呢?有一位学生在参加模特展的时候认识了一位男生,后来听说他常有“一夜情”,她很想知道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她问这个男生那些女孩的情况,他也说了,她问他是否孤单,他说不孤单。我的学生就茫然了,不知道该如何将采访进行下去。
我们在课上讨论了这个问题。的确,像一夜情和同性恋这样的话题是敏感话题,我们很好奇,很自然就将问题聚焦在我们感兴趣的事情上,而忽略了被采访者是一个全方位的人。还有,尽管对方愿意接受采访,他还是会有防范心理。
所以,我们要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做这个采访?我真的关心这位朋友吗?我看他是一个和我自己一样不完美的人,还是一个有不道德问题的怪人?如果我在内心把我的被采访人看成异类,那我就不能去采访他——我有我的局限性,我也要接纳自己。如果扪心自问后,我能真正尊重我的朋友,并真诚地希望听到他的心声,那么,我和被采访人心中就都会有充分的安全感,我们的采访才有可能顺利进行。
如果我是这位学生,我在采访时就会先问一些很可能引向正面答案的问题,帮助我和被采访人建立起一种友好的、正向的关系。既然我们是在学校模特展上认识的,我会首先表示对他的欣赏,这在男生中可不常见。我会问他是如何开始对做模特感兴趣的,做模特感觉如何,这个爱好和他将来的事业是否会有任何联系。
接下来,我可能会过渡到一些有可能导向正面,也有可能导向负面的问题。我会问他小时候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他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他对女孩子印象如何,有没有童年的浪漫故事。
然后,我会将采访引导到一夜情上。我会问他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比如他是怎么开始的,他对这些女孩子感觉如何,我会让他说他想说的话,不管我们的采访有多艰难,也不管他的答案多么出乎我的意料。
在采访结束时,我会真诚地感谢他,并祝福他。
对以上的采访,我可能会准备以下这些问题:
1.我很欣赏你在时装秀上的表演。你是怎么开始对做模特产生兴趣的?
2.将来你想做什么工作?和时装模特会有关系吗?
3.你小时候最喜欢做的事是什么?那时你最不喜欢的是什么?
4.当你是小男孩时,你对小女孩感兴趣吗?经历过童年的浪漫故事吗?
5.对你来说,一个完美的爱情故事是怎样的?有没有你很喜欢的爱情片?
6.谢谢你对我的信任,愿意接受对“一夜情”这个话题的采访。你可以告诉我,这是怎样开始的吗?
7.在这件事情上,你对你自己感觉如何?你对那些女孩子感觉如何?
8.你理想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你对事业和感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看的?
9.你觉得你生命中最特别的事情是什么?你自己有没有特别想说的话?
我当然不能保证我的问题就一定能在采访中派上用场,但问这些问题的目的是让我的朋友感受到我真的很尊重他,并且我衷心希望他的人生是最有价值的。
在现实生活中,我的学生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又进行了第二次采访,感到很满意,也得到了释放——并不是因为她找到了解决她朋友问题的答案,而是因为她学会了以诚意和尊重来面对她的朋友。
我们要再一次回到这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采访人?因为我们想表达我们心里对他人的爱。我们不是在这里判断并分析他们说的到底是真话还是假话,表达的如何——我们在这里就是用心聆听,和他们一起欢乐,陪他们一起流泪。渐渐地,我们的朋友会越来越敞开心扉,因为他们能感受到我们的爱。
当两个人都能以坦诚的心来看待生活时,会发现真的没有过不去的坎,会发现生活总是有希望的——即便就是身处绝境,倘若有一个朋友愿意在这里全心全意地聆听你,也是会给你带来安慰的。我们的采访目的不是要帮对方解决问题,而是以诚意和尊重让对方感受到生命的尊贵和美善。
结束采访后,趁着记忆还清晰,尽快写下报道的一稿,可以用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不必在意格式问题。
写完一稿后,可以和你的写作伙伴分享彼此的故事,怀着爱心来读对方的故事,彼此支持。当你作为读者来提建议时,请一定要看到对方故事的亮点,并且要提具体的建议。当你作为作者来聆听读者的回应时,希望你对从不同角度提出的不同意见一定要有开放的心。我相信这样的同伴工作坊一定能让你的修改更有动力!
Shirley的写作过程和修改过程
我的学生Shirley写了一篇关于她姥姥的报道,以下是她的写作过程:
学期的一开始,Linda告诉我们需要采访一个人,写一篇报道,我当时就很激动,因为这可是我第一次做这样的事啊!有一些人的面孔开始在我的脑子里闪现,但那时我并没有想到我姥姥。
在我们真正开始进入采访阶段时,姥姥成了我的首选,我的心告诉我她是我应当更多去了解,并去写的一个人。我实在不能说我有多么爱她,因为我对她知道得太少了。但有无数声音告诉我她是值得我去爱的,所以我决定去采访姥姥。
在我们开始采访前,姥姥问我为啥不去采访我的教授、大城市里的名人和成功人士,而是选择了她这样一个老太太。我告诉她因为我对她的人生很感兴趣,而且我很想知道她对过去和将来的真实想法。
在我们的采访中,好几次我都想哭,但我知道如果我让眼泪流出来的话,姥姥就会有更多的眼泪流出来,所以我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试着开个玩笑,尽量笑着,姥姥也是。
结束采访后,我觉得自己这些年太对不起姥姥了。我小时候对她太冷淡了。我从来没有关心过她的感受。我总是想着我自己。在我们这次采访中,姥姥说起很多伤心的往事和痛苦的回忆,我想这可能会唤起她心中一些更深的伤痛让她更悲伤,我开始有点担心了。但是过了一会儿,我记得老师告诉我们当一个人把痛苦向另一个人倾诉时,痛苦就减轻了,而且另一个人的倾听能医治痛苦——于是我很高兴我能成为姥姥的倾听者,帮助她走出痛苦的阴影。
我们接着再来看Shirley的修改过程:
我觉得我的同伴工作坊特别棒!我们不是把自己的故事写完扔给读者就走了,我们同时也是耐心仔细的读者。当我看到同伴的一稿时,我也意识到自己一稿里的短处。我真不明白以前的老师为什么就没有让我们做这样的工作坊练习呢?我在工作坊特别开心。当我给同伴写建议时,我觉得自己是一个非常认真负责的老师,又是一个充满爱心的朋友——我非常努力地去理解他们的感受,从字里行间去揣摩他们的心理。当我们三个坐下来,在课堂上讨论故事时,我们一同笑翻了好几次,这说明我们真的是很享受这样的工作坊,也的确是把同伴当成可以信任的好朋友。
写这篇报道让我对姥姥有了更多了解,我开始爱她,也让我对同学更加了解,可以跟他们更深地沟通。我希望将来能有这样的机会做和真实生活有关的工作。
我的同伴Echo给了我很多帮助,她建议我更多地描述我对姥姥的感情的转变,我觉得这很有必要。Snow找了好几处语言方面的问题,帮我省了不少时间。不过,我觉得他们说了太多的优点,但不足之处说得太少了,我希望下次我们彼此更熟悉之后,不必太拘泥于礼貌,可以更具体地指出问题,对彼此有更直接的帮助。
我读了我同伴的回应,又读了我的一稿,几遍之后,我决定接受他们的建议,补充一些重要的部分。
我加上了采访前对姥姥的感受:我小时候和她在一起是多么别扭!这可以让读者看到这次采访和这篇报道对我的意义:现在的我,终于看到姥姥是多么的需要我的爱和理解。采访不仅仅是一场谈话,记些笔记,然后写篇文章,而是你和一个你真正感兴趣的人敞开心扉的沟通过程。我和姥姥谈到死、来生、恨和爱,我们谈到生活,怎么过我们的日子。这样的谈话在人的一生中可能都不会有很多次,但每一次都是珍贵的,是可以指引我们前面方向的。
我答应姥姥等我写完报道后,会把故事翻译成中文,并且读给她听,因为她不识字。光是想象那样的场景都能让我又兴奋又紧张!我已经译了一半了,真是特别有意思。当姥姥听到她的小外孙女读姥姥自己的人生故事时,一定非常开心!
上周,我为姥姥买了一套大红的内衣裤。因为妈妈告诉我下一年就是姥姥的本命年了,按传统她要穿红色。当我送给姥姥时,她非常开心,不停地说了好几遍:“谢谢,谢谢你,我的小姑娘!”看到她幸福的脸,我心里感到十分温暖。在我眼里,她不是一个有着悲惨身世的老太太,而是一个天真的小姑娘。我忍不住拥抱了她。
又及:我改了题目,没人给我提这个建议,但在我自己读了这个故事后,觉得题目应该改成《一只小小鸟》。在我的眼里,我的姥姥是一只能飞得很高很高的小小鸟!
人物报道:《一只小小鸟》
你一定等不及了吧,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一只小小鸟》。
一只小小鸟
我的姥姥中等个儿,有一点点发福,总是穿着深色的衣服。这么多年来,我每想到她,她那一头银发,那双因干活而有些粗糙的大手,还有她那张总是挂着些许忧愁的脸就会在我的脑际出现。其实以前我对姥姥并不是很了解,因为我从小就是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的,而且一直住在离姥姥家很远的地方。一年当中,我只是在过节的时候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望姥姥。直到最近,我才知道她的全名叫做王素兰;也是在不久前,我才从妈妈嘴里得知姥姥今年72岁了。
小的时候我总觉得姥姥是个很严肃地人,因为我很难从她脸上找到笑容的影子。或许是因为我不常去她家,她每次见到我都对我格外的热情,总让我觉得她把我当客人,这令我很不自在。说实话,小的时候我觉得跟姥姥很疏远。
在最近这几年里,爷爷奶奶还有姥爷都相继永远地离我而去了,我才渐渐地意识到姥姥在我人生中是个多么重要的角色。所以我经常去看望她,并且想了解更多关于她还有她生活的往事。
几个星期之前,我给姥姥打了个电话,非常兴奋地告诉她我想采访她并且写篇关于她人生历程的文章。她起初被我的话吓了一跳,并且以“我的人生有啥值得写的啊”为由拒绝了我。但是我没有放弃,不停地劝说她老人家。最后她终于答应了。但是姥姥很严肃地警告我说:“你知道,姥姥我可是个大文盲,你别对我期望太高啊。我要是让你失望了,你个小丫头可不许来找我哭啊!”
就这样,我们商量好接下来的那个星期六我去她家采访她。
在去姥姥家的路上,我心里很高兴,因为我要跟姥姥心贴心地聊天了,这可是我们彼此人生中的第一次啊!但是与此同时,我心里也不停地在打鼓:她会不会因为太过紧张害怕而什么都说不出来呢?脑子里想着这些,我迈进了姥姥家的大门。
姥姥早已准备好了我最喜欢吃的饺子,坐在木椅上等我呢!美美地吃下饺子后,我和姥姥舒舒服服地坐在她的床边,开始聊了起来。
姥姥出生在1935年,在家中的四个孩子中排行老三。生在旧社会,她深深地受了它的影响。她告诉我那个时候,她的父母根本就没有能力挣钱养活一家人,更别提送她去学校念书了。有一阵儿城里办了个扫盲班,但是姥姥因为买不起笔和本便没能去学习读书写字。
姥姥十五岁的时候,她爹妈再也养不起她了,她也就成了包办婚姻的受害者。更糟糕的是,她嫁的男人比她大六岁,是一个脾气很不好的孤儿——也就是我的姥爷。她一进门成了小媳妇,所有的家务活儿就全落到了她幼小的肩膀上。“我啊,我简直就是个奴隶,”她半开玩笑地说。事实上,她的丈夫远不止是脾气很坏,他还爱喝酒,打老婆。
事实上她的丈夫还是个精神病患者。姥姥说姥爷去世前两年,行为变得极其异常,甚至到了有些危险的地步。他要么疯狂地把屋子里的家具砸坏,要么就毫无原因地辱骂邻居们,甚至有一次还动手打了我二姨,并把她从家里赶了出去。
“哦,他就是在那个时候被送进精神病医院的?”我问道。
“嗯,”姥姥接着说,“我们以去看望亲戚把他骗上了车,然后就直接去了精神病院。医生诊断出他得了狂想症,精神分裂症的一种,他就被留在了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他怎么会得那种病呢?姥爷年轻的时候难道不是好好的吗?”我继续问。
“哎,他就从来没有正常过。我嫁给他的那天起就知道他有毛病,但我还是跟这个疯老头过了几十年。这就是我的命呀!”她说着,望着自己的手,露出了一丝苦笑。
1976年正是“文化大革命”的末尾,姥爷被判刑20年,因为他不停地给中央政府写信,表达他对毛主席和共产党的不满。另外,他还经常在左邻右舍散播反动言论。直到吃了近三年的牢狱之苦后,姥爷才被释放出狱。
我问姥姥:“姥爷在监狱的那段日子,您和孩子们是怎么挺过来的?”
姥姥紧紧地皱着眉头,沉默了好久才轻轻地说道:“我们是怎么过来的?我们是怎么挺过来的……”然后她看着我,说:“街坊们都不跟我们说话,所有的邻居和亲戚都装作不认识我们,跟我们保持距离,断绝来往,因为他们不想惹上麻烦。那样的年代,我能理解他们。但是苦了我的孩子们,在学校被人看不起,被大家孤立。我们在大街上都抬不起头来……”
在她告诉我这些之前,我只是知道妈妈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遇到了一些麻烦,但是我从未想到竟会是这么惨的遭遇。姥姥以颤抖的声音讲完这段苦涩的往事后,又低下了头,眼睛凝视着地板。过了一会儿,她又开口讲起来,似乎她没跟任何人说话,而是在跟自己述说往事。
“你姥爷以前做买卖经常特别晚才回家,每次他回来的时候我都已经睡下了。他才不在乎我累不累,马上叫醒我,让我去做饭。然后他喝醉了,要是在外面受了气,就拿我当出气筒。骂我,打我,身上,头上,脸上,逮着哪就往哪打。直到他七十岁他才不再打我了。哼!不是因为他可怜我,而是他打不动了。他死了,我没为他流一滴眼泪。我还觉得高兴呢。我觉得我终于解脱了,就像是一个从大狱里放出来的犯人。他死后我经常梦见他,全都是噩梦。哎!我就知道,就算是死了,这老头也不会让我活得安宁。”
我问姥姥恨不恨姥爷,她叹了口气,然后说:“哪能不恨他呢?!可这就是我命中注定的呀!我什么也改变不了。恨不恨他又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命!”我忽然明白,命运是姥姥唯一的信条。她用“命运”来解释她所有的痛苦,她用命运来安慰自己那颗受伤的心。
我在心里悄悄地问自己:如果我是姥姥,我会怎么做呢?我一定会被生活中巨大的压力和痛苦所击垮,或者更糟糕……我也许早就一死了之了。
是什么力量使得她,一个弱小的女人,一个受伤的妻子,一个无助的母亲,顶住那样的压力并活到了今天呢?难道她就从来没有过自杀的念头么?我迫切地想要知道答案,但是“自杀”一词对像姥姥这样一个保守的人来说实在是太过敏感了。我应该不顾一切地去问个究竟还是打消这个念头呢?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的思维陷入了僵局,我们的谈话被沉默所包围。
姥姥聪明得很,她居然知道我脑子里在想些什么。她告诉我其实好几个人都曾问过她我正好奇的问题,她的答案是:我怎么会没想过去死呢?而且不止一次呢!
“那时候你姥爷还在狱里,一天夜里孩子们都睡着了。我就想把自己勒死算了。我拿出一根麻绳,一头绑上一个挺沉的枕头,在另一头系个圈然后套在了我的脖子上。我躺下,把枕头甩到床下。悄悄地等着阎王爷来接我。可是突然间,我的小女儿,也就是你妈妈开始大声哭起来,一边哭一边大声地叫‘妈,妈妈!’我一下子就把绳子从身上拿下去,把孩子紧紧地抱在怀里,哇哇地在夜里放声哭了大半天。”她又像刚才那样叹了口气,不同的是,这次叹得更长了。
我傻傻地听着,无言以对。
当时我的脑子里全都是她所描述的那些场景,它们是那么清晰,那么真实:她在众人面前低着头,不敢看别人的目光;她被丈夫无情地殴打;她在漆黑的夜里放声地哭泣……我的嗓子哽咽了,眼泪开始在眼眶里打转。
姥姥一看我要哭了,就笑了起来。她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嗨,傻丫头!哭什么呀!那都是过去的事啦!你看姥姥现在不是挺好的么!”
她告诉我她现在过得随心所欲,每天下午都跟几个老伙伴打麻将,而且现在也有时间种她最喜欢的蝴蝶花了。“你舅舅,姨妈,还有你妈妈都经常来看我。还有你呀,你不是来陪我聊天了嘛!我过得多好,一点儿都不孤单……”姥姥神采飞扬地说着,极力地想要向我证明她对现在的生活是多么满意。我看得出来,姥姥所说的一切都是发自肺腑的话,我看见了她对生活的希望和热情。但是当我们都去忙各自的事情,把她一个人留在家里的时候,她就不会觉得孤单吗?我想这只有姥姥本人才知道答案。
“姥姥,您怕死吗?”我试探着问。
“不怕。死还离我远着呢!我的新生活才刚刚开始,我还没享受够呢!”她兴致勃勃地答道。
然后我问她对来生怎么看。
我说:“要是人会有来世,您下辈子想当什么呀?”
“小鸟!”她想也没想就立刻答道。
“小鸟?为什么要当鸟呢?”我好奇地看着她。
姥姥笑着说:“鸟多好呀!鸟会飞啊,想飞到哪就飞到哪。一扑扇翅膀就飞老远,多好呀!”她接着唱起了台湾歌手赵传那首脍炙人口的歌——《我是一只小小鸟》。
“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我想要飞,飞呀飞得高……”一开始姥姥因为害羞,只是轻轻地唱,不知不觉改了歌词。我不由地开始和着她唱,她便放开了嗓子。我们祖孙俩大声地唱了起来。唱到结尾的时候,我们都哈哈地笑了。
到了下午我离开姥姥家的时候,她还是像往常一样把我送出门并陪我走上一段路,我好几次跟她说别送了回去吧,她都不停下脚步,硬是坚持再送送我。最后我停下来,转过身看着她。我跟姥姥说保证过几天还会来看她。她这才点点头,停下了脚步,跟我挥手再见。“天冷了,多穿衣服。照顾好自己啊!”她冲我喊。我点点头,然后我们就都转身向相反的方向走去。
转身的那一瞬间,我又好想哭。她小小的背影在那宽广却又空旷的大街上告诉了我她其实是多么的孤单,她是多么的需要有人陪伴,她是多么需要我。我想跑回去,紧紧地抱住她,告诉姥姥她是我心中最勇敢最伟大的女人,告诉她我会陪伴她,跟她一起去面对生活中所有的困难和挑战。但是,我知道,那样做会使我们这两个内向的人都感到尴尬……
曾有人说人生是一场战争。在我心中,我的姥姥不仅是人生的胜利者,还是个大英雄。
在2007年5月的作品朗读会上,Shirley哭了,我也流泪了,很多在场的观众都被故事深深地感动了。每次我读这篇报道,都会落泪。姥姥是一个真正的英雄!她的故事对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极大的激励——生活可以那样暗无天日,但是她最终依然是那只高高飞翔的小小鸟!
Shirley在终稿中对一稿做了一些改动,使整个故事更加生动流畅,在整体上,她保留了一稿的框架。这和Martin回忆录的终稿很不一样。和回忆录相比,报道更加客观一些。回忆录的作者常常陷在自己痛苦的回忆中整理不出头绪,而报道的作者却往往能旁观者清。报道其实是采访人和被采访人共同创作出来的,从这个角度来说,的确是两人智慧胜一人。
但是,这并不是说采访人、写报道就很容易了。其实,Shirley从学期一开始就在考虑这件事,而且她是一位非常敏感和善解人意的作者,这些都是她能写好这篇报道的因素。因为Shirley对姥姥有着真实的爱,所以这篇报道读起来非常自然且有感染力——哪里概述,哪里具体引用姥姥说的话,哪里停顿、反思——这些表面上看起来都用到了写作的技巧,但是我认为,Shirley之所以能表达得这么好的关键是因为她对姥姥的爱,是这份爱让她知道姥姥的故事在哪里是最有分量的,是需要我们停下来深思的,而绝对不是套用了写作理论上的条条框框。另外,《一只小小鸟》的题目也表达了作者从心灵深处对姥姥最美好的祝愿,非常适合这个故事。
根据你的被采访人的不同情况,你的报道也会有不同的风格。在Shirley的这篇报道里,她的姥姥走过了72年的艰难的人生道路,终于获得了心里的平安,清楚地知道了她想要什么。如果你采访的是一个年轻人,他很有可能还在寻找人生,还不清楚,那么,你的工作就是诚实地描述这种困惑,这也同样是有价值的。
请永远保持一颗开放的心。当你在写一个人的时候,你是在写一个充满神秘的故事。千万不要以为你能够理解被采访人的一切,你看到的永远都只是一部分。这也会让我们清楚自己的有限,更加尊重并爱护身边的人。
事件报道:《地震之后》
作为作者,我们不仅对人感兴趣,也会对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感兴趣。
近年来,中国发生了好几次大型的自然灾害,我们在电视上看到令人心碎的场面,看到战士们奋勇抢救生命,听到生命出现奇迹的故事。我们举国为在灾难中丧生的同胞默哀。
那么,作为作者,我们能做什么?请看我的学生媛媛在2008年6月写的《地震之后》。
地震之后
2008年5月12号,下午2:28分,一场8级地震袭击了四川省,一次30年来最大的地震。
2008年5月12号,下午2:28分,我在上英国文学课,刁老师正在深入分析英国作家奥斯卡·王尔德的作品,同学们都在全神贯注地听。
2008年5月12号,下午2:28分,我的手机响了。是我的妈妈。我随手就关掉了,根本没想到这是通讯隔断之前她能打出的最后一个电话。
下午2:38分,我的同学石川发来短信,“成都地震了”——我盯着手机屏幕,又看了一遍短信——地震?她真的是在说地震吗?
下午2:50分,我冲出了教室,拨通了我爸爸妈妈的手机号码,拨了一遍又一遍,没有信号。“他们一定不会有事的。他们一定不会有事的。”我不停地告诉自己。
下午3:27分,爸爸从他的办公室给我打来电话,说妈妈和外婆正往他工厂里去,大家都很安全。我终于坐到了地板上,出了一口长气。
5月12号午夜,我无法入睡,在黑暗中躺着,静静地等着成都的消息。所有和汶川及其附近地区的联系都被切断了。
5月13号凌晨1:23分,我在半清醒状态中接到了妈妈的电话。他们还在广场上,好在都安全。
5月13号早上7点,我生命中最长的一夜终于熬过去了,但是我知道,对很多人来说,噩梦才刚刚开始。成千上万的人在地震中丧生了,受伤了,失踪了。
地震以来这12天20小时56分,我一直密切关注着灾情。每次我听到死亡人数的增加,我的心就疼痛;每次我看到废墟,看到人们在那儿绝望地寻找着家人的时候,我的眼泪都会落下来;每次我看到埋在水泥下的尸体时,我就埋怨上帝:“如果是你赐予了我们这样一块丰饶之地,为什么你要毁灭它?”
我从来没有这样强烈地感觉到:我必须做点什么。很多人和我有同感。在这些日子里,我看到了那么多感人的场景,听到了那么多真诚的话,感受到了无数颗善良的心灵。人们都在竭尽全力地帮助受难者。
5月15号晚10:11分,我接到了好朋友Ray打来的电话,他在澳洲上学期间休假回国,现在正在成都一家做电子产品的公司短期工作。
“昨天我去了汶川。”他的声音疲惫不堪,但这却是我听到的最令人激动的消息。我一下子从椅子上跳起来,马上决定把他的经历写下来,作为地震之后的一个真实记录——既是为地震中受难者的哀悼,也是献给志愿者的一份礼物。他同意了。几秒钟的准备之后,我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了采访。
“你是怎么去那儿的?”
“哦,我开车去的。”他平静地说道,“昨天,我在办公室,在网上看地震的最新消息。当我看到最新的照片和消息时,突然有了一个想法,‘为什么不去那儿做点实事呢?’所以我马上就叫了两个朋友,买了两千元的食物和别的救灾物资,昨晚八点就开车去了绵竹。那时候我们不知道我们还能去汶川。但是后来我们在绵竹遇到了一个私人车队,他们正在往汶川运送物资,所以我们就在午夜一起出发了。本来一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开了将近三小时,后来还是在汶川附近的一个小镇停了下来。路已经封了,所以我们把车停在大坝上,决定走到汶川。我们走了几公里,然后又坐船坐了一小时,然后又走了几公里。因为昨天下过雨,路特别难走,我们的时间就花得更长些。最后走到的时候,已经是早上五点了。”他说完了,声音里还带着一丝疲惫。
“情况怎么样?”我有点犹豫地问道,不太确定他或者我是否真的能承受可怕的灾难之后亲眼目睹的那些痛苦场面。
“情况……情况很糟糕。我只能这么说。比我想的还要糟糕得多。”他的声音有一些发抖,好像他还在现场。我在犹豫,我们的采访还要进行下去吗?但只是过了几秒钟,他又说话了,我听到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好像在竭力地控制着他的思想和感情:“我们越往汶川走,情况就越糟糕。路越来越挤,越来越多的人从灾区涌出来,聚在临时搭建的简易棚屋里。有一些卡车被山上滚下来的岩石砸坏了。道路都是支离破碎的。最后我们停下来,都下了车。走出车门的一刹那,我完全呆住了。一开始我以为这趟旅途会是非常有价值、有意义的,在别人那么软弱绝望时能帮助他们是快乐的。但是,在走出车门的一刹那,所有这些乐观的感觉全部消失了。悲伤、恐惧、困惑、同情,没有语言能确切描述我那时候的感觉。当我听到令人心碎的哭喊,看到绝望的脸和令人恐怖的废墟时,我的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我们很多人都哭了。没有一个声音会让你这样受伤,没有一个场景会这样震撼你的灵魂。”他的声音越来越弱,好像陷入了自己的回忆。
然后他继续说下去:“完全混乱了。蒙着白布的尸体就随意地放在路边。到处都是人。有些人在死去的家人身边哭;有些人躺在简易棚里接受治疗;有些人在寻找失踪的家人。战士们迅速地搬运着救灾物资,分发给人们。很多人在收集大桶的水,准备送去汶川。整个地方的味道难闻极了。没有简易厕所,卫生条件特别差。又加上前一天下过雨,这个地方看上去就更不堪入目了。一开始我尽量屏住呼吸,可是后来,我不得不用外套的袖子捂住鼻子和嘴,因为我还要去给人们分发食品。但是后来,当我想到这些人明天、后天、下个星期,甚至下个月都还得待在这个地方的时候,我把我的袖子放下了。”
他突然沉默了。我可以想象那些难闻的气味、撕人心肺的哭喊和无助的脸,但我不能想象这些场景是如何在捶打着他的心。
“其实,对我来说这是好的。”他继续说道,语气有了一丝变化,更坚定,更凝重了。
“好?你是说好?”我震惊了,也被他的话搞糊涂了。
“是的。至少,你还能感觉到人们的生命和那片土地的活力。你还能看到他们活着。但是在汶川,什么也没有,只有死亡。整个城市在废墟中,是灰暗的。很难想象这些死寂的废墟在两天之前还是一个繁荣的、充满活力的城市。我在路上走的时候,两边都是废墟和简易棚,有些挖掘机轰鸣着把建筑物残骸里面的剩余物挖掘出来,有些营救队还在找幸存者,照顾抢救出来的人。在灰蒙蒙的天空下,城市如此安静,偶尔可以听到几声微弱的哭声,但是和我们去的第一个充满混乱和噪音的地方相比,这里真是太静了。这种令人恐怖的寂静让我感觉像死了一样,让我们每个人都在那里痛苦。但是谁也没有说话,我们就是默默地在那儿分发我们带去的东西。食物之前早就发完了,我们带去那儿的只剩下水。我走进一个简易棚里,给那儿的人们一瓶一瓶地发水。他们看上去都很焦虑很茫然,似乎还是不能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现在的砖头和泥土就是他们以前的家。一个小孩在垫子上玩,她的妈妈坐在后面,脸上还挂着泪痕。她不停地央求身边的人帮忙找找她失踪的丈夫。小孩子不知道爸爸失踪了,还在拽妈妈的衣服,让妈妈和自己一起玩。在简易棚的另一边,我注意到有一位老太太躺在地上,身下只有一床薄薄的毯子,她的头发是灰色的,凌晨的天气还是有点冷的,但她只穿了一件薄薄的衬衫和一条深色的裤子,光着脚躺在那里,一动不动。她跟别人不一样,总是朝着棚外看,盯着她面前的大楼的废墟。我很困惑,问护士这是怎么回事。护士说,老太太凝视的这片废墟的底下,埋着她的两个儿子。自从老太太被救出来之后,两天了,她就一直躺在那里,不哭,不说,也不动。她一定是太悲痛了,这是她能哀悼她孩子的唯一方式。我跪在她身边,递给她一瓶水,她慢慢地伸出了手来接。她是那么虚弱,手都在发抖。当她终于拿到水时,她看着我的眼睛,嘶哑地说了声谢谢你。她太憔悴了。从她疲惫的眼睛里,我看出她没有太多的睡眠,我能想象她一直躺在这里,日日夜夜盼着儿子出来,只要一有动静,她马上会坐起来,仔细地查看。当她知道不是她儿子时,她会再躺下,继续等待。我想说点什么来安慰她或者鼓励她,但是我什么也没说,在这样的时刻,说什么都是苍白无力的。我默默地离开了。”
我们都陷入了沉默。他的话在我脑子里不断重复——荒凉的废墟,老太太虚弱孤单的身影,还有人们空洞迷茫的眼神。
几秒钟之后,他继续说道:“今天早上大约十一点,我们回来了。在回来的路上,谁也没说话。我们直接就开回来了。没有语言能表达我们当时的感受。回到家里,我无法入睡。所有的废墟、哭喊和一张张脸都已经刻在了我的脑海中。我一闭上眼睛,他们就在我眼前浮现,那么真实,活生生的,令人窒息。所以我给你打了电话。”他长出了一口气,好像重担终于从肩上脱落了一样。“现在我感觉好多了。我可以去睡觉了。”
“谢谢你跟我分享这一切。”我在电话这头微笑了。
“我们是好朋友,对吧?”他也笑了。但是突然,他的语气又变了,有点严肃起来:“我和你分享,因为不是每个人都值得我和他们分享。这次旅途中我实在看到了很多,听到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当我们看到同样的灾情时,人们的反应很不一样。有些人笑话那个老头说,唐山大地震和这次地震都躲过了,但是上一次死了爹,这一次死了儿子。有些人认为地震跟他们无关,完全把这件事置之于他们的生活之外。有些人趁机谋利,从别人那里抢东西或偷东西。有些人觉得自己比别人更重要,应该优先得到照顾。有些人牺牲自己去救别人。对其中一些人,我真的很愤怒,虽然我自己也不是那种舍身救人的英雄。但是这场灾难教会了我一样东西,那就是学会珍惜,珍惜你的家庭,你的朋友,你现在拥有的一切。这一切可能随时都会从你身边消失。所以,要慷慨,要感恩。不要把任何事看成是理所应当的。”
5月15号午夜,我们结束了谈话。当我关上电话时,我坐在黑暗里,又想起他说的话。在可怕灾难的表面下到底隐藏着什么?是一次毁灭还是一次机会?生活总是美好的,但我们却常常忽略生活的美,盲目地走自己的路。有些时候我们需要一些事情提醒我们。这次地震给了我们一个最好的机会停下来思考。
5月16号晚10点,当我放飞孔明灯时,我愿天下人都平安幸福。
我还记得,在2008年春季那个学期,我们刚刚开始准备写报道,汶川大地震发生了,我们都非常悲哀,教室里非常安静。我的学生们觉得他们再也没有心情去采访任何人了,特别是从四川来的学生,于是我问了他们一个问题:
“除了战士、医生和护士,谁是第一时间赶到灾区的?”
记者。他们说。
“那你们为什么不能做那样的记者呢?”
媛媛勇敢地接受了这个挑战,而且成功了。当她在课上朗读一稿时,她的故事抓住了每个人的心:每一分钟都是重要的!后来她的终稿没有大的改动。因为故事本身的主题是如此集中,所有强烈的感情都得到了充分、自然的表达,而媛媛从恐惧、痛苦走到平安、感恩的情感变化也是那么真实、深刻。
我相信你一定读过其他关于汶川大地震的报道。对我来说,媛媛的这篇报道是最特别的。因为我认识并了解媛媛,她是一位富有才华和激情的作者,她采访的又是一位她所信任的好朋友,他们俩都对灾区有着那样深切的爱心——所有这一切,使得这一篇报道在我的心目中有了特别重的分量。
现在,你可以做一名独特的记者,告诉我们一个只有你才能告诉我们的故事。我们很多人都曾梦想过成为一名记者,是不是?也许你通过采访朋友和写报道,真的爱上了这一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