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
18048400000011

第11章 作品朗读会

我们为什么要举行作品朗读会

我们从心灵深处写出了很棒的故事,我们耐心听取了读者的意见并尽最大的努力修改了故事,我们字斟句酌使故事更加完善——我们终于写出了自己的最佳作品!

那么现在,我们该做什么了呢?

我们可能会去投稿,希望我们的故事得到发表。我们可能会去参赛,希望能够获奖。这些当然都是可以去尝试的。不过,我们可能要等很长一段时间,而且可能最终作品没有发表也没有获奖,我们自然会很沮丧,甚至会因此怀疑自己作品的力量,从此再也不写了。

小时候,当我收到《少年文艺》杂志社的退稿信时,我真的很难过。现在我长大了,终于明白,能发表的故事总是少数,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发表的故事就不好。而且,作为一个写作的人,我要更多地去发现写作本身带给我的乐趣,我要更多地以故事本身来和人们进行心灵沟通,而不是去看重某个权威机构加给我的光环。

你还记得上小学和中学的时候,有同学在班上朗读作文的情景吗?如果我们是那个读自己作品的人,我们会很激动;如果我们是听众,我们也听得很认真。

作品朗读会就是这样一个我们其实很熟悉,但又有些遥远的事情。在作品朗读会上,每个人的故事都会被关注,每个人都会有一双倾听的耳朵。而且,作为作者,你能直接感受到读者的回应,这对你将是极大的鼓励!

诚然,作品朗读会又是一个让我们既激动、又害怕的新名词。现在的我们,敢于在公开场合读自己的作品吗?我们能够和更多的朋友,甚至完全不认识的人分享我们的作品吗?我们能够勇敢地朗读自己的作品吗?

这些问题的确让我们心生恐惧。以前,我们曾经在公共场合朗读过名人的诗歌和故事,我们曾经参加过演讲比赛、辩论赛。对于在公众场合朗读或者表演这样的事我们并不陌生。但是,当我们要读的是自己的故事,而且是我们心里最深的那份情感的时候,我们都是脆弱的,甚至不堪一击。要是别人对我的故事一点也不感兴趣,甚至还笑话我,或者我才读了一半,听众就走出去了怎么办?

我也有过这样的恐惧。但是我知道,我必须战胜这样的恐惧,让我们心灵的美好绽放出来,并以此鼓励每一个在场的听众能够勇敢地、诚实地面对他们自己的人生。我相信我们每一个个体对这个社会都是重要的:我的痛苦不仅仅是我个人的痛苦,痛苦可以分担;我的幸福也不仅仅是我个人的幸福,幸福也是需要分享的。就像莫里在《相约星期二》里说的,我们不是那一个浪花而已,我们都是大海的一部分。

我相信,从我心灵深处写出来的故事一定会找到知音。我也相信,愿意来参加我们作品朗读会的朋友已经准备好他们的心来听我们的故事了。

2007年1月,我的学生们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了第一次作品朗读会。我们邀请了各位老师、出版社的编辑、家人、朋友,包括外国的朋友来参加。我们的听众以他们真诚的心和专注的目光来聆听每一个故事,让我和同学们深受鼓励。

我的学生Charlotte读了她的回忆录《小小化妆师》,让大家和她一起欢笑。她告诉我们她小时候是多么热衷于化妆,有一次趁着爸爸熟睡之际,竟然把爸爸画成了哪吒的娃娃脸!当Charlotte读到这里的时候,她又一次变成那个充满热情的小小化妆师,我们也跟她一起经历了这场欢乐的冒险。

当Martin读他的回忆录《我的童年》时,我看到他的一些同学互相交换了震惊的眼神:这样的故事怎么可能发生在Martin身上?他是那么优秀、聪明、热心的一位帅小伙!但是,在他读故事的时候,我们都能用心感受到他在告诉我们他真实的故事:他被父母的离婚撕扯着,他恨他的继母,他偷东西,他的心灵一直在痛苦中挣扎——但最终,他意识到在这场残忍的罪行中他谁也不能恨,他必须去原谅,走他自己的路,因为他的人生只有一次。感谢Martin的坦诚,让我们和他一同经历暴风雨,一同成长,并且终于见到了彩虹。

作品朗读会的目的不是去和任何人竞争,而是让每一个人都能有最美好的绽放,并以此鼓励我们的听众。作为作者,当我们看到专注的目光,感觉到我们和听众之间有着心与心的相连时,我们就已经得到了最大的奖励。我们感受到深深的爱和医治,我们的医治者甚至是我们不认识的人:看到他们眼睛里有那样的泪光,我们感到深深的幸福。

没有人中途退场。事实上是,听众们的心一直就关注着我们。

第一次作品朗读会结束后,一位出版社的编辑写信给我说,她实在太感动了,这使她想起了她的大学时光,并遗憾为什么当年她没有机会上创意写作课。对我而言,这也是极大的鼓励。

我们如何为作品朗读会做准备

通常,我会在期末给每个学生一个机会在班上朗读一个故事,无论是回忆录、报道,还是想象力写作的作品。这是小型的作品朗读会。如果你有写作伙伴或支持你写作的好朋友,我建议你们可以先从小型的作品朗读会开始,两三个人或十几个人都可以。

有些故事是我们心里最深的痛,也许你可以考虑先读给你最知心的朋友听;如果你想不到任何适合的听众,我建议你找一个安静而且安全的地方,读给自己听。当你读出来的时候,往往会得到更多的释放和更深的平安。

我们的勇气也是逐渐成长的。一开始,我们很多人都不敢读自己的故事。但是,当我们发现朗读的感觉是如此释放,当我们听到别人能够那样勇敢地朗读他们的真实故事时,我们也会勇敢起来,愿意让更多的人听到我们的故事。当然,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一定要尊重自己,读或不读都是可以的。

所以,我通常是让每个同学都在班里读过故事后,再问他们是否愿意参加一个更大型的、更正式的作品朗读会,听众中不仅有熟悉的同学,也有校内外的陌生朋友。我们会把这些故事(通常是6~8个)编成一本作品集,让作者对他们所要朗读的作品有一个总体感觉。另外,我还会邀请一至两位学生来主持作品朗读会。

然后,我们就会开始排练。根据时间的充裕程度,我们可能会有一次或多次排练。2007年5月,在我们举办第二次作品朗读会前,准备了两个月,进行了两次排练,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朗读水平。最后,我和学生们一起参加了那次作品朗读会,读了我的《冰冰》。Martin和精升担任了作品朗读会的主持人。

作品朗读会是听众和我们共同经历的一段艺术旅程。所以,朗读自己的作品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不能着急,不能紧张,要让听众渐渐地、自然地和我们产生共鸣。我们是在用我们真实的声音告诉听众一个真实的故事,所以我们必须真诚而又耐心。

理论上我们可能都明白这一点,但是现实中我们一看到听众,就开始心慌,语速不自觉地快起来。那么怎样才能把我们的故事读好呢?

首先,必须把心敞开,我相信我的听众是爱我、欣赏我的,也会接纳我的不足之处。我已经尽了最大努力来创作并修改我的故事,这是我的杰作,是我能献给听众的最好礼物。

然后,开始读,故事的开始通常要读得慢一些,要记得跟着故事的线索走,自然地读,就像说话一样,不要刻意制造什么情绪,只要真实地经历故事中所描述的每一个时刻,感受与过去那段时光的相连,感受和现在听众的相连。

比如,我在读《冰冰》的开头时,就感觉像是在跟好朋友讲述这个宝贵的故事一样:

我从小就怕狗。上小学的时候,我只要一见到狗就仓皇逃窜,狗却偏偏不饶我,一路紧追不舍还狂叫不止。我的天哪!我总是跑得上气不接下气,觉得小命都快没了。每回从狗口脱险,在我看来都是奇迹。

第一句话“我从小就怕狗”会读得慢一些,重点会放在“从小”和“怕狗”两个词上。

第二句话“上小学的时候”可以很舒缓地读,但是读到“一见到狗”语气就开始紧张,语速也开始快一些,读到“仓皇逃窜”四个字时更是可怜、狼狈。但接下来我会读得慢一些,并且把音调放得低一些,让人感到狗的恶毒可怕——“狗却偏偏不饶我”,然后再加快语速,增强力度,“一路紧追不舍还狂叫不止”。

第三句话的前半句可以读得很紧张,“我的天哪!我总是跑得上气不接下气,觉得小命都快没了”,让听众感受到我的恐惧和无助,后半句话“每回从狗口脱险,在我看来都是奇迹”则是化险为夷,可以读得很享受,而且很陶醉。

当然我不是机械地去这么读,而是在多次的朗读排练中体会到故事内在的韵律,所以才能在作品朗读会现场自然地读出来。

最后,尽管我们是作者,知道故事的每一个转折点,但是当我们读的时候,必须耐心,就像我们并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一样,尤其是当故事高潮来临的时候。

比如,当我看到冰冰没有来接我时,我开始担心,怕有什么不好的事可能发生在冰冰身上了,故事里这样写道:

我不记得我们是怎样知道那个残酷的故事的……但是终于,我们知道冰冰再也不会来接我们了。她一直在等我们回来,每天下午都会定时到公共汽车站等候我们的出现。可是,就在我们回来的前一天,就在公共汽车站附近,她被一辆拖拉机轧死了。

对我来说,这一段是最令我痛苦的。每个字都是简单的大白话,但是每个字都是沉重的,我在读的时候,让每一个字的重量都沉沉地进入到我的心里,进入到我的声音里,我不去计算我可以怎样感动听众——我只知道我的心在哪里,我的声音也在哪里,我在讲述一个生与死的故事,一个最忠诚的朋友的故事,我要用我的生命来讲述这一个故事!

在两次排练中,每当读到以上这一段时,我总是忍不住滚滚热泪,哽咽到不能继续。但是,在最后的作品朗读会上,我终于能更好地把握住自己的情感:我的心里有深深的悲伤和愤怒,我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但是我没有停止我的朗读,我也确信听众能在此时充分感受到故事的力量。

通常我们会为每位听众朋友准备一本作品集,有些朋友可能喜欢边看边听,而且,这也是我们能让朋友们带回家的一份纪念品。在某种意义上,作品朗读会是一种直接和读者见面的出版。

如何宣传我们的作品朗读会

当然,我们需要有创意地宣传我们的作品朗读会!我们可以在网上发布消息;可以在适合的公共场所里竖起大海报,放上每个作者的照片,公布故事题目;可以为听众准备一些礼品,吸引他们来参加并鼓励他们也来写故事;还可以发出正式的邀请信,邀请社会各界朋友前来参加。

以下是我为2008年的作品朗读会准备的一封邀请信。看了之后,可以设计出你们自己的邀请信。也许有一天,我会收到你寄来的邀请信,在你们的作品朗读会上见到你呢!

致:北京大学英语系主任丁教授

尊敬的丁教授:

2008年5月20号,星期天晚上7点钟,我们热情地邀请您来参加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师生共同创作的作品朗读会,地点在人大西门附近的明德商学楼0502.

这是国内高校第一次英语创意写作课开课以来的第一次大型作品朗读会。作为同学们的老师,我很荣幸能邀请您来分享这个特殊的夜晚。2006年秋季,我们在中国人民大学英语系首次开设了非虚构创作课,在课上,我们成为彼此的灵感和激励。我把我的故事读给同学们听,他们以眼泪和掌声来回应我;而他们的故事更是让我感动,让我叹息,让我深思——每一个年轻的灵魂都是如此的真实勇敢,让我深深地敬佩。

5月20号,七位同学和我会把我们的故事读给您听,和您分享我们的痛苦和欢乐、失败和胜利。您的光临对我们将是莫大的支持和鼓励。

此致

敬礼!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