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文学知识
17792700000004

第4章 中外文学发展历程(3)

从建国初至六十年代中,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继续蓬勃发展的时期。伴随着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广大作家以无比炽热的情感,讴歌新社会、讴歌新生活,赞颂保卫人民胜利果实的英雄业绩。何其芳的诗歌《最伟大的节日》、艾青的诗歌《我想念我的祖国》、老舍的话剧《龙须沟》、魏巍的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作品,真切体现了时代的呼声和人民的昂扬情绪,在社会中留下了广泛的影响。60年代中开始的“文革”十年动乱,使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历了严重的挫折。广大文学工作者失去了正常的创作环境,“四人帮”所鼓吹的一套唯心主义创作理论控制文坛,致使以“瞒”和“骗”为主要印记、歪曲现实生活的反现实主义创作潮流泛滥一时。1976年的天安门诗歌运动预示着中国现当代社会主义文学在与反动政治力量和反现实主义创作潮流的搏斗中重新奋起。

当国家政治生活恢复正常秩序、并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思想路线后,现当代文学在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指导下,又获得了更加开阔自由的发展空间。在这个文学新时期中,敏锐感应时代脉搏、与社会生活前进取同一步伐、坦诚抒发人民心声的革命现实主义创作,成为文学发展的主流。现当代作家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唯物主义勇气,为中国文学增添了像《光的赞歌》、《丹心谱》、《班主任》、《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人到中年》、《蝴蝶》、《沉重的翅膀》、《高山下的花环》、《平凡的世界》、《冬天里的春天》、《少年天子》、《穆斯林的礼赞》、《第二个太阳》、《都市风流》等意蕴深沉的佳作。

新时期的文学格局,是主旋律与多样化的统一。这种多样化体现在作家的创作选材可以面对缤纷复杂的世界,现实的和历史的生活场面,英雄人物的雄伟身影和普通人物的平凡心态都被摄进文学创作的天地中。而急促迭变的现代社会生活和与世界文学的广泛交流,又使新时期的中国文学在艺术上表现出多向的探索性和开阔的包容性,由此而使创作收获常带有绚烂而驳杂的文化色彩。80年代中相继出现的寻根文学、先锋文学和“新写实主义”文学,正是文学探索中留下的几个鲜明足迹。中国现当代文学是发展中的开放系统,它将随着中国历史的新里程而不断创造着新的内容、新的特色。

第二节世界文学发展历程

1.文以载道的印度文学

印度次大陆以古代梵语、古代印度俗语、印地语、孟加拉语、乌尔都语、英语等写作的文学为主。古代印度文学可划分为6个时期。

1.吠陀时期(前16世纪~前10世纪):《吠陀》(意为“知识”)为古代印度宗教、祭祀、习俗与哲学的文献,也是古代人民口头诗歌创作的总集,至19世纪始编印成书。

2.史诗时期(前10世纪~前1世纪):此时最重要的作品为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与《罗摩衍那》。它们对后世文学有深远影响。另有由各流派所编订的讲授《吠陀》经的一些文献《梵书》和佛教的一些故事集如《本生经》、《所行经》,以及耆那教的文献,其中也包括不少民间故事。

3.古典时期(1世纪~12世纪):古代文学繁荣的时期。出现了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五卷书》和许多梵语戏剧作品。其中最重要的有传说为首陀罗迦创作的《小泥车》、迦梨陀娑创作的名剧《沙恭达罗》,后者具有世界声誉。

4.中古时期(10世纪~19世纪):梵语文学趋于衰落,地方语言的创作兴起。至14世纪以前,印地语的英雄史诗十分兴盛。15~17世纪中叶的文学与宗教运动关系密切,被称为“虔诚时期”。民间涛人格比尔达斯(1387~1587)为这一时期的激进派。写了许多叛逆性的诗篇。诗人加耶西(1495~1542)是苏菲派伊斯兰教徒,著有长篇爱情叙事诗《伯德马沃德》。其他重要诗人还有苏尔达斯与纳罗德默斯等。

5.近代时期(19世纪中~20世纪初):随着印度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近代民族的形成与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新文学获得了普遍的繁荣,出现了萨拉特·钱德拉·查特吉(1838~1894)与泰戈尔等著名作家。泰戈尔将文学与民族解放运动结合,继承印度文学传统,并吸取西方文学的营养,创作了大量优秀诗歌和散文作品。查吉特也是一位关心人民,反对封建主义的作家,其小说常以揭示压在生活底层的妇女命运为主题。他们共同将印度文学推向了世界文坛。

6.现代时期(十月革命后至1947年印度独立):在十月革命影响下,印度人民反对殖民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运动进一步高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1936年4月全印进步作家协会的成立,促进了进步作家的团结和现实主义文学的繁荣。普列姆昌德创作了大量密切联系社会现实的小说、戏剧及散文,成为这一时期杰出的代表作家。其他重要现实主义作家有小说家安纳德、克里山·钱达尔、阿米德·阿巴斯、诗人莫哈卡维·瓦拉托尔等。

1947年印度分裂为印度、巴基斯坦,后又从巴基斯坦分出孟加拉国,但各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是紧密联结的。

2.五光十色的日本文学

约在3~5世纪,本州兴起的大和部族逐渐统一了日本。其间,大陆文化、生产技术,特别是汉字的传入,有力地推动了日本经济、文化的发展,当时日本已有口头文学流传。经过7世纪中叶的“大化革新”,日本建成天皇制中央集权国家,迁都奈良,敕命编写《古事记》和《日本书记》二书,将口头流传的神话、传说和歌谣等,用汉字的字或标音录辑成本。8世纪后期编成的古代诗歌总集《万叶集》,标志着日本诗歌已由民间歌谣发展为定型的和歌。不久,盛唐文化与中国古典文学大量输入,形成“唐风文化”和汉诗汉文的极盛时期;从8世纪起利用汉字偏旁创造的假名(日本字母),进一步为日本民族文学的发展创造了条件。10世纪后,由于城市发展和中国传奇文学的影响,各种形式的物语文学相继出现。至12世纪末,由于社会动荡,出现了以《平家物语》为代表的英雄叙事作品“军纪物语”,对后世文学有重大影响。14世纪战乱频仍,统治阶级势力减弱,人民力量抬头,以音乐、舞蹈为主的日本古典戏剧“能”和以科白为主的民众喜剧“狂言”应运而生。

17~19世纪由于日本城市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反映商人和一般市民生活、思想和情绪的“元禄文学”亦随之兴盛起来,出现了许多著名作家。19世纪后半叶,日本开始跨入近代社会,西方文化与文学的渗入,促进了日本近代文学的诞生。坪内逍遥于1885年出版了启蒙主义著作《小说神髓》,二叶亭四迷于1887年出版了近代文学中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浮云》,接着出现了以森鸥外、北村透谷为代表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由于受西方文艺思潮和世纪末思想的不断影响,至20世纪初,国木独步、岛崎藤村和田山花袋等作家开创了自然主义文学,后又发展为记载身边锁事的“私小说”,使自然主义文学一度支配了日本文坛。在此同时,夏目漱石、石川啄木等进行作家以及“牧羊神之会”的惟美派作家们,分别从不同立场与自然主义文学相对抗。至1910年前后,自然主义文学趋于衰落,“白桦派”起而代之,成为文坛主流。20年代初受十月革命影响,日本无产阶级文学崛起,成为同时期世界革命文学的优秀创作。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文学在法西斯镇压下陷于最低潮。战后随着民主运动的高涨,进步文学复归活跃,对军国主义的战争罪恶,垄断资本家的剥削与倾轧以及工农民主斗争等,作了不同程度的揭露和反映。同时,各种颓废文学、以色情和暴力为内容的通俗文学,及某些宣扬军国主义的作品亦不断出现,使一些严肃的批评家对日本文学现状提出了质疑。

3.丰富奇特的黑非洲文学

黑非洲文学指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各黑人国家的文学。它与北非阿拉伯各国文学传统迥异。黑非洲是多民族、多语种地区,大多数民族长期没有文字,部分民族虽有少量书面文献,但历史不长。直至19世纪,黑非洲文学基本上是口头文学,作品依靠民间艺人(西非称做“格里奥特”)与人民群众代代口头相传。

内容形式非常丰富,有神话传说、动物童话、民间故事等,反映了黑人世代认识自然、征服自然、反抗压迫的理想。它也是古老的黑非洲重要历史“文献”,其中有大量历史故事,如东非关于帕特、蒙巴萨、基尔瓦等国的历史传说,13世纪西非关于马里帝国建国的英雄史诗《松迪亚塔》是其中流传最广的作品,现已被整理为几内亚的历史教材。19世纪后期,黑非洲人民逐渐觉醒,有组织的斗争此起彼伏,人民的口头文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歌颂民族历史、英雄人物和争取自由解放成为其突出的主题。非洲文学具有很高的人民性、艺术性,除与历史、现实联系密切外,想象丰富奇特,常赋予自然万物以性格特征与灵性,寓思想于形象之中,形式多为适于朗诵与歌唱的诗、谣曲或韵文,有强烈的节奏与艺术感染力。黑非洲现代文学约产生于19世纪末或20世纪初,各国发展很不平衡,但都具有鲜明的反侵略、反殖民统治的特征。两次世界大战之间,随着非洲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黑非洲各国广泛吸收了西方的语言、文学成分,并注意保持黑非洲文学的特性。塞内加尔著名诗人桑戈尔首先提出文学的“黑人性”主张,强调黑人文化遗盘的价值;扎伊尔诗人西蒙·金班古号召基督教会实行非洲化、民主化、写诗抗议殖民压迫。

30年代马达加斯加诗人腊伯阿黑维洛(1901~1937)提出捍卫本民族文化遗产,还创作了长篇小说《比纳》反映马岛古老的文化习俗传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相继获得独立或进行民族解放战争,现代文学亦随之空前繁荣,出现了一批有成就的诗人,如继续以诗歌参加斗争的桑戈尔、象牙海岸的达季叶、扎伊尔的卢蒙巴等;小说的成果也很突出,产生了许多有影响的作家、作品,如塞内加尔桑贝内·乌斯曼的长篇小说《黑色的码头工》,塑造了坚强的码头工人形象;达季叶的自传体小说《克连贝》揭示了黑人民族意识的觉醒。喀麦隆奥约诺的长篇《童仆的一生》揭露了白人殖民者的凶残面目。坦桑尼亚罗伯特·夏巴尼运用象征、写实等手法,创作出具有浓厚民间文学特色的作品,被誉为现代非洲首屈一指的作家。同时,现代戏剧也取得长足进展,尼日利亚诗人与剧作家索因卡将西方现代派戏剧手法与非洲音乐、舞蹈及哑剧艺术巧妙融合,创作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戏剧作品,成为非洲的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4.辉煌盖世的古希腊文学

欧洲古代文学包括古希腊文学和罗马文学。古希腊位于地中海东北部,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希腊,它的政治、经济、文化影响东达小亚细亚、叙利亚,南达埃及、北非,西达意大利南部、西西里岛,北达黑海。

古希腊从原始公社进入奴隶社会,经历了奴隶社会由盛及衰的各个阶段。希腊在公元前八世纪以前还处在原始社会,公元前八至六世纪奴隶社会逐渐形成,到公元前五、四世纪进入希腊历史的全盛时期,公元前四世纪末以后逐渐衰微,称为“希腊化”时期。古希腊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平行发展的,直到公元前二世纪中叶,罗马才最后代替了希腊在地中海的统治地位。

古希腊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当欧洲绝大部分地区还处在野蛮状态时,古希腊已经有了高度发展的文化。古希腊的文化是建立在奴隶社会的基础之上的。恩格斯说:“只有奴隶制才使农业和工业之问的更大规模的分工成为可能,从而为古代文化的繁荣,即为希腊文化创造了条件。没有奴隶制,就没有希腊国家,就没有希腊的艺术和科学,没有希腊文化就没有现代的欧洲。”在思想意识、国家制度、科学文化等等方面,现代欧洲和古希腊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继承关系。

古希腊文化在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反映了当时的阶级斗争。奴隶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奴隶和奴隶主之间的矛盾,在奴隶主内部又有上层和下层的矛盾。奴隶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但是他们处在绝对无权的地位,甚至不被当作人来看待,他们的愿望和理想在文化中只能曲折地、间接地有所表现。当时的统治文化是奴隶主文化。在奴隶主文化内部也有两种不同倾向,一种是代表奴隶主贵族利益的,一种是代表奴隶主下层的,有时也包括奴隶的利益的。这种情况明显地反映在哲学上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中。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伊壁鸠鲁的唯物主义哲学代表了奴隶主民主派的思想,而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斯多噶派、新柏拉图主义者反映了奴隶主贵族的思想。有的哲学家既有唯物主义思想也有唯心主义思想,如亚理斯多德。